《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8134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x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附件1.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拿来主义 

设计:

执教: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使用年级

高一

时间

2016年6月13日

地点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教学目标

1.认识“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并探讨“送去主义”在现今的意义;

2.认识“拿来主义”的实质与内涵,并探讨“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3.掌握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并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4.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并探讨“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普遍认为晦涩难懂,不爱读,不愿学。

加上现在社会上还有要把鲁迅作品踢出教材的声音,学生们更是认为鲁迅的文章已经不合时宜。

但《拿来主义》是一篇经典的杂文,通过深度阅读,让学生了解并懂得鲁迅先生提出来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一、

导入

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拿出韩国明星宋仲基的照片,问学生:

这是谁?

喜欢他吗?

因为刚播完《太阳的后裔》,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对宋仲基狂热迷恋,韩潮的威力略见一斑。

在全球化,网络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要回避外来文化已经是不可能是事情。

2、播放今年端午节本地龙舟竞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

(二)考考你

1.教师描述节日的来历或节日的习俗,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

(端午节,重阳节,清明,冬至,春节)

明确: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式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汤圆的味道;有人喜欢追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欣赏一下粤剧。

面对众多的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早在7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我们解出了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根据老师的描述,说出相关的节日名称。

1、准备视频2、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二、

初步

感知

(一)朗读文章,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1、正音正字解释词义。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

蹩(bié)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1、弄清文体特点

明确:

杂文是文艺性政论文,也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

看看文章是否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全文的。

2、梳理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

揭露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

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朗读文章。

2.阅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并画线。

1.展示课件,正音正字。

2.启发,归纳。

三、

合作

探究

(一)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表现实质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二)小组讨论交流: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明确:

1、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正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国文化,甚至导致误国亡国,所以要拿来。

2、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按要求填写表格

1.展示课件,组织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成果。

四、

课堂

小结

教师小结:

1、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2、文章告诉了我们何为拿来主义,那么,为何拿来?

怎样拿来?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1.展示课件,启发思考。

五、

课后作业

1.鲁迅先生认为到底要怎么拿来?

2.鲁迅先生在论证怎么拿来时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记录作业内容。

出示作业课件,提出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闭关主义→拿来

拿来主义送去主义→拿来

送来主义→拿来

↓↓

破→立

拿来的原则和方法

拿来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设计

着名作家冯骥才,前些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

“尊敬的冯骥才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先生回答:

“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

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态度才是正确的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

按照老师的问题,学生思考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示课件并启发学生思考。

二、

深度阅读

合作

探究

(一)学生小组探讨交流:

1、鲁迅所定义的拿来主义是什么?

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拿来?

明确:

(1)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占有,挑选

2、在如何“拿来”的问题上,作者批判了哪几种错误态度?

作者认为应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1)阅读课文,在对待祖上留下的“大宅子”,文中引举了哪几种错误态度?

体现了什么思想?

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

在对待“大宅子”——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孱头”是懦弱无能的逃避主义,“昏蛋”是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欣欣然”“接受一切”的是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论证方法。

(2)在如何拿来的问题上作者说: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拿来主义者怎样做呢?

明确:

拿来主义者与前三种人截然不同,对遗产中的精华,大胆吸收;对精华与糟粕互见的,就批判地吸收,;把对遗产中的旧形式,当做反面教材;而完全无用的则全部坚决地抛掉。

这两段相成鲜明对比,是非区别更加鲜明,而比喻论证使观点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3)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强调了什么?

齐读课文末段,思考作者要表明什么态度?

你有哪些感想?

学生发表见解后,明确:

作者说“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重申了自己的观点。

本段中使用最多的是“新”字,我们在“拿来”时要创新,创新是拿来的目的,创新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

(二)品味语言

1、分析下列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A、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

“进步”实为倒退——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明确: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C、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其实自不量力。

D、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明确: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本文语言犀利幽默,谈笑风生,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文章”。

这固然是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时来自对事物深刻敏锐的观察与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和痛恨。

1、学生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整理反馈交流成果

三、

拓展

延伸

(一)学生讨论并交流

1、“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提出的,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观念是否已经过时了呢?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2、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从国外传来的东西,包括经济上的、文化上的、技术上的。

比如好莱坞的大片、日本的动漫、西方的圣诞节之类的,甚至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

》,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明确: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1、学生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

展示课件,启发讨论,整理交流成果。

四、

课后

作业

1、《导与练》的随堂练习

2、用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写一篇时评。

记录作业内容

提出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错误的态度孱头昏蛋废物

拿来主义比喻论证

正确的态度鱼翅鸦片烟枪等姨太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