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921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精选诗歌鉴赏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

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

________缘:

________不识: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3.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

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4.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

“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5.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

为什么?

7.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

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

乌云。

③白日曛:

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8.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

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___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划线字词。

咬:

________  坚劲:

________ 任:

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1.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

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

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1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13.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

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

荞麦

花。

④菜花:

油菜花。

⑤篱落:

中午篱笆的影子。

⑥惟有:

只有。

⑦蛱(jiá)蝶: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________)

A.触觉B.听觉C.视觉D.嗅觉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

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16.诗歌鉴赏。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号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7.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

________     茅檐:

________

无苔:

________     成畦:

________

排闼:

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诗歌鉴赏

(1)补全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

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_图。

其中“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19.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

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③供:

从事。

④傍:

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

________解:

________

(2)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

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

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    诗人  △ 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

A.南宋范成大

B.北宋范成大

20.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________ 徒:

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

21.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①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③却被无情④恼。

【注释】①褪:

脱去。

②柳绵:

即柳絮。

③多情:

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

④无情:

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3)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22.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

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已送你“一把远飞的伞”。

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25.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________

②逶迤:

________

③磅礴:

________

④云崖:

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________;“空手”指________;“下一代”指________。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

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

A.送别之情

B.思归这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闯”的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①迟日:

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

这里指泥土湿润。

③鸳鸯:

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

一只扶持的手

岔道口

一个引导的箭头

挫折时

一句温暖的话

迷惑时

一个肯定的回答

干渴时

一杯清凉的水

倦怠时

一声惊蛰的春雷

纯洁的友谊

高山上的白雪

生命的蜜和盐

森林中的松柏

(1)这首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友谊。

在第一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友谊会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

在第二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友谊能________。

在第三节中,作者将友谊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写当我们处于烦躁消沉时,友谊能________。

在第四节中,“高山上的白雪”,是写友谊的________,“生命的蜜和盐”,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森林中的松柏”,写的是友谊的________。

(2)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仿照第一节写一写。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人事;镜湖水;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