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578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0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综合说明

1.1概述

某某县位于某某南部山区,地处东经105°48′至106°15′,北纬35°21′至34°47′,六盘山主脉西侧,属渭水系,葫芦河上游塘家河、什字河、好水川河、渝河、甘渭河、庄浪河、水洛河七条支流的发源地上。

东北和东南分别与固原县及泾源县接壤,西北与西吉县毗邻,西南分别与甘肃省的静宁县、庄浪县相连,东西宽约41km,南北长约47km,距固原市69km,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410km。

既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加大某某县农业发展力度,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节水改造项目区主要由水库自流灌区、扬水灌区两部分组成,分布于某某县什字河、好水河、渝河、甘渭河、庄浪河的山间洼地与河谷川台区,总灌溉面积9.85万亩,涉及某某县观庄、好水、杨河、陈靳、城关、沙塘、神林、联财、凤岭、温堡、奠安、张程、山河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总人口17.08万人。

灌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质好,肥力高,垦植历史悠久,作物适种性广,得灌溉之利,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好,农业增产潜力大,灌区2007年粮食总产0.48亿kg,是某某县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项目区历经多年建设,水库自流灌区部分仍维持土渠输水的灌溉状况,部分灌区利用河道输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灌区灌溉面积逐年萎缩,灌区效益日趋衰减。

扬水灌区形成了较完善的渠道输水与渠道灌溉系统,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及灌区渠道老化失修严重,衬砌完存率不足40%,田间配套程度差。

为了促进某某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产量,以节水为中心,依靠科技手段,重点对老化失修,未配套的灌区进行综合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扩大灌区面积,为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1.2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

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区由三里店、张银、罗家峡等水库灌区以及页河子、永丰、岔口等扬水灌区组成,涉及某某县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2007年灌区总人口1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3万人,耕地总面积64.3万亩,其中可灌水浇地4.36万亩,按灌区划分,水库自流灌区4.06万亩,扬水灌区为0.3万亩。

本次规划恢复水库自流灌区面积5.79万亩,恢复扬水灌区灌溉面积0.29万亩,利用小型水源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改造现有库灌灌溉面积4.06万亩。

项目完成后,灌区水浇地面积由现状的4.06万亩发展为11.44万亩,其中旱作小畦灌9.85万亩,低压管灌1.59万亩,灌溉净用水量2574.1万m3,毛灌溉用水量3257.6万m3。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项目建设以节水改造为中心,水库自流灌区全采用“U”型断面衬砌干、支渠,更新改造控制性建筑物与增设量水设施,田间工程衬砌斗、农渠,改大畦灌溉为小畦灌溉。

扬水灌区改渠道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使水库自流灌区及扬水灌区规模恢复至设计水平。

灌区主要建内容有:

(1)水库灌区

水库灌区由三里店、张银、罗家峡等11个水库灌区组成,工程实施后可改善水浇地面积4.06万亩,恢复水浇地面积5.79万亩。

(2)扬水灌区

扬水灌区恢复灌溉面积0.59万亩,利用小型水源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

完成上述工程,主要工程量有:

土方100.33万m3,浆砌石4.19万m3,砼9.37万m3,钢筋制安614.2t,铺设PVC管404.7t。

建设工期为5年,2008~2013年。

1.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为12870.9万元。

1.5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实行“三制”管理,对建设资金设立专用帐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

工程建设实行财务审计制度,建设资金由审计、财政部门定期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工程建成后,产权属某某县水利局,受益村组成立农户用水协会管理,制定管护办法,拟定用水计划,制定灌溉制度,执行水费收缴以及工程日常养护等工作。

农民用水协会实行价格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管理单位对工程的管理和维修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并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

水费实行基金管理,主要用于工程养护维修及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从而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6结论

项目完成后,在保证现有灌区4.06万亩水浇地正常灌溉的条件下,恢复水库节水灌区面积5.79万亩,发展扬水灌区灌溉面积1.29万亩,工程实施后粮食产量由现状的300kg/亩提高到350kg/亩。

同时通过节水改造,使灌区现有灌溉面积4.06万亩的综合灌溉定额,由现状的360m3/亩减少到284.7m3/亩。

灌区节水改造完成后,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5.6%,经济净现值(ENPV)为7966.54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49。

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工程建设应及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

2灌区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灌区范围与组成

某某县地处某某南部山区,六盘山脉西麓,葫芦河水系东侧的七条支流上,本次灌区节水改造由扬水灌区及水库自流灌区组成。

扬水灌区水源有河道常流水及塘坝蓄水两种,分布于某某县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

2007年实际灌溉面积0.3万亩,总土地面积5.8万亩。

节水改造库灌区由大庄、观堡、张银、黄峡、清凉、三里店、罗家峡、联财、凤岭、奠安10个水库灌区组成,分别位于好水河、渝河、朱庄河、甘渭河、庄浪河5条流域河谷两侧的河谷川地上,涉及倪套、张银、黄家峡、前河、三里店等27座水库,总土地面积96.55万亩,2007年实灌面积4.06万亩。

本次灌区节水改造涉及13个乡镇128个行政村,占全县灌溉面积的35%。

2.1.2地形地貌

某某县地处黄土高原,为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黄土丘陵、洼地、河谷川地等呈带状交错展布。

六盘山脉横贯于东部,黄土塬在水流切割、侵蚀作用下,形成残塬、梁峁及其复合地形,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呈波状起伏,山间、山前由于两组以上断裂交叉形成洼地,梁峁间为河谷川地。

地貌按成因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剥蚀残山丘陵、山间洼地、河谷阶地、黄土梁峁五个类形。

按地貌类型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川区,其在地理分布上明显表现为土石山区地貌向黄土丘陵沟壑过渡,河谷川地夹杂于其间,侵蚀严重。

由于地形支离破碎,冲沟密布,全县河沟密度为17km/km2。

全县范围内地势东高西低。

其原因是横贯于东部的六盘山脉不仅是渭河水系同泾河、清水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某某县群峰的主山脉,其支脉渐次向西夷平,并与黄土岭梁相嵌于七条河流支间。

海拔在2942~1720m之间,最低为渝河出境的河谷处,其余大部分介于1800~2300m之间。

扬水灌区建于渝河河道两岸及近几年建成的水保骨干坝与淤地坝附近,以解决塬台地及库灌区水塬水量不能保障的川台地的灌溉任务。

水库灌区主要分布于大庄河、观堡河、好水河、渝河、朱庄河、甘渭河、庄浪河两侧河谷川地上,由一级、二级阶地构成,河谷川地形成后,又被黄土丘陵两侧冲沟切割,形成长条状,地形较破碎。

2.1.3河流水系

某某县属葫芦河水系,流域总面积985km2,河沟密度为17km/km2,境内流程47.1km,常流量1.9m3/s,主要支流有渝河、什字路河、好水河、甘渭河、庄浪河、水洛河、唐家河。

境内河流水系见表2—1。

表2—1境内各河流概况表

河流名称

发源地

流域面积

(km2)

总长度

(km)

河沟密度

(km/km2)

均值常流水

(万m3)

年平均流量

(m3/s)

唐家河

雷神梁

10.8

12.9

1.11

34.8

0.011

什字路河

北联池

129.6

137.1

0.99

663

0.209

好水河

大水沟

123.1

144.7

1.1

402.8

0.128

渝河

月牙山

488.3

431.1

0.82

2217.5

0.83

甘渭河

天爷顶

111.9

93.8

0.78

660

0.21

庄浪河

天爷顶

95

109.4

1.07

788

0.25

水洛河

六盘山

40.75

39.4

0.9

874

0.273

2.2水文、气象

某某县属海洋季风边缘区内陆型,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春、秋季节漫长,冬季寒冷,夏季短而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无霜期短。

据1952~2000年49年水文、气象资料统计,境内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年均降水量为52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1%,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极端降水量量为775.9mm(1964年)和355.3mm,一月最大降水量为131.7mm(1977年7月5日),年降雨量较适宜,但季节分布不均,雨季较迟。

年均陆面蒸发量为1334mm。

降雨量年分配不均,常出现前旱后涝。

4~6月是各种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当年作物生产和丰欠与此时的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这三个月降水为143.1~144.1mm,满足不了作物的需要,而7~9月雨量大增,则影响作物的成熟与收获,更不利于秋作物的正常发育和秋播打耱土地,只要在雨季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蓄积此时的雨水,是弥补春季干旱缺水的一次有效的农业措施,达到秋雨春用的目的。

境内光热资源充足,气温由于受海拨的影响东冷西暖,差异较大,西部温堡、联财、张程一带年平均气温6.1~6.7℃,而东部峰台、山河、崇安一带则为4.3~4.7℃,县境内自西向东推进10km,气温下降0.57~0.63℃。

全县年平均气温为5.1℃,年极端最高气温31.4℃(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5.7℃(1975年12月31日)年平均最高气温11.2℃,年平均最低气温-0.3℃,干燥度为1.26。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28.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04千卡/cm2。

年平均无霜期为124天。

干旱、冰雹、霜冻、秋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2—2。

表2—2某某县历年平均月降水量单位:

mm

多年

平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合计

1950~

2005

3.96

5.71

12.82

27.47

46.06

67.88

119.7

111.54

75.15

36.61

10.25

2.86

520

2.3土壤及土地资源

扬水、水库灌区涉及13个乡镇,土地资源总面积147.75万亩。

根据《某某县农业区划报告汇编》和灌区近几年土地开发实际情况,目前灌区现有耕地64.3万亩,林地55.17万亩,牧草地8.22万亩,其它用地20.06万亩。

在现有耕地中,水浇耕地4.06万亩。

详见表2—3。

表2—3扬水、水库灌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万亩

项目

扬水、水库灌区

备注

1、土地总面积

147.75

2、耕地

64.3

其中水浇地

4.06

3、林地

55.17

4、牧草地

8.22

5、其它用地

20.06

主要土壤为始成土(占土壤总面积的46.49%)、黑垆土(占24.67%)、黑麻土(占15.4%)、新成土(占7.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