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7732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原上音乐教案.docx

草原上音乐教案

草原上音乐教案

草原上音乐教案1

  设计意图

  一、选材理由:

  本班幼儿是一群3—4岁的小班年龄段的孩子。

从婴班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给他们分享和欣赏一些音乐。

我发现小班的幼儿不仅仅只是喜欢那些节奏简单、舒缓的音乐。

其实对于节奏明朗、欢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乐都是很喜欢的。

如果在音乐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节奏起伏较大的乐曲,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

我们班级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他们喜欢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以及和老师、同伴的互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因此,本次的活动我就构架了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

  二、音乐的分析和调整:

  本次活动使用的乐曲《草原上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材料。

在刚开始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我将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

初步的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但很快我又发现了此乐曲的旋律中掺杂着一些鼓声、笑声,节奏过快,不太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去感知和掌握。

但在音乐中又有一个非常特显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小班幼儿对这种特别的音效又非常的感兴趣。

于是,我将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调整为了:

能听辨音乐中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并对乐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之间相隔的时间跟后面规律的出现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又不一样,这样就会打乱幼儿倾听特效音,所以,我将前面一开始的特效音和较快的节奏的那段音乐也做了删减。

那让幼儿倾听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其实养成小班幼儿在专注力和倾听习惯的基础。

同时,这首乐曲还带有非常浓烈的异域风情旋律和节奏,小朋友们目前很难接触到这种的音乐类型。

《指南》中也指出: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因此,通过这首乐曲也让幼儿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

  三、活动设计思考:

  在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也有了一些前期经验:

由于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我也有去到非洲,回来后就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非洲的文化,孩子们也对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非洲的小朋友作为我编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据故事的主线我还设计了看动物、吃烤肉、数星星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氛围和情景中学习,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非常有机的结合到音乐中,让孩子们不但能去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效音,还能一直都保持着对活动的兴趣。

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都是基于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的,比如:

烤肉片的环节设计,班级的创游也开展了烧烤的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串烤肉片,怎么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游戏经验,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里。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点是:

难点前知。

  在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特效音之后,我会用真的口哨声来和孩子们做练习,然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来倾听特效音,这就是难点前知。

它帮助孩子们

  降低了活动中要掌握的难点,更好的去达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

  2、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图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会》音乐选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红外线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音乐。

  T:

图片上的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来迎接我们去他们那里玩,还给我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感受音乐,听特定音

  

(一)、欣赏音乐

  T:

刚刚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呢?

(口哨声、哟呼)

  小结:

刚刚小朋友们听到的口哨声就是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的声音,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就要准备来打招呼说:

“哟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乐,并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说出”哟呼”!

  1、T:

“我们也来试一试,学习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吧!

  难点前知:

“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

  什么?

”“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

“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

“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

“还有什么动物呢?

”“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

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

“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

  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

“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

”“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哟!

  T:

“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

“没有炉子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第一次游戏

  T:

“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第二次游戏

  T:

“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

记住,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

”教师小结:

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

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

“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

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

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

三、活动结束

  T:

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

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

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

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

我的第二个目标是:

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

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

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

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

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

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

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

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草原上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种动作。

  2、感受原野风的律动特点,引发幼儿跳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的兴趣。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模仿舞蹈及创编舞蹈动作。

  2、幼儿当听到“呦嘿”时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纱巾人手一条

  3.音乐《草原上的舞会》《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情景音乐入场

  师:

今天我们要去爬山,宝贝们高兴吗?

  幼:

高兴

  师: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

山上有好多鲜花真香啊,还有许多蝴蝶在飞舞可真漂亮。

还有什么呢?

还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这里有一片草地我们快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通过游戏学习“呦呼”声音

  1、通过游戏方式感应音效声,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师:

这么好的天气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草原舞会,谁想参加?

  幼:

  师:

宝贝们都想参加,在舞会开始前,我有礼物送给参加舞会的宝贝们,看谁能第一个得到礼物。

看,礼物就藏在这个神奇的宝盒里,这个宝盒不是谁都能打开的,要说出宝盒的咒语才能打开宝盒取出里面的礼物。

你们想知道咒语是什么吗?

  幼:

  师:

咒语就是“呦呼”

  幼:

“呦呼”

  师:

咒语都学会了,我现在就要用我的口哨来发礼物了。

我对谁吹口哨谁就可以说咒语,说对咒语的宝贝就可以取礼物了。

看谁第一个得到了礼物。

  ——师吹口哨,幼儿取礼物

  师:

得到礼物的小朋友请把礼物放到腿上,看看别的小朋友得到了什么礼物。

  三、熟悉音乐、感应音效

  1、听声音感应音效

  师:

宝贝们都得到了礼物,礼物是什么呀?

  幼:

纱巾

  师:

是许多漂亮的纱巾,这些纱巾可真漂亮,拿着它就像偏偏起舞,舞会现在开始

  2、肢体动作感应音效

  师:

宝贝们真聪明,音乐里一响起口哨声,我们就把纱巾举起来。

大声喊“呦呼”看谁的舞蹈最美丽。

  四、原野的呼唤

  1、装扮舞会服装

  师:

宝贝们的舞蹈跳的可真棒,就是服装不够华丽漂亮。

宝贝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服装变得更美丽?

  师:

好,我们就用这些漂亮的纱巾装扮一下自己,开始吧!

  3、集体舞蹈

  师:

大家都装扮好了,我来看看可真漂亮。

现在我们手拉着手。

围成一个大圆圈。

跟着音乐跳起舞来。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草原上的舞会》这一节音乐律动游戏中,我主要是以听哨子的声音来感应特定节奏,同时也是以哨子音来贯穿整个活动的环节。

这个音乐是很欢快的,孩子特别的喜欢这个音乐。

在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完成了目标的要求,也知道了原野风格的音乐是怎么样的。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好的也有不足之处。

好的是,孩子的整个课堂气氛都很活跃,都和我一起互动起来,孩子们一直都处于那种兴奋地状态,上课也很认真,常规也比之前好多了。

环节的连接还是可以的。

然而自我反思不足的地方是在装扮活动的这个环节,在这环节孩子玩的非常的开心,在装扮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是拿纱巾“爱不释手”的装扮,在装扮好纱巾参加舞会时孩子的注意力仍然在纱巾上,以至最后的舞会环节部分过于凌乱没能完成我的要求,所以感觉这环节不是很好。

在下次活动时,我应该要注意下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孩子的兴趣,想想如何在这个环节中正确引导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对于这种过于引起孩子情绪的活动我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探索过才进行游戏,不过这个环节还是可以放在课前完成。

这样子的话孩子在游戏时就不会太关注于纱巾,而是游戏的整个过程了。

  不过,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孩子在活动时都比以往活跃很多。

基本以上的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能达到我预设的活动目标。

草原上音乐教案3

  音乐教案:

《草原上》教学设计

  一、设情激趣。

感受音乐。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

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

草原上有蓝天。

  生:

有马,有牛,有羊。

  生:

草原上有绿草。

  师:

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

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

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

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

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

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

由强—弱。

由弱—强。

  师:

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

(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

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

(感受到了。

  师:

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

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

《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

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

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

;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

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

(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

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

蓝天

  生:

羊儿叫

  生:

草原好热闹。

  师: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

抒情,激动。

  生:

甜美的。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

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

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

做出手势3。

  生:

3.

  师:

这个又是什么音呢?

做出手势5。

  生:

5.

  师:

两个都说对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音,大家一起说好吗?

做出手势6。

  生:

6.

  师: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学这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同过这三个音的学习来学唱《草原上》这首歌曲。

  师:

同学们我们边唱边用手势体会音高。

  师:

356,216,51653.

  356,216,12516.用手势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学习乐谱,乐句学会后连起来唱。

  师:

我们现在用身体来感受一下音高的位置。

老师带领学生根据音高的位置来用身体感受。

  师:

同学们真棒。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歌词,大声有感情的来朗读。

  生:

朗读歌词。

  师:

请同学再有感情,声音洪亮的来读读歌词。

  生:

朗读歌词。

  师:

老师领你们读一遍好吗?

  生:

和老师一起很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

很好。

现在我们小声的跟着钢琴来试一试唱歌词。

  生:

和着音乐小声唱歌词,一段。

  师:

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我们现再勇敢点再来唱一唱歌词吧。

  生:

1遍。

  师:

请同学们再唱的跳跃活泼一点,注意声音位置。

  师:

弹琴伴奏。

  生:

唱。

  师:

注意长音的位置,发音要准。

  生:

唱。

  师:

让我们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激情饱满的再来做一回小牧民。

还记得我们的节奏么?

请你们在歌曲前奏部分打着节奏加进来好吗?

(试一下老师带学生边哼着前奏曲边打节奏。

  生:

听着音乐唱。

  师:

同学们,你们想想,草原上的天气会不会总是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呢?

如果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小牧民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来即兴表演一下,老师来弹一段旋律,你们听到了什么,尽情来表现?

《暴风雨》

  师:

亲爱的同学们,暴风雨来的这么猛烈,你们能勇敢的来面对,并用热情来战胜它,你们真是草原上的小英雄!

让我们用激情饱满的歌声来赞美他好吗?

大家穿上皮靴,带好头巾,骑上骏马,奔驰在草原,做一个勇敢的小牧民!

  生:

骑在小凳子上表演唱。

打节奏为自己伴奏。

  师:

我的小勇士们,你们可真棒!

看!

这是什么?

蒙古包,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吧。

  三、了解蒙古。

  师:

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蒙古族人民。

那里有蓝蓝的天空。

青青的绿草。

静静的湖水和肥壮的牛羊。

人们说着蒙古话,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住着蒙古包,骑着骏马,挥舞着长鞭。

潇洒的再草原上飞奔,所以也称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

正如诗中所写: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垄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播放PPT配音乐天堂)

  师:

谚语

  说的蒙古话,穹庐做居家,男人会三艺,妇孺能飞马,

  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烧柴用牛粪,渴了喝奶茶,

  无歌不成礼,进门就是客,奶食不分家,户户养牛马!

  师:

同学们,男人会三艺说的是哪三艺?

  生:

(骑马,射箭,摔跤)

  师:

妇孺能飞马是什么意思呢?

  生:

妇女和小孩也很会骑马。

  师:

这些谚语充分的体现了蒙古族人生活习性和热情好客和民俗风情的画面。

  四、拓展

  师:

我们唱了蒙古族的歌曲,又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

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我们也学学跳蒙古族舞好吗?

谁上来做做动作(3)

  师: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和我们刚才做的律动很像噢。

  师:

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带好头巾一起来跳舞好吗?

  五、大家一起跳起来。

(播放音乐)(圆圈位置)

  同学们,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音乐总是那么美好,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今天的蒙古之行。

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天天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草原上音乐教案4

  草原上

  课型:

音乐课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他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在小组集体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老师通过听、唱、吹、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教具:

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易拉罐)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听音点将。

  

(二)情境导入:

  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

想!

  师:

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

  等等(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flash给学生看)

  1.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

天上有什么?

地上有什么?

草原有什么颜色?

  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

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

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

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

  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

(放《草原上》这首歌,并把有草原图片的歌谱展示出来)

  出示多媒体:

  师:

所以年年光景好,草原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得很幸福,对吗?

  生:

对!

  师:

好,下面听着录音伴奏,看老师手的指挥,一起来草原唱歌。

2.有感情地跟老师电子琴伴奏

  师:

全班同学自己再来唱一次,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正在大草原上正享受着美好的风光。

  

(二)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师:

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一些词唱得短一些,

  有的要唱得长一些?

比如在哪个小节里的哪些词?

请同学回答。

  生:

高、照、跑、跳、壮、肥

  师:

那他们分别相对唱什么音呢?

  生:

“高、跑、壮”唱6,“照、叫、肥”唱6。

  师:

请一组的同学把这两个音前的短音唱出来,另一组同学接着用竖笛把长的这两个音吹出来感受一下。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用竖笛吹长音,然后轮换)

  师:

师:

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虽然二分比四分还少两个数,但

  二分音符要比四分音符多唱长一点时间,表现二分音符的音后面还拖着一根线,那么四分音符有没有?

  生:

没有,只有一个音

  师:

对了,以后看到了音后带一根线的要唱得怎么样啊?

  生:

唱长一点。

  师:

师:

对,同学们很聪明!

  1.实践活动

  师:

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

哪种表现短音?

(请回答的同学来演示一下,一些同学用碰铃表现长音,一些用拍铃鼓表现短音)

  师:

在草原有什么动物奔跑?

  生:

马!

  师:

那么可以再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呢?

  生:

双响筒!

(让这位学生来演示)

  师:

你们看过马跑吗?

  生:

看过!

  师:

那么马跑得怎样的啊?

  生:

很快

  师:

所以我们敲双响筒时应该要敲得怎么样?

  生:

要快一点!

  师:

师:

而且要按节奏来快,听老师示范(老师演示一遍马蹄声,然后让同学来表演)另一位学生发言:

生:

老师铃鼓还有一种方法表演,可以摇动它来表现长音(请其演示)师:

师:

这位同学的想法真好!

现在就请这些同学来伴奏表演,请你们用刚刚所创造的演奏方

  法来表演,其他同学请你们来给他们唱并讨论一下谁表演得好。

(学生在歌声中用自选的打击乐器表演,并选出了演得较好的一位)

  (三)分组创编表演

  师:

(面向全班)同学们都表演得不错哦!

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来表演表演?

  生:

能!

  师:

师:

好,我们不但可以用这些打击乐器表演,还可以用身体上发出的声音来表演,请看老师(带音高的吹唇、打舌)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可以用来表现草原上什么声音?

  生:

生:

前面的动作可以表现长音,后面的可以表现马蹄声!

  师:

师:

好的,现在你们分组然后分配好各自用什么方法来表演,要求能把长短音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自己再创作别的方法来演,看那组的表演方式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

  (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师:

每一组都表演得很好!

希望下一次你们能更好地发挥出你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四)进一步掌握风格:

  师:

师:

现在老师放一段朋友跳的蒙古舞蹈给你们看,叫做《我也来当小骑兵》,好不好?

生:

好!

  (看完以后)师:

同学们你们感觉到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吗?

  生1:

很活泼生2:

动作很大生3:

有骑马的动作

  师:

为什么会有骑马的动作呢?

  生:

因为内蒙古人爱骑马

  师:

哪位同学举手来做几个内蒙古舞蹈有代表性的动作:

  (请几位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来给学生们示范,然后跟着做)

  师: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很有天分。

  三、课堂总结

  1.总结风格

  师:

师:

我们已经唱过了内蒙古歌,跳过内蒙古舞了,那么你们感觉到内蒙古人的性格应该是

  怎么样啊?

  生:

很开朗

  师:

师:

对了,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名组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下课

  师:

好,现在下课,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教学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

  ——《草原上》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