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571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docx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副本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本套试题为语文试题卷,全卷共8页,满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次考试的答案均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答题时需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临听教诲

B.棘手际遇极乐鸟集腋成裘

C.馈赠匮乏振聋发聩功亏一篑

D.稂莠阆苑踉跄入狱书声琅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是为个人、为少数人而生活呢,还是把他个人融化在集体之中,为集

体、为大多数人而生活。

B.活得要有意义,但无需赢得万人敬慕或挣得万贯家私;打开心扉倾听星

星的微语和鸟儿的歌唱,倾听婴儿的牙牙学语和圣哲的微言大意;愉快

的承受一切,勇敢地去做每一件事,等待机遇,永不匆忙。

C.正因如此,不少精明的“克隆商标”企业意识到只要赶早注册,就能“鸠

占雀巢”,成为商标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的合法使用者,这种情况不

胜枚举。

D.在音乐会上,虽然莫默斯先生唱的是最有趣的恢谐歌曲,给人猜的是最

惊奇的谜语,福克的嘴唇上还是没有露出一丝笑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胡锦涛总书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报告,回忆了三十年走过的风雨历

程,展示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B.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

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

惑不已。

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

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D.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

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

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视频在网上传播后,

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

B.近日,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设

立的基础物理学奖。

因在量子引力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人独得

300万美万的奖金。

C.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某种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

形式或者其他任何形式出现,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这改变不了它所

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D.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粮食浪费的行为。

5.下列各句中均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运用了反语讽刺的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

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C.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

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6.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道火星文就不是一种语文?

难道流行歌词就不是一种语文?

难道网

络用语就不是一种语文?

的确,生活就是语文,世俗化的生活土壤也只能培植出世俗化的语文。

当语文成了人们,语文变得风趣;当语文成了人们,语文变得无聊;当语文成了人们,语文变得无情;当语文成了人们,语文变得无奈。

①身上的负担②手中的玩物③嘴边的谈资④心灵的历史

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②①④

7.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3分)

任建宇,25岁的的大学生村官,因为2011年在微博和QQ空间里复制、转发和点评“一百多条负面信息”,被处以两年劳教。

这一事件经报道后,迅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公众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任建宇被劳教的理由相当牵强。

因为任建宇在网上的言论,都是当下互联网里颇为常见的内容,如果点点鼠标就会被劳教,那重庆的劳教所恐怕远不够用。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无法接受任建宇的劳教理由。

无论对言论权利的理解程度如何,公众普遍觉得对任建宇的劳教处罚违背了法律与正义。

答:

8.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3

出,请续写后两个。

(4分)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却说A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

荀彧进曰: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A大喜。

(选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庶勒马谓玄德曰:

“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

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

使君何不求之?

”玄德曰:

“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

”庶曰:

“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玄德曰:

“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

”庶曰:

“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玄德喜曰:

“愿闻此人姓名。

(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9.甲段中谋士荀彧的这一计谋被称为“”,A(人

名)常借此计谋使自己“出师有名”。

(2分)

10.乙段中徐庶所说的“奇士”是指,刘备为了得到这位“奇士”,

曾经(情节),其爱才、敬才的举动为后人所称道。

(2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1-13题(9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就是真理吗?

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

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

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

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

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

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11.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B.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C.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D.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12.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真理是整体的。

B.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C.使真理向人类敞开。

D.人类应顺从自然。

13.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8题(20分)

丽江浪淘沙

孙见喜

帘外水潺潺。

别时容易见时难。

这是在丽江古城的小客栈里,在纳西族少女频频的劝茶声中,我心醉帘外的小桥流水、目迷小巷的灯红酒绿,哀思这滇北的山沟沟里,何以会有大唐的遗韵?

追索这弱小的纳西民族,何以苦吟华夏正声?

广袤的中原沃土上,一千三百年来,哪一个英雄不在替天行道,哪一个豪杰不在救民水火,可在成就王道与霸业的时候,我们大汉的、大唐的,精神的美丽与物质的瑰宝被一代代地丢弃了……可是,南唐最悲哀的皇帝李煜,他的遗民在溃逃中没有丢弃皇上的亡国之词《浪淘沙》,他们在追兵难寻的荒蛮之地安顿了妻小,在刀耕火种之余,教子孙吟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从纳西古乐会浓艳的庭堂里出来,我排徊在四方街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梦里不知身是客啊,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

一位坐牢二十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一出狱就寻集古乐遗老,就整理传谱旧器,就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免费给群众演出、给外来人演出;二十余年来,已有二十九位古乐老人逝世!

他把他们每一位的遗像放大,一排排地悬挂在乐堂里;如今,三十一人的古乐社平均年龄七十七岁,十三把大胡子里最长者已八十八岁高龄!

他们传唱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他们演奏李后主的《浪淘沙》;他们复活了李白倾听过的《水龙吟》、佛教音乐《十供养》;他们无伴奏古语吟诵《爱莲说》《老子颂》……他们整个乐队无指挥,不分声部,延用工尺五音,一切都是原生态,木鱼与编磬交响,古筝与铃铛合鸣,报幕由编锣乐师唱吟;他们琵琶无半音,三弦是四丝,就在这极端不与国际接轨的顽固中,他们应邀出访欧美二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纳西古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认为“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

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

我们不是急死冒进地要与国际接轨吗?

我们不是津津有味地宣扬文化趋同论吗?

行走在纳西古街,脚下是碗大瓮大的石块,石块与石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插进一只手掌,所以丽江古城里少有车辆,着高跟鞋的外来者也须步步留神!

我想,最便宜又简单的办法是用水泥把石缝抹平,这不是很现代化吗?

但他们拒绝了……

一股清瑞之气淘挠肺腑,玉龙雪山在丽江城的背后肃穆。

如钩的银月清辉明静,大水车的木轮子吱咛吱咛讲述着前朝旧事。

我明白了,正是丽江人秉赋着太多的拒绝,这边陲小城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是人类的。

谁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我这来自大唐天都的游子,花三十元购一颗青铜的布农铃,是要替古人消解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寂寞吗?

谁说“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

四海的旅客在丽江城会合,饮一捧雪水,吸一袋毛烟,或在篝火旁收受纳西少女的一方热帕,或在木府与苍老的和姓守门人照一张合影,旅游者排解的岂止是现代文明病患者的孤独?

丽江无浪,水中无沙。

李后主的愁恨被淘得清白,宋元明清的气数只在肥沃处惆怅。

纳西人是大唐的子民,四方街的篝火晚会上,转圈舞的古乐里,那么多人都在唱:

采桑子时望江南,清平乐中虞美人……

14.简析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3分)

答:

15.第三段中“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第五段中“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作者“心疼”什么?

“悲哀”什么?

(3分)

答:

16.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

(4分)

答:

17.文章以“丽江浪淘沙”为题有什么好处?

(5分)

答:

18.第八段由四个反问句组成,联系全文说说这些反问背后的含义,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5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9-23题(19分)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之收藏收藏:

金玉珠宝等物

B.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

全部

C.戍卒叫,函谷举举:

拔,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

火把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B.盘盘焉,囷囷焉且焉置土石

C.谁得而族灭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余闻之也久

21.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

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见者三

十六年”运用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

淫。

C.从“明星荧荧”到“焚娇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

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

欲。

22.请给文章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3.请将文章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分)

译: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分)

译: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第24、25题(7分)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晋文公纪念介子推。

24.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

结合具体诗句,简

要说明,孟诗,伍诗。

(2分)

2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

(5分)

答: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句作答)

(1),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如

是而已。

(韩愈《师说》)

(2),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3),,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盈缩之期,;养怡之福,。

(曹操《龟虽寿》)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

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五、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尖茅草,在最初生长的半年里,它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干旱使得它们只敢长出一寸来长,在那段时间里草原上任何一种植物都比它高,都比它长得茂盛。

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以每天0.5米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就会长到2米的高度,成为非洲草原上最高的“草地之王”。

其实,在最初的半年时间里尖茅草也在长,是往下长,长在根部,尖茅草的根部有时能长到28米长。

在外界自然条件不具备时,尖茅草就默默无闻的在根部积聚营养和能量,一旦条件成熟,就开始疯长。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明确立意,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地址等信息,否则按考试作弊认定。

注:

本套试题上传时可能因为系统原因导致预览的格式和原版有出入,下载后若Office版本原因不同也会导致文件格式改变,希望广大师生能够谅解。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知识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25分)

1.C(A项依次读líng/lín/líng/líng;B项依次读jí/jì/jí/jí;D项依

次读láng/láng/làng/láng)

2.A(B微言大意—微言大义C鸠占雀巢—鸠占鹊巢D恢谐—诙谐)

3.B(A“回忆”不合语体色彩,用“回顾”较妥;B“半瓶醋”意为略

知一二;C“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

对待,毫不在意。

此处望文生义;D“济济一堂”形容人才聚集

在一起)

4.B(A偷换主语,应在“被”前加“这件事”;C虚词位置不当,“不

管”应放在“网络游戏”之后;D句中的“几个”有歧义)

5.A(B为拈连;C为比喻;D为借代)

6.D(“谈资”跟语言的“风趣”相关,“玩物”跟情趣的“无聊”相近,

“负担”显示“无情”,面对无法改变的“历史”,只能“无奈”)

7.任建宇劳教案引发公众关于言论权利的思考。

(或:

舆论认为任建宇被

劳教有违公民言论权利。

此题要抓住这段文字的三个关键点——任建宇

被劳教、言论权利或言论自由、公众或舆论的关注。

答案围绕这三个关

键点作答也可给分)

8.(示例)镜头三: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

突然,姑

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

没想到抛莲子

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

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

了大半天。

(此题要写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做好此

题的关键,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各1分,对诗歌的理解正确1分,语义连

贯通顺1分,共4分)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9.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10.诸葛亮;三顾茅庐

(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则不得分,共4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29分)

11.C(C项说明的重点是自然,而题干中这句话主要说的是“我们人类”)

12.B(本文的主旨就是“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

与自然的关系”,应对自然“因势利导”,而不是“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也不是顺从。

所以

排除D项。

A项与C谈论的话题只是谈“真理”,并不是全文主

旨)

13.具体内涵: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

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14.①以问引趣,统领全文;②第二段紧承第一问,结尾遥应第二问;③“哀

思”“追索”奠定文章饱含深情说理的风格特点。

(每点1分,第①点只

答引起读者兴趣的建议不给分)

15.心疼:

为古乐老人曾受的苦难和他们的相继离世而惋惜的心疼;(1分)

为老人们执着传承古乐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而感动的心疼。

(1分)悲

哀:

对民族文化和精神被抛弃的担忧、哀痛。

(1分)

16.①选取玉龙雪山、银月、大水车三种典型物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简笔勾勒出丽江的静穆、古朴;②以雪山的“静

穆”和木轮子“讲述着前朝旧事”象征丽江人拒绝现代化,坚守传统文

化的可贵品质,表达作者的赞叹。

(每点各2分,第①点说全手法1分,

景物特点1分)

17.①丽江是地名,浪淘沙是词牌名,把两个貌似不相干的名称组合在一起,

出人意料,新奇有趣;②全文简笔写丽江的风景,重笔写丽江的人文,

李煜及“浪淘沙”的内容贯穿全文,题目既是文意的总括也是结构的线

索;③暗点主旨,丽江虽经历史风浪的淘洗,却依旧坚守、继承着传统

文化,蕴含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第①点1分,②③每点2分)

18.含义:

作者在浓郁的抒情语言中寓理性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传

承民族文化这一宏大命题,与上文对“文化趋同论者”的痛斥不同,本

段连用四个反问,感情强烈而自信:

传统文化的价值肯定会被学界更多

地发现和传播;民众会越来越喜爱、理解传统文化,并从中受到熏陶;

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复兴抱乐观的态度。

(3分。

其中,联系全文或结

合写作意图分析得1分)

感悟: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虚无主义者的实质;普世价值和民族文

化并不矛盾;真爱勤学躬行,不搞口号式的文化复兴……(选择一个角

度,结合现实,言之有理有度给2分。

若论传统文化可弃不给分,论传

统文化应辩证看待的给1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32分)

19.D(炬:

火把,这里指焚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