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564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共8页,17题。

请将单项选择题(1—8、14—16)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其余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81分)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选择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遂见用于小邑见:

表被动

B.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不久

C.等终军之弱冠等:

等待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奋发

2、下列句中词语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腾蛟起凤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徐孺下陈蕃之榻D、窜梁鸿于海曲

3、下列特殊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彼且恶乎待哉

C、童子何知

D、纤歌凝而白云遏

4、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恨:

怨恨

B、小知不及大知知:

智慧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比:

联合

D、若夫乘天地之正乘:

顺应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

一般人和他相比,不也是很可悲的么?

B.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译:

背负青天,认为正确后打算南飞,并且适合南冥。

C.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译:

在蓬蒿之间翱翔,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译:

世人都非议他,却不因此沮丧,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尝与语,奇之。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

“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太祖豁达,谓普曰:

“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

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尝与语,奇之奇:

奇怪

B.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过:

拜访

C.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下:

攻打

D.久之不去,竟得俞允竟:

最后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普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

①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②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③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④普少习吏事,寡学术⑤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A.②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普曾辅佐过太祖,等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任枢密直学士。

B.太祖多次穿便服路过功臣家,赵普每次退朝后就不敢穿便服,因为臣子和皇上不能平起平坐。

C.赵普年轻时没有学问,但晚年手不释卷,勤奋读书,所以处理起政务来得心应手。

D.太祖因为讨厌一位大臣而不愿让他升官,赵普坚决为这位大臣请求,并据理力争,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这位大臣升了官。

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

(5分)

(2)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葡 萄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是徐渭的一首题画诗。

10.“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

11.试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空,每空1分,共11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庄子《逍遥游》)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3)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庄子才在文末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这三个并列句是:

,,。

(庄子《逍遥游》)

(4)李密形象地写其孤独处境的名句“,”。

(李密《陈情表》)

(5)写出秋水长天的名句是“,。

”(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4)题。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

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

”我说:

“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身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

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分)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6分)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69分)

四、

语言文字运用(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B.对这几个衣衫不整、模样粗笨的农民工的惨死,某些官员却安之若素,顶多在酒足饭饱之后打着饱嗝,发两声感叹。

C.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

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但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D.作协近日发

布了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条例》规定今后的评选将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有人不禁为网络文学终于登堂入室而拍手叫好。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验方,我们可以拯救一批濒临失传的奇珍异宝,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补充、丰富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科学的发展。

B.得知自己当选为上海世博会“亲善大使’’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德华非常开心,认为亲善大使是一个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使命,希望能有机会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

C.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州、市、县、区

政府发出通知,决定于2月20日至3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开展向旱灾灾区献爱心捐助,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

D.说起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的“郁闷事”,不仅让不少消费者体会不到购物消费的乐趣,还惹来一身麻烦。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 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D①④②⑤③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李鸿章曾经在签押房(相当于今天的机要办公室),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

看后满心欢喜。

想来,写这副对联的人也许受了不少窝囊气;然而,难得有这样的心性和胸怀。

受尽百官气,可见其自寻阔达;养就一段春,可见其自逐明媚。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参考答案

一.1.C2.B3.D4.A5.B

二.6.A(奇,意动,以……为奇才)

7D(①表现了太祖对赵普的信任和太祖的随和。

③是太祖说的话,体现不出赵普有才华。

④中的“寡学术”是说赵普没有学问。

8.B(过,拜访。

且“臣子和皇上不能平起平坐”无中生有。

9.

(1)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得分点:

姑、俟、诸、则、安)

(2)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得分点:

归、私第、阖户、启箧、竟日)

10.展示了一个独立书斋,在晚风中吟啸,(1分)格外孤独寂寞(2分),又绝不屈服于现实的诗人形象。

(2分)

11.托物抒情(托物言志)。

(2分)“葡萄”晶莹玲珑却无人能赏识,“闲抛闲掷”,既写画亦喻人。

(2分)表达了诗人身心痛苦与内心不平(或“怀才不遇的愤懑”)。

(2分)

12.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13.

(1)(6分)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

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6分)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6分)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

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4)(7分)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四.14.C(C甚,很;嚣,喧闹。

楚晋作战,楚王登车窥探敌情后对侍臣说:

“甚嚣,且尘上矣。

”意即晋军乱乱哄哄,喧哗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后用以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

A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B不合语境,遇到不顺或反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此处应为“漠然置之”,漫不经心地放在一边不理睬,形容对人对事态度冷淡。

D堂、室,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句中意义搭配不当,宜改为“登上大雅之堂”。

15.A(B结构混乱,应删去“得知”或“传出之后”;“亲善大使是……使命”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应为“开展……的活动”。

D语序不当,“让不少消费者”应放“不仅”前)

16.C(“高贵者的通病”就是“不能容人”先排②,不仅不能容人,还要自诩清高,递进关系故排⑤,“眼里容不得沙子”与“胸中容不得尘埃”句式相同,排③,④和①都是不知道能容的分量,④泛指①特指。

可化整为零,先排小链条,如⑤③,如④①。

兼用排除法)

五.17.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

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

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

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

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太祖说:

“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

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

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

“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

”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

“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

”赵普说:

“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