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541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表示对应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的是(  )

A. 2C8H18O(l)+25O2(g)═16CO2(g)+18H2O(l)△H=-11828.0kJ•mol-1

B. CO(g)+

O2(g)═CO2(g)△H=-283.0kJ•mol-1

C. C(s)+

O2(g)═CO(g)△H=-110.5kJ•mol-1

D. H2(g)+

O2(g)═H2O(g)△H=-241.8kJ•mol-1

4.   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由:

H+(aq)+OH-(aq)=H2O(l)△H=-57.3kJ/mol,可知:

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kJ

B. 从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可知: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D. 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H=-285.8kJ/mol

5.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 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H大于0

D. 图④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2中的HCl

6.   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s)+

O2(g)═CO(g)△H=-393.5kJ/mol

B. 2H2(g)+O2(g)═2H2O(g)△H=+571.6kJ/mol

C. 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kJ/mol

7.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的实验:

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

B. 图2所示的实验:

根据试管中液面的升降可判断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

C. 图3所示的实验:

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可测量浓硫酸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D. 图4所示的实验:

根据两烧瓶中所示的气体颜色可判断2NO2(g)⇌N2O4(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8.   对于放热反应:

H2+Cl2

2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H2的能量高于2molH具有的总能量

B.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 断开1molH-H键和断开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H-Cl键所放出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中,化学能部分转变为热能

9.   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10.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υ正(NH3)=3υ正(H2O)

11.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P(g)+Q(g)⇌R(g)+S(s)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P、Q、R、S的浓度相等

B. 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 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12.   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2A(g)+B(g)=2C(g) ΔH<0

B. 2A(g)+B(g)=2C(g) Δ  H >0

C. 2A+B=2C Δ  H <0

D. 2C=2A+B Δ  H <0

1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在稀溶液中:

H+(aq)+OH- (aq)=H2O(l)   △H=–57.3kJ/mol,若将含0.5molH 2 SO 4 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C. 由C(石墨)=C(金刚石) △H=+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在101kPa时,2g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H2 (g)+O 2 (g)=2H2O(l)   △H=-285.8kJ/mol

14.   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W)=3v(Z)

B. 2v(X)=3v(Z)

C. 2v(X)=v(Y)

D. 3v(W)=2v(X)

15.   对A+3B=2C+2D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A)=0.3 mol/(L•min)

B. υ(B)=0.6 mol/(L•min)

C. υ(C)=0.5 mol/(L•min)

D. υ(D)=0.04 mol/(L•s)

16.   反应2SO2(g)+O2(g)

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

A. 0.1s

B. 2.5s

C. 5s

D. 10s

1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18.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减慢

C. SO2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减慢

D.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加入MnO2,反应速率影响不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4.0分)

19.   把1.0molX和1.0molY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

nZ(g)+2W(g)2min末,生成0.4molW,以Z的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1)前2min以X的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2)2min末时Y的浓度为____________(3)n=____________.

20.   

2SO2(g)+O2(g)

2SO3(g)△H=akJ•mol-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完全转化为1molSO3(g)放热99kJ.请回答:

(1)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

(2)Ea的大小对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常温常压下,由单质硫和氧气经两步反应,生成3molSO3(g),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_______.

21.   在一个固定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

2A(g)+B(g)⇌3C(g)+D(s),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的浓度为1.2mol/L.

(1)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2分钟内B的平均反应速度为____________

(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将容器体积缩小至1升,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   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实验序号

1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1中,在10~20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mol•L-1•min-1

(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__mol•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____v1(填“>”“=”或“<”),且c3____________1.0mol•L-1(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

23.   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N2O4(g)⇌2NO2(g)(II)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II)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一个体积为1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O4,一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____mol•L-1•s-1.

24.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H=-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____________(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高二上期化学月考一

【答案】

一、客观题

1.  B       2.  D       3.  B       4.  A       5.  A       

6.  D       7.  AB       8.  A       9.  D       10.  A       

11.  C       12.  A       13.  B       14.  C       15.  D       

16.  C       17.  C       18.  B       

二、主观题

19.  0.1mol/L•min;0.4mol/L;2       

20.  反应物的总量;-198;无;降低;S(s)+O2=SO2(g)△H=-296kJ•mol-1;1185kJ       

21.  

;0.2mol/(L.min);吸热;2.4;不变       

22.  0.013;1.0;使用催化剂;>;>;吸热;比较实验4与实验1,可看出升高温度,A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23.  N2O4;吸热;

;不变;0.1       

24.  

;减小;AB;-33.42;NH3;N2、H2       

【解析】

1.  

解: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但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  

解:

A、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3.  

解:

A、热化学方程式中C8H18O的物质的量不为1mol,热化学方程式中△H不等于燃烧热,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CO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符合燃烧热的定义,△H等于燃烧热,故B正确;

C、热化学方程式中1molC的燃烧产物是CO,不是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中1mol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为气态,不符合燃烧热定义,应该生成液体水,故D错误.

故选:

B.

4.  

解:

A、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放出热量大于57.3kJ,故A正确;

B、石墨变化为金刚石过程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固体硫变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前者放出热量更多,故C错误;

D、2gH2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O2(g)=H2O(l)△H=-285.8kJ/mol,故D错误;

故选A.

5.  

解:

A.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由强酸制取弱酸可知酸性硫酸>碳酸>硅酸,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S>C>Si,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图中导管应长导管进气,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为放热反应,则CO(g)+H2O(g)⇌CO2(g)+H2(g)的△H<0,故C错误;

D.SO2、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NaOH溶液除去SO2中的HCl,故D错误;

故选A.

6.  

解:

A.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生成CO,反应热小于393.5kJ/mol,故A错误;

B.H2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为液态水,故B错误;

C.CH4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CO2和液态水,故C错误;

D.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燃烧热为2800kJ/mol,则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1400kJ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7.  

解:

A.Cu、Z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则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故A正确;

B.析氢腐蚀生成氢气,而吸氧腐蚀中氧气得电子,气体减少,则根据试管中液面的升降可判断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故B正确;

C.中和热测定应选稀的强酸,则不能利用浓硫酸测定中和热,故C错误;

D.热水中颜色深,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B.

8.  

解:

A、因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根据能量守恒,1molH2的能量应低于2molH具有的总能量,故A错误;

B、因H2+Cl2

2HCl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因放热反应的本质是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故C正确;

D、因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不是全部转变为热能,故D正确;

故选:

A.

9.  

解:

A、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若在恒容条件下,向容器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变大,但反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也不变,故B错误;

C、不论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变慢,则达到平衡的时间将延长,故C错误;

D、根据计算平均速率的定义公式,浓度变化量c2-c1,时间为t2-t1,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  

解:

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

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

故选A.

11.  

解:

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反应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四种物质都共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由图示可知,2A(g)和B(g)的总能量高于2C(g)的总能量,若反应物为A(g)和B(g),产物为C(g),则从反应物到产物,能量降低,反应放热,ΔH<0,故A正确,B错误。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的状态有关,C项未指明物质状态,故C错误。

2C=2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应有ΔH>0,且未注明物质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加热可能只是为了引发该反应,如可燃物的燃烧、铝热反应等,故A错误。

浓硫酸溶解放热,所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B正确。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

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释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是1,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4.  

解:

A、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

v(Z)=1:

1,故A错误;

B、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

v(Z)=2:

3,故B错误;

C、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

v(Y)=2:

4=1:

2,即2v(X)=v(Y),故C正确;

D、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

v(X)=3:

2,故A错误;

故选C.

15.  

解:

对于反应A+3B=2C+2D,都转化为B的速率进行比较,

A、v(A)=0.3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3v(A)=0.9mol/(L•min);

0.2mol/(L•s)

B、v(B)=0.6mol/(L•min);

C、v(C)=0.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