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 经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538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经验 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经验 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经验 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经验 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经验 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经验 经典.docx

《考研经验 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经验 经典.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经验 经典.docx

考研经验经典

从290到397——我的三年上财金融考研路

诸位看官好,首先感谢您在繁忙的考研复习中抽出时间看这篇文章。

从4月复试结束到现在,鄙人一直庸庸碌碌混日子打发时间,其实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小总结,但是一方面考研结束后实在懒惰,码字也是很久不干的事情了;另一方面,回首三年考研经历,期间有两年竟都是在盲目的浪费时间,自揭伤疤毕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是转念又一想,把伤疤抖出来让各位看官看看也好,我走过的弯路希望以后的考研人能够引以为戒,假期也将结束,再不动手写点东西恐怕就再没这个机会了,所以奉上短文一篇,也算是为考研人做出点微薄贡献吧。

特别说明:

由于在我考研过程中论坛一位南开金融学长的文章对我影响深远,而且我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如同抄袭他一般,所以下面我也借鉴他的文章格式,班门弄斧、邯郸学步了。

有需要这篇文章的同学请挪动玉手猛击以下链接:

首先说一下自己三次考研的结果吧,各位也能在三次不同的分数中发现我的问题:

2008年报考上海大学社会学:

英语75、政治66、社会学理论60+社会学研究方法80+

合计291

2009年报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

英语70、政治70、数学三65、金融学基础85

合计290

2010年报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

英语73、政治78、数学三139、金融学基础107

合计397

前两次考试结果惨不忍睹,除了政治英语印象比较深刻之外,其他两门均由于结果过于惨淡,已经被我忘记的差不多了(健忘也算我的一个优点--)。

从结果上来看,第三年与前两年反差挺大的,但是如果您看完了我三年来的心路历程,也许会觉得我前两年的惨淡与第三年的成功也在情理之中吧。

下面待我慢慢道来:

我的中学与高考

岁月如歌,人生如戏。

我有时候经常在想,如果我没来到这个世上,那么现在就不用被生活轮番调戏了,但很可惜,这终究只是假设。

1986年我出生于嵩山脚下一个不太安静的小城市,在享受了几年懵懂的小学时光后,侥幸进入了一所重点初中继而更加幸运的进入了一所省重点高中。

六年的中学生活给我最大的印象有两个:

第一是在初中时每次模拟测验必定全校张榜,考第一的同学定然眉开眼笑,其余同学则摩拳擦掌心有不甘状。

于是在我早已不纯洁的心灵中更增添了对竞争的嗜血和狂热。

我常常狂言:

哥们别的不行,最擅长的就是考试了!

众位看官看到这里又肯定会不免扼腕叹息:

祖国的花朵饱受应试教育的摧残啊!

第二是进入高中以后,周围陡增诸路强手,小城市的孩子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进入高三后,每次数学测验我都要比周围同学差几个档次,所幸还可以通过其他科目的优势挣回一点面子,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此出现:

我居然对数学产生了恐惧!

在经历了还算惬意的高考之后,一个意料中的结果出现了:

由于数学太惨,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果断的抛弃了我,心怀郁郁之情,我还是选择了来到二志愿学校,也是我现在的母校:

上海大学。

但是另外一个更悲剧的结果在等着我:

估计是由于数学不好,我竟然被调剂到了文学院,一位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工科小青年的美妙幻想就此终结!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我也时常在想,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常常会改变自己一生的道路。

这里有个小插曲:

当时为什么二志愿选择上海大学呢?

高考完之后我还是信心满满的,认为搞定北航简直没有一点悬念,但是又有点向往上海,那么第二志愿就先写个上海吧,至于填个什么学校呢?

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没有结果,善了个哉的,那就先随便写吧,于是上海+大学就成了我的第二志愿。

我万万没想到这么一个无聊的玩笑居然会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其影响一直伴随我到今天。

当然在上大的四年有苦有甜,我对母校还是心怀感激的,感谢她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包容了我,给我一个容身之所和宽敞的环境,可惜我还是浪费了,这都是后话。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也许会发现我的一个性格缺陷:

做事情没有一个准确的规划,盲目自大加上喜欢拍脑袋办事一步步将我推向了深渊。

那么您自己呢?

您在考研之前有没有想过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怎么客观的评估自己的实力?

有周密的计划吗?

毕竟对我们来讲,考研绝对有可能改变我们自身的命运,对于这么重要的事情,拍脑袋办事的结果极有可能让我们抱憾终身。

我的大学

2004年秋天。

尽管心有不甘,我还是傻呵呵的来到了大学。

当时在上海的高校中间有个插班生计划,就是每年都有一小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能在校际之间实现转学,这无疑是我自我安慰的一棵救命稻草。

尽管遭受了高考的打击,入校前我还是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能考取复旦大学的插班生,至于考试的难度、对手的实力是我根本没考虑过的,这为我大一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身在曹营心在汉。

虽然我是文科生,可是我对数理化仍怀着莫名的好感。

于是我自己选修了理工科的数学,甚至曾想过自学大学物理,可惜漫长的时间和惬意的环境是麻痹人精神的最佳组合,三个学期(上海大学是短学期制)的数学成绩直线下滑,高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对数学的恐惧这时候又恰逢其时的冒了出来,我时常问自己:

我是不适合学数学呢,是不适合学数学呢还是不适合学数学呢?

生活就在这么纠结的情绪中过去了,转眼来到了2005年6月,由于在寒假前的那次四级考试中侥幸通过,我又出现在了当年的六级考场中。

只可惜一年时间我开始变得慵懒消极,根本没复习就上了六级考场,仗着自己年轻就是要来感受一下考场气氛。

试卷发下来我果然对题目似曾相识却又云里雾里。

DAMN!

去你的英语吧!

我强烈要求交卷,被监考老师义正言辞的拒绝。

于是在六级考试的最后半个小时我很缺心眼的在考场补充睡眠,醒来之后还发现监考老师对我一直投以赞许钦佩的目光。

于是我的大一就这么结束了,你说什么?

插班生考试?

那是什么玩意?

拜托,别闹了,我的心早已在期盼着即将到来的暑假了。

大二大三两年生活过的很平淡:

上课、翘课、玩网游。

网游真是个让我既爱又恨的玩意,我曾经深深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也许在网络中才能忘记自己曾经的痛苦,在升级中才能取得一点成功的快乐,但是网游夺取了我大学最宝贵的两年,可以说我以前的雄心壮志完全成为泡影,每次关掉游戏回到现实中,总觉得生活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

尽管代价巨大,但是在我的网友中出现了一位对我影响重大的人:

我的同门师妹H,她在后文中还有戏份。

转眼到了大四,伴随着周围同学的工作潮,学校里突然空荡荡的。

我从来没想过工作,我也敢肯定我这种专业这种学生没有人会收留我,我想到的只是两个字:

逃避!

于是我突然冒出了个疯狂的想法:

哥要考研,哥不想离开学校。

由于大学成绩基点惨不忍睹,直研这种开心加惬意的事情自然是和我没半毛钱关系的。

每天回到寝室碰见直研同学由衷的笑容,我也充满了由衷的羡慕。

于是我开始出没于学校门口的书店,市面上的英语政治参考书也随便买了两本,抽时间克制住电脑的巨大诱惑老老实实的坐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睡觉瞄美女。

我从来没想过这个决定会影响我接下来三年的生活,甚至是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但是这的确是我漫漫考研路的第一步。

我的第一次青涩考研路

第一次总是充满新鲜感(新鲜感是保持激情的好东西)。

当时虽然每天都能接触网络,但是网游和论文已经将我的视线限制在有限的几个门户网站以及搜索引擎上的剪刀浆糊游戏中,我当时居然完全没有搜集考研信息的念头,总以为考本系的,不需要那么麻烦,随便翻翻书打打酱油就行了。

我清晰的记得入手第一本书是星火的阅读150篇。

由于三年没怎么看英语,四六级全部裸考,我当时碰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

我的词汇量严重不足。

拿到星火的阅读,几十个单词组成的长难句给了我迎头痛击,看一篇看不懂,看十篇错一半,总之这本书带给时为考研菜鸟的我的只有深深的痛苦和压抑,以至于我现在看到这本书仍心有余悸。

但是所幸高中时的语法知识还没全部交还给老师,通过对句子一点点分析,文章连蒙带猜还是能看出个大概来的,但是这么做是一种赌徒状态:

运气好能全对,当然运气不好全军覆没也是经常的。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做了将近三个月,我总以为专业课问题不大,可以多给英语一点时间,但是这种想法让我在做英语的时候也时常带着懈怠情绪,经常是拖任务,明日复明日什么的我最擅长了。

在被星火150折磨的死去活来之后我买来了周固的真题(当时真的没听说过黄皮书啊),可能我对考研英语的难度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做真题还算顺手,但是还是老问题:

波动性太大,完全是靠天吃饭。

我对真题并不是很重视,因为做过的题目很容易就记住答案,下次做就失去了新鲜感(好吧,我承认我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所以在对真题进行草草的浏览翻阅之后,英语就被我弃之一旁了,因为我发现了更好玩的东西:

政治。

提到政治不得不提一个人:

任汝芬先生。

我当时虽然盲目,但是对考研的信息还是多少有一点搜集(还买了很多诸如考研真相什么的闲书),一次偶然间撇到了任汝芬的名字,从别人的评论中隐隐感觉到这个人是个牛人,跟着她应该有牛肉吃。

于是关掉电脑直奔书店寻觅任汝芬,当时有一本任先生在高教出版社的大纲解析,看到作者和出版社我两眼放光:

就是这本了,没错的。

我后来常想:

如果有人给当时的我一点指点多好,我就不会将红宝书和序列1234认为是山野杂书了,也许我就是这样的人:

永远等着别人把一切都准备好让我来坐享其成。

拿到任先生的书我爱不释手,每天必定翻阅六七个小时。

你没看错,的确是六七个小时。

当时的我对专业课有莫名的排斥,比起孔德、斯宾塞、吉登斯的无聊理论来,还是马克思同志对劳动人民的教导更能让我热血沸腾。

于是每天我都把政治当小说把玩,专业课的书却被束之高阁。

顺便提一句:

政治真是打发时间的利器啊,killtime的首选。

无聊的日子总是日复一日,2008年的冬天来的很快,转眼到了决定大多数人命运的考验日。

冒着大雨赶到了上海理工大学,我的心情其实很平静:

对于专业课压根没复习的我来讲,真的是无欲无求了,因为我已经有了再考一年的念头,我还想再逃避一年。

考试过程还是很惬意的:

政治选择做下来感觉不错,论述题一顿狂写,刚开始考试嘛,这点激情还是必须的。

写完政治我直起小腰纵览试卷,发现了一个让我欲哭无泪的事实:

由于太过奔放,我的字集体往上倾斜,呈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势,我暗呼:

政治休矣!

下午英语。

英语作文我从来没准备过,每次做真题都习惯性忽略后面的作文,更不要提准备模板什么的。

中午休息的时候翻出来一个作文小册子随手背了两篇,没想到小作文就用到了其中一篇,我印象中是道歉信什么的,记不得了。

大作文是两个残疾人搀扶前行,我上去反应就是合作,于是捡起我可怜的高中词汇又是一通狂写,放眼望去满篇的collaboration让我很有成就感。

08年的阅读不难,所以做下来感觉不错,可能和考场上兴奋的状态也有关系吧,尽管有很多单词我还是不认识。

第二天是在迷茫中度过的,专业课考试我不知所措,昨日的考试激情似乎一下子离我远去,拿着笔很久写不出字,甚至碰到了期末考试中的原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种滋味真是不好受。

伴随着江边渡轮的汽笛声,两天的考试终于结束了,天气也很给面子的放晴了,可是我的心头还是阴云不散:

我即将失去学生的身份,母校这个避难所会毫不留情的把我扫地出门,我该何去何从?

收拾行囊回到家,吞吞吐吐的对父母说,考的不好,准备不充分,想继续考研。

二老很体谅我,给我很多安慰。

从小到大我都是他们眼中的乖小孩,学习上不需要他们操心,这就够了。

我所做的决定他们大多是赞成的,在我成长中给了我很宽松的环境,虽然我有时候在他们面前过于任性,但是在我每次决定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他们总是坚定的站在我这一边,哪怕他们面临周围人巨大的言论压力也要保护我,这让我感到巨大的幸福。

前文书说到,我这人很健忘,我发现我果然如此。

在回家自我忏悔了几天后,我又开始了没心没肺的日子,大言不惭的对别人夸口,哥们下次绝对有把握考取功名云云。

然而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在我过完颓废的寒假回到学校的某一天,我等来了一个令我震惊的消息:

学校出分了!

居然出分了!

我突然才想起来原来我是考过研的人,我的分数也出来了。

我很淡定的打开查分窗口,鲜艳的分数跃然屏上,内网就是舒坦。

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我的意料,政治果然悲剧了,英语还可以,居然有75让我很欣慰。

可是后来听说同考的几个同学基本都在78,我又感到很失落:

人的痛苦往往产生于相互比较。

看完英语政治,我匆匆扫了一眼专业课,小手一抖关掉了窗口:

我真是活该!

好像周围同学考研的结果都不甚理想,个个脸上均现痛苦状,当我说到我也没考上的时候,他们睁大眼睛瞪着我:

原来你也考研啊!

自习室从来没见过你耶!

继而个个笑的花枝乱颤晴空万里,能为人民排忧解难我也感到很欣慰,也不必向他们解释我偶尔出没于图书馆云云。

毕业季

考研过后就迎来了毕业的压力。

短短几个月的考研经历让我开始能坚持在图书馆坐上几个小时,如老僧坐禅一般。

作为大学的最后一道关口,我想把结尾做的漂亮一点,好让我在若干年后回想起失败的大学经历还能有点值得开心的事情。

在选定导师后我就开始天天泡在图书馆,翻阅了近十年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学习查阅资料,做文献综述,论文的规范格式。

前后易稿数次,毕业论文终于得到导师的首肯,我的大学生活算是画上了一个不太圆的句号,我再一次失去了方向。

前文书提到,我曾经冒出过二战的想法。

现在这种想法开始出土发芽了。

二战,专业选哪个?

众位看官肯定齐呼:

选本专业啊!

但是在做毕业论文的这段期间,我的确是做了不少思考。

对于社会学这门在中国发展坎坷的学科,权威的学术杂志上的大牛们也是相互抄袭,轮番在学术领域灌水,真正原创的东西太少太少,这让我对这个专业很失望。

我深信剪刀浆糊的游戏我也可以玩的很好,可惜我兴趣并不在这个上面,我要换方向!

在我迷茫的时候,偶尔看到了关于四大会计事务所的介绍,让我再次两眼放光:

哥考学会计,哥要进四大!

可悲啊,我又一次拍脑袋办事,差点又把自己给出卖了——我那个时候根本连会计是干什么的都不懂啊!

毕业日临近,学校中充满了离别的忧伤。

前文中曾经提到一个网友小师妹(简称H同学吧),我们一直还保留着联系,网游中形成的美好友谊总能让我对生活还有点向往。

临近毕业的日子,在网上又碰到了H同学,唯唯诺诺的说自己想二战会计,她来了一句:

你学金融吧,这个比会计有意思。

金融?

这个是什么东西,好像是很米的样子。

于是我被她一句话拉上了金融这条贼船。

H同学本科是学金融的,她对金融的了解还是挺全面的,她给我大概分析了一下金融的方向,并且给我寄来了她们学校的资料,虽然我考的不是她们学校,但是在我困惑无助的时候她至少给了我一个宝贵的建议,而我也十分信任她。

在选定金融之后,就要选择学校了。

在上海潜伏四年,我对一个小而精悍的学校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财大。

这种好感的迸发来自于某天看到两位档案系的同学在卖书,她们两位同时考上了财大的会计系,她们可以跨过去,我为什么不行呢?

于是我对自己的跨考财大之路的乐观情绪充溢胸间,这就是我——一个天生就是个乐天派。

于是,一个曾经梦想破灭的理工科小青年、一个颓废的文科生开始了他的金融考研路。

六月的上海骄阳似火,身着厚厚的学士服我努力让自己笑的灿烂些,当院长拨开我学士帽的流苏的时候,我的大学生活彻底结束了。

上海,这个我偶然与之相遇的城市,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痛苦的城市,见证了我的颓废和茫然的城市,在我即将离开时却又产生无限迷恋的城市,现在又成为了我的希望所在。

哥先走了,哥只是暂时离开你,哥一定会回来的——我舍不得你!

二战

狼狈的回到郑州,寄居在姑姑家中,她常年在外,我一个人也过的很逍遥自在,我就在这种状态中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二战。

二战最大的拦路虎无疑是数学和专业课了。

有了去年的经历,我对自己的英语和政治充满了自信——虽然这种自信是很盲目的。

数学之路:

其实我的数学不能称之为复习了,真是货真价实的学习。

尽管高数和线代在大学曾经有过选修,但是尽数都留在了上海,概率论更是一点都没接触过,数学到底怎么学!

这次我有了点经验,先找了数学复习的权威参考书,其实也就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了,但是为了心理安慰,还顺便买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作装饰之用。

在匆匆的翻了几遍课本之后,我就急匆匆的翻开复习全书准备大展手脚,可惜碰的头破血流。

在被全书一次次玩弄之后,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

我把这本书吃了会不会有点奇效!

JESUS!

数学简直把我快逼疯了,我从来没对自己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失望之情,即使高考的时候也天生乐观。

没办法,看来基础的确太差,对于高数部分,很多方法掌握的不到位。

对于线代和概率,症结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于是我只能一点点的磨知识点,前前后后数学复习全书翻了很多遍,也大概对数学有了一点领悟,可惜三个致命缺陷导致我09年数学的崩盘:

第一、匆忙上马复习全书,很多题不会做,忍不住就要翻看答案。

眼高手低是数学学习的大忌,这种态度往往会麻痹自己让你产生幻觉,但实际上你根本什么都不会。

第二、第二知识点没有连贯起来。

初次接触数学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感受:

数学知识点太多,往往是前面看了后面忘,复习周期太长,不能把各个知识点连贯起来。

所以在考试的时候看上去好像什么都复习到过,可是拿起笔就是写不出来,更不要提灵感乍现了。

第三、时间安排不充足。

这次考研的最大症结在于,我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往往是一项任务完不成就一直耗下去,导致耽误了其他方面的进度。

到后期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身不由己的感受,相信我,那绝对不是什么美妙的体验。

总之,09年的数学让我很伤心,我曾经以为我仍然可以没心没肺的去面对,可是当你真切的付出之后得到的结果不成比例,这真是一件让人很无奈的事情。

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基础不牢是我失败的根源,欲速则不达,一味求速成的我在数学学习上走入了魔道。

我想起前两天温习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同学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绝顶神功——乾坤大挪移,那是因为人家张同学本身就神功在身,九阳神功的巨大内力能让他在学习高超的技巧功夫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考研也是如此,数学内力修为不到家,概念和定理不能理解吃透却偏偏要去玩弄大刀巨斧往往会把自己砸的头破血流,所以对基础的训练再重视也不为过,请各位看官切记切记。

专业课之路:

这也是一条历尽坎坷的学习之路。

由于对自己不自信,我报了8月XG在上海的金融联考辅导班。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班的作用,我买来金融联考的参考书,夜以继日的把玩学习,可惜也是犯了和数学同样的毛病:

一味求速成。

由于初次接触金融,很多概念不理解,每次看到书本上的大嘴们能对着几条简单的交叉线讲出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我都深深的觉得经济学是很神奇的一门学科。

虽然赶得很紧,但是在去上海之前我还是没能把参考书全部看完,看过的部分也是恍恍惚惚。

死马当活马医吧,怀着小兴奋之情,我踏上了重返上海的列车。

八月的上海一点都不可爱,太阳似乎想要人人的皮肤都给晒裂了。

辅导班众学员济济一堂,极尽吹嘘卖弄之功夫,我在旁边听的连连点头,心中不免泛出愧疚之情。

辅导班讲得很快,大嘴们滔滔不绝,底下众生笔耕不辍。

渐渐的我就跟不上讲课进度了,甚至萌生了逃课的念头,更令我欣喜的是,有这种念头的不止我一个人,最后一节辅导课的时候,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期盼回家的幸福笑容,与来之前那种充满求知欲的上进小青年完全判若两人。

辅导班总结:

这是我上过的唯一一个辅导班,结果让我很失望。

我想这种失望是来自于我对辅导班寄托了太大的希望,曾经幻想辅导班能帮我搞定金融学的复习,救我等芸芸众生脱离苦海。

可是我后来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辅导班说穿了就是在短时间内给你强行灌输大量信息,没相关基础的只能是听的云里雾里,于是狂做笔记就成了辅导班的保留节目。

我想这一点对于数学辅导班也同样适合吧,所以我建议各位看官如果有兴趣报辅导班的,最好在报班之前能对数学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因为这种辅导班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会给你雪中送炭。

同时,辅导班有一个后遗症:

上辅导班会打乱自己本来的复习计划,影响到后续的复习进程。

每天我上完辅导班就感觉自己被扒去了一层皮一样痛苦,回到旅馆倒头就睡,尽管我是单独为上辅导班空出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但是这种疲惫感却在我结束辅导班学习后仍长时间挥之不去。

至于政治辅导班,在我三战的时候有个研友曾经上过,我会在后文中加以评价,敬请各位看官期待。

由于11年金融联考已经取消了,所以在专业课上我就尽量省略吧。

很多跨考经济的同学在初学经济金融的时候都会对陌生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体系感到困惑,我也同样如此,这一点到后文还有详细说明。

英语政治顺便带过,吊儿郎当的态度与去年无异。

仍然是凭着自己的老底子和一点小聪明去应付考试,09年好运气再一次站在了我这一边,看来我天生是个适合考试的人,我果然了解我自己。

09年1月9号(如果没记错的话,人老了记忆力就不好),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实我知道财大金融竞争很激烈的,但是我从来没看过历年的报考人数,我是个天生乐天的人,我不想给自己自寻烦恼。

政治实在没什么印象了,这种平淡的科目还是很适合打酱油的。

英语:

09年的英语很难。

这是我考完的第一个感受,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愁眉苦脸,不断给同行的研友诉苦,没曾注意过他的脸早就扭成了苦瓜。

数学:

噩梦重现!

选择,不会!

填空,不会!

计算,显然还是不会。

面对着空荡荡的试卷和周围笔耕不辍的对手,我觉得我的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原来真正的痛苦并不在于有苦说不出,而在于肚里没货偏要你往外抖。

勉强的蒙混骗凑的把卷子塞满,颤巍巍的封上试卷,我觉得我好像几个小时内苍老了好几岁。

我一直在暗示我自己:

我害怕数学,我害怕数学。

我高考数学不好,我不适合学数学。

这种暗示彻底击垮了我自己,我感觉自己正是一只躺在茶几上的杯具。

专业课:

原来噩梦远远没有结束。

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试卷?

为什么我感觉很多东西我都没见过,布朗运动是咩啊?

我怎么知道09年Nobel奖的获得者是谁啊。

苍天啊,求拯救啊!

经历了两次考研,第二天的经历总是远远没有第一天来的愉快,这是我对两次考研的总结。

考完回到住所,缩在被子里给我老娘发短信:

没戏了,我想考公务员。

我又一次失败了,在考研的路上,似乎看不到一点尽头,我累了。

三战(决定篇)

两次失败的经历让我遍体鳞伤,有段时间我根本不敢看见考研两个字,我又一次选择了逃避,公务员就是我的救命稻草。

老老实实的在家学习公务员的考试内容,同时又焦急的等待河南省的省考。

行测和申论让我很头疼,我并不适合这种体系的考试,总有一种泥牛入海的感觉,浑身是力就是使不出来,但是我别无出路,生活向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墙将我往角落里逼。

可是从三月等到六月,省考迟迟不举办,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担心,担心自己又浪费一年。

六月的一个下午,我躺在姥姥家的沙发上,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两次考研路。

其实我很早就有一个疑问:

我在两次考研复习中有没有真正的拼劲全力,我考研到底是为了逃避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从04年高考到09年,我一直生活在失败的循环中,仿佛有一只手在推着我前进,我却好像很享受这种被动的过程,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04年夏天,为了免受复习班的痛苦,我选择妥协;05年夏天,因为害怕插班生竞争,我选择了妥协;06到07年,因为寂寞我选择了向网游妥协;08年09年为了逃避,我选择了向考研妥协。

我居然慢慢的变成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一个失去思考能力的人,面对这样的自己,我突然感到很震惊。

时间是一把无刃的刀,慢慢的锉去了我的棱角,带走了我的锐志,让我甘愿成为了生活的奴隶。

我很愤怒,我对自己很生气。

以前的我虽然狂妄但是至少有梦想,现在这种状态分明是违背了自己的意志,作了一个提线木偶。

这样的生活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啊!

我要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要反抗生活的操纵,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09年夏天,父母再次包容了我的任性。

公务员不适合我,我对他们说,我不想从现在就看到我退休的日子,太不刺激!

高考那天,我收拾行囊,带着曾经不敢面对的考研书本回到郑州,在郑大旁边的一个小出租房安顿下来。

考研,我回来了,这次哥和你玩真的了。

三战(行动篇)

考研究竟辛苦不辛苦?

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考研耐高温战寒暑,天天对着书本带发修行的确苦不堪言。

可是对于一个考研人来讲,准确的说是对于一个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考研人来讲,每天充实的复习生活真是一种享受。

吸取了前两次盲目复习的教训再加上对整个考研过程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