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530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Mg:

24Al:

27S:

32Cl:

35.5Fe:

56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环保部公布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违背的是(  )

A.推广和鼓励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利用廉价煤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空气的污染

【答案】C

【解析】

A.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降低能耗,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符合该主题;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符合该主题;C.火力发电污染严重,不符合该主题;D.对燃煤进行脱硫,减少燃烧产物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该主题。

故选C。

2.当光束通过蛋白质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蛋白质水溶液是()

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当光束通过蛋白质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蛋白质水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

故选A。

【点睛】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是丁达尔现象,胶体特有的性质。

3.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伐薪烧炭B.酿酒成醋C.焰色反应D.百炼成钢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伐薪烧炭过程中木材加热有新物质木炭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酿酒成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焰色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生铁中的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A.AlCl3和NaOHB.Fe和Cl2C.Na和O2D.Na2CO3和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AlCl3和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过量NaOH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A错误;

B.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产物始终是氯化铁,故B正确;

C.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Na和O2反应会产生氧化钠或者是过氧化钠,故C错误;

D.随着HCl的变化可以生成NaHCO3或CO2,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

Na2CO3>NaHCO3

B.右图所示装置可证明稳定性:

Na2CO3>NaHCO3

C.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CO2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A项,常温下在相同的溶剂中,Na2CO3较NaHCO3易溶,故A正确;B项,NaHCO3受热易分解,要证明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如图内管中应盛NaHCO3,外管中应盛Na2CO3,故B错误;C项,澄清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溶液反应都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错误;D项,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CO2质量相同,Na2CO3和NaHCO3的摩尔质量不同,Na2CO3较大,所以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Na2CO3的物质的量较小,与足量盐酸作用时,Na2CO3放出CO2少,故D错误。

6.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熔融NaClB.稀硫酸C.SO2D.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熔融NaCl是纯净物,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A正确;

B.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S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是电解质,SO2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有:

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常见的非电解质有:

蔗糖、酒精,淀粉等大多数的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等。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Cl-B.Ba2+Na+Cl-SO42-

C.K+H+SO42-OH-D.Ag+Al3+NO3-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H+、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Ba2+、SO4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H+与OH-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B.将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用激光笔照射置于暗处的硫酸铜溶液,发现溶液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氨水中滴加三氯化铁溶液中,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后红褐色沉淀消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碘在四氯化碳中呈紫红色,故A正确;

B.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不反应,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向氨水中滴加三氯化铁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但红褐色沉淀不消失,故D错误。

故选A。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3++3H2O

Fe(OH)3↓+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

MnO2+2H++2Cl-

Cl2↑+Mn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3++Cu=Fe2++Cu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3++3H2O

Fe(OH)3(胶体)+3H+,故A错误;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故B正确;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

MnO2+4H++2Cl-

Cl2↑+Mn2++2H2O,故C错误;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2Fe3++Cu=2Fe2++Cu2+,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10.下列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Al2O3→Al(OH)3→AlB.Cu→CuO→CuSO4

C.Na→NaOH→Na2CO3D.Fe(OH)3→Fe2O3→Fe3+

【答案】A

【解析】

A.Al2O3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氢氧化铝也不能直接转化为Al,A正确;B.Cu与氧气化合生成CuO,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B错误;C.Na溶于水生成NaOH,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Na2CO3,C错误;D.Fe(OH)3分解生成Fe2O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3+,D错误,答案选A。

11.下列有关“100mL0.25mol·L—1Ba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0mol

B.其中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

C.从中取出10mLBaCl2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mol·L—1

D.将该溶液稀释到200mL,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50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2=0.5mol·L—1,故A错误;

B.其中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1=0.25mol·L—1,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不论取出多少,浓度不变,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仍0.25mol·L—1;故C错误;

D.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溶液稀释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仍为0.25mol·L—1×0.1L=0.025mol,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水是纯净物B.新制氯水显酸性

C.新制氯水具有漂白作用D.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水是混合物,故A错误;

B.新制氯水中有氢离子,所以显酸性,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分子,具有漂白性,故C正确;

D.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分子见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故D正确。

故选A。

1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71g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通常状况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是标准状况,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氯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Cl2~2Cl-,71g氯气是1mol,转移电子数为2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酒精是液体,无法计算,故C错误;

D.通常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

称量NaOH固体B.

干燥Cl2C.

稀释浓硫酸D.

石油的分馏

【答案】B

【解析】

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仪器中称量,故A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氯气与浓硫酸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B正确;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故C错误;冷凝管中冷凝水应该低进高出,故D错误。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B.HClO显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答案】D

【解析】

A项,明矾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颗粒,故A错误;B项,HClO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故B错误;C项,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漂白,与氧化性无关,故C错误;D项,铁粉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容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能有效吸收食品包装袋内的氧气,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正确。

1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氢氧化钠溶液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红褐色Fe2O3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中流程可知,铝土矿先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过滤后分离出不溶物Fe2O3等,再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过滤得到氢氧化铝,加热使氢氧化铝分解为氧化铝,最后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

A.由反应②生成碳酸氢钠可知,试剂X氢氧化钠溶液,A正确;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红棕色的Fe2O3,B不正确;C.图中所示转化中,最后的电解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正确;D.反应②中通入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D不正确。

本题选A。

点睛:

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氢氧化铁才是红褐色的。

氧化铁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若通入二氧化碳过量,则碳酸钠溶液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

1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固体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该气体一定为CO

B

向某溶液中加入1~2滴KSCN溶液

生成血红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Fe3+

C

向Al(OH)3中加入HCl或NaOH溶液

固体均溶解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将SO2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

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固体,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该气体可能为CO或H2,故A错误;

B.Fe3+与KSCN发生的是络合反应,生成的Fe(SCN)3不是沉淀,故B错误;

C.向Al(OH)3中加入HCl生成氯化铝和水,加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符合是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故C正确;

D.将SO2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就是两性氢氧化物。

(2)Fe3+与KSCN发生的是络合反应,生成的Fe(SCN)3不是沉淀。

(3)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18.将Na2SO4、MgSO4、H2SO4溶于水配成0.2L混合溶液,部分离子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A.该混合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1

C.若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1

D.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1NaOH溶液至Mg2+恰好完全沉淀,需NaOH溶液200m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则Na+的物质的量为0.4mol,该混合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得,c(Na+)+2c(Mg2+)+c(H+)=2c(SO42-),代入数据2mol·L-1+2×1mol·L-1+c(H+)=2×6mol·L-1,解得c(H+)=8mol·L-1,故B正确;

C.若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1×0.2L/1L=1.2mol·L-1,故C正确;

D.混合溶液H+的物质的量为8mol·L-1×0.2L=1.6mol,Mg2+的物质的量为0.2mol,若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1NaOH溶液,NaOH先中和H+,当Mg2+恰好完全沉淀时,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1.6mol+0.4mol=2mol,则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2mol/2mol·L-1=1L=1000mL,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9.按要求进行填空:

(1)6.20gNa2O晶体中含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的NH3和H2S中,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少量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化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反应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若在该反应中消耗氧化剂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答案】

(1).0.2mol

(2).3:

1(3).3Fe+4H2O

Fe3O4+4H2(4).Al3++4OH-=AlO2-+2H2O(5).C6H12O6(6).0.8mol

【解析】

【分析】

(1)Na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2)等质量的NH3和H2S假设都为1克,NH3和H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17mol和1/34mol。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4H2O

Fe3O4+4H2。

(4)向少量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

Al3++4OH-=AlO2-+2H2O。

(5)该反应C6H12O6+6O2

6CO2+6H2O,6mol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4mol。

【详解】

(1)Na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6.20gNa2O为0.1mol,Na+的物质的量是是0.2mol,答案为:

0.2mol。

(2)等质量的NH3和H2S假设都为1克,NH3和H2S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17mol和1/34mol,氢原子物质的量分别为3/17mol和1/17mol,氢原子的个数比是3:

1,故答案为3:

1。

(3)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4H2O

Fe3O4+4H2,故答案为:

3Fe+4H2O

Fe3O4+4H2。

(4)向少量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的离子方程式:

Al3++4OH-=AlO2-+2H2O,故答案为:

Al3++4OH-=AlO2-+2H2O。

(5)C6H12O6+6O2

6CO2+6H2O,该反应中O2中氧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为-2价,所以氧气是氧化剂,还原剂是C6H12O6,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6mol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4mol,0.2molO2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8mol,故答案为:

0.8mol。

20.下列实验是化学中的基础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所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用图装置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实验时仪器A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

(3)实验室需配制100mL3.6mol·L—1的稀硫酸。

若采用18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稀硫酸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实验中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稀硫酸配制过程中,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所配稀硫酸的浓度会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

(1).萃取

(2).分液漏斗(3).温度计(4).b(5).20.0mL(6).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容量瓶中(7).偏高

【解析】

【分析】

(1)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所用的分离方法是萃取。

(2)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采用的是蒸馏操作。

(3)根据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

【详解】

(1)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所用的分离方法是萃取,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

萃取;分液漏斗。

(2)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采用的是蒸馏操作,还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冷凝水的走向是下进上出,仪器A中冷却水的进口为b,故答案为:

温度计;b。

(3)根据c(浓)V(浓)=c(稀)V(稀),18mol·L—1×V(浓)=100mL×3.6mol·L—1,所以V(浓)=20.0mL;实验中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容量瓶中;俯视刻度线造成加水量偏少,所配稀硫酸的浓度会偏大,故答案为:

20.0mL;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容量瓶中;偏高。

21.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调味品,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X、Y是两种常见的金属单质。

D、E、F为气体,且E为黄绿色,F能使品红溶液褪色,E与F以等物质的量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溶液G中含有的主要离子为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完整检验H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

取少量H中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

【答案】

(1).SO2

(2).H+、Cl-、SO42-(3).2Al+2NaOH+2H2O=2NaAlO2+3H2↑(4).2Fe2++Cl2=2Fe3++2Cl-(5).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H溶液中含Fe2+

【解析】

【分析】

A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调味品,A是NaCl;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是H2O;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NaOH,Cl2和H2,E为黄绿色气体是Cl2,D是H2,C是NaOH,F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X是金属单质能和C反应,故X是Al,、Y是Fe,G是HCl和H2SO4的混合物,H中含Fe2+,I中含中Fe3+。

【详解】

(1)F的化学式是SO2,SO2、Cl2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溶液G中含有的主要离子为:

H+、Cl-、SO42-,故答案为:

SO2;H+、Cl-、SO42-。

(2)反应②是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反应③是Cl2和Fe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

2Fe2++Cl2=2Fe3++2Cl-。

(4)检验Fe2+的方法是:

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H溶液中含Fe2+,故答案为:

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H溶液中含Fe2+

2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熔点为-59℃,沸点为11℃,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甚至爆炸。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氯气与NaClO2溶液反应来制取少量ClO2,装置如下图所示:

(1)甲装置中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可能经两步完成,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HClO+HCl+2NaClO2

2ClO2↑+2NaCl+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