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7273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新人教版2022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啊,可爱的小伙子!

”医师迎着他说。

“嗯,身体怎么样?

”    

B.“得了,小伙子!

”医师插嘴说,快活得浑身发软。

    

C.“您,大夫,对待艺术的态度多怪啊!

”萨沙不高兴地说。

    

D.真是可惜:

没有配成对!

太可惜了!

    

2.(2分)(2011•黑龙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B.“唱红歌、读经典”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C.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世博会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3.(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最令人迷惑的huànjué________,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

(2)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yínyǒng________描绘。

(3)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qǐlì________,而且神秘、迷人。

(4)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yānhónɡ________。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4.(10分)古诗文默写          

(1)子夏曰: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4)________,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5)古诗中,动物的出现为春色平添了几分生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写明媚春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

(6)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________,________。

”(填写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句子)

(7)“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校长在晨会上寄语全校学生:

如果要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更好地把握自己,就要有王安石登飞来峰时“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和胸襟。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8分)

5.(8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阅读丰富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阅读伟大的作品,就是在和我们的心灵对话。

读契诃夫的《变色龙》,让人明白了警官________反复无常、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是多么可鄙;读莎士比亚的《________》,让人明白了商人安东尼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品质是多么可敬;读北宋散文家________的《醉翁亭记》,让人明白了醉翁沉醉山水、与民同乐的境界是多么高尚。

(2)《水浒》中一直安分守己、隐忍退让的林冲最后被逼上了梁山。

请简要概括两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6.(15分)(2015•福州)为营造“走近青运、参与青运、奉献青运”的氛围,学校开展“为青运加油为福州喝彩”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活动的相关任务。

(1)【活动一】承办青运表达愿景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福州市承办青运会的理念。

材料一:

2014年4月13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福州市执行委员会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

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少开汽车,多乘公交。

材料二:

据《福州晚报》报道,福州市将建成第一个按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海峡奥体绿色生态城区。

海峡奥体片区将优化空间布局,集中实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绿化等绿色发展方案,体育场馆、运动员村等核心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材料三:

首届全国青运会福州市执委会联合相关单位,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万个绿色祝福献给青运会”的生态环保体验活动,邀请100名国内外生态环保专家和数千名游客,将写有祝福语的“树叶”张贴在榕树造型的巨幅祝福墙上,以此表达喜迎青运会的美好愿景。

(2)【活动二】赛在福州游在榕城

为了服务青运,校团委发出“魅力榕城我导游”的倡议,并将组建“著名古迹”、“特色美食”、“自然风光”三个导游小组,请同学们根据自身喜好报名参加。

下面是报名结果统计表,请根据表格的内容,写出你的发现。

导游小组报名统计表

组别

报名人数

报名对象

著名古迹

特色美食

自然风光

三坊七巷

鼓山涌泉寺

佛跳墙

鼎边糊

平潭海景

青云瀑布

初中学生

128

116

580

高中学生

568

86

205

(3)【活动三】享受运动绽放精彩

下面是四种球类运动的图标,请你任选一个,紧扣图标动态特征,想象比赛过程,描写一个片段。

(50字左右)

羽毛球

乒乓球

篮球

排球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2分)

7.(12分)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

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5分)

8.(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

道逢一妇人曰:

“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

”永曰:

“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

“妇人何能?

”永曰:

“能织。

”主曰:

“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

“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

①偏孤:

年幼时死了母亲。

②肆力田亩:

(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③供其奴职:

再去做主人的奴仆。

④蒙君之惠:

蒙受您的恩惠。

⑤收藏:

收养。

⑥小人:

贫穷无知的人。

⑦服勤:

勤劳服侍。

⑧尔:

这样,如此。

⑨缣:

细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凌空而去() ②与钱一万()

③知其贤()   ④天之织女()

(2)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3)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8分)

9.(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

他们的态度就是:

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

“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

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

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

他们的精神就是:

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

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

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

人类却因此进化了!

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

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

请加以分析。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10.(17分)(2017·沈阳)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

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宋代学者程颢曾说: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

“夫学,莫先于立志。

”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

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

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

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

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

“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

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

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

”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

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

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

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

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

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

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

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

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

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

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11.(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

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

“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①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

“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

“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

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

“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

“不!

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②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③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③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

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

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

“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嫁给父亲后________→对父亲职业平等观点________→对受伤的父亲________→对严冬在外拍戏的父亲________

(2)从描写的角度,赏读文中画线句①。

(3)阅读文中线句②,说说“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③的作用。

(5)本文以“配角”为题,有何好处?

九、话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的真实人名、班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或采用虚拟名称);⑤不得套作、抄袭。

(一)留住时光,让我们慢慢成长;留住亲情,让爱溢满心房;留住初心,让梦想插上翅膀;留住精彩的瞬间,用照片定格过往。

你想留住什么呢?

那一定是你最珍贵的财富。

请将题目“留住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乡下老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无奈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爷爷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把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腿,重新挑起担子。

咦,顿时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爷爷跟前。

爷爷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1、

2-1、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3-1、

3-2、

3-3、

3-4、

三、默写(共1题;共1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8分)

5-1、

5-2、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5分)

8-1、

8-2、

8-3、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8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九、话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