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72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doc).doc

班组长如何分析与改善问题

1.问题的意义

1-1何谓问题

要求(需要)与现状的偏差,就是问题。

进一步探讨,我们可将问题分成两个层次:

(1)异常问题

应该做到(得到、达到)而尚未做到(得到、达到)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者,表示现状比基准不好,而实力没有发挥出来。

(2)改善问题

希望做到(得到、达到)而目前未做到(得到、达到)者,表示现状与期待有差距,而希望提升实力。

不异常

良8%8%8%

率善

4%

异常问题正常改善问题

1-2解决问题的思考重点

水准的提升(改善)

水准的维持

水准的提高

生产量不良率

希望提高产量希望减少不良

变异的缩小

加工尺寸扭力

希望缩小变异希望更安定

异常的维持

索赔件数温度

清除突发性不良使异常复原

原因

追求

重点

如何变化呢?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变异大是由于什

么不安定引起

发生异常前有什么发生变化?

水准低是因为什

么因素影响

对策之重点

防止再发生

确实再现性

希望今后不再变化

明确定出新的方法(KNOWHOW)使其安定并得以持续下去

1-3挖掘问题的类型

●透过比较才产生问题

类型

1

2

3

评价

尺度

依观察者的价值观(主观看法)

过去或别人的实绩、实例

事先订立评价值(基准、规格、目标……)

评价

对象

土气、向心力、团队精神、气氛、问题、改善意识。

品质水准、市场占有率、索赔金额、营业变化趋势。

销售额、不良率、产量达成率等预先订有目标、基准……等。

评价

条件

以严厉眼光观察。

以远大眼光观察。

正确资料与判断。

经营者阶层

管理、监督者阶层

作业者阶层

1-4问题的再认识

(1)谁没有问题?

有人说:

生命只有一个单纯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都有问题。

有些人很怕别人批评他有问题,而有意地自我欺骗,认为自己绝不会犯错,不会有问题。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问题,就像每一个人都会生病一样;生病时要看医生,不可讳疾忌医,同样,有问题时就须解决问题,不可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2)越早发现越容易解决!

问题将发生或刚发生时,造成问题的原因(过程)初步形成,较易解决,就像癌症,早期发现的治愈比率较高;所以,随时保持问题意识、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免得事到临头,才想到抱佛脚,那就太晚了。

(3)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敢面对问题的人,才可能接受问题,才有勇气去分析问题,也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问题是有意义的

一般人皆怕碰到问题,但我们如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由于不断地解决问题;所以,每一个问题的发生,就代表往上提升的契机,即所谓「危机就是转机」。

1-5未能面对问题的行为

(1)攻击

系一种敌视动作,与愤怒的情绪的接近。

消极性攻击者老是装着不高兴的样子,不求别人协助、不合作、不太愿意回答别人的问话。

积极性攻击者,喜欢抗辩、指责别人、愚弄别人、讽刺别人、甚至对物、对人有粗暴行为。

(2)屈服

表现出消极、自暴自弃、被动……等负面行为,对工作没兴趣或没野心追求进步,得过且过,有如一双被打的狗,尾巴缩在两腿间垂头丧气走了。

(3)固执

明知道行不通,不合理,仍然要重复同一错误。

这种固执行为根本不接受新观念,甚至可能以强烈态度反抗别人的约束或纠正的意图。

(4)退化

虽是成人,举止却表现得像小孩子般,耍赖、婆婆妈妈、哭泣,…等只希望回到过去的安全与美好状态,甚至,沉醉于自己建立的、幻想世界,在幻想世界中好像一切问题皆圆满解决了。

2.企业中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

2-1同样问题重复发生

2-2不良率持续偏高

2-3整理、整顿不良

2-4标准书久未修订

2-5潜在浪费多

2-6人员被动,等待命令或工作

2-7提案件数少

2-8发现异常不反应,不处理

2-9会议中充斥、拖、拉或找理由,找借口情形。

3.阻碍问题意识的大敌

3-1差不多

3-2没关系

3-3没办法、不可能、自我设限

3-4没问题→“找不到问题就是问题

3-5没面子

4.如何建立问题意识

4-1怀疑

勿习惯于现状,对事看不顺眼。

4-2依据事实

4-3追根究底

4-4作业结果的检讨

4-5重要过程的点检

4-6多角度考虑

最好能跳出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4-7自主管理及责任观念的确立

4-8管理看得见

管理的过程与结果能看得见,使问题能显在化。

4-9自由开放环境参与管理

主管诱导、同事启发

5.如何选定问题

5-1列出工作上问题点

(1)日常工作常发生的

问题

(2)下工程或顾客常→检讨Q.C.D.M.S.

抱怨的问题或4M

(3)上级常要求的问题

5-2问题点评价

评价项目

问题点

1.××不良率高

3

1

3

1

1

3

2.△△损耗成本高

5

3

5

3

3

3.○○效率低

3

3

3

5

3

2

4.………………

5.………………

5:

非常、优3:

普通1:

少、差

5-3订定主题:

主题:

如何降低△△的损耗成本

选定理由:

1。

顾客抱怨△△价格太高

2.△△产品损耗多影响交期

3.造成晚上加班时数高

6.改善的思考步骤(Q.C.STORY)

改善题目的选定

目标值的设定

现状把握

把握因果关系

改善对策的提出与检讨

因果调查解析

改善案之实施

效果确认

日常之管理

标准化

1.整理改善报告书

2.反省并订立未来新方向

6-1现状把握

(1)现状把握的意义

了解「问题是什么」才能迅速有效解决问题。

●何谓现状把握?

将问题「现在」的「状态」从「多个角度」,以「事实」说明清楚,使问题「真相大白」。

(2)用QC手法以做好现状把握

●QC手法配合专业技术。

●QC手法包含下列工具。

查检表●柏拉图

层别推移图●直方图

管制图

检定、散布图……。

(3)现状把握的步骤

●收集过去数据—须明确收集什么样数据,收集期间、收集表格及收集方法等。

●数据整理—QC手法整理,并图表化,以掌握现状的真象。

●结果如何解释—由样本所得之资料来获取母体的情报,但不呆随意将情报扩充。

(4)数据配合观察与意见

现状把握不能只着重于数据整理分析,并须亲自到现场观察现品、现象、状态……等。

尤其是良品(好)与不良品(不好)的差异处的确认。

6-2原因分析

从现状把握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如下:

(1)缩小问题、掌握住重点

●若可根据重点直接下对策,则不妨马上采取行动。

●若还无法由结论下对策时,则考虑下列三种方式。

—从重点中再找重点。

—重点作特性要因分析。

—若为计量值特性,作直方图。

(2)已掌握住下列状况:

「好」与「不好」、趋势、周期、变异「大」与「小」。

则作特性要因分析,

并就各重要要因作「好」与「不好」,「大」与「小」……等对立比较

(3)长期、多角度层别皆稳定

●作特性要因分析,并以实验计划法等较深统计手法解析。

(5)现状把握时发现异常部分,若真因明确则作再发防止,若不明确则作异常分析,再发防止。

6-3要因解析

(1)对圈选要因进行检讨

●检讨项目如下:

有标准否?

依标准否?

标准合理否?

有规格否?

规格明确否?

(2)柏拉图确认重要要因的影响度

(3)要因明确且可采取对策者,立刻进行。

(4)影响度大的要因尚无法深入解析。

●要因再特性要因分析,并确认重要要因影响度。

●以直方图、管制图调查各要因的变异状况。

●各要因与特性作「散布图」。

●各要因层别深入找重点一柏拉图。

●尝试过以上各方法仍不清楚,则可用「分组法」、「相关回归」、「实验计划法」…等。

6-4诊断过程与配合的手法

(1)结果解析检查表、柏拉图

(现状掌握)层别推移图、直方图

管制图

检定、散布图……专业技术

解析后已清楚部份,可采取对策

(2)因果分析

(因果关系掌握)特性要因分析图专业技术

(3)要因解析已清楚部份、采取对策。

(重要要因柏拉图、散布图

明确及再深入)特性要因图

直方图、管制图专业技术

层别图、分组法

实验计划法、相关回归

6-5改善对策的提出与评价

(1)何谓改善?

必变目前做法,使效果更好,此处的效果是指Q。

C。

D。

M。

S。

而言。

(2)提出对策的注意要点

●对策要具体可行

●尽量为自己能力可解决的对策

●活用创造力思考原则

●治本而非治标

●提经济效益大的对策

●安全上须考虑

●管理上不发生矛盾

(3)改善对策的写法

●条文式、数据化、图示、符合实际

(4)改善对策的评价

实施前能多角度评价,以找出最有利的对策。

6-6改善案的实施

(1)作教育训练

(2)分段实施

(3)容易做效果大的先做

(4)实施过程应做点检

(5)让部署看得到实施状况

(6)对策无效或有反作用时,应立即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