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02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docx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

爱我汉字兴我华夏

惠军明

陕师大文学院教育硕士

一、汉字汉语之美

读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至今让我非常感动。

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为推行奴化教育,废法语授德文。

主人公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法国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怀着悲愤含着泪水为学生上完了最后一课。

他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深情告白,他说: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准确,我们必须把它牢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都德是通过小说表达自己的强烈爱国热情啊!

我想小说肯定感染了无数法国人,激发了热爱法语的情怀。

每次想起这段话,我都会联想到自己民族的语言----汉语。

我们的语言文字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呢?

我们民族的汉字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美妙的语言文字之一。

它音美:

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它形美:

版面设计富有美感,字迹清楚、优美;它义美:

诗歌寓意深刻,意蕴深远。

它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富于音乐性;它的结构简明,句法灵活,易学易用;它的词汇丰富,表现力强,既能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描绘得生动逼真,又能将深刻妙微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在书法家的笔下,那些有着生命似的汉字更能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它们有的挺拔如峰,有的清亮如溪,有的浩瀚如海,有的凝滑如脂.....汉字书法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行马,或静如处子或动如矫兔,或闲庭信步或疾风骤雨表现出万千气象。

行书、草书、隶书、楷书等汉字书法艺术是永恒的国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飘若浮云,矫若惊鸿”的书法艺术不但陶醉了后世子孙,更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

“那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散发着原始绘画与图腾的气息,传达着我们汉民族的生生不息,蕴藏着炎黄子孙的生命秘结。

”我们祖先的智慧通过汉字汉语传承,我们的民族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深深感恩我们的语言文字。

有了这种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

秦汉魏蜀吴,唐宋元明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汉字汉语将文学推向高峰。

多少历史风流,多少诗词华章,都蕴藏在一个个汉字之内。

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受着汉字汉语的关爱,它无时不温暖着我们的人生。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文字,表达的每一点思想都通过它来表达,汉字汉语让我们充分享受着美妙人生。

我们国家的汉字精髓在于其美仑美奂的外形与神秘莫测的结构,汉字汉语让我们中国人诗意的栖居着。

你看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很重意境之美,汉字汉语将形象思维无声的藏进我们中国人的脑海。

汉字和其它民族所使用的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其摹形拟声功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抓住特征的再现表达特定的意义。

它的构造方式独特,具有直观性,象征性,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不朽的生命,一个汉字便是一个永远拆解不完的信息团,它们凝结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闪耀着生命的智慧。

别的民族所使用的是语音文字,是拼音字母,是拼出来的,也就是说,说话与书写是一样的,充满写实。

不管你是拉丁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都是怎样说就怎样写,用相应的字母一拼就行了。

汉字则不同,中国幅员辽阔,虽然都是汉族,各地的方言却不同。

北方人听不懂江浙话,江浙人听不懂闽南话,还有粤语,等等。

如果都讲各地的方言,互相谁也听不懂谁的话,可是写出来后就都看懂了,因为都是在用汉字来书写,汉字起到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强大作用。

汉字汉语之美说不完道不尽,它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文明传承的强大工具,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记忆,一个不老的民族形象。

一个方块字就是一块天地,是生命的百科全书。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宝贵遗产?

我不禁想高喊一声:

爱我文字,兴我华夏!

二、走过世纪劫难

不知大家可否知道,我们使用过几千年用之写过唐诗宋词的方块汉字,记载过辉煌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语言文字,我们每天用以阅读、写作温暖着我们人生的汉字,却几经风雨波折,受尽仇视辱骂,差一点被废除踢进近现代的垃圾箱。

在今天你也许会“惊诧莫名”,开玩笑怎么会呢?

但这确确实实是历史事实。

从十九世纪末至今,中国知识界连续发起了关于语言文字的多次大讨论。

从清末维新派的汉语拼音方案到“五四”文学革命;从三十年代的“文言复兴运动”到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讨论;从五十年代的声势浩大的汉字简化运动到今天我们对母语的重新审视反思。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对我们的母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

这些激进的文人们通过比较中西语言文字的特征进而评判其优劣高下,产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全面怀疑,于是对承载文化的汉字汉语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与否定。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五四时期,出于对中国落后状况的反思,一批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把国力的落后归咎于教育的落后,又把教育的落后归咎于汉字的落后,于是激进的文化精英们提出废除汉字、走拼音文字的口号。

例如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一文,他提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用强烈的言辞否定汉字,说“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汉字不便使用,“足以证明”汉字“这位老寿星”“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钱玄同甚至狂热的提出语言革命的口号“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在他看来汉字记录的是妖言,妖言惑众必废之。

中华民族要文明须“废孔学”“灭道教”“废汉字”,否则中国必亡。

走过一个世纪,今天我们读来不难发现他的偏激。

且不说时下再次流行的孔子热、《论语》热,就连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也认定孔子是影响世界的千年伟人;还有土生土长的道教,虽有弊端,但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中华古代宗教文明往往三教合一,至今我们还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智慧和光芒。

汉字难道只记录妖言,汉字难道没有记录英雄伟业,历史文明?

废汉字就能拯救中国?

那么今天我们国家呢?

我们没有废除汉字,国力为什么仍蒸蒸日上,全面复兴?

那再往后读读,有些人的观点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

那个时代有些文人对汉字几乎到了仇视的地步,比如瞿秋白这位文人政治家,对汉字的辱骂几乎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他说:

“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这样的比喻实在是令人惊讶进而厌恶。

我不禁要问瞿秋白赖以成名换得稿费的文章为何不用外文写作?

难道不怕沾染“茅坑”的臭气?

时代的有些时髦是不能赶的,太激进往往失了分寸,留给历史的只有冷峻的嘲弄啊。

还有一个人我本不愿提及,他是我尊敬的大师之一,但大师本就不是完人,他也有错的时候,他便是鲁迅先生。

鲁迅也赞同文字改革,激进提出要废除汉字。

他在多篇文章中说“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字拼音”。

“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文字”“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作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

”我真难相信,民族精英尽然会这样仇视母语。

鲁迅先生,您的独步千古的煌煌巨著可否是用方块字写成?

您可知我们至今怀念您正是汉字的功劳啊!

我们老百姓与汉字唇齿相依,我们发自内心爱它,我们才不会与之“势不两立”呢。

汉字既不是“结核”,也不是“病菌”,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啊!

汉字汉语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啊,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其他人如康有为、吴稚晖、蔡元培、吴玉章、胡适、陈独秀等人也激烈主张对汉语进行改革,总之那个时代激进者们前赴后继拿汉字开刀,汉字在劫难中受尽煎熬。

在以后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废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的声音仍此起彼伏,万幸的是汉字汉语终究没有消亡,如今它仍然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如果它真的被废掉,那将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大悲哀。

我敢大胆断言,假使我们废掉汉字,我们也就割断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民族真的无所适从,会走向文化衰竭、文化异化直至消亡,我们民族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三、抵御文化入侵

这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汉字汉语对我们意义是重大的,但我们直至今天对其的重视还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我们的出口商品,必须用各种外文文字标明,而外国卖给中国的商品就无所谓了。

这岂不是自毁民族尊严,弱化汉语地位。

我觉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汉语汉字,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尊重母语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在这点上我们比不上法国人,法国是反对“语言入侵”和“文化入侵”的坚强斗士。

我看过一些资料,说法国人很奇怪,到他们国家去旅游度假住旅店,或洽谈生意时,你往往拿到是没有经过翻译的法文,而世界流行的英文在法国是不受欢迎的。

在巴黎街头,用英语问路的外国人常感失望,要么找不到会讲英语的,要么是法国人的英语说得太差,让人实在难懂。

也有个别极端者,听你讲英文,干脆来个装聋作哑,不予理睬。

法国人把讲法语视作热爱法兰西,讲法语成为法国人的一种民族文化情结。

读到此处我不仅暗暗佩服法国人的这份执拗,他们是有见识的、有远见的,他们实际是在用行动维护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法国特色。

像这样的国家还有德国,1999年德国因为欧盟会议没有使用德语而抵制了该会议。

再如俄罗斯的前总统叶利钦就曾批评俄罗斯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言使用英语;普京更是签署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以保护俄语的纯洁性。

我们呢?

面对英美文化的强大冲击,很多人滋生了崇洋媚外心理,凡是国外就捧,凡是国内就砸,处处鄙夷母语,这样的民族心理是相当可怕的。

我们对汉字汉语民族文化的自觉维护确实很差。

例如《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说一位中国科学家破解了数学难题,在人民大会堂作学术报告竟然全讲英语,两千学子听众全都是中国人,当有人提出使用中文解释时,被拒绝,理由是不符合国际惯例。

对比一下中法、中俄对语言文字的态度,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们就不能像法国人、俄罗斯人那样坚决捍卫民族文化吗?

再如《语文报》上有一例子,说我国科研人员发表他们的科研成果绝大多数用英文发表,第一时间先给外国人看,然后再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

学术界以发表外文为荣,同样一篇文章,用中文发表年底单位奖励200元,在外国杂志上的则是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舶来的永远是第一,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专家学术精英如此,大众当然效仿。

你看年轻人的口头禅由“天那”变成“我的上帝”即“myGod”;爱听的歌曲动辄是英文歌曲或其他国歌曲,追求语言时尚尽管有些人并不知所云。

我们教育界对文化入侵的抵御的还很不够,过分的重视了英语学习却忽视母语。

例如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的价值是远远高于专业课的,过不了英语关大学之门会永远关闭;大学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过不了关,想拿学位是不可能的。

于是各种英文辅导资料、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竞相标价,蔚然成风!

更为可笑的是有人作过一项比较,一块参加英文等级考试,我们中国很多学生的成绩比英国人还高,于是自豪得出结论宣布我们中国学生的英文水平已赶超英美。

这难道还不够讽刺意味吗?

语言文字是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象征,汉字汉语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标志,汉字汉语充满了神奇之美。

我们要有危机感,在英美文化的强大攻势下,我们不应一味迎合,我们要自觉站出来,合理抵御英美文化兼并,捍卫我们母语的地位。

我们不想我们的子孙后代失去汉字汉语,因为没了它我们就失去了承载文明的江河,没了它我们民族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爱我中华,兴我华夏,请从热爱语言文字做起。

参考文献:

1、《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语文报》--2007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