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6877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0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策略.docx

《高考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策略.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策略.docx

高考复习策略

2013年高考复习策略——历史北京四中网校主讲教师北京四中历史高级教师赵利剑新学年伊始,高三年级的同学即将面临紧张的复习生活。

就历史学科而言,高考前一般要经历两至三轮的知识复习,同学们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以达到怎样的复习效果,试谈拙见。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例,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系进行,其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最重要因素。

以往的教材一般都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

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模块式(或称专题式)叙事方式,即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类问题(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括提炼,集中叙述,打破了过去的通史体例,客观上对学生的复习造成了不便。

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同学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不能把具体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掌握,甚至连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易造成混淆。

因此,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通史体例,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应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的。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应有之意。

因此,掌握基础知识自当成为历史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

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大体可分为:

1.历史事件。

对这类知识,应按照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等要素进行掌握。

如: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23题)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答案:

D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

选项中所列四种作品分别出自于哪一历史时期,即考查“时间”这一要素。

2.历史概念。

由于现行高中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式叙事方式,历史学科的专业性提高,相应的历史概念大大增加。

以中国古代政治为例,即有: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2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三长制;行省制;三省六部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以中国古代经济为例,则有:

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柜坊;飞钱;交子;商帮;草市;丝绸之路;井田制;均田制;租调制;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应该注意的是:

高考中基本不会出现对某一概念本身进行诠释的题目,而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该概念相关史实的掌握及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如: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22题)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

B本题解题关键在于:

考生须对选项中所涉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再结合华兹华斯的学术创作观点进行判断。

因此,掌握历史概念的重点,应是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关史实。

3.历史人物。

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见事不见人”则会使历史变得干瘪、苍白,缺乏学科应有的特点与魅力。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现行教材体系的选修本中,便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模块,而高考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题目,如: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20题)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答案:

B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干中“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等条件判断出此人应为苏格拉底。

可见,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应将重点置于其最重要的活动、观点、贡献等方面。

三、注意提高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如前所述,由于现行教材体例与通史体系的矛盾,加之某些地区存在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异(如北京即有人教版和岳麓版两套教材),故而很多教研机构及把关教师一般都会为学生按通史体系重编复习资料。

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减轻学生复习负担,缺点在于学生在复习中易忽略对教材的使用,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下降,而当试题中出现对教材原文(特别是教材中的边缘知识如插图、注解、表格、文本框等)进行考查的题目时,丢分现象就会比较严重。

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9题)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

A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均出现于注解部分。

可见,熟悉教材是历史复习不能忽略的一环。

四、注意对重大历史问题的专题归纳。

如前所述,按通史体系进行的复习,主要解决的是知识框架问题。

在此基础上,考生应对教材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或按目前教材体系,或按其它方式,进行专题式的归纳提炼,以强化史实掌握,总结规律,概括特点。

这也是当前新课标教材按模块编写的立意之所在。

有关专题总结,同学们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中国古代史:

政治:

重要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经济:

按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部门,掌握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成就;了解重要的经济制度和政策;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中国近现代史:

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的重大史实:

如不平等条约、侵华战争等中国近代人民的反抗斗争:

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如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

如新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等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如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如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探索、重大理论成果等世界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演变:

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和罗马的法治传统;近代西方的民主4制度等近现代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现代西方经济制度与政策的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近现代的世界科技与文化等以上,即为对高三历史学科知识复习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努力学好历史学科培训内容,做好2012--2013年高考备考

        历史新课改的实践给我们留下诸多感受。

自实行新课程以来,学生的整体历史水平,无论是知识的系统性、历史过程的完整性,还是思维过程、思维方法的缜密性都无法与以前的学生相提并论。

学生在学完三本必修内容后,历史知识凌乱,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模糊不清,就更谈不上历史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既有教材编写的问题,也有历史教学甚至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教学和考试的角度看,初中学生忙于中考,历史科目又是开卷考试,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历史学科以应有的重视,致使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储备扎实的通史知识。

进入高中阶段后,在未文理分科前,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给予历史学科以足够的重视。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内容上不再是对全部历史过程的完整系统的阐述,体例上不再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而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门类划分历史内容,最后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显然,从理论上看,高中历史是在学生掌握初中阶段通史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与现实社会相关的主干历史知识。

高中新教材的确对高中学生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但不可否认,这种要求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考中要善于把课程标准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复习备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       研究《考试大纲》

     1、考试内容: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高中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历史学科考查:

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3、考试范围:

必修及选修所有内容

二、2007——2011年宁夏高考试卷结构

必做题题号

选做题及题号

 

选择题题号

主观题

 

2007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1

42(A---D)

2008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0

41----44

200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0

41---44

2010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0

43----46

201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0 、41

45----48

三、2007——2011年五年宁夏高考高频考点:

必修Ⅰ政治模块: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07(26、27、28、29)   2008(26) 2009(28)   2010(25)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斗争及民主革命:

2007(41)  2008(31)  2009(32)     2010(33)   2011(293031)

(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0( 34)

(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007(25)       2008(28)  2009(29)

(6)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009(30 )

(7)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2007( 32 33)                               2010(32)  2011( 28)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09(34)

必修Ⅱ经济模块: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09(2627)  2010(2740)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08(3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08(34                                   2011(3334)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09(31)     2010(40 )

(5)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08(40)

(6)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7(34)

必修Ⅲ思想文化模块: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2007(30)               2008(27)  2009(25)    2010(26)   2011(24262729)

(2)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2007(31)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1(27)

(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分析高考,积极备考----对2007——2011年五年宁夏高考试题的分析及感悟

1.题型稳:

试题结构设计基本平稳,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以历史材料为主出现。

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面目呈现出来。

2、考能力

①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2011年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②“以能力取向的命题方式”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考查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例:

2011年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③试题基本脱离教材。

使用的材料远远高于教材的史实阐述。

例:

2010年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09年41题考的宋代租佃关系、2010年43题考的唐代盐法改革、2011年45题考的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等在教材中就没有相应的知识点。

3、考新史观:

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体现了史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应“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课程改革也反映了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学科的发展。

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等。

例:

全球史观题2008年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例:

2011年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考主干:

对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因素,如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典章制度等,它们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

例:

2011年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5、考综合:

高考历史试题的综合程度越来越强,历史科内综合凸显,政治、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命题越来越成熟,三科弥合的越来越科学。

侧重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历史知识解决政治、地理问题或利用政治、地理知识解决历史问题、即跨学科综合能力。

考查独立获取、处理信息——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历史、政治、地理各科中符号、图像(图表)、照片等准确表达相关的科学信息,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于解答问题。

例2011年25.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例:

2011年32.下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

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

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2010年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008年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当年有27。

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

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

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

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食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水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

运用长期低怎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货危机”是从革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

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

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10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0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11分)

⑷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6分)

.附答案要点:

(1)      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