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86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docx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五首解释》解释

诗词五首解释

回乡偶书

夜雨寄北

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古代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去感悟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诗五首》从不同的视角着眼写出了诚挚的友谊,寄语殷切,情意悠长。

学习古代诗歌,应——

  1.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多朗读,多背诵,多思考,多积累。

  2.在此基础上,古为今用,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语文素质。

  走近作者

  《回乡偶书》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周武则天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不仕还乡,为道士。

与李白友好,常交往。

嗜酒,工书法,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

诗作不多,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以及应制、写景之作。

其中《回乡偶书》最为著名。

  《夜雨寄北》李商隐(约813—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幼年能文,博闻强记。

牛(牛僧儒)党令狐楚镇河阳,以文授之,受到赏爱。

文宗开成二年(837),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下中进士,为集贤校理,后调补弘桑尉,会昌二年(842)又以书判拔革。

李(李德裕)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招为婿,辟为书记,得侍御史。

当时牛、李两党斗争激烈,令狐绹等人认为李商隐“背恩”,所以令狐绹执政时极力排挤他,官仅至东川节度使判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约848一约909),生卒年说法不一。

唐代诗人。

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少年颖悟,七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

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雩阝县尉,迁右拾遗。

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

卒于家乡别墅。

世称郑都官。

《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他的诗风。

著有《宜阳集》和《云台编》三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jiàng)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期诗人。

他的作品初步冲破了齐梁以来形式主义绚丽文风的束缚,对开创唐代新诗风有一定的贡献。

王勃幼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和才华,传说他六岁时就会写文章作诗。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刘禹锡因革新失败,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度过了22年的贬谪生活。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他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与从苏州归洛的白居易(字乐天)相会。

预计明年初回京城时,已到了23个年头。

白居易在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着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写此诗答赠。

  融入文本

  一、整体解读

         

 

         

 

  【玄宗天宝二年(743)十二月乙酉,太子宾客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

第二年,贺知章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故乡越州永兴,时年86岁。

少小离家,耄年归乡,诗人百感交集,写成《回乡偶书》。

题为“偶书”,是说诗人并非着意作诗,只是把回乡后感受最深的事和想法记下来。

原诗共两首,课本选的是第一首。

  诗作所记是刚到故乡时的场景。

儿童们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勾起作者多少感慨,老来还乡,物是人非,无所适从。

  诗虽是“偶得”,却大有讲究:

前两句以写实的手法写感慨。

两两对举,把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包容在短短的句中,成为可见可触的艺术形象,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感染力更强。

         

 

  【这是一首诗人写给自己妻子的诗。

在四川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雨绵绵。

诗人触景生情,给在北方的妻子写下这首诗,倾诉了分离的痛苦,想象一个团聚的欢乐场面。

它采用诗中的往复对照和回环对比法,以团聚的欢乐反衬分离的痛苦。

诗写得情景交融,一往情深。

全诗语言质朴流畅,使人读后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寄北:

寄北方的诗,当时李商隐在四川旅行,妻子生活在北方,所以说寄北。

本诗是寄怀妻子的爱情诗。

  本诗首句从妻子来信谈起,妻子的深情归为三个字:

“问归期”。

当时诗人正滞留巴蜀,前程没有着落而无法返家,只好以“未有期”作答。

无奈中转而描写巴山秋雨萧瑟之景,寄托离愁,继而想象终会有一天,返家与妻子团聚,西窗下剪烛长谈,诉说别恨离愁。

                           淮上与友人别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朋友,这首诗是王勃为朋友去蜀州做县尉而作。

杜少府,姓杜。

少府,官名,是对县尉的尊称。

之任,赴任。

蜀州,也作“蜀川”,今四川崇庆。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王勃在临别时劝杜少府不要为离别而伤心。

他认为只要彼此的友谊真挚,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像近邻一样。

  王勃的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写那无尽的悲伤的做法,语气健朗,胸怀旷达,诗的意境开阔,独标高格。

  《淮上与友人别》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

“淮上”即指扬州。

这首诗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向潇湘”,诗人自己则上长安。

  这首写在扬州与友人握别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烘托了离人的别离情绪。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作者出于对友人的依恋和关心,借描绘两个地方的形势与风貌,点出秦蜀两地相隔千里,在展现的雄浑开阔的境界之中隐含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劝慰勉励友人,不作哀伤之别,也是自慰,既含蕴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旷达、爽朗的胸怀。

  第五、六两句写在四海之内有了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息息相通。

人远,但心近,表现了朋友间不拘形迹的真挚感情。

诗人以广阔的胸怀为杜少府宽解,勉励他勇敢地踏上征途。

这种与朋友的送别情怀远远超出了世俗之常情。

  诗的最后两句写不要在分别的时候,像青年男女般啼哭,让眼泪沾湿了佩巾。

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别后不要悲伤,这也是诗人自已情怀的吐露,更显得情深意长。

         

         

 

  

  本诗前四句接过白诗“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头,抒写作者对二十三年被贬人生历程沉痛而悲凉的喟叹。

  诗的首联直接抒写对二十三年来被朝廷“弃置”在“凄凉地”的愤懑与苍凉。

  第二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

  后四句抒写对人生与历史的感悟,第三联以“沉舟”、“病树”做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尾联照应白居易赠诗一事,表示自己要振作精神,积极进取,同时也是在激励友人。

比起白诗中的“命压人头不奈何”、“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境界更加高远,情调更加昂扬,意义更加深刻,视野也更加开阔而明朗。

  二、问题研讨

  想想这五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通过描写诗人刚到故乡时,儿童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表达了作者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是一首借景寓深情的抒情诗,同时也是一封以诗歌形式写给妻子的回信,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淮上与友人别》这首诗通过描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以及握别岸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凄凉惆怅于政治失意,感慨悲叹于人事变迁,但同时又抒发了作者不为有蹉跎失意而悲戚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振作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三、名句鉴赏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以广阔的胸怀为杜少府宽解,勉励他勇敢地踏上征途。

这种与朋友的送别情怀远远超出了世俗之常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沉舟”、“病树”做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四、靓点点击

  1.《夜雨寄北》这首诗情景结合,以情触景,归结于情,含蓄委婉,给人以联想。

它采用诗中的往复对照和回环对比法,以团聚的欢乐反衬分离的痛苦。

诗中重复出现的“巴山夜雨”,将巴山与北方、诗人与妻子、现在与将来、分离与团聚交织在一起,展现悲欢离合的情景。

构思独特,耐人寻味。

全诗语言质朴流畅,使人读后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写了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情别意,作者一反缠绵凄婉的离别感伤的情调,以宽阔的胸怀,开朗的格调,表达了友人之间美好深厚的感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送别诗中的绝唱。

  3.引用历史典故自然贴切,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一个成功之处;而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创造出“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绝唱,更是本诗一个突出的特点。

  体验活动

  背诵这五首诗,并阅读王勃、李商隐、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绝句:

是诗体名,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每句话为五个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每句话为七个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

是诗体名,近代诗的一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律诗格律严格,为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律诗要求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对仗。

每句话为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每句话为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练习全解

  一、朗读课文,想想这五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一遍。

  要明确“写了什么”和“表达了什么”这两个概念:

“写了什么”是指内容,“表达了什么”是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了这两个概念,分析就有了层次。

  各写了什么内容详见“整体解读”。

  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作者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二、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