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817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

第一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标

考点

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应用实践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

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含义、命名特点

依据名称判断典型植被

抓住区域自然景观特征,分析、判断陆地自然带分布

陆地自然带的主要类型、分布

绘制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联示意图

纬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理解自然景观的演替特点

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判断自然带类型及分布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理解自然景观的演替特点

垂直地域

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理解水热变化与海拔的关系

剖析垂直带谱,判断垂直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简图示意垂直地域分异

聚焦某种研究,判断垂直分异

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的常见表现

准确判断影响因素

研究区域特殊景观,分析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因素

列举常见的非地带性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形成

2.特点:

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特别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海陆分布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

地形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技法点拨]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

(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三、非地带性现象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意义:

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温带荒漠带的典型植被是草原。

(×)

2.热带雨林景观都分布在赤道附近。

(×)

3.东岳泰山的山麓地带常见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是南极大陆气候寒冷。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G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J→K→L的更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2.D自然带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结果。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图中的字母是E、J。

4.F自然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位置比大陆东岸稍高,其原因是西岸受暖流影响,而东岸受寒流影响。

5.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F(填字母),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目前我国许多北方城市的绿化树木往往学习南方城市,从南方引种,你认为合理吗?

为什么?

[提示] 不合理。

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我国北方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北方城市从南方引种绿化树种,存活率不高。

2.去新疆塔里木盆地旅游,我们能在徜徉林间的同时欣赏大漠风光吗?

[提示] 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林。

(对应学生用书第103页)

 (2017·全国卷Ⅰ·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❶。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❷(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❸。

据此完成

(1)~

(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图示的街道绿化隔离带位于我国东部某城市,时间为春季

❷原来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如今有一侧已经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❸拍摄当日,一侧丛生的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教材寻因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拍摄时间为春季,结合信息❷可推知,一侧绿化隔离带中丛生的杂树,应为当地的自然植被,联系信息❸可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季节为其萌发季节,因此应是落叶阔叶树木

(2)由信息❶、❷联系我国的实际可知,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受热量条件的制约,北方地区栽种受限

[尝试解答]

(1)B 

(2)A

1.系统把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2.学会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技巧

(1)看自然景观的区域变化方向:

呈现南北方向变化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呈现东西方向变化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看主要影响因素的类型及变化特征:

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热量或显示其纬度变化特征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水分或显示其经度变化特征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看人类的农业产业活动方式,判断自然带

①传统种植业

②传统畜牧业

命题视角一 研究区域景观特征,判断自然带类型及分布规律

(2019·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

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B.太阳辐射

C.夏季风D.地表径流

1.D 2.C [图中Ⅳ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向北随着夏季风势力的不断减弱,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

]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

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域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4.该河流域(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D.土壤有机质丰富

5.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D.人类活动

3.D 4.B 5.A [第3题,该河流有降雨、积雪融水、冰川融水等多种补给方式,应处于我国西北地区。

当地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典型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第4题,由上题可知,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荒漠带;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西北地区沙尘暴集中在冬春季;土壤比较贫瘠。

第5题,该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受到西风的影响。

]

命题视角二 结合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

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

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追花夺蜜”的牧蜂图,回答6~8题。

6.影响蜂农“追花夺蜜”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市场

7.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蜂蜜产量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低温的阴雨天气B.晴朗干燥的天气

C.崎岖的山地D.贫瘠的土壤

8.牧蜂图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6.A 7.A 8.A [第6题,影响各地鲜花开放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

第7题,蜜蜂的外出活动与天气有关,低温天气蜜蜂常不会外出活动。

第8题,牧蜂图反映了南北方向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❶。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❷。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❸。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❹,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公路南北走向,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及多条河流

❷公路南端海拔约为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❸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❹该公路北端海拔约为750米

教材寻因

随着海拔的变化,高大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❶、❷可知,该公路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南端海拔约为1070米,说明该段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南端于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公路位于气候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可判定该公路位于新疆

(2)由信息❶和信息❸可知,该公路跨越的山脉多冰川,说明冬季降雪较多,山区路段海拔高,冬季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因此禁行

(3)结合信息❶、❷可推知,该公路贯穿的是天山山脉,由信息❹可知,公路海拔约为750米,说明位于天山北侧的山麓地带,结合天山的位置可判断其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

[尝试解答]

(1)D 

(2)B (3)D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同一自然带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命题视角一 剖析垂直带谱,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m~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1.B 2.B [第1题,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发、下渗、径流以及转化为固态水、植物截留和蒸腾几个方面。

材料显示:

支出中蒸发与下渗占比共为30%,不产生地表径流;则剩余70%应转化为固态水或植物截留和蒸腾。

图示该海拔为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多而不可能为冰雪带,故转化为固态水比重应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应是植物截留和蒸腾。

第2题,图示该山地北坡基带为半荒漠带,降水量由山麓到针叶林带逐渐增多,则甲表示的自然带地表植被应为介于半荒漠与针叶林之间的草原,故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草原带。

]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3~5题。

3.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4.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海拔

5.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3.A 4.C 5.D [第3题,仔细分析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

第4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山地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水分,故C正确。

第5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其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

命题视角二 聚焦某种研究,分析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2019·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与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完成6~8题。

图a            图b

6.比较图b中甲、乙两处的气温(  )

A.T甲>T乙B.T甲<T乙

C.T甲=T乙D.无法判断

7.图b中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处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处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8.下列有关研究团队考察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向东林线高度呈先升后降趋势

B.由西向东雪线高度呈先降后升趋势

C.随海拔升高两侧山坡降水持续减少

D.山坡地带生物多样性大于山麓地带

6.A 7.B 8.D [第6题,读图a可知,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

根据图b可知,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两侧,气温较低。

第7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乙两处海拔相同,但甲处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第8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高度并非先升后降,A错。

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

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

山坡地带降水较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多。

]

9.(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米~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

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

(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

图中2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

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故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米~2300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地理图表专攻(十)|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C 

(2)B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山地山麓地带的基带类型可反映出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

(2)同纬度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复杂表明山体越高。

(3)受坡向影响,一般阳坡的自然带数量较多,基带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如图所示:

北半球南坡自然 北半球南坡基带的

带数目多于北坡 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4)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位于干旱气候区山地在迎风坡的一定海拔上会出现森林带,而背风坡则不会出现。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

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

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考)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

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D.山地灌木林带

2.托木尔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区域是(  )

A.南坡2000m左右B.南坡2500m左右

C.北坡1500m左右D.北坡2500m左右

3.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D.植被减少

1.B 2.D 3.C [第1题,图中①自然带位于天山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①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

第2题,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带是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北坡2000~3000m处。

第3题,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导致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C对;地壳抬升速度非常缓慢,对雪线影响很小,A错;降水增多,雪线会降低,B错;植被减少对雪线影响很小,D错。

]

 (经典高考题)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❶。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