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800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

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1.教材育德要点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担负着调查学生有关动物的前概念的任务,在调查学生对动物已经知道了什么,寻找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观察中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研究动物、认识动物的兴趣,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爱和保护动物。

在与动物亲密接触后,还渗透给孩子要洗手消毒,讲究卫生的习惯。

2.与课标联系要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知道动物都是生物,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

教材内容与设计理解

教材共有三个部分。

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科学学习必须贴近生活才会服务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在课前让学生观察、拍摄身边熟悉或喜欢的1-3种动物并上传到学乐云平台。

课堂上先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再让学生观看、分享他们自己拍摄的动物视频,表达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同时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在认识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中开展本课的学习。

探索——“分小组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我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哺乳类、昆虫、爬行类)的动物观察。

在观察时还要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同时绘画、记录这些特征。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不会记录。

处理时采用了教师引领范画,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记录。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中的逐渐养成,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研究动物、关爱动物的意识。

研讨——通过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在外形结构特征的相似性。

再通过追问玩具狗也有头、脚等外形特征,那它是动物吗?

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会运动、需要空气等,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这个环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学生的组织者、引领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机动设计了根据动物特征猜动物名称的翻牌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有共性也有差异,但是每种动物也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让孩子课后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大自然的小动物,同时强调安全教育,也为第二课观察校园的小动物做准备。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

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博物馆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

2、在科学技能上,没有经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限,同时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一些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记录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这意味着二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和对小动物的描述汇报时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中,说出判断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

动物卡片、介绍卡。

教师:

动物卡片、教学课件、玩具熊、班级记录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根据动物特征说说动物名字

1.故事引入:

最近呀,森林里非常热闹。

为了迎接美丽的夏天,动物们决定举办一场夏日晚会,受邀参加的不仅有这个森林的,还有有来自远方的湖泊、草原的动物。

2.根据声音猜一猜:

小刺猬听说了这个消息,一路小跑来到了森林里,走着走着,它听到附近传来一个声音——(播放音频)这是谁来了?

追问:

你怎么知道?

你们真厉害,这样的声音是小鸟的特点。

(板贴:

特点、声音)

3.根据外形猜一猜:

小刺猬告别了小鸟后,继续在森林里悠闲地逛着,突然!

在树丛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它的好朋友呀!

你猜,它看到谁了?

追问:

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板贴:

花纹)这是斑马的——特点

小刺猬真是太高兴了,和小斑马一起往广场走去。

天色越来越暗,月亮挂上了天空,“我的天哪!

”树林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影子!

这可把小刺猬吓了一跳,是谁?

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除了头上的角,还有吗?

所以,这是梅花鹿外形上的特点(板贴:

外形),还有吗?

每一种动物都会有许多的特点(补上省略号)。

接着,它们一边聊天,一边向着广场跑去。

设计意图:

以“夏日晚会”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出本节课,“猜一猜”是具有趣味性、神秘感的。

本环节的故事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动物特点的关注,在适当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动物有许多的特点,可以是它的声音、花纹、外形等等,配合板贴,为接下来的活动交流打下基础。

二、探究:

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画一画——动物的介绍卡:

晚会就快要开始了,组委会邀请了6位神秘嘉宾,想请你们介绍一下这几种动物,你们愿意吗?

(你们可真热心!

怎么介绍呢?

待会儿你会拿到一个神秘的信封,动物嘉宾的身份就藏在里面!

知道嘉宾身份后,先看一看,然后想一想:

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

再画一画:

试着把小动物的样子简单地画在介绍卡上,像这样(播放画图方法),记得要把它的特点画出来哦。

如果有些特点画不出来,你可以在空白处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它。

当音乐响起时,请你放下铅笔,把动物卡片装进信封,放在抽屉里。

这样你们小组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哦。

请你们轻轻的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不要给别人看到哦!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好简图。

3.讨论交流:

先介绍动物的特点,再展示介绍卡

谁愿意来介绍你的小动物,让同学猜一猜?

他在介绍小动物的时候,如果你已经猜到了,可不能直接喊出来,不然可就犯规了。

老师想看看谁是最会倾听的。

第1位:

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

他描述的是?

(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

B.展示简图:

②他画出了(动物)的哪些特点?

(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

③(动物)还有什么特点?

第2-3位:

A.请学生描述动物特点:

他描述的是?

(指向描述的特点是否准确)

B.展示简图:

②他抓住(动物)的特点了吗?

(指向有没有画出动物的特征)

③(动物)还有什么特点?

第4-6位: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玩法,只看介绍卡猜一猜,谁愿意?

提问:

①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②(动物)还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①学生在观察动物卡片的活动中,大部分可以顺利地完成科学简图,这也是我选择静态图片而非真实动物的原因。

②本环节关注他们所画的图是否符合实际,因此在动物图片的挑选准备中,我选取了比较容易画的图片,且动物的类型应当具有多样性,这样在特点的归纳上会更集中。

③学生的交流环节能够锻炼他们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也能够在其他人的简图中根据特点猜出该动物名称,全程锻炼学生发现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三、研讨:

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交流: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及其特点。

提问:

①你还想邀请哪些动物?

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

你们知道的动物可太多了

出示板贴:

我们知道的动物

2.引出矛盾点:

能不能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

它是动物吗?

学生答:

追问:

还有补充吗?

还有哪里不一样?

小结:

看来玩具熊不是动物。

3.提问:

动物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边讨论,边写在一张大的白纸上)

注意问学生:

①你们同意吗?

②你有什么补充?

4.提问:

人是不是动物?

那它呢?

(播放仿真机器人视频)

设计意图:

①课堂中提及和讨论的动物类型很少,因此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再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描述特点的能力。

②改变书本讨论顺序,是多次尝试后的决定。

先讨论“玩具熊是动物吗?

”,再引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使得教学流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也发现,这样更能够引导出“有生命”这点特征。

机器人的设计对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拓展:

认识更多的动物

其实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点:

播放各种动物的视频。

总结:

你们喜欢动物吗?

接下来的科学课上,我们还会继续认识更多的动物,我们可以对动物的共同特点进行修改和补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

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和研究的兴趣不能止步于此,为接下来动物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特点:

动物的共同特点:

声音1、会长大

花纹2、要吃东西

外形3、会排泄

4、有生命

……(根据学生描述的进行补充,有问题打上?

【教学反思】

在仔细阅读单元目标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本节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对于动物有哪些认识。

因此我选择了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和交流为主体展开本次教学:

有趣——趣味引入,激发灵感

低段学生对于有趣味的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趣味故事引入,把单一的“猜一猜”游戏进行了故事化的编排,使得引入更自然,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到动物的特点。

有序——学生为主,教师为引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能够简单的画出动物的特点,还能够用一些短语描述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看似开放的课堂,其实被一些指向性的问题汇集到了一起,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这样的问题设置下,学生一直在锻炼发现和描述特点的能力。

看似自由,实则有序。

有料——反复思辨,提升认知

如何使学生讲出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儿童的认知是较为零散、孤立的,如何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够集中并在脑海中根深蒂固?

我们不能用过多的引导去使得学生讲出某一共同特点,期待学生的认知能够达到自我发展,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情境,结合本节课引入的故事,我们以“是否可以邀请玩具熊参加动物晚会”作为主要问题,此时学生立即开始思考“动物熊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讨论过后,便能顺水推舟地问出“动物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

动物是有生命的、会动的、会死亡的,等等。

最后加入机器人的视频,能够学生的脑海中深化“生命”的概念。

在本环节中,教师充当听众的角色,学生初步体验思辨的过程,提升认知,此为有料。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校园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让学生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二、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

你在哪里见过它?

(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

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三、寻找动物的准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

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

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

(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a.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b.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c.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

(放大镜、棉签)

小结:

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

(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a.动物的生活环境。

b.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

c.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a.记录的要求:

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b.记录的地方:

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四、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五、交流研讨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a.我找到……种动物,有……

b.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

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

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

你觉得问题在哪里?

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六、小结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

整个XX县(市)呢?

整个中国呢?

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课题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但是为什么选择了蜗牛呢?

第一、蜗牛在我们各省市都有分布,是我们身边常见动物。

第二、蜗牛易于饲养,行动缓慢,便于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观察。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方面特征。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

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从科学认知上,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科学态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体。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通过对蜗牛进行观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尝试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

蜗牛活动手册。

教师:

放大镜、棉签、白纸、塑料片、棉线、竹棒、PPT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

背上房子爬着走。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猜一种动物,知道是什么吗?

蜗牛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呢?

蜗牛爬行的时候又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蜗牛,来学习《观察一种动物》(板书)

二、探究活动:

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应激反应

(一)我们对小动物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做到仔细观察,轻声交流,以免惊扰到它们。

并且观察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你们一眼看过去,发现了蜗牛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二)接下来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局部细节。

并且把观察到蜗牛的身体结构话仔细的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

画得真实、完整,越像越好。

按照左边的方法,先画壳,再画身体,最后画触角,写上观察今天的日期。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触角(两长两短)、眼睛、口、腹足等。

展示学生观察记录图,进行评价指导。

(四)使用桌面的棉签,选择蜗牛的身体的一个部位轻轻碰触,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并总结:

我们发现,不管触碰蜗牛身体的哪个地方,蜗牛都会收缩,保护自己,这个就是蜗牛的应激反应。

三、探究活动:

观察蜗牛的爬行

我们发现蜗牛没有脚也没有手,却能爬着走。

是不是挺厉害的呀?

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白纸、塑料片、棉线和树枝,你们觉得蜗牛能在这些物体上爬行吗?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请看实验步骤:

1.小组分工合作

2.完成《蜗牛爬行的观察记录单》。

(ppt出示记录单,一边指一边教学生怎么填)

看蜗牛在白纸上能否爬行,能画√,不能画×,靠什么爬行,填写序号,爬行后是否留下印记呢?

留下填是,没有留下填否,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记录。

3.思考:

蜗牛的爬行本领,与蜗牛的什么有关呢?

4、分享实验结论

四、小结与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蜗牛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蜗牛爬行的时候用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都离不开我们的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有方法,观察要有顺序,同时思考有关的问题,最后还有认真的记录。

2、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老师介绍几位蜗牛的好朋友给同学们认识!

看,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

出示:

蛞蝓、蛤、田螺、蛏。

它们与蜗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身体很软、大部分有壳~同学们真善于观察,他们身体很软,没有骨头,科学家又叫他们软体动物。

3、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老师期待你们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方法:

观察蜗牛的身体:

①观察有顺序

②思考

观察蜗牛的爬行:

③记录:

真实、完整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给动物建个“家”》是第二单元的第4课,在上一节课《观察一种动物》中孩子们已经观察了蜗牛,但是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

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

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活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给蜗牛建一个“家”,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进食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你还在什么地方观察到蜗牛?

为了让我们能够长期的观察蜗牛的生活,我们就来给蜗牛建个“家”。

(板书课题:

给动物建个“家”)

二、探究新知

(一)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问:

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请学生思考再回答

(二)设计蜗牛的“家”

1、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设计蜗牛的家,并出示课件同时进行。

2、请学生小组设计蜗牛的“家”。

3、展示小组设计的蜗牛的“家”

(三)观察蜗牛怎样吃菜叶

1、用不同的方法观察。

板书:

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那些部位。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四)研讨

1、我们有那些有趣的发现?

2、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动物建个“家”这样的方法来饲养观察其他的小动物吗?

【板书设计】

2.4给动物建个“家”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观察鱼》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鱼》是部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课是在学生经过《给动物建个家》一课的学习,观察几种鱼的外形和运动、呼吸,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过程;指导学生描述他们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