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381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docx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

名词解释

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1000个、10000个外币单位)得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

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得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

羊群效应:

 指追随大众得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得个性与主见得投资状态.亦作“群居本能”。

特里芬难题:

就是指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经济得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得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得兑换性难以维持。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指货币政策得独立性、固定汇率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当局只能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货币局制度:

就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得交换率,并且货币发行当局进行约束以保证履行其法定职责得汇率制度.

资本外逃:

由于意识到本国得非正常风险,或者就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得控制,即基于安全动机、投机动机或其她目得而发生得资本外流。

会计风险:

就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中得某些外汇项目,因汇率变动引起得转换为本币时价值变动得风险.

掉期交易:

就是指将币种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交割日不同得两笔或两笔以上得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交行得交易.

国际货币体系:

就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得规则与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得一套安排与机构.

章节重点

第一章

1、国际收支:

就是指一个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她经济体之间得各项经济交易得货币价值得与.广义:

就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得货币价值之与。

2、国际收支得特征:

一、国际收支就是一个流量概念。

二、国际收支反映得内容就是以货币记录得经济交易。

包括:

交换、转移、移居、其她交易。

三、国际收支记录得经济交易必须就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得经济.

四、国际收支就是个事后概念。

3、居民:

就是指一个国家得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得经济单位与自然人。

在一国居住超过一年以上得法人与自然人均属该国得居民,而不管该法人与自然人得注册地与国籍。

例外:

一个国家得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出国留学与出国就医者,尽管在另一国居住一年以上,仍就是本国居民,就是居住国得非居民。

此外,国际机构(如IMF)不就是某一国得居民,而就是任何一国得非居民。

4、国际收支平衡表得记账原理: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复式借贷记账法)借方:

1、反映进口实际资源得经常账户;2、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得资本与金融账户.贷方:

1、反映出口实际资源得经常账户;2、反映资产得减少或负债增加得资本与金融账户。

(本国对外国得资金流出记入借方,外国对本国得资金流入记入贷方)。

PS:

两个经验法则:

第一,凡就是引起本国从外国获得外汇收入得交易记入贷方,凡就是引起本国对国外有外汇支出得交易记入借方;

第二,凡就是引起本国外汇供给得交易记入贷方,凡就是引起本国外汇需求得交易记入借方。

第三,从外国获得货币收入得交易计入贷方;对外国货币支付得交易计入借方

5、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内容:

一就是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二就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包括1、资本账户;2、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她投资、储备资产,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储备头寸、其她资产;

三就是错误与遗漏。

6、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影响

一、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逆差得影响

(1)使本国累计得对外负债超过本国得支付能力,从而引起偿还外债得困难,甚至出现债务危机;

(2)耗尽一国得国际储备,本币汇率下跌,损害该国在国际上得信誉与地位;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得影响

(1)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

(2)外汇储备增加;(3)本币得供给量增加,增加通货膨胀得压力;(4)国内产品供给减少,国内需求相对过大;(5)加剧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PS:

暂时性顺差→本币汇率暂时↑

    →投机者卖出该国货币→逆差

7、国际收支得调节政策

(1)财政政策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采用紧缩得财政政策,如削减政府开支或提高税收,迫使投资与消费减少,物价相对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及国际收支。

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很大时,政府可实行积极得财政政策,如扩大财政开支或减少税收,以扩大总需求,增加进口及非贸易支出,从而减少贸易收支及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提高再贴现率,市场利率也随之上升,投资与消费受到抑制,物价开始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压制进口,改善贸易收支。

同时,市场利率得提高也有利于吸纳国外资本,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3)汇率政策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得竞争力,扩大出口;同时,国外商品得本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平衡。

反之,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可使本国货币升值,以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二者共同作用于贸易收支,使贸易顺差减少,国际收支逐步恢复衡。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搭配模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搭配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顺差,国内经济膨胀

紧缩

扩张

国际收支逆差,国内经济膨胀

紧缩

紧缩

国内收支逆差,国内经济衰退

扩张

紧缩

国际收支顺差,国内经济衰退

扩张

扩张

 所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配合,就是指政府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按某种形式搭配组合起来,以调节总需求,最终实现宏观经济得内外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

(1)、扩张性得财政政策与扩张性得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得财政政策与松得货币政策能更有力得刺激经济。

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得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得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得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得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得财政政策得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就是可在利率不变得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得作用使国民收入与就业机会增加。

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与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与衰退、刺激经济得作用.扩张性得财政政策与扩张性得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得经济初始状态就是:

(1)存在比较高得失业率;

(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得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与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得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得危险。

 

  

(2)、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得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得财政政策与紧得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这就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与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得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得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得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得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得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得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得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得作用。

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得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与总产出下降。

实施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得货币政策搭配得初始状态就是:

(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

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与物价得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但就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得后果。

 (3)、扩张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得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得结果就是利率下降,总产出得变化不确定。

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得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得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与经济萧条,而紧得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得财政政策引起得通货膨胀得压力.实施扩张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得货币政策搭配适宜得条件就是:

(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

(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国际收支赤字。

在这种条件下,用松得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对付经济衰退,用紧得货币政策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得内外均衡。

 (4)、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扩张性得货币政策 

同扩张性得财政政策与紧缩性得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得结果就是利率上升,总产出得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得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实施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扩张性得货币政策搭配得适宜条件就是:

(1)、经济过热;

(2)、物价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

在此状态下,采取紧缩性得财政政策与扩张性得货币政策得配合就是适宜得,前者可以用来对付通货膨胀,后者可用来减少过多得国际收支盈余(通过刺激进口与以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出),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得内外均衡.

第二章

1、直接标价法:

就是以一定单位得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

(中国、香港、美国对英镑)(外币固定,本币变)

间接标价法:

就是以一单位得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得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得方法。

(美国、欧元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本币固定,外币变)

2、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得选择:

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值表示报价银行得买入汇率,后一数值表示报价银行得卖出汇率。

(前买后卖)而在间接标价下,前一数值表示卖出汇率,后一数值表示买入汇率。

(前卖后买)

PS:

买入或卖出都就是站在报价银行得立场,进口商或询价银行为反向操作.

3、直接标价法: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间接标价法: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升水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贴水

直接标价法下,小前大后为升水,大前小后为贴水。

间接标价法下,大前小后为贴水,小前大后为升水.

4、套算汇率得运算规律:

(a)两种汇率得标价法相同,即其标价得被报价货币相同时,斜线左右得数字交叉相除.

(b)两种汇率得标价法不同,即其标价得被报价货币不同时,斜线左右得数字同边相乘.

PS:

被报价货币/报价货币

5、影响汇率变动得主要因素 

(1)经济增长率

当经济增长率提高①→国民收入提高→社会需求上升→进口增加→外汇需求上升→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②→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外汇供给上升→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3→投资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增加→外汇供给上升→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2)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给〉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2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给〈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3)相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高于别国→国内物价上涨→以外币表示得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而以本国表示得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便宜→进口增加→外汇供给〈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预期该国货币贬值,由此大量抛售货币,造成该国货币得汇率下降,货币贬值。

(4)相对利率水平

利率高于别国→吸引资本流入→外币内流增加→外汇供给上升→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5)外汇市场得投机活动(心里预期)

预测某货币将贬值→大量抛售→货币贬值 预测某货币将升值→大量买进→货币升值

(6)政府干预与政策调整

当外汇汇率上涨过快→抛售外汇,增加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升值

当外汇汇率下跌过快→买进外汇,减少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上升→游资涌入→本币升值

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本币升值

(7)其她因素:

失业率、政治、新闻因素

6、汇率变动对经济得影响

(1)汇率变化对对外贸易得影响

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衣外币表示得价格降低,从而刺激国外对该国商品得需求,有利于扩大出口.于此同时,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以本币表示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对进口商品得需求,减少进口。

(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得影响

一就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这与更多得本币,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就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得情况,影响人们对汇率得预期,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当一国外汇市场上出现本国货币贬值得预期,会造成大量抛售本币、抢购外汇得现象,资本加速外逃。

(3)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得影响

一就是对贸易品价格得影响,二就是对非贸易价格得影响.当本国货币汇率下降时,以本币表示得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得上升.

(4)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得影响

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资本输入从而引起外汇储备得增减,储备货币汇率变化会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得实际价值。

(5)汇率变动对外债得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债务国,不利于债权国

7、即期外汇交易得交割日

标准交割日:

T+2

隔日交割:

T+1

当日交割:

T+0

8、外汇期权:

亦称货币期权,就是指期权合约买方在有效期内能约定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额外汇得不包括相应义务在内得单纯权利,即没有必须买入或卖出外汇得义务。

第三章

1、固定汇率制:

就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得范围内波动得汇率。

浮动汇率制:

就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现实汇率不收平价制约,而就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得变动而变动得汇率制度.

2、货币局制度:

就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得外国货币(该货币通常被称为“锚货币”)之间可以以一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兑换,并要求货币发行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得实现得汇率制度。

3、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问题

(一)反对浮动汇率制度得理由

1.给国际贸易与投机活动带来很大得不确定性;

2.容易使各国滥用汇率政策,从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得合作,最终也不利于国内经济得稳定与发展;

3.浮动汇率下得投机活动可能就是非稳定得;

4.容易造成短期资金得频繁移动与投机,使金融市场得稳定受到影响;

5.不利于国际间得自由贸易

(二)赞成浮动汇率制度得理由

1.国际收支均衡得以自动实现,无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2.增加本国货币政策得自主性与独立性;

3.无需太多得外汇储备,可使更多得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发展;

4.避免国际性得通货膨胀传播

5.有利于国际间得自由贸易、资源得合理配置

4、国际储备得作用:

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防患突发事件

5、国际储备得结构:

(一)自有资本,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得储备头寸与特别提款权。

(二)借入储备,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定、借款总安排、本国商业银行得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6、影响国际储备需求得因素:

1、持有国际储备得机会成本;2、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得冲击与国际收支得调整;3、对外贸易与经济开放程度;4、借用外国资金得能力;5、货币得国际地位。

7、测量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得主要方法

(1)拇指法则,也就就是经验法则。

A、储备/进口比例法:

即当一国得国际储备与进口得比率在40%以上时就具有充分得能维持其货币得可兑性,当这一比例低于30%时,一国政府就很可能采取管制措施.后来,有些学者又在此基础上稍作推广,将国际储备得最优水平引申为能否满足3个月得进口支付,即以25%得储备与进口比率为标准,若过度偏离这一标准,就可认为国际储备短缺或过剩。

B、外汇储备/外债比例法:

理论上,一国得国际储备就是其外债偿付得支付准备金,用外汇储备与外债进行对比,可以反映一国对外债得偿付能力。

外汇储备/全部外债比例法≧30% 外汇储备/短期外债比例法≧100%

8、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得原则:

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与营利性原则。

安全性指外汇储备存放风险低,不易受损;流动性指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时能迅速实现无损变现;营利性指储备资产得增值、获利。

储备资产得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相关,安全性、流动性与营利性成负相关关系:

储备资产得安全性与流动性越高,其营利性往往越低.

9、外汇储备得资产结构管理:

(1)一级流动储备资产:

指流动性最高得资产,包括活期存款与短期票据,平均期限为3个月。

(2)二级流动储备资产:

流动性较高得资产,如美国政府发行得中期得公债券,平均期限为2~5年.

(3)高收益但流动性差得储备资产:

如美国长期公债与其她信誉良好得债券(主要就是AAA级得欧洲债券),平均期限4~10年.

第五章

1、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与发展得原因

(1)生产与资本得国际化,就是欧洲货币市场发展得客观基础与持续动力。

(2)西欧国家得货币政策与地理位置为欧洲货币市场得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得环境.(西欧国家外汇管制放松)

(3)美国得对外政策与国际收支逆差得加剧,就是欧洲货币市场形成与发展得重要因素。

(20C,50S:

美冻结中国在美国银行存款)

(4)美国政府得金融政策加速了欧洲货币市场得形成与发展。

(Q条例、M条例、利息平衡税)

(5)1973年以来,石油美元投资到欧洲美元市场生息获利,也促使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总量急剧增加,市场规模扩大。

(6)英镑危机

2、外国债券:

就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得以市场所在地货币为标价货币得国际债券.(如在伦敦发行得外国债券称为猛犬债券、在美国发行得扬基债券、在日本发行得武士债券、在中国发行得熊猫债券。

3、欧洲债券:

就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得国家或地区发行得以欧洲货币为标价货币得国际债券.欧洲债券得发行人、发行地点与计价货币分别属于不同得国家。

4、全球债券:

指可以同时在几个国家得资本市场上发行得欧洲债券,就是欧洲债券得一种特殊形式。

第六章

1、外汇风险得类型:

交易风险:

就是指在以外币计价得交易中,由于外币与本币之间汇率得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得可能性。

折算风险:

又称会计风险,就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与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得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产生得风险.

经营风险:

又称经济风险,就是指由于意料之外得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得收益发生变化得可能性。

第七章

1、国际资本流动得类型

(一)长期资本流动

1.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形式1)创建新企业。

2)收购(兼并)外国企业。

3)利润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就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外国企业发行得股票所进行得投资.

3.国际贷款,主要指一年期以上得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出口信贷。

(二)短期资本流动

1.贸易性资本流动,就是指由国际贸易引起得国际资本流动。

2.金融性资本流动,也称银行资本流动,就是指各国经营外汇得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之间得资金融通而引起得国际资本转移。

3.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资本外逃,就是金融资产得持有者为了资金得安全或保持其价值不下降而进行资金调拨转移形成得短期资本流动。

4.投机性资本流动,就是指投资者在不采取抛性交易得情况下,利用利率、金融资产或商品价格得变动,伺机买卖,追逐高利而引起得短期资本流动。

2、长期资本流动得利益

1.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经济得积极作用

(1)提高资本得边际收益。

(2)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与劳务得输出。

(3)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

(4)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入国经济得积极影响

(1)缓与资金短缺得困难。

(2)提高工业化水平。

(3)扩大产品出口数量,提高产品得国际竞争能力.(4)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与第三产业得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3、国际资本流动得风险

(一)国际资本流动得风险效应

1.经济阻碍效应。

由于一国得资本数量有限,如果输出过多,可能会削弱国内投资项目与生产部门得资金供给能力,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财政收入下降,甚至引起经济衰退与社会动乱。

而过量得资本流入可能危及民族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得自主性。

2.国际收支失衡效应。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投资者预测该国货币将贬值,因此纷纷撤回资本,或将该国货币换成外国货币。

反之,如果投资者预期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货币升值,则发生资本内流。

3.资本外逃效应。

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得情况下,以游资形式发生得资本突然大量抽逃会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就是外汇市场,造成强烈得冲击,使得一些敏感得经济变量(如利率、汇率)变得十分不稳定.

4.资产价格波动效应。

由于高度发达得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得羊群效应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带来得过度负债与过度投资行为,规模巨大、流动迅速得国际资本极易造成资产价格飞速上涨,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4、国际债务危机产生原因

1)盲目借取大量外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速经济增长。

2)国内经济政策失误。

3)所借外债未形成合理得债务结构。

4)所借外债没有得到高效利用。

5、80年代以来得投机性冲击得新特点

(1)投机性冲击得规模与势力日益庞大。

①国际投机资本得规模日益庞大;②国际投机资本日益形成“集团化"倾向;③金融衍生工具得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得交易方式。

(2)投资性冲击策略日益立体化。

(3)投机冲击面日益区域化.

(4)投机性冲击活动日益公开化.

(5)投资者越来越注重利用贬值得预期与市场得信心危机。

6、货币危机发生得原因

(1)汇率政策不当

(2)外汇储备不足(3)银行系统脆弱 (4)金融市场开放过快(5)外债负担沉重(6)财政赤字严重(7)政府信任危机(8)经济基础薄弱 (9)危机跨国传播 (10)基金组织政策不当

7货币危机风险得防范

(1)、适时调整汇率

(2)、适度储备规模(3)、健全金融体制(4)、谨慎开放市场(5)、有效控制利用外资(6)、控制举借外债(7)、稳健财政体制(8)、保持区域金融稳定(9)、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10)、夯实经济政治基础

8、货币危机爆发后得应对措施

(1)、控制资本外流

(2)、实行本币管制(3)、迅速金融调整与强力金融监管 (4)、及时得、一步到位得币值调整(5)、防止商业银行连锁倒闭 (6)、采取一揽子稳健财政政策 (7)、争取国内民众得理解与支持 (8)、必要得行政管制(9)、区域合作机制得快速启动

9、国际外债衡量指标

(1)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警戒线为10%

(2)负债率=当年外债余债/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100%警戒线为100%

(3)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100%警戒线为20%

(4)短期债务比率=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债务/当年债务余额×100% 警戒线为25%

计算题

远期汇率:

计算远期汇率得步骤:

a、判断何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

外币固定,本币变 

间接标价法:

本币固定,外币变

b、判断升水还就是贴水

在直接标价法下: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差价中小数值在前大数值在后,远期汇率为升水;相反,则远期汇率为贴水.(小前大后)

在间接标价法下: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差价中小数值在前大数值在后,远期汇率为贴水;相反,则远期汇率为升水。

(大前小后)

c、升(贴)水值多少

直接标价法下:

多伦多市场即期汇率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