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366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上海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0000亿斤。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

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

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

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凤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3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年1月)

材料二:

“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

“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

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

”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5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

在品种上,2012年以来我国选有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有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

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巴西和印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2014—2017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

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B.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是调剂余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从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D.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年全国前地仅有量不少于8.6亿由,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B.“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C.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耕地保护好。

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最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3.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美:

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

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

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

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体现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

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

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

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

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

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

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

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

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

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

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

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

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自然的文明化是自然环境审美对象本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其中,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是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

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因此,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界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就是在某种意义上重视生态,因而其实质也无异于生态。

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传统审美张扬人主体性,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

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

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

麦种完了。

他早对秋水说过:

“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

”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

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

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

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

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

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

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

”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

“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

”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

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

“妈﹣﹣”厨屋里雾腾腾的。

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

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

“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

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

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

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

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

都吃了再弄。

”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

”﹣﹣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

“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

问到花,就等于问钱。

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

”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

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

”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

”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

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

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

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

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

七里路,走一后晌。

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

“我不回呢。

”“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

“你瞧这水多好!

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

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

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

没听俺爷说:

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

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

”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

压在箱底能生儿吗?

”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

“保儿!

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

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

”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

他弯着腰,忙活着。

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

淡水养鱼。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

”秋水说这句话时是想要金保家把卖棉花的钱拿来办婚事,这样她就能明正言顺地过来帮助金保家脱贫。

B.面对婆家并不富裕的现状,秋水不嗔不怨,面对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未婚夫,秋水有批评亦有诱导,最终唤醒恋人潜藏心中的斗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小说选取了一段并不复杂的农村恋曲,通过一个个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来一步步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读来平淡质朴,给人真实之感。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

”“保儿!

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8.请简要分析秋水洗衣时环境描写的作用。

9.金保是本文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金保这一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少孤,鞠于外家。

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

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

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

谏章由阀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

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

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

“唐武后何如主?

”对曰: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后默然。

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

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

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

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以实言之。

”使者日: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帝诘之,宗道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初,太常议谥曰刚简,复改为肃简。

议者以为“肃”不若“刚”为得其实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B.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C.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D.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中国谏官制度源远流长。

B.郎中,本为帝王的侍从,后各部皆设郎中,成为分掌各部要职的高级官员。

C.临朝,既指国君临御朝廷处理政事,又特指太后摄政称制,文中指后者。

D.赠,即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和“歌以赠之”中的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勤政务实,深受百姓爱戴。

他任濠州定远县尉时,派遣乡丁疏通治理了年久堵塞的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鲁宗道敢于直谏,坚持礼法制度。

他直言武则天为罪人,借以警醒太后;他要求太后不能无视礼法乘辇先帝而行,使太后纠正了错误行为。

C.鲁宗道为人刚正,痛恨奸佞权贵。

他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枢密使曹利用骄横跋扈,他对滥用权力为子谋取私利的权贵们也提出严厉批评。

D.鲁宗道忠实坦诚,不肯欺瞒皇帝。

面对使者的提醒,他仍将微服去酒肆饮酒的事情告诉了皇上,皇上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认为他可大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B.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15.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____,____”。

(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_____,____”。

(3)《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两句是:

“____,___”。

(4)《离骚》中写诗人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

“____,____”。

(5)《离骚》中有两句用对偶,说方与圆不能相互配合,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两句是:

“____,____”。

(6)《离骚》中用比兴手法,说许多小人嫉妒自己的的容貌美好,才德高洁,造谣污蔑说诗人放荡不羁的两句是:

“____,____”。

(7)《离骚》中诗人写自己和小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的两句是:

“____,____”。

(8)《离骚》中诗人写自己虽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两句诗是:

“___,____”。

(9)《离骚》中有两句用对偶,说诗人是受着委屈而压抑自己的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两句是:

“____,___”。

(10)《离骚》中用比兴手法,说自己要佩带繁华美好的服饰,让自身更加芳香高洁的两句是:

“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B.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请结合“熊猫”这一形象和“冰墩墩”这一命名,说明该吉祥物的寓意,要求写出三点。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某中学举行了一场以“拥有了实力,行事是该高调还是该低调”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的观点是:

拥有了实力,行事就应高调。

因为拥有了实力,你也掩盖不了,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反方的观点是:

拥有了实力,行事也应低调。

因为做事必先做人,低调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谋略。

时代发展到今天,无论个人、集体还是国家,你觉得拥有了实力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

请你在正反双方中选择一方观点作为自己的立场,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理解有误。

依据原文材料三第1段“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分析可知,材料中并无涉及“多年连续增产”,故此项无中生有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B项,“‘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错误。

结合原文材料二第2段文句“‘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

’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分析可知,“补足”指补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是保护耕地质量的措施。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全球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如材料一:

第二自然段“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第三自然段“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第四自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

材料二,主要讲了农业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的问题。

一是“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即要保证足够的农业耕地面积建设。

二是“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修养生息”即是在开发利用耕地的同时要保证耕地质量不受污染损害。

材料三,主要讲了农业科技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