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009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级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级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级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级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模板.docx

《三级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模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模板.docx

三级模板

三级模板..

 

 

————————————————————————————————作者:

————————————————————————————————日期:

 

案例分析答题模版

一、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第17页

1、精神状态

A.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B. 情绪、情感表现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身体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二、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是什么?

从所给出的文字中找出症状

1) 情绪(内心体验)方面:

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2) 行为方面:

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3) 躯体方面:

头痛、睡眠差等

4)社会功能方面:

如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三、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

第17页

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

3、少年生活

4、青年期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四、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第10叶桑德伯格提纲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

1) 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2) 案例中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3) 心理测验结果:

根据案例提供线索,确定需要智力测验、人格测评或是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测量结果。

4)成长经历 

5)对照诊断依据,找出案例中所缺乏的能够做出明确诊断的资料。

五、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

第25-29页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就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P25

2、定性区分

定量区分:

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判断是否为神经症。

3、根据求助者表现的症状,内心痛苦程度,病程、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回避,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5、最终做出诊断。

定性分析:

三原则、求医行为、自知力

定量分析:

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 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

5、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八、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

1、可选用MMPI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鉴别诊断。

2、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

3、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或可选用EPQ测验,了解人格特征。

16PF主要用于人材先拨)

九、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第14页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

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如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3、为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

16PF

4、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的量表:

SCL-90、SAS、SDS、MMPI

5、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

若怀疑有精神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表

 十、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 第82页

1、求助者的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十一、咨询师应如何转介?

第181页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理由。

3、 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长处。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 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十二、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淡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13-14页

1、态度要保持中立。

2、避免提问失误。

3、在摄入性的谈话中,除了引导性和提问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的题外话。

4、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的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 结束语在诚恳、客气。

区分:

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12页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信息的获得。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十三、在摄入性的会谈中,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

第5-6页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次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评测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 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十四、会谈内容的选择原则 第13页:

1、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意义。

 十五、商定咨询目标应注意什么?

第78-79页

1、通过询问,促进求助者思考咨询目标

2、发现深层次问题,要重新确立新目标。

3、咨询师不应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强加到求助者身上。

4、不能把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5、不能把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十六、如何商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第75-76页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4、近期目标:

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等

5、远期目标:

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信,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6、整合咨询目标。

十七、与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否有效的?

第72-74页

1、具体或量化。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

具体目标是应该受到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才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积极。

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4、双方可接受。

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

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以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师范围。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

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

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十八、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第171页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

1、根据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根据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3、求助者的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十九、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选择的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二十、本案例中,面质的目的是什么?

第108页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

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的了解

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为的统一。

4、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二十一、本案例中,产生阻抗的原因是什么?

第163页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使求助者感到痛苦,产生阻抗。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A、失调的行为弥补了心理需求的空白,使求助者从中获益;B、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饰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A、只想得到咨询师赞同的动机;B、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C、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二十二、阻抗的表现形式?

第161-163页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包括沉默、寡言、赘言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包括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二十三、应对阻抗的要点:

第166-167页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二十四、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对象一般应具备的特征是什么?

第177-178页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二十五、结合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第65页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把握时机。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考虑求助者的性别、年龄等特征

8、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

二十六、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他商定咨询目标?

第75页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商定咨询目标。

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4、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二十七、请撰写本案例的咨询方案:

第82页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应该符合具体、可行、可接受、积极、属于心理学、可评估、多层次统一,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效果评估及评估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二十八、放松训练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

原理:

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保持心情的轻松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过程:

1、咨询师介绍原理

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

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注意事项:

1、第一次放松训练,咨询师应示范

2、放松方法以一两种为宜

3、强调身体、肌肉的放松,更强调心理的放松

4、集中精力,全身投入

5、开始时,口头语引导

6、对想象力强、容易受暗示的更有效

7、目的是在生活环境运用自如。

二十九、阳性强化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

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奖励目标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注意事项:

a靶行为要单一而具体.

b阳性刺激适时适当。

c靶行为成为习惯后,可以将阳性刺激物质变精神强化,直至取消。

三十、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并分析案例中的ABC分别是什么?

1、原理:

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2、过程或步骤:

心理诊断阶段:

指出求助者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搞清楚为什么会形成现在的困扰和焦虑,讲清楚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介绍ABC理论

领悟阶段:

使求助者了解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寻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他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修通阶段:

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等多种技术,使求助者认清、放弃不合理信念,产生某种认知层面的改变,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注意事项

1、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

2、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

3、合理情绪疗法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三十一、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是哪些?

第175页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