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5877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docx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考典型试题整理分析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按华东版分解

第4课“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内容标准(试验稿)】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内容标准(2016版)】

(4)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连云港·33)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

斤/亩)”。

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A

2.(2015·山东泰安·24)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答案】B

3.(2015·浙江台州·20)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4.(2015·江苏徐州·19)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5.(2015·海南省·9)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失误。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答案】C

6.(2015·河北省·15)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答案】D

7.(2015·湖北随州·15)观看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表达的历史实质可能出现在()

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答案】D

8.(2015·湖北黄冈·12)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

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这充分反映了()

A.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

C.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D.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答案】A

9.(2015·贵州铜仁·20)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A.1951年——张援朝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D.1980年——刘开放

【答案】B

10.(2015·广东佛山·9)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答案】A

11.(2015·福建厦门·16)《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12.(2015·贵州黔西南·14)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①“一五”计划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答案】D

13.(2015·黑龙江大庆·10)1958年的《人民日报》曾出现过这样一些报道,“麻城建国一社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

这些报道反映出()

A.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B.”大跃进”时期浮夸风严重

C.农业发展水平空前绝后D.农业合作化成果显著

【答案】B

14.(2015·黑龙江龙东·8)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两幅宣传画出现在哪一运动时期()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集体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D.“大跃进”运动

【答案】D

15.(2015·山东莱芜·10)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

“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

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

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在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D

16.(2015·山东淄博·6)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

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

该报道反映了()

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D.文革时期“左”的错误

【答案】C

17.(2015·江苏南通·21)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①开展“大跃进”运动②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颁布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B.②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18.(2015·湖南株洲·12)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A.“大跃进”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D.“文化人革命”时期

【答案】A

19.(2015·广西百色·10)右图是1958年8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一片通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传统农耕技术的创新

C.农业现代化的结果D.“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

【答案】D

20.(2015·湖南永州·12)图2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是()

图2

【答案】C

21.(2015·山东滨州·14)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上批示: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这里主要是钢。

”你认为与此批示有关的运动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答案】B

二、判断题(请你根据每小题表述的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将√涂黑,错误的将×涂黑。

22.(2015·湖南益阳·24)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答案】√

三、非选择题

23.(2015·江苏苏州·31)(6分)“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分)

【答案】31.

(1)最高利益:

(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

建设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问题:

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转变后工作重心:

经济(现代化)建设。

认识:

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强国等。

24.(2015·江苏常州·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1953—1957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18%(英国是4.1%,美国是2.8%)。

中国用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400万吨左右(英国用了24年,美国用了15年)。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

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还有1万户的。

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

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

并指出人发公社的特点。

(3分)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1953—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3分)

【答案】

(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1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1分)

(2)“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与高速度;中心是“以钢为纲”。

(2分)“一大二公”。

(1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分)

(4)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1957年我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从1958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想。

“大跃进”过程中片面讲究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这些都超越了当时历史的发展阶段,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局面。

到后来“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直至造成“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了多年的弯路。

直到1978年底,才真正作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言之有理即可,3分)

25.(2015·山东潍坊·22)(16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

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6分)

材料二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2)据材料二,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

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6分)

【答案】

(1)信息: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分)地位和作用:

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问题:

出现大跃进运动(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分)。

影响: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或工业化进程受挫)。

(2分)

(3)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使中国工业由弱变强;推动现代工业体系建立。

(6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来源于: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