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778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docx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模板

张家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公众参与调研报告

 

2021年7月

 

第一章公众参与调查总体情况

一、问卷发放总体情况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基础,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面向张家港市市民发放调查问卷共215份,其中网络渠道问卷数140份,微信渠道问卷数75份。

有效问卷数量211份,有效率为98.1%。

二、问卷设计思路

本次问卷共包含个人基本情况、总体认知、生态环境、居住与文教体卫、交通出行、农业农村与发展愿景七个方面,共51题。

其中个人基本情况部分统计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及生活情况,包括年龄、学历、收入、工作与居住等方面,共13题。

总体认知部分统计张家港市的吸引力及受访者居住区域选取意向,共5题。

生态环境部分统计受访者对于张家港市城市生态绿化的认知与意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新增绿地类型、城市绿化改善与退港还城等方面,共4题。

居住与文教体卫部分统计受访者对张家港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包括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现状问题,共14题。

交通出行部分统计受访者对张家港市城市交通问题的看法与解决路径的选择,共4题。

农业农村部分,包括受访者收入来源、购房意愿、迁出意愿、对乡村现存问题的看法等,共9题,发展愿景部分统计受访者对于张家港市未来城市定位与发展潜力的看法,共2题。

三、报告编制技术路线

本次报告根据问卷调查的基本结构框架,按照总体认知与城市愿景、生态环境、宜居生活、交通出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受访者的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结论的提取,分析现有结论的形成原因,并根据结论提出对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建议。

四、被调查者情况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有效问卷中的211名张家港市市民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信息

在年龄构成方面,整体以中青年群体居多,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26-35岁年龄段内,36-50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比超三成。

在学历状况方面,超过80%的受访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55.9%),其次为硕士及以上学历(22.5%)。

在家庭年收入水平方面,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11-20万”与“31万及以上”区间的人群分别占比31.3%和31.7%,“21-30万”区间的人群占比接近四分之一,极少数人群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及以下”区间。

在职业类型方面,近四成受访者为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8%的受访者为企业白领或专业技术人员,此外还包括工人、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在校学生等其他行业群体。

在户籍情况方面,绝大多数受访者为张家港市户籍,极少数为非张家港市户籍。

年龄构成学历状况

家庭年收入水平

职业类型

(二)职住情况

在受访者现居住地方面,杨舍镇占比最高(65.9%),其次为金港街道(12.7%),其余受访者居住于凤凰镇(3.4%)、南丰镇(2.4%)、大新镇(1.5%)、乐余镇(2.0%)、塘桥镇(4.9%)、锦丰镇(4.4%)与张家港市外(2.9%),本次受访者未能覆盖至常阴沙地区。

在工作地址方面,近半数受访者在杨舍城区工作(48.1%),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在张家港市外工作,有12.9%的受访者工作地址位于金港城区,另有3.8%的受访者在乡村地区工作。

在居住方式方面,受访者中68.4%为自购商品房,13.9%为拆迁安置房、保障房,13.4%为自建房。

现居住地址

受访者工作地址

受访者居住方式

(三)居留特征

在居住时长方面,大约有九成的受访者在张家港市居住10年以上(90.4%)。

在未来留居时长意愿方面,96.2%的受访者未来打算在张家港市长期留居。

受访者居住时长

受访者未来留居时长意愿

(四)小结

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基本符合张家港市人口结构。

但由于发放渠道有限,存在受访者中年轻人、高学历者占比偏高以及职业多为政府及事业单位职员的偏向。

受访者住址多分布于杨舍镇与金港街道,工作地址多分布于杨舍城区与张家港市外,张家港居民与周边区域职住联系较为紧密。

大部分受访者在张家港市留居时长超十年,对张家港情况比较熟悉,能够很好地反馈张家港居民实际生活的需求。

第二章总体认知与城市愿景

五、城市总体吸引力

(一)受访者调查结果

基于“您认为张家港最吸引你的因素是什么”、“近年来以下哪几个方面发展值得肯定”、“市区城市风貌最需要改善哪些方面”三个问题调查市民对张家港城市的总体认知与愿景。

在张家港市吸引力因素方面,“居住环境舒适、街道整洁”、“有较多的亲戚朋友”与“绿化环境好”位居前三,分别占比73.0%、51.2%与47.9%。

29.8%的受访者选择“房价适中”,25.1%的受访者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完善”,22.7%的受访者选择“看好张家港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反映出张家港市相对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与潜在的发展机遇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

在张家港市近年发展值得肯定的方面,“公园绿地建设”(17.5%)与“社会治安”(16.6%)占比最高,“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并列第三,占比14.7%,另有13.7%的受访者选择“城市交通”,体现张家港市在城市绿化、治安管理、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公众满意度较高。

在城市风貌需改善的方面,“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占比最高(51.2%),也有部分受访者选择城市广场等活动空间(14.7%)、城市滨水景观(9.5%)及城市道路景观(8.5%)等其他方面,说明大部分受访者对城市风貌的审美要求较高。

(二)初步结论

1、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建设卓有成效

在吸引力因素方面,“居住环境舒适、街道整洁”、“有较多的亲戚朋友”与“绿化环境好”占比最高,部分受访者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张家港市城市空间和谐宜居,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公众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与市民黏性。

在近年发展值得肯定的方面,部分受访者选择“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

整体上看张家港市近年城市建设发展较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受到受访者广泛的认可,但结合城市风貌改善方面可知张家港市在丰富城市建筑风格与色彩方面仍有待提高。

2、经济发展运行较好且未来发展具备潜力

从张家港的吸引力要素来看,有部分受访者选择“看好张家港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就业机会、收入满意”与“创业投资环境好”,结合“在近年发展较好的方面”的问题,“经济发展较好”选项占比较高,说明较多受访者认为近几年张家港经济发展值得肯定,其中对于部分就业者来说,张家港就业机会较多,收入较为令人满意,创业投资环境较好,整体上看较多受访者看好张家港市未来发展潜力。

张家港市吸引力因素统计

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市近年发展较好的方面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市区城市风貌最需要改善哪些方面

六、城市分区吸引力

(三)受访者调查结果

基于“最希望生活在哪个片区”的问题对市内各片区的吸引力进行横向对比,并通过与“吸引力因素”、“重点改善方面”两个问题的关联分析其原因。

在“最希望生活在哪个片区”问题中,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占比最高(35.1%),其次为张家港老城区(31.2%),高铁新城、金港滨江新城与锦丰新城分别占比11.4%、7.1%和3.3%。

受访者更愿意生活的片区倾向分布于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和张家港老城区,新城距市中心较远,仍处于建设起步阶段,设施配套一般,吸引力不足,普遍占比不高。

将选择意愿占比较多的片区与城市总体认知中的吸引力因素问题进行关联分析得知,有意定居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的受访者选择张家港的吸引力要素中“居住环境舒适、街道整洁”(29.7%)、“公共服务设施完善”(18.9%)、“有较多的亲戚朋友”(10.8%)与“绿化环境好”(10.8%)四项占比最高。

有意定居张家港老城区的受访者选择张家港的吸引力因素中,“居住环境舒适、街道整洁”(25.5%)、“城市绿化”(16.4%)、“有较多的亲戚朋友”(14.5%)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12.7%)四项占比最高。

将选择意愿占比较少的居住地与重点改善问题进行关联分析得知,在现住址为塘桥镇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27.3%)、“加强老旧小区改造”(18.2%)与“改善生态环境”(18.2%)三项占比最高。

在现住址为金港街道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中,“改善交通出行条件”(25.0%)、“加强标志性区域建设”(20.0%)、“改善生态环境”(15.0%)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15.0%)四项占比最高。

在现住址为锦丰镇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中,“改善交通出行条件”(26.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15.8%)、“改善生态环境”(15.8%)三项占比最高,“加强标志性区域建设”与“加强乡村规划发展”分别占比10.5%。

居住片区选择意向统计

 

有意定居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的受访者的吸引力因素选择

 

有意定居张家港老城区的受访者的吸引力因素选择

现住址为塘桥镇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

现住址为金港街道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

 

现住址为锦丰镇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

(四)初步结论及原因分析

1、中心城区吸引力明显

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位于张家港主城北部沙洲湖畔,是张家港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高端要素的集聚地,也是张家港着力打造的未来生活核心区域。

较多受访者选择居住在沙洲湖智慧科学城片区,主要原因为该片区城市环境相对宜居,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整体城市建设水平较高。

张家港老城区作为最早建设、最为成熟的建成区,具备相对完善的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兼具优越的地理区位与适中的房价,整体而言具备“宜居宜行”的片区吸引力。

2、新城普遍吸引力不足

张家港高铁新城为以塘桥镇为主阵地、依托张家港站发展的新城,位于中心城区东侧。

在现住址为塘桥镇的受访者的重点改善问题选择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小区改造”与“改善生态环境”三项占比最高,反映出高铁新城内公服配套设施供给不足、老旧小区亟待改善、生态环境有待提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金港滨江新城是体现金港临港转型和产城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

目前滨江新城需重点改善的方面包括:

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强标志性区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锦丰新城位于张家港市区以北,距市区北二环路仅3公里,但选择定居的受访者较少。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新城需重点改善的方面包括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

整体对比现有新城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共性为公共服务供给与绿化环境改善等方面,目前三者均存在较多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且与居住用地混杂,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绿地相对有限。

此外高铁新城中待更新的住宅小区问题相对突出,金港滨江新城与锦丰新城在交通改善与塑造城市意象方面亟待提高。

七、城市定位及愿景

(五)受访者调查结果

基于“您希望张家港未来成为怎样的城市”、“您认为未来的张家港在哪些方面应做到最好”及“您对未来张家港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有什么其他建议和意见”三个问题调查市民视角下的张家港未来定位、愿景及重点发展方向。

在城市未来愿景方面,超半数受访者选择“生态环境优美怡人的绿色城市”(75.8%)、“交通运输便捷的港口枢纽城市”(64.9%)、“科技研发实力雄厚的智慧城市”(59.2%)与“生活便利、安全舒适的宜居城市”(55.9%),46.4%的受访者选择“经济繁荣的区域性贸易城市”,部分受访者选择“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30.8%)、“具有重要文化影响力的魅力城市”(28.4%)及“先进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城市”(24.2%)。

在未来张家港重点发展方向上,“教育医疗资源更丰富”(68.7%)与“与周边城市更便捷的交通”(68.2%)占比最高,超半数受访者选择“街道环境更舒适”(63.5%)、“科技创新活力更强”(59.2%)、“文化设施与活动更丰富”(57.8%)与“更国际化的影响力”(54.5%),部分受访者选择“商业设施更多样”(48.3%)与“公园更多更方便”(40.3%),少数受访者选择“提供更多住房”(16.1%)。

在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建议方面,有多个受访者提出应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联通苏州城区,有部分受访者提到包括加快旧城更新,包括排除建筑安全隐患、改善停车、集中打造标志区域、改善乡村环境、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等其他建议。

受访者认知的张家港市未来定位及愿景

受访者认为的张家港市未来应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六)初步结论

综合调查结果,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未来城市愿景更倾向于绿色城市、港口城市、智慧城市与宜居城市,应改善教育医疗资源均等化和加强与周边交通两大问题,此外应逐步解决街道风貌、旧城改造、城市标志性区域建设、乡村人居环境、科创能级提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八、对本轮规划的建议

(七)以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改善为重点建设宜居城市

结合受访者反馈信息,城市宜居性已成为市民对城市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未来张家港市应继续推进宜居城市建设,重点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各新城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片区间的快速联系,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丰富城市绿化,优化河湖水系生态,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文化个性。

张家港市未来重点改善方向选择(百分比)

(八)各片区强优势、补短板,优化市域空间功能组织

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基础优势,深入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推进旧城更新改造,积极培育创业就业环境。

新城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强化与主城区交通联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总体而言,应明确各区发展定位,推进空间集约利用与有效整合,优化市域空间组织与功能结构,实现各组团功能提升与有机联系,提高城市发展空间绩效。

第三章生态环境

九、受访者调查结果

(一)生态问题突出的领域

认为张家港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的受访者有23.7%。

其中,有22.0%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有18.3%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沿江滩涂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有17.8%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有14.5%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农田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仅有3.8%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森林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

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生态问题突出的领域

(二)城市绿化需要改善的方面

36.6%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公园类型雷同、缺少有特色的专类公园,27.9%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绿地结构单一、观赏性不足,17.8%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街头绿地分布不均、数量不足,17.6%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的绿地开放性不足、绿地内缺少休憩设施。

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城市绿化需要改善的方面

(三)对张家港实施退港还城的看法

在对张家港实施退港还城的看法方面,54.8%的受访者表示生态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应保留部分优质企业,不能一棒子打死,34.4%的受访者表示按照长江大保护很有必要恢复沿江生态岸线,10.8%的受访者表示张家港临港产业对经济和就业发展很重要,应维持现状。

受访者对张家港实施退港还城的看法

十、初步结论、原因分析及对本轮规划的建议

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领域依次为农村、河湖水系、沿江滩涂、城市和农田,各选项得票数较均衡,说明张家港目前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格外突出的领域,但农村和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对更需重视。

在今后的规划中,应完善各类生态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并构建从规划到管理的生态修复项目监管机制。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公园类型雷同,应增加专类公园和小区周边的小型绿地。

表明目前张家港虽然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公园绿地,但缺少主题突出、个性鲜明的专类公园,以及小区周边供居民日常休憩的口袋公园。

在今后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对上述两类绿地有所侧重。

部分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目前的绿地结构单一、观赏性不足,说明目前张家港的园林绿化品质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绿地系统规划,应增加植物多样性、调整植物搭配比例,并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的建设应用,增强城市绿化效果。

针对张家港实施退港还城的做法,仅有少数受访者认为“张家港临港产业对经济和就业发展很重要,应维持现状”,表明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可。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生态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应保留部分优质企业”,这要求政府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第四章宜居生活

十一、受访者调查结果

(一)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调查

1、医疗卫生、教育设施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公服设施满意度的调查显示:

首先,受访者对医疗卫生、养老设施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分别占比36.8%、24.6%;其次,分别有21.6%、17.9%、17.5%的受访者对教育、文化、公园、广场不满意;最后,对体育设施、商业购物设施、娱乐康体设施不满意的受访者分别占比分别为15.8%、15.1%、14.6%。

目前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不够满意的排名占比

2、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的特征

对居民区步行15分钟生活圈公服设施需求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对15分钟生活圈内的公服设施总体需求呈现三个层次:

首先,受访者认为最需要增补的公服设施为医疗设施、文化设施和日常便民设施,例如28.0%的受访者认为15分钟生活圈内应配足居民所需的社区医院、门诊、卫生站、护理医院,25.9%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文化娱乐设施中小型图书馆、棋牌室、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是居民密切需求的;其次,受访者第二层级关注的是15分钟生活圈所增补体育活动设施、绿地广场、教育设施,分别占比24.0%、14.4%、16.4%,侧面反映出公众对这类公服设施距离感不敏感;最后一个层级需求是养老福利设施,占比9.5%。

受访者认为“小区15分钟生活圈需要增补的设施”

(二)教育设施调查

1、最缺乏的教育设施

51.2%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目前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大专本科院校,49.8%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普通高中,26%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初中,23.3%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19.5%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小学,14.9%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幼儿园,10.2%的受访者认为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职业学校。

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教育设施

2、教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71.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张家港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45.6%的受访者认为普惠幼儿园、优质的民办新市民学校资源匮乏,40.5%的受访者认为现状教育设施布局不合理、上下学不便利,8.8%的受访者认为还存在其他问题,如普通高中录取率较低、放学时间应当延后等。

受访者认为目前教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文化设施调查

1、受访者认为存在数量少、设施旧、档次不高等问题

23.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张家港的文化设施资源数量不够,36.2%和30.3%的受访者认为数量少、档次不高以及文化设施陈旧,21.2%的受访者认为公益性展览或活动数量少,13.0%和10.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设施存在停车不便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受访者认为的文化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2、受访者认为周边应增加文化站、科技馆、博物馆等设施

对缺少哪些文化设施的需求调查显示:

小区周边文化站、科技馆、博物馆三类文化设施是目前公众认为较为缺乏的,分别占比32.7%、30.6%、29.2%。

音乐厅、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调查占比为22.7%、21.3%、16.3%,10%的受访者认为还存在其他问题。

受访者认为的目前张家港目前最缺乏的文化设施调查统计

(四)医疗设施调查

1、受访者认为等级不高、数量少、分布不均是主要问题

对张家港现状医疗设施问题调查显示:

等级不高、数量少、分布不均是目前医疗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占比37.7%、33.0%、28.8%;28.8%和9.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医疗设施交通停车以及交通便利上存在不足,仅18.7%的受访者认为床位不足,这显示出目前张家港医疗设施床位数相对充足,但是医疗设施等级和水平仍然是突出问题。

受访者认为的目前医疗卫生设施存在主要问题

2、大型综合医院是目前公众认为最缺少的

对缺少哪些医疗设施的需求调查显示:

50.5%的受访者认为缺少大型医院,27.3%的受访者认为缺少专业医院,10.3%的受访者认为缺少社区医院,9.1%的受访者认为缺少专业体检中心。

受访者认为的目前张家港目前最缺乏的医疗设施

(五)养老设施调查

对张家港现状养老方式调查显示;41.3%的受访者选择住在自己家、到社区照料中心吃饭以及享受其他照料服务,20.9%的受访者选择住在自己家、请社区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12.3%的受访者选择大型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11.1%的受访者选择和子女合住、家庭养老,9.1%的受访者选择住在自己家、自己照顾自己或请保姆照顾自己。

目前公众意向的养老方式调查

(六)体育设施问题调查

对张家港现状体育设施问题调查显示:

设施或场地不足、缺少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缺少社区体育设施是目前受访者认为体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受访者分别占比42.8%、37.4%、34.2%,仅有17.3%和12.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体育设施交通停车以及交通便利上存在不足。

受访者认为的目前张家港体育设施存在主要问题

(七)市政基础设施调研

受访者对环卫、通信和供热设施意见较多。

根据调研,有约1/3的受访者对环卫设施、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不满意,有16.4%的受访者对通信设施(手机信号、网络信号等)不满意,还有12.1%的受访者对供热设施不满意。

总的来看,受访者对于供水、供电等传统供应设施不满意情况较少,对影响生活环境的环卫、垃圾处理设施不满意较多。

在智能手机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受访者对于手机信号质量、网络连接速度的要求较高。

张家港不属于集中供热区域,本地仅部分工、商业用户采用集中供热,居民家庭无法像北方地区拥有集中供热设施,受访者对于供热设施不满意主要希望提高生活舒适度。

对张家港的哪些市政基础设施不够满意的调查统计

十二、结论及原因分析

(八)总体上,民众对医疗、教育设施满意度有待提升

张家港各类公服设施中,将近四成受访者对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满意度较低;其次是公众较为关注的是日常便民服务、体育活动、公园广场等。

在具体15分钟生活圈公服设施增补需求上呈现三个梯度,首先是医疗设施,其次是文化、教育设施、最后是体育休闲、社区服务。

(九)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较大

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张家港教育设施存在的问题是“优质资源的匮乏”,目前民众对教育设施的需求从“有学上”逐渐转变为“上好学”。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缺乏的教育设施是“普通高中”和“大专本科院校”,可以看出民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迫切。

目前人口城镇化已经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随着人口素质结构的不断提升,未来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等级教育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十)提质增量是文化设施面临的核心问题

超过一半成受访者认为张家港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是“数量少、设施旧、档次低”,目前民众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一方面要解决有无问题,另一方面是即有设施陈旧档次不高。

同时,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小区附近缺乏文化站、科技馆、博物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设施不仅仅是量的问题,解决需求的多样化成为下一阶段文化设施供给的主要问题。

(十一)缺大型综合医院、设施分布不均是医疗设施主要问题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张家港医疗设施存在的问题是“等级不高、数量少、分布不均”,目前民众对医疗设施的需求重点体现在大型综合医院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近能看大病的大型综合医院是公众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

而目前张家港实际情况是三级以上医院较少,因此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