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665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

第三单元:

声音

单元教材分析:

声音单元有比较明晰的概念发展线索。

这一单元共有7课时,是四年级学生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得到解决。

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集中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振动的频率、振幅与音高、音量是如何联系的基本规律。

在第1课,学生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点;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得到了初步的理解;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一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

学生在仔细观察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

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收声音的。

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在本单元,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

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和他们能观察到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得到了持续加强。

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本质的认识。

单元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单单元教学目标:

趣。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4、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5、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6、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7、愿意合作与交流。

8、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9、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课时安排:

七课时

2

实用文档

学科

科学

课题

听听声音

审核

年级

四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页码

—46页第44

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法学法

指导怎样听、分辨声音的强弱合作动手分辨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橡皮筋、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军队鼓(绿豆、鼓槌)、锥形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的,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而且还有着各种各样动听的声音。

如果只有花草树木,没有声音,这个世界美丽吗?

你喜欢动听的声音吗?

我们今天就开始研究声音,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特别感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听听周围的声音。

哪里有声音?

学生保持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都是由谁发出来的?

学生汇报。

2、.说说各种各样的声音。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发现的声音。

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

哪些是我们人类在生活、在这些声音中,3活动中发出来的?

学生交流汇报。

、听听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出的声音。

你能让水、石子、空气发4出声音吗?

这三样物体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气体液体板书:

固体

怎么做可以让桌子、空气、水发出声音来?

学生介绍方法,学生亲自做一做让桌子、空气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使水发出声音。

学生听一听,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听到的声音。

、研究声音的高低、强弱、远近、方向。

听听音叉的声音。

出示5大小音叉,分别轻轻敲击,和重击,听听声音的不同,用高、低,听一听声音的远近和方向。

闭眼,弱分别记录在同步探究上。

强、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三、拓展: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发现的声音。

布置作业

选择教室或者马路边,或者是吃晚饭时,记录30秒内听到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板书设计

第一课听听声音1.固体液体气体2.高低、强弱、远近、方向

教学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页码

第47—48页

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法学法

指导怎样听、观察、比较、描述、分辨声音的强弱合作动手分辨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面鼓、把钢尺、根皮筋、个音叉、装水的水槽、温度计每组一支、科学记录本和笔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4

实用文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

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钢尺皮筋的声音不同点。

(小组发表意见)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1、分组实验1:

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

手指有什么感觉呢?

水面有什么变化?

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花纹就是由音水面产生了花纹,交流反馈:

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分组实验:

、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2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使之不观察:

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

如果抓住皮筋,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

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拨动击打鼓时,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小结:

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4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的作用下,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三、拓展: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

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发现了吗?

请说说。

布置作业

回家看看自己家里是否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物体,如有就把这一小实验做给爸妈看、听,让他们也知道在力的作用下会振动物体。

而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板书

设计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物体发出声音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3.物体振动时也会发出声音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声音的变化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三课时

教材页码

—51页第49

修改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法学法

指导观察、实验、认识比较、描述、音量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合作动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钢尺、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

出示钢尺:

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注意:

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

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

6

实用文档

教学过程

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变化)

用力拨动钢尺轻轻拨动钢尺第1次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第2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轻轻拨动钢尺第3次实验

现发

小结: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声音强。

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1、出示4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2有什么不同?

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记录表第一栏。

,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13、分组实验变化,并记录表格:

发声预测表格2

4号杯21号杯号杯3号杯

次实验第1

次实验第2

第3次实验

发现

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反馈交流:

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析。

24、分组实验:

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

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1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

橡皮筋2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交流反馈:

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5、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四、拓展变化吗?

布置作业

他们发出回家请用一个厚玻璃杯子实验和一个薄玻璃杯子,用同样的力敲击,的声音会一样吗?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板书设计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声音强弱的变化声音高低的变化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探索尺子的高音变化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四课时

教材页码

第52—53页

修改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法学法

观察、指导描述;比较、描述音的变化,合作动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

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1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

以小组为单

8

实用文档

教学过程

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3、整理数据: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

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布置作业

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音量也会变化

板书设计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尺子伸出桌面越长音高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音高越高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声音的传播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五课时

教材页码

页—56第54

修改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教法学法

借助实验观察;想象、比较、合作动手实验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

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

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

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

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会使物体产生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小结: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尺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

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1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那样,子的音高变化”出示材料:

铝箔尺、相同长的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2小组讨论交流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

----、反馈小结:

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3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并使物体绷紧。

换每一次材料,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中。

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4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尼龙线棉尺木铝箔尺物体传声效果绳

10

实用文档

教学过程

预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四种物体传声效果排列)

小组交流、反馈: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

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

声音变化了吗?

为什么?

3、假设:

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布置作业

回家展开降水量测量的活动记录。

板书设计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降水量雨量器测量写法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六课时

教材页码

页—58第57

修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鼓膜的作用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法学法

观察、比较、合作动手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

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

出示耳朵的1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

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2三、研究鼓膜的作用、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1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强调: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分组实验:

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2----气球皮的变化。

观察“鼓膜”这种振动传到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交流反馈:

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2前方敲击“鼓膜模型”分组活动:

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时,仔细观察“鼓膜”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鼓膜”----么?

交流反馈: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大脑经过加工,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我们以总结:

我们今天究竟学习的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知识,前都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就明白了许多。

六、拓展:

阅读课文在回答课后提问。

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不同形状的云做记录。

12

实用文档

板书设计

第六课云的观测云观察云量类型

学反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保护我们的听力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七课时

教材页码

页59—60第

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保护听力的做法。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法学法

听、观察;感觉、合作、讨论、动手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一、引入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出示课题:

保护我们的听力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

二、远离噪声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101、听两段录音:

课间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