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642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docx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资料

 

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

红军长征语录和故事

一、长征语录:

(一)国内的: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江泽民

  遵义会议,毛主席拨转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周恩来

  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

  伟大的人民军队经过无数艰难的流血的斗争和万里长征,以求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伟大的目的——朱德

  二万五千里长征震动了世界,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张闻天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王稼祥

  红二、六军团远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红军是不可摧毁的力量——任弼时

  红军部队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是由于红军兵心团结,民众给红军以帮助,红军中有一些聪敏且有才能的领袖——陈云  

(二)国外的: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生存的凯歌,……”。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巨人中国醒了,它正震撼着世界!

”——王安娜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学术专著《一九三五年长征》

(三)毛泽东经典语录

1、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最谦虚的一句话: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4、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最自信的一句话: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7、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最清醒的一句话: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9、最有哲理的一句话: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10、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11、最有自尊的一句话:

封锁吧!

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2、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3、最像长辈的一句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4、最令台独分子胆寒的一句话: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5、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6、最让人警醒的一句话: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7、最英雄主义的一句话: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8、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最具前瞻性的一句话: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0、最伤感的一句话: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21、最悲壮的一句话: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2、最写意的一句话:

江山如此多娇!

  23、最励志的一句话: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4、最酷的一句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5、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6、最畅快的一句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7、最潇洒的一句话: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8、最入镜的一句话: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29、最凶狠的一句话: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0、最豪迈的一句话: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1、最消愁的一句话: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2、最现实的一句话: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33、最有预见性的一句话:

核战争打不起来。

  34、最有紧迫感的一句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5、最受女生欢迎的一句话: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36、最有情意的一句话: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7、最标语式的一句话: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8、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

妇女要顶半边天。

  39、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40、最理智的一句话: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1、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2、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43、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44、最具和平意识的一句话:

中国永远不称霸。

二、长征故事:

(一)关于“执行力强、政令畅通”的故事:

1.政治纪律重于山

  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开始的战略转移行动。

在艰苦卓绝的征途中,各路红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指挥,互相接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援,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纪律性。

夹金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第一座雪山,高寒缺氧、险象丛生。

当年,红五军团第37团的官兵艰难地翻越这座雪山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正准备与兄弟部队会合时,突然接到军委命令:

迅速重返夹金山南麓,阻击尾随之敌。

全团官兵毫不迟疑地掉过头,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新翻越雪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了敌军追截。

长征中,红军因为严守纪律、听党指挥,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保证了战略转移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最终赢得胜利。

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仍是我军必须恪守的最高政治纪律。

惟有此,我军的建设才能始终坚持正确航向。

  

2.军纪严明打胜仗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敌军切断了其通往黔西南的道路,一度将红军包围在大山丛林里。

危急关头,贺龙下达秘密突围命令,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不准点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明显声响。

1万多名红军官兵,严守行军纪律,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军防线中钻了出去。

丽江石鼓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湾”之称,左右两侧绵延着数百公里的玉龙雪山和云岭山脉。

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强敌紧追的情势下,从这里抢渡金沙江。

部队专门制定了过江纪律,要求按到达江边的先后顺序渡江,不得争抢,即使军团长、师长也得按次序听哨音上船。

曾亲历过这场行动的老红军钟声善介绍说,当时的情况虽然紧急,但官兵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紧张有序渡江。

短短四天三夜,1.8万人和数百匹骡马全部过了金沙江。

91岁的老红军欧阳桂说,红军过草地时,粮食奇缺,为渡过难关,有的部队明确规定,每个人身上带的粮食属于集体,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吃一粒。

对于这项规定,红军官兵都能模范遵守,不少人就是饿得昏倒了,也不会吃自己粮袋里的粮食。

严明的军纪,使红军凝聚起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中趟出了胜利之路。

长征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一支军队要有强大的战斗力,首先必须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3.秋毫无犯得民心

红军在长征途中吃尽了苦头,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部队始终坚持遵守严格的群众纪律,而且每到一地,都要根据当地风俗民情制定一些新的规定,要求官兵做到秋毫无犯。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当年中革军委制定颁发的《回民地区守则》,守则除要求红军官兵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随意借用回民生活用具外,还规定不得在回民家中杀猪和吃猪肉等内容。

生活在彭阳县青石嘴村的一些老人,至今还记着这样一个故事:

1935年10月7日,一支红军队伍打完仗后进村休息。

村里有个叫马云龙的小孩把一名红军小战士迎进家,拿出半个荞麦馍硬塞到他手里。

小战士打了一天仗,饿极了,就啃了一口,碰巧被连长看见,问他付钱没有,小战士说,我错了,这就去找钱。

连长看着又累又饿的小战士,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批评他说,不付钱就吃老乡东西,按纪律要给你处分。

村里一些老人闻讯纷纷跑来求情,有的甚至给连长下跪。

连长连忙扶起村民,把小战士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让他交给了马云龙。

70年过去了,村里的老人讲起这段往事,眼里还闪着泪花。

他们说,红军离开时,村民十里相送。

乡亲们相信,这样好的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4.“铁的纪律把红军引向胜利”

“你们问长征那么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我告诉你,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有着铁一样的纪律。

长征初期,蒋介石集中了几十个师的兵力,围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们常常要每天100多里路程的急行军。

在突破大容河、永顺一线时,我们一天一夜跑了180多里,按时赶到了大容河北岸。

急行军时,来不及吃饭,更来不及休息,有时饭还没熟,就用洗脸布包着边走边吃,小便也是边走边尿,大便时,把枪交给别人,解完了提起裤子就要跑步追上去。

再累也没有人说个‘不’字。

” 已经93周岁的湖北荆门老红军唐建能:

历任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战士、班长、副连长,谈起70年前往事仍旧清晰生动,恍若就在眼前。

“至于草地,那更是只有铁军才敢闯。

二、四方面军汇合以后,按照中央要求准备北上抗日。

经过短暂的准备,从甘孜出发,四方面军在前,我们在后,向草地进军。

”  

“那个草地荒凉的呀,没有人烟,阴森森迷雾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草底下一片淤黑色的水,散发着一股腐臭刺鼻的气味。

那腐烂在水中的枯草,稍不留神踩上去,‘卟哧’一声就会陷进去,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想拔出脚来比登天还难,经常发生看着战友一点一点陷进去不能救的情况。

气候寒冷,雨雪无常,有时正走着,狂风暴雪夹着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就砸了下来,打得我们抬不起头。

怎么办?

土办法:

屁股朝天,头往下埋。

  “不管条件有多艰苦,那各项纪律执行得真是呱呱叫!

急行军时,白天敌机轮番侦察扫射,有时正巧躲在橘树林里,不能生火做饭,再饿再渴也没有人违反纪律,有时吃生米也没人去摘橘子吃。

正因为纪律遵守得好,眼看着马上要丢掉性命也没有人当孬种,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人软腿。

  “军纪好得民心呀!

谁受伤挂彩了,除了战友们帮助,贺老总等首长关心之外,老乡们更是像爹妈一样疼护你。

那一次,一颗子弹从我鼻梁左边打进去,又从脖子左边钻出来,哪有什么药呀,只能用南瓜瓤子先擦擦,脑袋肿得小笆斗一样。

政委卢冬生把我寄养在老乡胡大妈家里,敌人每天来喊话追查。

大妈就叫儿子白天把我背到山上藏起来,晚上再背下来擦洗伤口,用面糊汤从嘴边慢慢抹给我吃……”  

唐老寄语:

你们后来人千万要记住,纪律严队伍才会硬呀!

不该得的就不要去得,把人民利益顶在头上,人民才会拥护你呀,否则后果很可怕唷!

(一)关于“团结互助、团队协作”的故事:

1.“战友,比亲兄弟还要亲”

贺大彬:

四川省广元县人。

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曾参加五次反围剿,随部队3过草地,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长征时任团部通讯员,从朝鲜回国后先后担任徐州市兵役局局长、邳县人武部部长等。

1965年离职休养,现享受正师级待遇。

部队到了成都西边的卢山县城边,有一道河,桥被敌人拆掉了,部队前进受阻。

周围的野草、树皮都吃光了,我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蜂窝,上去就抓了一把蜂蜜吃,结果满脸被蜜蜂蜇得都是包,眼睛肿得都睁不开。

回去战友们见了大笑,问我弄到什么吃的,一会儿不见就吃得这么胖。

  

部队一休息就漫山遍野找吃的东西,经常组织人去山林里找野牛。

好不容易抓到两头野牛,大家用绳子捆好,交给我看管。

野牛力气大,其中一头挣断绳子跑了。

大家把剩下的一头杀掉煮了吃,一人分到二两牛肉和一小块牛皮。

路上饿了就把牛皮拿出来嚼嚼,一连两三天,把一块牛皮嚼成棉花套一样,才吃到肚里去。

长征途中,战斗经常发生。

一次,我们在一个村子附近突然和敌人遭遇,我们人数太少,只好撤退,敌人紧追不舍。

我和5个战友困在一个山坡上,脱不了身。

敌人喊话要我们投降,我们就趁机设了一计。

2个战士原地瞄准敌人,准备好手榴弹,其他4个人放下枪一齐举手喊:

“我们投降。

”敌人一个连长带着一个班上来了,我们埋伏的两个同志一排枪结果了敌连长,两颗手榴弹炸死3个敌人。

  但到了天黑,敌人还是不退。

我们就又设了一计:

一个战士在山头假装团长,一个装营长,一个假装通讯员,我和另外两个同志散开监视敌人。

山上“团长”问: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通讯员”反问:

“你们是哪个部分?

”“团长”答:

“我们是红二团。

”“通讯员”马上报告:

“前方发现敌情。

”“团长”于是命令,一营从右边包围,二营一个连向左包围,四连从正面冲下去。

我们几个战士随即猛烈开火,把枪管都打红了,敌人一时搞不清情况,被吓跑了。

我们在长征中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住雪山草地的考验,离不开团结友爱。

同志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在一起比亲兄弟还要亲。

有的同志病了,其他同志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送给他吃,找水给他喝。

行军时,大家替生病的同志背装备;还能勉强走路的同志,大家就扶着他走;不能走路的就背着他走,或者找担架抬着他走。

  生病、受伤的同志奄奄一息的时候,大家又悲痛又惋惜,但又无能为力,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一旦有同志牺牲了,大家更是哭成一片,干部也和大家一样伤心。

第一次过草地的时候,我的脚破了,痛得很,当时还拉肚子,行军很困难。

是师长把他的马给我骑了两天,我才恢复了体力,走出草地。

 

2.长征岁月充满着温情的关爱

长征是用血与火谱写的英雄史诗。

在这部英雄诗篇中,不光是血的拼杀,还充满着温情的关爱。

要战斗就会有流血和牺牲。

在长途行军中,红军各级领导对伤病员和体弱者都很关心。

红军总政治部明确要求,对各部队沿途寄留的伤病员,必须派人去慰问,并解决他们的困难。

对于归队的应进行欢迎工作,鼓励战士替他们打草鞋、送衣被。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后,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大家的体力消耗到难以支撑的程度。

红军指挥员一面做好宣传鼓动工作,一面号召大家“以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扶的抬着走,让每个战友安全翻过夹金山。

红二、六军团过草地时,见不到一粒粮食,战士们带的粮食也十分有限。

贺龙冒着中毒的危险,亲尝各种野草。

一到宿营地,就带人到河边钓鱼捉蛙。

他说,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绝不能丢掉一个伤病员。

大家就是这样手挽着手,互相鼓励,走出草地,走完了长征。

  

在红军队伍中,有许多妇女、老人和儿童。

长征初期,中央纵队把部队中的老、幼、病、残、孕妇编在一起,专门成立了干部休养连,并派人负责抬担架,保证不丢下一人。

行军途中,收容任务困难很大,官兵们一边照顾掉队的战友,一边拦截国民党的追兵,绝不让伤病员落入敌人之手。

草地气候变化无常,经常雷雨交加。

许多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让出帐篷给伤病员躲风避雨。

有的同志爬到外面拣回树枝,生火供战友们取暖。

患难之中的同志爱、战友情,深深地鼓舞着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战争免不了血腥的厮杀。

正因为战争的残酷,更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之美。

长征途中,战斗越激烈,官兵之间的团结越紧密;环境和条件越艰苦,官兵之间的情谊越深厚。

这种官兵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浓厚氛围,产生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力量。

“同是中国人,兵为什么一到你们的队伍里就变得那么神?

”面对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发问,一位战士这样回答:

“共产党爱兵呗!

”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把红军称为“人民子弟兵”,视红军为“自己的队伍”。

这些诠释和回答,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根源,也使我们更加理解爱民爱兵、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

几十年后,李伯钊在谈到她在红军中的感受时说:

“在红军队伍里面,非常显著的有着说不出来的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革命军队中至高无上的优良品质,是革命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

”这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信念基础上的真挚友情,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大家紧密连结在一起。

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艰难而不溃散,无疑是有“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这根纽带连结着大家。

这种作风,正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显著标志。

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人民军队内部这种真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

(三)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故事:

1.《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2.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天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

“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

“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3.“生命线”:

长征胜利的保证——红军长征中的政治工作

  一位亲身经历过长征的老将军,在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时曾这样说:

当时,论兵力,我们几万人,面对的却是几十万国民党军;论装备,我们只有步枪、大刀,面对的却是敌人的飞机、大炮;论机动力,我们只有几双草鞋、一副脚板,面对的却是万水千山……

  一番话,概括了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那么,红军究竟是凭借什么优势,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呢?

老将军的回答是: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所在。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政治工作是怎样在红军长征中展示它“生命线”的风采呢?

  党的领导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中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等任务,是保障党对红军的领导

  首先,是迅速贯彻遵义会议的精神,以保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军的领导。

遵义会议后,红军各级党政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在紧张的军事行动中采取各种方式传达宣传遵义会议精神,以电报或个别谈话方式向团以上干部打招呼,并在行军途中边走边传达,造成全军上下,“大家都拥护毛泽东同志领导”,去夺取新胜利的效应;其次,是保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战意图的实现。

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改以往被敌人撵着走的被动状态,成为牵着敌人走,并且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特长,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

为了保证部队开得动,走得快,各级政工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向战士们说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走得赢就是胜利”的道理,使指战员们自觉克服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和疲劳,经常每天行军百里以上,甚至更多。

正是在这种高度机动的运动战中,红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大指战员坚信,无论任何艰难险阻,党的事业必胜

  红军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这就要求红军政治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指战员战胜敌人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过:

“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为此,各级政工干部经常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以各种方式在部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一位17岁的小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战友的遗言是:

“我知道党的路线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红军指战员们不惜流血牺牲去英勇战斗。

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了万水千山,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广大官兵不光坚决执行作战命令,而且注意维护群众利益

长征中,红军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由于模范执行纪律,红军受到了沿途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他们纷纷主动参加红军,或是为红军带路、作向导,提供各种帮助。

同时,以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来增强战友之间的团结和官兵之间的友爱。

行军途中,干部经常把上级配备给自己的马匹让给伤病员骑;翻越夹金山时,大家你挽我,我扶你,手拉着手征服了飞鸟难过的大雪山;过草地时,部队严重缺粮,“粮食就是生命”,许多同志宁可自己忍饥挨饿,省下口粮留给别的同志。

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是红军指战员遇艰险而不溃散、最终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长征中红军的政治工作,还注重于教育部队加强群众工作,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从而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