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5430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docx

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

2020年河南省中考一线名师押题化学试题(三)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石像B.活字印刷C.烧制瓷器D.青铜铸鼎

2.“河南熟,天下足”。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小麦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油脂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3.主持测定了锌、储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B.袁隆平C.屠呦呦D.侯德榜

4.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大小C.分子质量D.分子间隔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粉B.红磷C.甲烷D.氢气

6.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A.静置B.过滤C.煮沸D.吸附

7.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③是阳离子

C.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8.在2020年初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疫工作中,专家研究发现磷酸氯喹(C18H32C1N3O8P2)对治疗新冠肺炎有疗效。

下列关于磷酸氯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中氢、氧的质量比为1:

4

C.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磷原子构成

9.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A.CaO和H2O

B.CaC12和O2

C.Ca(OH)2和O2

D.CaCO3和H2

10.某同学发现家中养的绿萝枝叶生长不茂盛且叶片发黄,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A.KC1B.Ca3(PO4)2C.K2CO3D.CO(NH2)2

11.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适量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贫血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霉变食物中含黄曲霉毒案,即使经过高温蒸煮也不能食用

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1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不会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C.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1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B.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

14.在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称量,其质量恰好等于原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1/8。

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A.10%B.20%C.30%D.40%

15.空气的成分中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_____;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Cu2+和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16.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制造航母使用了钢铁,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建造航母雷要大量的金属钛,工业上常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FeTiO3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如图所示实验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18.下表是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KC1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g;60℃时,将105gKNO3的饱和溶液与115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Cl

34

37

42.6

45.5

51.1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9.等质量的四种金属①Zn②Mg③A1④Fe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消耗硫酸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四种固体①K2CO3②CaCO3③MgCO3④Na2CO3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四种固体的质量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B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C含有两种元素;D、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

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把易溶于水、易解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②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③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1)示例: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离子方程式为

(2)请根据

(1)中示例写出如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22.如图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液体;图2是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的加入同体积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气压变化图像。

(1)请写出曲线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曲线①与曲线②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23.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要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请在如图方框中画出CO2的收集装置图_________。

(只画集气瓶、导管和玻璃片)

24.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只通过A、B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固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_______(请写出所有可能)

2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家里蒸馒头用的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其俗名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烧碱

b苏打

c熟石灰

d小苏打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1O),工业上可用氯气(Cl2)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次氯酸钠,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泥沙和CaCl2、MgSO4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粗盐样品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取粗盐水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探究。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

②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个。

③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氯化钠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常用于焙制糕点。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白色固体。

①对于白色固体的成分,有下列猜想:

I.氢氧化钠;Ⅱ.碳酸钠;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Ⅱ正确,猜想Ⅰ、Ⅲ均不正确,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提示: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②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某化工厂化验室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8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

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雕刻石像、活字印刷、青铜铸鼎的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泥土烧制瓷器的过程中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麦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锌、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大小、质量均不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故B不正确;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D不正确。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生活中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选:

C。

7.B

【解析】

【分析】

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硫原子,②是氯原子,③是硫离子,④是碘原子。

【详解】

A、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③中粒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为硫离子,故B不正确;

C、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

D、④表示的是一种原子,该原子有5个电子层,则④表示的元素应位于第五周期,故D正确。

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物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正确。

B、磷酸氯喹(C18H32C1N3O8P2)中氢氧质量比(1×32):

(16×8)=1:

4,B正确。

C、磷酸氯喹(C18H32C1N3O8P2)中碳、氢、氯、氮、氧、磷元素质量比为216:

32;35.5:

42:

128:

62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正确。

D、磷酸氯喹由磷酸氯喹分子构成,磷酸氯喹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磷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

D。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为水和过氧化钙,含有Ca、O、H元素,生成物中也必须含有Ca、O、H。

CaO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CaO不能存在于H2O中,故A不可能;

B、反应物中无氯元素,不可能生成CaCl2,故B也不可能;

C、Ca(OH)2和O2中含有Ca、O、H元素,故C有可能;

D、反应物中无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aCO3,故D不可能。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绿萝枝叶生长不茂盛且叶片发黄,应施用氮肥,CO(NH2)2属于氮肥,故选D。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缺铁容易贫血,人体适量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贫血,A正确。

B、在食品中加入少量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但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不能在肉制品中添加过量亚硝酸钠,故B错误。

C、霉变食物中含黄曲霉毒案,即使经过高温蒸煮也不易分解也不能食用,C正确。

D、老年人适量饮食奶制品,可以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D正确。

故选:

B。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水取多了,溶剂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不符合题意;

B、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使水少了,溶剂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大,不符合题意;

C、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使氯化钠少了,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不符合题意;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因为溶液是均一的,每部分的浓度都相同,虽有溶液溅出,但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但二氧化锰本身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故A不正确。

B、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水的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再恢复至原温度的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增大,最终会恢复至原来的数值,故B正确。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开始时溶液的pH应小于7,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入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没有沉淀,待稀盐酸反应完全,碳酸钠继续与氯化钙反应形成沉淀,至完全反应沉淀质量不再增加,图像中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与实验事实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

B。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方程式

可知:

每80份质量的NaOH完全反应后生成98份质量的Cu(OH)2沉淀,设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0g,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应为98g,则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A。

15.二氧化碳(或CO2)SO42-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空气的成分中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Cu2+和SO42-。

16.含碳量不同氧气和水+4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而锈蚀;FeTiO3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设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列式:

,x=+4。

17.温度达到着火点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氢能、核能、太阳能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试管中的红磷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的温度低,同时水汽化过程中吸收周围热量,带走大量的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18.乙34~3725%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

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中表示KC1溶解度曲线的是乙;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分析表中数据20℃氯化钾溶解度大于硝酸钾,30℃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t℃介于20℃~30℃,对应m的取值范围是34~37g;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05gKNO3的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

,加入115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③②④①①④②③

【解析】

【分析】

【详解】

等质量的四种金属Zn、Mg、A1、Fe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假设金属质量都为1g,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的

,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l,其次是Mg、Fe,最少的是加Zn,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稀硫酸,所以消耗稀硫酸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②④①;

将K2CO3、CaCO3、MgCO3、Na2CO3四种固体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仍相等,说明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相等,即加入的固体质量减去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设K2CO3的质量为x,CaCO3的质量为y,MgCO3的质量为z,Na2CO3的质量为w,假设溶液增加的质量都为1g。

故投入的四种物质的质量由小到大顺序为:

①④②③。

20.Fe

【解析】

【分析】

【详解】

B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故B为Fe2O3;C能与Fe2O3反应,且C含有两种元素,故C为HC1,属于酸;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

,Fe2O3可以转化为Fe,Fe可以与HCl反应,故A为Fe,属于单质;D、E均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说明含钙元素,且D能转化为E,故D为Ca(OH)2属于碱,E为CaCO3属于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或者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符合各转化关系,故填:

Fe;

21.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先写成离子形式:

再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可得:

,故填:

22.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是饱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小于40%氢氧化钠溶液,故曲线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曲线②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曲线②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曲线①与曲线②差异较大,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即使是饱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小于40%氢氧化钠溶液,故填: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23.acdefh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详解】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需选择的仪器有试管、铁架台、单孔塞、集气瓶、水槽(导管是小弯管,故用排水法收集)、酒精灯,故需选用的仪器有:

acdefh;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出CO2的收集装置图为

24.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蓝色

有三种可能:

①Ag:

②Ag、Cu;③Ag、Cu、Fe

【解析】

【分析】

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1)A实验可得出Fe比Cu活泼的结论,B实验可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A、B实验只能验证出Fe的活动性比Cu和Ag强,但Cu和Ag的活动性无法验证出,因此为验证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补充Cu和AgNO3的反应;故实验为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现象: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蓝色,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C中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物质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固体的成分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Fe不足,只和AgNO3反应,固体中只含有Ag;②当Fe不足,把AgNO3反应完且和硝酸铜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③当Fe过量时,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固体中含有Fe、Cu、Ag。

25.b

玻璃棒5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Cl2=CaCO3↓+2NaCl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没有变红,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猜想Ⅱ正确,猜想Ⅰ、Ⅲ均不正确

19.6g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苏打,故选:

b。

(2)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3)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②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有:

,故共有5个复分解反应;

③最后制得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可使氯化钠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aCl2=CaCO3↓+2NaCl;

(4)①要验证猜想Ⅱ正确,猜想Ⅰ、Ⅲ均不正确,可先检验并除去Na2CO3,再加酚酞溶液,根据溶液不变红,可证明白色固体不含NaOH;

②由题给信息可知: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H2O、CO2和Na2CO3,故反应方程式为:

故填: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碳酸钠: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没有变红,证明没有氢氧化钠,故猜想Ⅱ正确,猜想Ⅰ、Ⅲ均不正确;

(5)设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答:

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19.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