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491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

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3大纲卷试题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总体评价(2013)

2013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大纲卷)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坚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命题科学、严谨、规范,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具备较好的考核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功能。

试题考查范围依据考试大纲,基本能够覆盖相应学科的主体内容,注意反映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

素材选取跳出教材,以自然、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等重大问题为背景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科间综合试题设计自然流畅,考查考生综合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赋分合理,评分的参考说明清楚,有利于控制评分误差。

试题为原创性作品,表述方式科学、准确而富有个性,考查目标明确。

试卷的整体难度、各种难度试题的比例适当,试卷总难度为0.5。

Ⅱ.试题分析

2013年试题分析

地理部分

一、试题述评

全卷的地理试题在测评目标、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数设置方面均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要求。

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向高考课标卷过渡,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在考查地理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考核考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显示了在平实之中不失鲜活的特点。

试题的整体难度比去年略高。

1.选择题:

取材丰富,突出主干,注重思辨

试题选取了反映地理学科核心内容的5组现实性材料,创设入题情境。

从而设计出具有不同难度梯度的系列问题,力求思考现实,明辨事理。

第l~2题,依托“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考查工业企业布局的目的与影响因素;第3~4题,依托“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的甲、乙水库”,考查河流补给和影响水库水量大小的原因;第5~6题,依托“温州人到海南种植西瓜的话题”,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第7~9题,依托“赤潮概念”,考查了赤潮的成因和分布;第l0~11题,依托“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上述试题的设计既能够多角度地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基本认识与判断,如分布与比较、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规律原理运用、地理时空转换、地理图像判读等,又能够区分出考生地理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2.非选择题:

联系实际,基于区域,探讨问题

第36题以新疆轮台地区小白杏林果产业与浙江义乌区际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区域产业的区位条件和区际协作的问题。

第39题以金砖国家中国与巴西钢铁企业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工业区位条件和国际合作带来的影响。

这两道地理题分别为学科内综合题和学科间的综合题,其设计基本上是基于主题与区域背景的问题探讨和分析说明,突显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题目不仅很好地考核了考生对问题的论证能力,同时,也引导了考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与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

二、试题分析

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1,完成l~2题。

图1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答案】1.A2.B

【分析】本组试题以跨国公司区位选择为例,考查考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对跨国公司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区位选择条件差异的分析判断等能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伴随着世界制造业全球性转移,本土企业的成长以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迁移,中国逐步成为吸纳制造业企业较多的区域,由此,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代表的特大城市成为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区位选择的首选地;以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廉价的中西部等地区成为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聚焦地。

跨国公司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集聚经济的区位差异,实现不同功能空间分离以及相同功能的空间集聚,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最大利润。

基于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考虑,跨国公司在华布局的生产功能最多,也相对分散,并由沿海向内陆延伸。

如电子信息行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医药、化工行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研发功能相对集中在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北京和上海,电子信息行业尤为突出。

区域性总部整体上趋向于向特大城市或大都市聚集,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具备总部正常运营的各种区位环境,如金融、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种条件,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商务中心、科技园区、工业区、空港或港口等。

第1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目的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市场份额、分散投资风险、建立营销网络、利用廉价原料四个选项中进行判断。

图示信息显示制造企业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江流域,西部地区有少量分布。

从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来看,其根本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

本小题难度值为0.425。

第2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区位选择的理解。

给出了交通、人才、市场、资金四个选项,图示信息显示研发中心仅在北京、上海分布,可判断首选为人才。

本小题难度值为0.693。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答案】3.C 4.D

【分析】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就体现在对国土整治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出谋划策方面。

国土整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流域的综合治理。

认识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

该组题目就是选择了我国华北地区河流流域的调查实例,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掌握的程度,以及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产生了什么样影响的能力。

在获取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后,要结合已经掌握的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才能构成解题的基础知识背景。

从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方面看,首先考生必须掌握太行山的大体位置,即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其南段位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同时,在分析问题方面,除了占有题目给出的信息外,还要具备基本的对地理事物的判别能力。

具体地说,学过地理的学生就应该明白在一个雨季中,入库水量900万立方米的水库是属于怎样规模的水库。

如果拿黄河作为比较的“标尺”,应该明白黄河的年径流量约为500亿立方米。

水库的库容量若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就是大型的水库了。

一般地说,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是小型水库。

两者之间为中型水库。

在水利部门的标准中,有更具体的规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

在我国,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的水库为大

(1)型;库容1~10亿立方米的水库为大

(2)型;库容0.1~1亿立方米的水库为中型;库容100万~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为小

(1)型;库容10万~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为小

(2)型。

如果蓄水量不足10万立方米,一般就不再称为水库,而叫水塘、积水洼地等。

在该组题目中的水库应该属于中型水库中偏小的水库。

这样规模又相邻的两个水库,它们的总流域面积是不大的,或者说它们的流域范围内的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第3题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如果考生能准确地掌握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完成该题就易如反掌了。

华北平原,甚至整个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降雨都是集中在7、8月份。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本小题难度值为0.527。

第4题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地理问题的能力。

首先与该小题相关的地理信息就非常耐人寻味。

在太行山东麓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修建了两座中型水库。

为什么要修这样的水库?

这要从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说起。

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的年变率大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从长期的气象观测记录看,华北地区有连续丰水超过20年以上的记录,也有连续枯水超过30年的历史记录。

最近的一次枯水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在持续的30多年间,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也有连续26年的春、夏季断流的记录,实际上是当了20多年的“间歇性河流”。

具体到题目中提及的甲、乙两座水库,它们在修建时,其河流是否为间歇性河流?

可以合理推断,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华北地区降水较丰富的年代,太行山东麓普遍水量较丰富,有许多山间溪流汇集成山地河流,流出太行山后,汇入海河水系。

在“彻底根治海河”的年代,在这些山地河流上,修建若干以拦蓄山洪为主,兼有灌溉之利的中型水库是很正常的。

太行山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治理,有些地方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粮为纲”的时期,过度扩大耕地面积,加剧了山区的水土流失,使得植被日益稀疏,山地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日益加大,最终常年有水的河流转变成间歇性河流。

作为间歇性河流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在每年的雨季,河道必定有一定的流量。

而在该题目给出的信息中.整个雨季,甲水库的入库处几乎处于“断流”的状态。

任何自然原因都不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所以,可以判断出现题目信息中的状况原因只能是人为的。

即该题的可选项是D。

本小题难度值为0.466。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答案】5.C6.D

【分析】本组试题以浙江温州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例,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人文地理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市场条件变化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读、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第5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变化的理解。

各地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原因,形成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域和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但随着农业区位因素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地域也会发生变化。

温州瓜农之所以选择外出种植,有许多客观原因。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适合种植的田地越来越少,人地矛盾突出,加上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得温州一部分农民被迫离家。

另一方面,从热量条件分析,海南岛气候资源优越,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

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1月、2月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能够保障作物生长期内对于热量的需求,作物生长期长。

海南岛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每年的5~10月是多雨季,总降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因此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独特的气候资源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的“果篮子”。

从春节前后开始,温州的水果摊上就可以买到西瓜,这些西瓜绝大多数是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