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841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docx

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

浅议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

 

 

————————————————————————————————作者:

————————————————————————————————日期:

 

浅议中国纺织业发展方向

11月8日,中美漫长而艰难的纺织品谈判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双方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争取到了总体较高的增长幅度,也为双方企业营造了一个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然而,这毕竟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未根除引发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症结。

因此,在适应协议内容、调整出口决策的同时,要认真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环境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

中国纺织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

如果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外部环境会随着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而得以彻底改善,是非常幼稚的。

必须看到,从法律层面,2008年以后还有针对中国的“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可以继续实施到2013年,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将使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措施时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还有反补贴调查将成为重要的贸易救济手段产生新的威胁。

从实际情况,只要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没有回归理性,贸易摩擦就不会减少。

就美国而言,纺织业目前仍占有美国工业的一席之地,现阶段的产业形态表现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并且在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等领域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并非简单地属于“夕阳产业”,而且生产地域集中,在美国特定的政治体制下,仍将拥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产业本身不会消失,美国政府也不可能轻言放弃。

为了使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CAFTA)能得以通过,布什政府已经用中国纺织品与北卡州等议员进行了“交易”,相关承诺肯定会设法兑现。

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一方面得益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纺织品,另一方面出于对保护本国衰退纺织产业、维持地区经济、就业、国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会充分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进口政策;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或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弱化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在世贸组织等多边体制内,联合其他中小发展中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等。

同时,广大中小发展中国家因无法抵御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也会采取实质行动制约中国纺织品的对外出口。

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可能长期“四面受敌”。

此外,中国政府为了灵活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也会对内采取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措施并不断加以调整。

而政府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正面或者负面,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将长期存在。

理性分析中国纺织业在全球纺织品供应链重组中的竞争优势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使全球纺织品供应链面临洗牌重组。

新兴纺织品供应国以更低成本进入全球供应链,主要消费国的零售渠道逐渐为大型零售集团所控制,采购商以更大的自由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产品,采购订单将紧紧跟随成本最低的供应国。

尽管中国被视为后配额时代的最大供应国,但发达国家已经连连发出警告:

将中国看作是唯一的供应商是非常危险的。

在当前,中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规模和质量等方面:

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投资不断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等。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尤其是价格优势的主要源泉。

但也应该看到,纺织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其上游产业(包括纤维的开发)和下游产业中的市场销售环节均属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国的竞争优势仅限于下游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成衣生产环节,即目前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相对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目前还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加工、贴牌生产(OEM)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主要简单依靠纺织机械不断升级的拉动,而高档纺织机械又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其次,产品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传统成衣领域,而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竞争力薄弱;第三,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匮乏,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从而导致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控制力薄弱,并且和国外进口商议价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及时调整我国纺织贸易和产业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是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品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涉案产品范围、涉案地区也将不断扩大。

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外应把握好纺织品出口与中国整体经贸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等重点议题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抗辩的姿态以争取中方利益的最大化;对内则应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及时调整,加强协调,实现纺织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要抓紧并及时调整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理顺与主要纺织品消费国贸易关系的同时,积极鼓励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鼓励民间企业用民间资本进行跨国贸易投资,利用相关国家的资源禀赋进行全球化运作;帮助企业在主要进口国市场加强渠道、品牌建设,掌握零售、分销等环节的控制力;尽快颁布各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技术性标准,用市场化手段来设立出口门槛,限制低端的加工贸易无序发展;适当调整与出口相关的税率政策,减少对低档纺织品出口的政策刺激作用。

同时,要理性看待中国纺织业目前所面临的贸易环境,把国外频繁对中国实施的“特保措施”看成是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一个客观压力和“加速器”,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尽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改变项目审批过程缓慢造成资金到位滞后;设立纺织业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产能非理性扩大,对于利用淘汰设备继续扩大和转移产能的行为要立法惩处,同时要彻底淘汰劣质生产力,形成规模和强势纺织;要利用税收杠杆,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把目标转向产业升级,鼓励产业整合,促进区域性纺织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投入,逐步掌握原创性技术和科技成果,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

  实施内外市场并重战略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新兴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中国已经得到全球商家的重视。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事实证明,开拓国际市场的代价高昂,同时很可能把国内市场拱手相让。

为此,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应当在注重国际市场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利用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这符合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按照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演化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上分析,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已逐步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产品出口增速在完全排除由于配额等因素而释放出来的扩张以后趋势将逐步放缓;化纤产品、家用及工业用纺织品迅速发展;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朝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方向转变;以中等收入居民为支柱的国内需求将进一步崛起,渠道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这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制造环节的高度产业化,更密切的是与下游的批发、零售、物流等环节的协调发展。

当前,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市场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

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已逐步向品牌化、高档化方向发展。

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半年实现穿着用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33亿元,同比增长11%。

消费势头旺盛的原因在于商品结构调整、品牌引进增多。

二线城市,如无锡、南京、苏州、武汉、长沙等紧随其后,尽管居民购买力不能与一线城市相比,但也已具备品牌意识,开始成为国际零售商抢滩争夺的目标。

相反,与城市消费差距的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无法正常发育和繁荣的问题症结在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销售网点太少和市场运行不规范。

中国广大农村纺织服装消费市场的开拓已经成为今后2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大课题,也只要靠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来加以解决。

然而,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纺织服装行业如何从上游行业(生产加工)向下游行业(包括批发、零售、物流等)的延伸和整合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下游行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上下游企业脱节,内外贸市场割裂,从而难以统筹资源、协调发展;企业对销售渠道缺乏控制力,外资企业垄断势力较强;市场需求和供给脱节,农村需求有待拉动等。

国内大部分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只考虑接单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而对于产品销往何处、以及产品售价等市场信息漠不关心,从而导致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下游产业竞争力薄弱、终端销售市场从产品打样、品牌推广到零售业态布局等关键性环节均被外资大量占领,严重抑制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对于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宏观导向进行调整,即:

以市场为主导,促进纺织上下游企业的衔接,并朝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对下游产业链的控制力;营造适度竞争环境,扶持中小型零售企业的发展,限制价格垄断行为,严厉打击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销售网点的布局,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纺织业突围:

向左走?

向右走?

中美纺织品谈判代表上周日起就在华盛顿进行第七轮的谈判,但到昨晚记者截稿时,并未传来双方达成全面性协议的好消息。

江苏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增幅正在逐渐回落。

纺织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纷纷寻求各自的出路,内销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目标,但是,不管是内销还是出口,江苏纺企打造自主品牌都将任重道远。

欧美市场:

出口增幅回落

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日前公布的数据,9月份,江苏对欧美出口增速较前几个月明显回落。

9月份对美出口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是今年以来单月增幅最低的一个月;对欧盟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5%,较8月增幅回落了25个百分点。

昨天,记者还从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到9月,江苏纺织业工业企业达4740家,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507.74亿,纺织业出口交货总值为481.36亿,其中纺织服装鞋贸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295.96亿元。

而去年全年,纺织服装业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出口交货值高达890亿元。

外贸企业:

目光瞄到国内

面对纺织品出口的形势,江苏传统外贸企业都有自己的算盘。

昨天,苏豪老总黄杏明告诉记者,苏豪集团已经开始多元化运作,以前以纺织品为主业,现在则加强船舶和轻工产品的出口,进行了多业态的运作,并且今年的成绩不错。

不过,更多企业打起了国内市场的主意,记者从苏美达纺织品出口公司杨总处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制定打造自主品牌的计划,并已开始初步运作,以后将以自主品牌出击国内市场。

他表示,国内市场潜力非常大,很多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中国自己的企业不可能熟视无睹。

目前,政府也在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不少江苏外贸企业都在打国内市场的主意。

昨天,江苏省外经贸厅办公室夏主任表示,原出口企业转向内销市场,这是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的。

目前的形势是内外销都鼓励,毕竟内销企业的大力发展可以起到扩大内需的良性作用。

  内销品牌:

8年才能立足

“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使国内传统大型外贸企业受到冲击,不少企业便反过来做内销。

但是在市场特点、品牌自主性、运作方式上,外贸和内销完全不一样。

”目前,江苏以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少之又少,圣迪奥服装公司是其一。

昨天下午,该公司执行董事孙兵告诉记者,外贸是通过接订单的“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看中的是质量和价格,赚的是加工费,内销更多关注品牌、销售通路和设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并且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城市的商圈、店铺被占领之后,就很难再进来。

国外很多品牌建立自营通路都很困难。

国内企业要想站住脚跟,最少要8~10年的时间。

而不少外贸企业转内销,更多的只能冲击低端的批发市场,但这一竞争已经很充分,意义并不大。

省经贸委相关人士也提醒,江苏省真正的地产内销企业少之又少,商场会压价,产品根本卖不出好价钱。

由于许多纺织厂家长久以来都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匆忙转内销,只能做做中低档产品,未来想发展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自主品牌:

打造任重道远

  “苏州某纺织企业将自产T恤贴上法国某著名男装品牌售卖,价格高达800元,可把牌子撕下拿出去卖,200元都没人买。

品牌价值不容忽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江苏大型外贸企业多采用OEM(贴牌生产)形式,将产品向境外或者本土售卖,根本没有自己的色谱、模板和品牌,甚至连技术都是国外的,赚的只是国外经销商的加工费,而很少进入营销渠道。

记者从省经贸委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政府已经在酝酿若干针对纺织品行业的调控措施,企业应该严格自律,遵守行业竞争秩序,争取实现从OEM到ODM(代设计)再到OBM(自主品牌)的转变。

“纺织企业一方面坚持传统订单形式,一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可以用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但这是相当长的过程,外贸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任重道远!

”孙兵说。

中国纺织业2005年运行情况简析

中国纺织行业在2002-2004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5年进一步呈现加速增长和效益提升的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收入、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长26.33%、26.28%和24.95%,均高出2004年全年的增幅水平。

纱、布、服装产量增速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24.36%,17.6%,18.16%,同比增幅达2-8个百分点;化纤行业由于石油涨价和化纤原料受制于国际垄断,造成成本提高和产品难以消化的局面,2005年1-10月生产增长12.07%。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除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0%之外,其它各行业均实现继续增长,全行业1-10月实现利润总额503.52亿元,同比增长31.11%,超出上年全年增幅近15个百分点。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前11个月,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2005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健康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综合分析,2005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约20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左右,包括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口径销售产值约在3.3万亿元左右,全行业出口将达到1160亿美元左右。

国家统计局统计,过去五年,规模(500万销售收入以上的)企业的户数,从19400户增长到当前的34700户,从业人数从2000年的73 8万增长到现在的958万,年均增长率为5.3%。

纺织工业的销售产值从2000年的15300亿到 2005年预计的33000亿,在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是16.6%。

纤维加工量从2000年1360万吨到2005 年预计的2600万吨左右。

200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利润总额会达到660亿元,而2000年的时候,规模以上只有365亿元。

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纺织服装出口2004年1到10月,就达到了971亿美元,同比增长 22.3%,贸易顺差逐年加大。

 

    2005年纺织行业出口尽管受到美欧贸易摩擦的严重干扰,以及出口征税、人民币升值政策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依靠产业进步,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竞争力提升,依然保持稳步增长势头。

纺织服装出口额1~10月份已达到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贸易顺差达831亿美元,已超过2004年全年。

与此同时,全行业科技进步卓有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和政策环境,全行业出口仍能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抓住配额全面取消机遇,对美国欧盟等原设限地区出口同比增长62.71%,对美国欧盟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25.72%上升至34.09%。

 2005年全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元,实现利润约660亿元,包括规模以下企业的全口径销售产值约为3.3万亿元;全行业出口将达1160亿美元。

在今年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向好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贸易摩擦明显增加。

一些发达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其他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对我纺织品设限,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制约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

作为后配额时代的第一年,2005年无疑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

 

    2、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税率、原料和区域政治因素的风险加大。

应对石油价格波动、国际性汇率变化、区域政治变化等,也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种现实之下,我国纺织产业的升级与创新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3、市场化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以棉纺织业为例,由于重重原因,使中国纺织企业用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20%左右,使其竞争能力被明显削弱。

同时应当看到,全球纺织产业及市场结构都在经历着新的调整,我国纺织业也必须在调整中适应。

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工业的规模趋于萎缩,但他们掌握着品牌,掌握着市场渠道,其竞争能力并没有消弱,赢利能力并没有减少。

在今年的产业调整中,已明显暴露出我国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管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大部分利润仍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手中。

  

    4、产能过剩的问题突现。

最近几个月纺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迹象,40%的增幅明显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高于纺织品出口和内销的增速。

由此可见,未来纺织行业产能过剩的格局依然存在。

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内需能否有效拉动纺织品需求,支持产能的不断扩大,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5、棉花产需缺口加大,价格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

2005年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为54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87万吨,减幅13.8%。

由于棉纺织工业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度棉花总需求在94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80万吨,增幅10%左右,产需缺口加大。

今年9月中旬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出现持续上涨态势,由5月至9月的13300元/吨左右,上升到10月中旬的14100元/吨,上涨了800元左右。

众所周知,棉花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占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50%,占棉纺企业的70%。

棉花产量不足,价格波动成为影响纺织行业赢利的重要因素。

  

    2006年,在中美、中欧贸易摩擦解决以后,中国纺织业仍然可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追堵截的重灾区,其中反倾销可能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美国纺织品贸易代表大卫·斯布纳在签署完中美纺织贸易备忘录之后,即被政府任命到商务部进口救济局,专门负责反倾销;欧盟对我35类化纤布反倾销仍未结案。

这些都是明显的征兆。

2006年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的危害比242危害要大得多。

所以反倾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实为当务之急。

就应对的角度来说,因为反倾销核心是两个要件,一个是数量,一个是价格,所以还是要从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目前我们以数量增长这么一个充分性的增长模式,向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方向努力。

 

    展望2006年,拉动内需是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

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21.01%,低于全行业销售额22.79%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内销增长速度高于外销增速。

内需已取代出口成为行业主要拉动因素,可以抵消出口受限的负面影响。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国内衣着类零售消费总额同比增长1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6.5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由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让消费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角。

所以,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亮点是消费,中央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消费。

在消费当中,又以城乡居民消费为主要拉动力。

因此从2006年经济形势看,对中国的纺织业将会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也为纺织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各个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机遇。

2006年纺织业界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内需市场研究透彻,做得妥帖,还需求以有效供给。

 

    而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棉花与石油的供需与价格一直都备受关注。

2006年的特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计划于八九月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由此所带来的国际棉价的波动需要业界关注,做出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科学分析;二是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基本稳定,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正趋于好转,产能呈恢复性增长,而2006年几个大型化纤原料项目的投产,是否会对化纤原料受制与人的现状有所缓解,也需要业界密切关注。

 

    纺织服装专业批发市场近两年升级扩张十分活跃,开始表现出组织形式的变化和交易方式的创新,但仍缺乏大的批发商参与产业链的整合,而一些房地产商急功近利的经营形式则可能对进驻企业造成伤害。

根据加入WTO的相关承诺,随着2005年底我国流通领域的全面开放,外资企业已从零售业向批发业转移,他们带来的国际上较新的批发商业形式,将对国内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2006年,在引导专业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能否结合现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的要求来设计合理的交易功能、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真正的服务,这是从地方政府到行业协会,都特别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

 

    竞争对手的动向也值得关注,近几年印度将会是纱锭增长空间非常大的地区,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我国2002年、2003年的投资高潮。

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将从出口上同我们竞争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还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造成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尽管在管理、质量、效益、成本等整体水平上我国纺织企业比对方好得多,但给人做贴牌加工,而无法控制市场,却使我们的优势和利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2006年中国纺织企业积极创新市场营销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一起来研究中国纺织品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营销渠道,这是更具有战略性的问题。

 

    “2005年纺织行业运行中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世界纺织品自由贸易回归既有利于中国纺织工业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

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是妨碍我比较优势发挥的主要因素。

中美、中欧就部分纺织品出口数量达成限制协定,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自由贸易并非一帆风顺,还需加倍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伴随产业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快,除贸易摩擦外,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税率、原料和区域政治因素的风险加大。

石油价格波动、国际性汇率变化、区域政治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愈发表现出产业创新能力、原创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是市场化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以棉纺织业为例,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国纺织企业用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20%左右,使其竞争力遭到明显削弱。

四是在新形势面前,进一步暴露我国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管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使大部分利润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和市场垄断者手中。

我国纺织工业布局和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加大培育自主创新等问题。

      一、纺织工业布局和结构现状 

    

(一)纺织工业概况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纱、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生产国、出口国。

2004年我国纤维加工量为24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内消费比例为76%,是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74亿美元,超过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的五分之一。

到2004年末,我国化学纤维、棉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服装等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