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756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docx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

新冠肺炎的医院感染防控预案

一、患者的预检分诊

(一)预检分诊点设立在门急诊醒目位置,标志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二)配备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表(枪)、免洗手消毒液、预检分诊病人疾病情况登记等。

(三)医务人员着装:

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消毒。

(四)经预检分诊查出的发热病人:

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

就诊过程中患者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预检人员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六)预检分诊点实施24小时值班制。

二、发热门诊(呼吸道感染疾病门诊)

(一)布局流程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独立设区,远离其他门诊、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并有手卫生设施。

(二)污染区医务人员应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戴两层一次性帽子、两层口罩、戴乳胶手套、穿鞋套。

(三)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屏。

(四)引领病人外出检查时应在防护服外加穿一层一次性隔离衣,加戴一层乳胶手套;检查回来后脱一次性隔离衣和外层手套,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要求进行规范处置。

(五)加强患者管理,等候区患者应间隔一米,给每位患者分发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对疑似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患者转出后进行终末消毒。

三、病人隔离原则

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疑似病例必须单间隔离。

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四、疑似病例病区的隔离要求

(一)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

(二)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显无交叉,有明显标识。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更衣室以及储物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患者用后物品、医疗器械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区,并设隔离屏障。

(三)保持病区通风良好。

(四)病区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其它医用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病区。

(五)病人一人一间。

(六)病人病情允许时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得离开病区。

(七)原则上不设陪护,不得探视。

(八)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常用诊疗用具实行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干燥保存。

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氧气湿化瓶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擦拭或喷洒消毒外表面。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按照消毒、清洁、消毒的顺序进行,如果需要灭菌,送供应室。

五、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根据导致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入隔离区前1-2小时尽量减少饮水,避免频繁穿脱隔离衣,减少污染。

(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

戴双层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防护面屏);(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二)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充足。

(三)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四)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五)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六)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七)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7.3℃及时就诊。

六、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一)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1.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或手消毒→戴医用防护口罩→戴一次性帽子

2.清洁区→潜在污染区:

穿工作服→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或疑似有损伤者戴手套)

3.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手消毒→脱工作服→手消毒→穿防护服/隔离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加戴医用外科口罩→戴防护眼镜→戴手套→穿鞋套

(二)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1.污染区→潜在污染区:

手消毒→摘防护眼镜→脱外层医用外科口罩→脱外层一次性帽子→脱防护服/隔离衣→脱鞋套→脱手套→手消毒→穿工作服

2.潜在污染区→清洁区:

手消毒→脱工作服→手消毒

3.离开清洁区前:

洗手与手消毒→摘一次性帽子→手消毒→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

七、环境日常消毒

消毒工作应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加强手卫生。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2.可采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清洁消毒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再外的顺序,依次进行,消毒液可使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2次/日。

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消毒的重点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两次。

消毒时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

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可重复使用的布类隔离衣,脱掉后,放入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放入双层袋中封扎,标明“特殊感染”字样,袋子外包装喷洒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联系洗衣房(王1378)处置。

(四)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使用后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与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作用30分钟以上,倒入卫生间。

(五)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浸过容器。

被污染物污染的地面,可用带消毒剂的干巾或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

(六)卫生间保持持续开窗通风,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冲洗卫生间洁具,卫生间物表、地面、扶手等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日。

八、环境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是:

1、清洁消毒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使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喷湿即可,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2、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60分钟以上)。

3、物体表面和地面:

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以上。

4、重复使用的被罩、床单、枕套可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min,然后清洗、消毒;不耐热的被褥、枕芯等可采取床单元消毒机充分消毒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消毒时,将欲消毒物品悬挂室内(勿集中一处),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³),使用瓷或玻璃器皿,底部加热熏蒸1h以上,即可开门窗通风。

5、水杯等食品用具。

先清除食物残渣后,再煮沸15-30min,也可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30min,再用清水洗净,浸泡消毒时,必须使用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

6、消毒完毕充分开窗通风后方可使用。

九、医疗器械、器具及患者用后物品处置

1.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医疗设备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2次。

2.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禁止重复使用。

3.所有医疗设备或用品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4.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

使用后的床单、被罩等物品,先使用床单元消毒机充分消毒,放入双层袋中封扎,标明“特殊感染”字样,联系洗衣房(王1378)处置。

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十、标本运送及实验室人员的防护

1.标本采集和运送

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值班护士接到检验单后,与医生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检验项目准备标本采集管,抄写标签(一管一签,注明床号、姓名、住院号)并粘贴于标本采集管上。

值班护士将标本采集管与检验单一同带入病区(在进入污染区的缓冲间进行防护),在病房与患者核对信息无误后进行标本采集,采集完成贴条形码,将标本连同检验单一同放至密封袋,出病房后进行手消毒、密封袋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粘贴生物安全标识,将标本放至出污染区缓冲间,通知半污染区值班人员,再次消毒密封袋(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后放入第二层密封袋中,确认封装完好后放入专用标本转运箱(标注发热门诊专用/隔离病房专用),通知转运标本人员(做好防护:

穿工作服,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在半污染区口消毒转运箱(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后由转运标本人员取走标本并送至发热门诊检验室进行检验。

2.检验科工作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口罩、帽子、手套,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高速离心等),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脱手套后进行手卫生。

十一、CT检查的流程及工作人员防护

1.凡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胸部CT检查,均安排在门诊楼一楼CT检查室。

2.对于疑似患者应由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专职人员陪同检查,发热门诊首先联系CT登记室(70),登记室负责登记通知检查室工作人员及值班医师,并疏散楼道候诊人员。

3.检查室值班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检查前应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PVC薄膜手套,穿隔离衣、鞋套、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4.工作人员防护完毕后方可进入检查室,检查床铺一次性床单,检查过程中尽量避免与疑似病人直接接触,值班人员每次从检查室进入操作间均需更换手套,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脱摘手套及其他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检查完成后,由值班人员负责对检查室进行日常与终末消毒并记录,具体步骤: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专用拖把),作用30分钟以上后清水擦拭→紫外线消毒30分钟以上→开门、开窗通风。

6.病人检查过程中使用的铺单及工作人员穿戴的帽子、口罩、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并丢弃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医废标签应标明“高度感染性废物”,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干燥后备用。

十二、病人尸体的处理

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

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十三、医疗废物的处置

(一)分类收集:

隔离病房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全部按感染性废物处置,放入医疗废物收集袋内,外层消毒后放入新的医疗废物收集袋,外层消毒。

医疗废物应由回收人员专人收集,包装袋应特别注明是“高度感染性废物”。

(二)暂时贮存:

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高度感染性废物”暂时贮存区域,专人管理,不与一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医疗废物暂存点由专人负责空气和物表消毒,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墙壁或拖地消毒,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回收人员防护:

穿工作服或隔离衣、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

每次运送完毕后立即洗手和手消毒,并行个人皮肤清洁。

(四)转运工具及环境的清洁消毒

转运工具应为加盖密闭式,每次运送完毕后,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如果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及时对泄漏地点及周围区域环境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