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619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却塔土方开挖.docx

冷却塔土方开挖

 

一、编制依据

1、《冷却塔平面布置图》F405801S-S6202—02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

1-2014

5、《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筑工程篇)

6、《宿州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初步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部分》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宿州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1#冷却塔基础开挖施工。

三、工程概况

1、厂址位置

厂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钱营孜矿区工业广场北侧,浍河北岸。

南面距浍河约1.5km,北距宿州市约15km,东北距京台高速(G3)南坪、桃园出口约4km.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51′00″~117°00′00″和北纬33°27′00″~33°32′30″之间.行政区划隶属宿州市和淮北市濉溪县管辖.厂址范围内地形平坦开阔,根据宿州市国土资源局文件,该场地为规划建设用地。

厂址东北方向约150m为后湖王家村,西北约850m为钱营孜村,其它村庄均距离厂址较远。

2、建设规模

本期建设规模为2×350MW国产超临界CFB发电机组。

3、现场自然条件概述

3。

1地形地貌

厂址土地属于规划的工业园区用地,目前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平均亩产约400kg.厂址自然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状分布,坡降较大,厂址主厂区自然地形标高210~260m。

厂址的东侧、西侧和北侧均为深大的天然冲沟。

东侧为丰收沟,沟底自然地形标高170~225m,宽200~300m,由厂址处向北侧延伸至黄河;西侧冲沟厂址处的自然地形标高160~175m,宽约100m,由厂址处向西北方向延伸至伊洛河;北侧冲沟由西向东成扇状分布,距离厂址较近的两个冲沟沟底自然地形标高约为170m,分别宽为100m和60m.在厂址东侧和丰收沟之间有一条3m宽沥青路面的小路,南侧为新风岭路。

厂址区无重要的军事及民用通讯设施,附近区域无军事及民用机场,地面无可见文物古迹,远离风景名胜区。

厂址区域有一座豫联110kV变电站,两条农用10kV线路,零星树木及坟地。

3。

2工程地质

区域处于华北地震区的南部,主要跨越郯庐地震带、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工程场地位于郯庐地震带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及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2012年12月出版的《宿州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

075g,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

094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

2.1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属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3.2.2地层地质条件

①粉质黏土:

灰褐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姜结石,表层约50cm为耕植土。

层厚为1.10~3。

50m,一般为2。

34m,层底标高一般为19。

97~22.22m。

②粉土:

灰黄色,稍密~中密,很湿,该层局部分布。

层厚为0.30~2。

60m,一般为1。

43m,层底标高一般为17。

87~21。

22m。

③粉质黏土:

棕黄色~灰黄色,硬塑,夹粉土、粉砂,含少量姜结石,粒径0。

5~5cm,层厚为1。

00~6.00m,一般为2.90m,层底标高一般为14.49~20.12m。

③1淤泥质粉质黏土:

灰黄色,流塑,夹粉砂,仅见于c18、c24、c27孔.层厚为1。

90~3。

20m,一般为2。

60m,层底标高一般为15。

97~17.60m。

④1粉砂:

灰黄色~黄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夹粉土、粉质黏土。

层厚为0.30~5。

70m,一般为1.49m,层底标高一般为14。

28~19.79m。

④2粉质黏土:

棕黄色~灰黄色,硬塑,夹粉土、粉砂,含姜结石。

层厚为1.10~5。

60m,一般为2。

94m,层底标高一般为10.88~17.72m.

⑥粉质黏土:

灰黑色~灰黄色~灰绿色,硬塑~坚硬,夹黏土、粉土、粉砂,含有少量铁锰质结核,灰绿色高岭土条纹,含少量姜结石,中下部含量较多,粒径0.5~5cm,本层未钻穿.

四、作业条件及施工部署

1、作业条件

1)、特殊工种人员已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施工所需料具、机械已到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3)、现场道路畅通,满足施工需要。

4)、现场水、电已具备,满足施工条件。

5)、施工技术措施、开工报告、动土申请已经过审批.

2、施工部署

1)、施工人员配备及资格要求

该工程由项目部组织施工,项目部全面负责工期、质量,安排劳动力及机械配置(详见附表1、2)。

附表1:

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置

工种

人数

管理人员

4

技术员

1

质检员

1

测量员

1

安全员

2

大型机械操作人员

9

普工

10

注:

施工人员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附表2:

机具配备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EX200

3台

3

自卸车

10-20T

6台

根据路况、距离及开挖难易程度增减

4

全站仪

ES—602G

1台

5

水准仪

DSZ2

1台

6

钢尺

100m

1把

7

电缆线

4mm2×3

若干

8

配电盘

1套

五、施工技术措施

1、开挖

a、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

先深后浅,即先开挖环基与中央竖井,待环基基础和中央竖井基础施工完,再开挖底板。

b、技术要求:

开挖深度为—3.6m(相对于

0.00m),基坑开挖底内半径为50。

55m,放坡比例为1:

1

c、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前测量开挖区域的地形、地貌,计算挖方量,并报监理和建设单位认可,校核工程量;根据已放好的开挖线,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现场专业人员测量边坡,防止超挖或欠挖;

d、基坑开挖开挖拟采用3台反铲挖掘机,配6辆自卸车进行施工;开挖过程中,遇到建筑物或施工区域狭窄基坑坡比适当放陡(在保证施工与建筑物同时安全的前提下),基坑边坡采用挖掘机刷坡人工配合;开挖时,进基坑通道修不大于15°的一条施工坡道,坡道宽度6m。

e、挖土方要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边坡上2.5m范围内严禁堆土。

f、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避免对原土扰动;根据区域土壤特性,需机械开挖距设计标高10~15CM时,进行人工清基,清除基底表面浮土,验槽合格后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

六、质量控制措施

1、分级管理,层层把关,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加强施工的每个环节质量控制;认真贯彻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坚持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施工;

2、强化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项目经理部把质量管理工作提到主要日程上,支持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3、认真执行施工技术管理规定,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施工图百分之百会审、施工方案措施、技术交底百分之百等。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去操作。

做好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审和施工技术措施编制、审定、交底、实施的各环节,以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加大质量检验和监督力度,上道工序不合格者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图

组长:

费泽高

副组长:

杨会斌、杨飞、叶发春

技术员

质检员

测量员

施工员

机管员

安全员

任天伟

杜孟刚

宋禹军

苏绪红

鲁贤跟

武晓华

七、成品保护措施

1、施工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包括控制桩标高、位置),挖机必须专人指挥,防止对已成形的控制桩破坏;开挖时,发现不明地下构筑物不得私自拆除,立即报告业主,请求拿出处理方案;

2、施工期间,注意保护厂区施工道路及路边排水设施等.

八、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要对参与施工的所有施工人员,按公司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后,方可进行施工;

2、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3、工人应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熟悉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所有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挖机、运输汽车司机必须带好驾驶执照。

5、施工期间,由专职安全人员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发现违章现象,及时处理;

6、运输车辆行驶在厂内行驶时,时速不得超过15Km/h,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行驶在厂外公路时,必须遵守道路交通规则;

7、夜间土方开挖施工时,施工区域有足够照明;弯道处鸣笛,严禁酒后驾驶车辆;

8、挖掘土方要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边坡上2。

5m范围内严禁堆土,机械行走移动时距边坡边缘不小于2.5m;

9、为防止基坑边坡坍塌伤及施工人员,沿基槽周围修围堰,距基坑上沿边1.0M处修300×500挡水围堰;

10、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使用安全保护用品,衣着整齐,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11、施工中必须对出现的危险点及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消缺,无法消缺时必须立即停工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12、严禁无关人员私自动用机械、上车操作机械;

13、施工机械在每次开始工作前必须坚持检查机械的各项性能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直至停车检修,确保无误方可工作;

14、机械装卸弃土时,开挖区和弃土场要划定危险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往车上装土石应待车停稳后方可进行,挖斗严禁从驾驶室上方越过;

15、机械开挖时,专人指挥;

16、现场挖掘机装车时,严禁超过车厢;

17、现场设置的各种安全设施,严禁私自挪动或移作它用;如确需移动或拆除,应经搭设人员及安全部门的同意;

18、现场施工用电设备的线路,严格执行部颁规范安装架设要求,严禁随意拉设;

19、实行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装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配电箱做接零保护;

20、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从配电箱引出的线路必须使用橡套电缆;

21、照明导线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花线或塑料线,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扎在脚手架上。

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九、安全施工管理

1)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2)安全目标:

事故为零。

3)安全保证体系:

组成以队长为核心的队级安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在项目部安监部的监督下,对工程的安全进行管理.

(1)安全管理控制体系:

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图

 

十、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现场严禁嬉戏打闹,严禁吸烟.

2、加强环保学习,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

3、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各类材料应分类堆放整齐,挂牌标识。

4、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到现场指定地点,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施工现场禁止打架、斗殴,相互间文明交流,衣着统一、整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6、施工过程中将所用的材料、器具分类堆放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做好文明施工.

十一、危险源及控制方案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序号

危害因素

可导致事故

控制方案

1

非电工操作

触电或设备损坏

制定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2

配电箱未设漏电装置

触电

制定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3

未设接地零线

触电

制定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4

超负荷运行

设备损坏

明确目标、编制方案控制

5

刹车失灵

车辆伤害

车辆应定期检修

6

未持证上岗

机械伤害

严格持证上岗

7

重要道口无人指挥

肇事事故

设专人指挥

8

行驶速度快

肇事事故

对于道路要求的限速对司机进行交底

9

挖掘机位置不当

机械伤害

现场指挥挖掘机位置

10

没有放坡或放坡不当

坍塌

编制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

11

基坑边没有防护栏杆及警告标志

高处坠落

检查并加设

12

弃土离坑边太近或堆集太高

坍塌

严格控制堆土位置、高度

13

人在悬土下作业

坍塌

悬土下严禁任何人员逗留、通过

14

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意外伤害

严禁任何非施工人员进入

十二、危险点控制计划及对策表

1、危险点控制计划表

危险点控制计划表

序号

危险点

风险评价

风险

等级

严重度

可能性

1

放坡不当

B

5

2

坡顶无防护

B

5

3

施工人员站在车辆活动范围内

B

5

4

刹车失灵

B

5

2、作业危险点控制对策表

危险点控制对策表

序号

危险点描述

拟采用的安全措施

实施

负责人

1

放坡不当导致坍塌

按照方案要求控制坡度

2

坡顶无防护造成高处坠落

按照方案要求做好防护,并设置维护。

3

施工人员站在机械活动范围或机械上造成伤害

施工人员远离机械活动范围

4

非操作人员操作机械

持证上岗

5

运输车辆超速行驶

设专人监督并设置限速标志牌

十三、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要求及措施:

1、对于陈旧车辆报废,该大修的大修,保证机械噪音排放符合国家要求。

2、对于道路灰尘排放,采用洒水车对路面洒水湿润。

3、开挖放坡:

在施工方案中已经考虑到基础开挖挖深,要求放坡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放坡,以防止塌方.

4、为了控制高处坠落,在基坑开挖时,基坑四周及时做防护栏杆。

5、为了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装料时尽量控制高度,不要超载,对于抛洒的土料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理。

十四、工程强制性条文

1、工程强制性条文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

严禁无序大开挖作业。

2、安全强制性条文: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14

2.1挖掘区域内如发现不能辨认的物品、地下埋设物、古物等,严禁擅自敲拆,必须报告上级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2。

2在有电缆、管道及光缆等地下设施的地方进行土石方开挖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且派有专人监护;严禁用冲击工具或机械挖掘.

2。

3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

挖掘前应将斜坡上的浮石清理干净,堆土的距离及高度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

2.4在深坑及井内作业应采取可靠的防坍措施,坑、井内的通风应良好.在作业中应定时检测是否存在有毒气体或异常现象,如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并报告上级处理.

2.5在交通道路、广场或施工区域内挖掘沟道或坑井时,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及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围栏离坑边不得小于0。

8m。

2。

6上下基坑时应挖设台阶或铺设防滑走道板;若坑边狭窄,可使用靠梯;严禁攀登挡土支撑架上下或在坑井的边坡脚下休息.

2.7在夜间进行土石方施工时,施工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

2.8雨期开挖基坑(槽)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或支撑的检查。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

2。

9在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流入基坑处进行挖土时,应有排水措施,并应防止因抽水而引起坍方、流砂。

大型坑、井的排水措施应经过方案设计并按要求设置.

2.10水泵在使用前应经电工检查,确保其绝缘和密封性能良好。

2.11严禁在水中或潮湿之处搬移、检查正在运行的潜水泵,进行检查、移动时必须切断电源。

2.12在边坡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边坡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缘0。

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

5m。

2.13在土方开挖中应随时注意边坡的变动情况,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流砂、塌落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

  2)做好观测并记录;

采用大型机械挖土时,应对机械的停放、行走、运土方法及挖土分层深度等制定出具体施工技术措施。

  2.14大型机械进入基坑时应有防止机身下陷的措施。

开动挖土机前应发出规定的音响信号。

2。

15挖土机行走或作业时:

  1)严禁任何人在伸臂及挖斗下面通过或逗留;

  2)严禁人员进入斗内,不得利用挖斗递送物件;

  3)严禁在挖土机的回转半径内进行各种辅助作业或平整场地.

  2.16挖土机暂停作业时,应将挖斗放在地面上,不得使其悬空。

3、土石方及基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土石方及基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表2-B—2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强制性条文内容

执行要素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1。

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编号:

顺序、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

1.7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7。

1。

7(见附表)的规定执行。

基坑变形

检查记录编号:

周边环境安全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7.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排水沟设置

检查记录编号:

降排水措施

3.7.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堆放情况

检查记录编号:

3.7。

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编号:

过程控制

施工记录编号: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5.1。

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

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

边坡稳定情况

施工记录编号:

施工方法

15。

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

施工方法

施工记录编号:

15。

4.1岩石边坡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爆破对边坡和坡顶建(构)筑物的震害。

采取措施

施工措施编号:

项目部质检员:

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十五、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

1、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

5)《地基与基础》第三版

6)《土力学》

2、参数信息:

基本参数:

条分方法

瑞典条分法

基坑开挖深度h(m)

2。

3

条分块数

14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L(m)

放坡宽度W(m)

平台宽度B(m)

1

2.3

2。

3

1。

5

荷载参数:

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a(m)

荷载宽度b(m)

1

满布荷载

1

——

—-

土层参数:

序号

土名称

土厚度(m)

土的重度γ(kN/m3)

土的内摩擦角φ(°)

粘聚力C(kPa)

饱和重度γsat(kN/m3)

1

粉质粘土

2。

34

19.9

10.1

26。

7

22

2

粉土

1.42

19。

8

24.2

1。

0

21.5

3、计算原理: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

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圆弧计算法示意图

4、计算公式:

Fs=∑{cili+[(γh1i+γ'h2i)bi+qbi]cosθitanφi}/∑[(γh1i+γ'h2i)bi+qbi]sinθi

式子中:

Fs—-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i—-土层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γ-—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土层的内摩擦角;

bi——第i条土的宽度;

hi—-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h1i--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h2i——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γ'-—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

q-—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

5)bi-l0]2)1/2—[r+l0-(i-0。

5)bi]tanα

式子中:

r--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α-—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h1i的计算公式

h1i=hw—{(r—hi/cosθi)cosθi-[rsin(β+α)—H]}

当h1i≥hi时,取h1i=hi;

当h1i≤0时,取h1i=0;

h2i的计算公式:

h2i=hi-h1i;

hw-—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

li的几何关系为:

li={arccos[((i-1)bi-l0)/r]—arccos[(

bi-l0)/r]2×r×π}/360

θi=90—ar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