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565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11年10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叶海鹏

项目组成员:

叶海鹏、曹永峰、崔晓军、许驰、毕小明、李余党、陈斌、徐仁安、倪礼豪、陈一威、肖若辉、胡国南、徐娜、陈熠锋(温州市瓯海区信息中心)、方洋(星网锐捷网络大学)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办学规模和社会需求

近三年本专业招生数量每年100人,在校生规模近300人。

根据专业发展现状,2012年将扩大招生数量,每年达到150人,至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450人左右。

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如何通过广泛应用互联网,并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支撑,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及网络媒体的融合也越发不可阻挡。

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

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机关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就了网络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电子政务建设及政府机构改革、理顺内部管理流程相结合,利用国家基础网络资源,大力铸造电子政务的软硬件环境,不断推进政府上网和网上办公,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以政府上网为例,粗略统计,实现上网的政府机关不足政府机关总数的5%,已经实现政府机关上网的数量超过1万个。

全国政府网站待建设的需求将不少于15万个。

保守估计每个政府网站的网络技术人员按照2人计算,从业人员约2万人。

未来从业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

二是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

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我国网站数为69.42万个,其中企业网站占60.7%(约40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40万人。

目前,我国企业上网总数不足全部企业的5%。

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的大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及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还要大幅度的上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三是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

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才需求数量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目前全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计算机网络技术类毕业生不足10万人,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市场需求。

市场的巨大需求、政策的大力推进为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浙江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而言走在前列,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

温州地区制造业发达,各类企业多达十万余家,随着国内外形式的变化,大多企业处于升级换代时期,对IT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振兴IT”计划、温州信息办提出的“建设数字温州”以及其它一系列刺激计划,势必对温州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温州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系来说,这是一难得的历史契机。

通过调查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Intranet网络、各种应用系统,小到门店连锁经营,大到集团公司的各个部门,从“网络的规划、部署构建”乃至“应用系统的维护升级、人员培训”等等,无不充斥着对网络人才的渴求。

截至2010年年底,浙江省现有28所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2万人,而每年网络技术专业相关的从业人员需求超过8万人。

因此,为推动数字化浙江建设,解决信息化人才结构性短缺,培养一批以网络技术为重点的信息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是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招生、就业情况及毕业生调查分析

1、概况

年级

计划人数

录取人数

招生率

报到率

就业率

06级

100

100

100%

90%

95%

07级

100

100

100%

96%

96%

08级

100

100

100%

95%

96.8%

09级

100

100

100%

97%

10级

100

99

99%

94%

11级

100

100

100%

97%

2、计算机类网络专业毕业生调查分析

⑴背景信息

共调查毕业生140人。

①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其中国有企业占25%,集体企业占12%,三资企业占19%,个体企业占29%,其他占15%。

②从事岗位情况

从事岗位

人数

百分比

硬件维护

6

4%

网络建设及管理

55

39%

技术服务

24

17%

软件编程

15

10.7%

网页制作

18

12.8%

行政管理

13

9.2%

普通技术工人

9

6%

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取得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

有30%的学生认为岗位技能证书很重要,45%的学生认为技能证书重要,20%的学生认为技能证书一般重要,只有5%的学生认为技能证书不重要。

⑵能力结构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要加强的能力

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专业能力,集中在软件编程占20%,组网技术占20%,网络安全占12%,网络设备配置及管理占24%,网页设计制作占24%。

②毕业生应达到的计算机水平及外语水平

种类

级别

百分比

国家软考

网络管理员

47%

网络工程师

21%

无所谓

32%

外语考试

公共英语三级

68%

无所谓

32%

③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急需提高的能力目前急需提高的能力主要是:

外语14%,协调沟通及组织能力15%,网站规划建设20%可视化编程19%,局域网组建及维护占25%,其他能力占7%。

⑶知识结构

①知识结构分析及其重要性

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7%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尤为重要,41%的学生认为技术基础知识比较重要,22%认为公共基础知识也不可忽视。

这一调查结果符合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即第一、二学期打好公共基础知识(如外语,数学等)的基础,经过第二、三学期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②目前急需掌握那些知识

我们从21个知识点方面组织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目前急需要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知识点

人数

百分比

网络操作系统

56

39%

网页设计及制作

12

8%

WEB编程技术

18

12%

网络数据库系统

23

16%

网络安全技术

17

12%

网络设备配置及管理

14

10%

外语

5

3%

⑷实践环节

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

实践性环节

人数

百分比

课程实验

18

12.9%

集中项目实训(实训专用周)

81

57.8%

毕业实习

20

14.3%

毕业设计

21 

15%

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功主要包括:

微机组装及调试、网络管理维护和检修、局域网的设计及施工、WEB程序设计及调试、工具软件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页设计制作。

调研结果表明尤其要加强的是微机组装及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编程及维护和网络管理、维护和检修。

⑸其他

①调研的结果显示,现今的考试制度不太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建议通过综合设计等方法进行考核。

②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进。

其中30%的学生建议教师讲课时能够讲练结合、45%建议现场教学、25%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专业地位

根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立足于温州及周边地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当前计算机网络行业稀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并且一直及相关企业紧密联系,进行广泛的市场人才需求调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本专业一直坚持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工学结合提升产业,产学结合发展产业的办学思路,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专业改革及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项目-任务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的培养品位。

学院目前已向本专业投资375余万建设实验实训室,09年立项成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未来二年还将投入280多万元专业建设经费,建设教学实训基地,为实施双证融通、项目-任务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不断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双证融通、项目-任务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一)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

目前本专业现有设备生均值达16000余元,此外在学院二期发展规划中已立项的网络专业设备投入达280万元。

本专业所有课程均使用教育部高职高专优秀(或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及讲义。

目前我院校图书馆现藏书27.5万余册,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书籍17518册,专业期刊30余种。

本专业目前拥有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协议,此外还有四十余家稳定的实习合作企业,能够有效保障本专业学习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需求。

(二)专业课程群建设

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时代特征、紧跟行业发展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具备了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和条件。

按照“专业→企业岗位→工作过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等,使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边学边练,从而达到真实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呈现。

目前已经建成院级重点课程三门及在建院级重点课程三门。

(三)教学管理

本专业自2006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等教学资料齐全,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座谈制度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从2008年开始,系部建立健全了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制度,从学生选题开始,指导老师分配、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上交初稿、定稿、答辩、最后归档等过程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和必要的检查过程,充分保障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四)教风、学风情况

为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本系广泛宣传,层层动员,提高全系师生对教风学风建设的认识,严格执行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除每天做好对教师到课情况、学生行为规范及课堂纪律的检查外,为切实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系教学督导小组专门制定了“教师教学情况记录本”,要求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就学生考勤考纪、课程效果、参加教研活动、学生交流及辅导答疑情况等方面做好记录、总结,并就教学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系团总支每周定期出版“学情周报”,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地反映各个班级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情况,及时通报到每个班级,有效促进了系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从近三年教学检查情况来看本专业学生学风情况良好,在全系六个专业中稳居前两位。

从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的反馈意见来看,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无教学事故发生,教风情况良好。

(五)实训基础建设初具成效

本专业经过5年的建设,目前拥有专业实训室8个,设备总值375万元。

近3年将继续拓宽和加深现有实训基地功能,将其建成集教学、科研、工程、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工程中心,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基地管理机制,提高基地运作效率,使实训基地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坚持“立足应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统筹考虑IT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服务“三农”信息化和中小型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专门人才。

以改革为主线,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执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育人理念,始终抓紧及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研等全方位紧密合作,实现校企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基本思路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实施“教、学、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及建设工作,构建“教、学、做”一体的优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群;以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依托校内科技创业园建设,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兴办产业,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实现工学结合,满足专业办学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政策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专业办学条件,加强社会联系,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果,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四、专业建设目标

在近三年内,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业,争创省级重点专业,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省内品牌专业。

(1)“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人才培养方向,在省内高职院校中有影响力,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有话语权;

(2)以计算机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服务为宗旨,扩大工学融合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线完善专业课程群建设;

(3)构建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及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扶持学生建立自主能力创业中心。

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IT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及技能的整合。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完善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开发;建成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群;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成高规格、多功能、开放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不断增强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一)教学质量总体目标

教学设备先进、课程体系健全、培养模式新颖、师资队伍雄厚、质量管理科学、就业质量上乘、专业吸引力不断增强。

通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以点带面”的建设思路,带动整个专业群共同发展。

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教学质量分目标及主要监测指标

1、巩固和扩大及行业、企业的紧密协作,继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继续深化及Cisco、锐捷、维康等龙头企业合作。

(2)确保学生在毕业前都到企业从事网络相关专业工作累计半年以上。

(3)引进更多、更高级别的行业认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继续强化实行项目驱动和“学中做、做中学、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

2、校企合作建设体现以“识网”、“组网”、“用网”、“护网”认知过程的专业课程群

(1)参照Cisco、华为3Com等业内龙头企业的IT认证标准,建立人才评估标准,建立健全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

(2)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及课程建设,开发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

3、打造具有国际IT认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引进1名具有丰富网络设计及维护经验及网络安全规划实施经验的技术大师级人才。

(2)引进、培养2-3名拥有国际认证高级证书的骨干教师。

(3)加强及知名IT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集中培训、资质认证等方式确保教师知识不断更新。

专业教师累计学习和培训时间不少于80课时/年。

(4)选送教师外出考查、进修,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

初步形成2-3个学历结构、梯队结构合理,具有明确主攻方向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开发及服务团队。

(5)充分利用省内信息化水平高、业内专家多、水平高的优势,建立一支稳定的由知名技术专家组建的兼职教师队伍。

4、加强校内校外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

(1)顺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增加支持新技术的实训环境。

坚持“学院投入、企业捐赠、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实训项目覆盖面,使专业实训室总数达到12个。

(2)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步伐

密切及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5、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1)以校内实训基地运营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逐步开展数字农业科研项目、嵌入式产品生产等对外技术服务。

(2)整合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以系办企业“温州时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对外技术服务及交流窗口,强化实践育人。

6、扩大专业的辐射能力

建设本地区的IT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IT技术服务中心,牵头组建浙南网络技术职业教育团队。

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将对口支援的中高职院校扩充到10所,通过多种教学扶助方式带动其它兄弟院校共同进步。

六、重点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浙江省信息化产业对生产第一线的网络技术人员的强大需求,在广泛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及合作企业的反复讨论以及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多次研究论证,明确本专业定位于面向浙江省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适应地方信息产业和“三农”信息化需要,面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及管理、网站建设、IT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岗位,从事网络建设、管理、应用开发及技术服务工作,具备网络规划及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站建设及管理、数据库应用技术等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

面向企事业信息化部门、网络产品制造商、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等

岗位:

面向企业网的构建、网络管理及安全、网站建设及维护等

层次:

面向高职大专

(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

1、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创办以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及行业协会紧密合作,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不断组织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主要体现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融计算机软、硬基础知识于一体,并将网络工程、网站建设、网络配置、网络管理、计算机安全等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既非常实用,又充分体现出计算机科学技术思想及概貌。

结合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岗位需求,我们创建了基础知识型课程、专业能力型课程和专业发展型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定网站建设、网络工程及管理为就业发展方向。

本课程体系,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由基础知识型课程、专业能力型课程和专业发展型课程三个模块构成,而且各阶段有对应的课程群来支撑。

基础知识型课程是专业知识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专业能力型课程是基础知识型课程的延升,是发展型课程的有力支撑,侧重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专业发展型课程是前两者的目的,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

不同阶段课程群之间存在着相互嵌套、融合、渗透的关系。

以网站建设、网络工程及管理为就业发展方向,“以发展方向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案例为驱动”组织教学,采用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工程、网络服务的管理和维护等技能,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中小型企业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本专业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多次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听取专家们的意见,最终选用了单元制教学方式,理论及实践同时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进行如下改革:

(1)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围绕着基础知识型课程、专业能力型课程和专业发展型课程三层模块,通过网站建设、网络工程及管理方面的实训项目,和对三层模块知识体系的科学分析,将计算机科学思想、方法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方法深入结合,解决课程内部的横向及纵向问题,从而形成“内聚式”结构,实现课程体系的最优化,协调处理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学效果显著。

(2)采用演绎式讲授及直接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规范,从而使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接受计算机网络技术思想、掌握网络应用、管理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思维、训练学生网络应用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

参照IT企业的认证标准和项目评价标准,及企业对网络高技能人才的技术要求,研究制定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及课程(或课程模块)的教学标准。

及企业技术骨干合作开发实施任务导向的项目课程,并参照企业项目验收方法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及技术研发相融合,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实训视频,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程序设计思想、程序设计方法,真正地做到了淡化理论,强化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将网络管理的思想、方法及人文思想、自然科学深入结合,不仅满足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教学的需要,而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6)导师制、段位制的推广使用,使师生共同进步,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实施“生涯发展导师+专业导师、学业导师、就业导师”的导师体系,即“1+3导师制”。

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学生涯发展导师,对学生进行校园三年及毕业后若干年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由专业教师分别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开展专业引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

形成全员参及对学生职业、专业、学业、就业、学习、生活、心理、思政等全方面进行全程辅导和引导的三全(全员、全程、全面)育人体系。

(7)构建“社团、项目团队、竞赛队、预就业工作室”多元课外职业素质培养组织。

设立大学生计算机协会,开展朋辈学习,形成专业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愿成立“3+X”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