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553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docx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1.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2.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其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现代产权制度: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人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6.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

主要包括:

(1)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

(3)对区域经济发展给予协调、指导和财政支持,促使东、中、西部地区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协调发展;

(4)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采取鼓励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支持本国企业跨国投资经营。

7.所谓“两点论”,是指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反对只抓一个方面、否定矛盾存在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辩证法所谓的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对不分主次、平均看待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使矛盾发展中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没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无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重点”。

辩证法的重点论是以同时承认两点论为前提的,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8.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这一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0.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1)根据机关之间的隶属关系的职权范围准确行文;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3)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4)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5)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应是“同级机关”;(6)行文前必须对有关问题协商一致;(7)严格控制公文数量,简化行文手续。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

第一,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

第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

第三,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即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2.量变与质变:

(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和质变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1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变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指导主体采取正确的方法,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1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使得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15.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问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1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一,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

第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所谓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由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第三,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17.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8.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得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蕴涵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从发育程度上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方面,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从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5.三个有利于指: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26.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涉及内容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

社会保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依法实施、政府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

一般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大法定保险构成。

(2)社会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举办的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事业和福利设施。

他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3)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家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他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社会安全的最后防线。

(4)社会优抚是政府对革命烈士家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提供经济、医疗及其他方面的优抚和安置。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

(5)社会互助是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帮助有特殊困难或需要的公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一贯坚持的文化方针。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他是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应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首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①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实践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有利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的安全。

32.抽象的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做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33.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34.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行政处罚的原则:

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职能分离原则。

35.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为。

36.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37.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为制止不法侵犯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38.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39.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

40.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性质不同。

行政复议是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对下一级行政机关所作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的审查,整个过程都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因而具有形式意义上的行政行为的特征。

行政诉讼则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所作具体行政行为实施的司法监督,属于司法行为。

(2)受理机关不同。

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而受理行政诉讼的机关则是人民法院。

(3)受案范围不同。

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案件,只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案件,而复议机关所受理的则既有行政违法案件,也可以有行政不当案件。

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争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而以提起行政复议的未必能够提起行政诉讼。

如法律规定行政复议终局决定的,当事人即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4)审查范围不同。

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一般不审查其是否适当;复议机关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且还要审查其是否适当。

行政诉讼是实行不告不理原则,行政复议则实施有错必纠原则,这意味着复议的范围不局限于申请人的申请。

因此,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要大于行政诉讼。

(5)审理程序规则不同。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完全是按照司法程序进行,而行政复议由于是行政系统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故二者在审理程序规则方面存在许多差别。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公开开庭审理制度;行政复议则基本上实行一级复议制度,以书面复议为原则,较之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比较灵活、简便。

2013年一号文件

1.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答: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答: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的理论成果表现在四个“全面”:

一是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二是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三是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四是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

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4、“十二五”规划中促进就业和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有哪些?

①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②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③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

④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5、“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大举措?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6、简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对于在“十二五”期间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