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316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生物工程(Microbiology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1313073214

课程类别:

专业课

总学时数:

60课内实验时数:

24

学分:

2.5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

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

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

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等课程有联系,宜在前述课程开设后开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绪论

发酵工程定义[1];发酵工程的发展史[1];发酵工程的特点[3];发酵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1];国内外发酵工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1];

重点:

发酵工程的特点

难点:

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发酵工程的传统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各指什么?

2.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有什么特点?

课外活动:

查阅一种发酵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第一节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要求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分类[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3];

重点: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

难点: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有哪些?

第二节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菌种选育的目的[1];菌种选育方法[1];自然选育的目的、方法和步骤[3];菌种的保藏[1];

重点:

自然选育的方法

难点:

自然选育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什么是自然选育?

2.自然选育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

4、自然选育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节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什么是菌种的退化[1];退化的表现形式[2];菌种退化的原因[3];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3];工业生产菌的复壮[2];

重点:

菌种退化的原因

难点:

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菌种复壮的措施有哪些?

2.如何防止菌种衰退?

第四节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种子扩培的目的和要求[1];种子扩大培养的过程[3];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2];判定种子质量的指标[1];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1];

重点:

种子扩大培养的过程

难点: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思考题:

什么是接种量、菌龄、种子罐级数?

分别对发酵有何影响?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酶活性调节[1];酶合成的调节[1];分枝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2];能荷调节[1];营养阻遏[3];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

重点:

分枝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

难点:

营养阻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发酵条件的控制[1];改变细胞透性[2];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3];

重点:

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难点:

改变细胞透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什么是营养阻遏?

有营养阻遏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2.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哪些?

第四章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分批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概念[2];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1];比生长速率[3];发酵动力学方程[2];得率系数[1];

重点:

比生长速率

难点:

发酵动力学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二节连续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1];单级连续培养动力学[1];冲溃现象[2];连续培养的自平衡调节[3];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及应用[1];

重点:

连续培养的自平衡调节

难点:

单级连续培养动力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

作业:

1.什么是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

2.什么是发酵动力学?

3.什么是冲溃现象?

思考题:

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自平衡条件,如何解释自平衡调节?

第五章发酵培养基及原料精制

第一节发酵工业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作用和来源○;碳源调节○;氮源调节及与碳源利用的关系○;碳氮比例调节○;前体的调节[1];促进剂和抑制剂○;补料[2];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类型[3];

重点:

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类型

难点:

补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二节淀粉糖制备原理及技术

酸解法[1];酶解法[2];酸酶结合法[2];淀粉水解理论[3];喷射液化法[2];实例[1];

重点:

淀粉水解理论

难点:

喷射液化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淀粉双酶法水解为什么要控制液化程度?

2、淀粉水解一般有几种工艺?

各有何特点?

思考题:

3、淀粉为什么要先糊化再液化?

第六章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第一节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调控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2];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3];发酵热的测定[1];最适发酵温度选择与控制[3];

重点: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难点: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温度对发酵有何影响?

第二节pH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调控

pH对发酵的影响[3];影响发酵pH的因素[1];最适发酵pH的选择与控制[2];

重点:

pH对发酵的影响

难点:

最适发酵pH的选择与控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2.pH对发酵有何影响?

第三节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调控

基本概念[1];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1];氧的传递动力学方程[2];提高氧传递效率的途径[3];

重点:

提高氧传递效率的途径

难点:

氧的传递动力学方程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3.增加挡板的作用是什么?

4.提高溶氧浓度的措施?

思考题:

如何测定溶氧系数?

第四节二氧化碳和泡沫对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泡沫的产生[1];泡沫对发酵的影响[3];影响泡沫的因素[2];机械消泡法[1];化学消泡法[2];

重点: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

难点:

影响泡沫的因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6.泡沫会给发酵过程带来哪些副作用?

7.化学消泡剂主要有哪几种类?

思考题:

为什么汽水不产生泡沫?

第七章氨基酸发酵

第一节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1];谷氨酸产生菌的生化特征[3];谷氨酸生物合成的最理想途径[2];谷氨酸发酵的外在因素[1];原料及菌种[1];谷氨酸发酵工艺[3];

重点:

谷氨酸产生菌的生化特征

难点: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最理想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简述Glu生物合成过程

2.Glu发酵为什么应封闭DCA循环?

3.写出在Glu生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两个共轭反应,并标注所需的酶

思考题:

提高Glu产率的关键是什么?

第二节赖氨酸发酵

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3];赖氨酸的生物合成机制[2];赖氨酸生产菌的育种途径[2];

重点:

赖氨酸生产菌的育种途径

难点:

赖氨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赖氨酸生物合成存在哪两种途径

思考题:

赖氨酸生产菌TCA循环能否缺失,为什么?

第八章核苷与核苷酸发酵

第一节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全合成途径[3];枯草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2];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2];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补救途径[1];

重点:

枯草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

难点:

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二节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

枯草杆菌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3];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2];细胞膜通透性调节○;

重点:

枯草杆菌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难点:

细胞膜通透性调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1.图示枯草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并标注重要的酶

2.图示产氨短杆菌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

3.比较途经1和2的区别

思考题:

参与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补救途径主要的酶及其催化反应

第三节核苷及核苷酸的生产及育种

肌苷肌苷酸的生产方法及育种途径[3];鸟苷和鸟苷酸的生产及育种途径[2];肌苷发酵及提取工艺[1];

重点:

肌苷肌苷酸的育种途径

难点:

鸟苷和鸟苷酸的育种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选育鸟苷产生菌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九章有机酸发酵

第一节乳酸发酵

乳酸的发展和现状[1];乳酸的性质[1];用于乳酸生产的微生物[2];乳酸发酵类型[2];乳酸生产工艺[3];乳酸细菌和真菌发酵生产乳酸的比较[3];

重点:

乳酸生产工艺

难点:

乳酸发酵类型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什么是乳酸菌?

2.比较乳酸菌和真菌发酵生产乳酸的区别

第二节柠檬酸发酵

柠檬酸的理化性质及用途[1];柠檬酸发酵的生产菌种[1];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3];柠檬酸发酵的原料[1];柠檬酸发酵的生产工艺[2];

重点:

柠檬酸发酵的生产工艺

难点: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作业:

3.简述由葡萄糖生物合成柠檬酸的途径

4.简述黑曲霉能够大量积累柠檬酸的机理

四、课内实验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详见微生物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内实验进程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摘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类型

实验

要求

1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

生物反应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反应器安装和拆卸的操作规程、

pH电极的校正、氧电极的校正

4

6

验证性

必做

2

酸奶发酵

菌种的活化、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接种与发酵、指标测定

8

3

设计性

必做

3

摇床深层培养试验

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制备、接种发酵、发酵过程指标检测

12

3

综合性

必做

小计

24

六、学时分配表

章序

课程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课外学时

习题学时

考核学时

小计

1

绪论

2

2

2

发酵工业菌种

4

4

8

3

微生物代谢理论及应用

4

4

4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4

8

12

5

发酵培养基及原料精制

4

4

6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4

12

16

7

氨基酸发酵

4

4

8

核苷与核苷酸发酵

4

4

9

有机酸发酵

4

4

习题课

2

2

合计

34

24

2

60

七、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方法:

笔试;

3.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100分=平时30分+期末考试70分

平时成绩:

考勤考纪:

10分

作业5分——每次作业占1分;

实验15分——每项实验占5分,其中,预习报告占20%,实验过程占40%,实验报告40%。

八、选用教材及参考书(资料)

教材:

《微生物工程》.陈必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1.《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何国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版

3.《微生物工程原理》.肖冬光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微生物工程》.曹军卫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微生物工程》.焦瑞身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