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246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docx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

电工导管(套管)作业指导书

1.1外观

1.1.1检测依据

各电工导管对外观检查的要求,对所涉及的条款一一认真检查。

1.1.2检测设备

目测。

1.1.3方法步骤

1.1.3.1JG3050-1998要求:

套管及配件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凸棱、毛刺等缺陷。

穿人电线或电缆时,套管不应损伤电线、电缆表面的绝缘层。

1.1.3.2GA305-2001按GB/T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

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和GB/T14823.4-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

可弯曲自恢复绝缘材料导管》逐一检查。

其它外观要求见各对应的产品标准。

1.1.4外径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格式表格见表格1相关内容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1.2标识

1.2.1检测依据

见各产品对标识的要求,对所涉及的条款一一认真检查。

1.2.2检测设备

1.2.2.1纯棉棉布

1.2.2.2汽油工业级

1.2.3方法步骤

用一块充分浸水的纯棉以2次/s的速度(手的进退动作各算一次)匀速在同

一标记上擦拭15s,再用一块充分浸透汽油的纯棉布以同样速度擦拭15s。

1.2.4结果要求

标记应清晰;对GA305-2001不合格判定为C类。

其它判定方法见各自产品标准。

1.3规格尺寸

1.3.1最大外径

1.3.1.1检测依据

JG3050-1998建筑用绝缘电工导管及配件

1.3.1.2检测设备

导管卡规一套

1.3.1.3检测方法

取三根长度为1000mm的套管,按图21选定量规,测定相应规格的套管时,量规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通过套管。

图21导管最大外径量规

1.3.1.4结果判定

采用通过法判定导管最大外径。

1.3.2最小外径

1.3.2.1检测依据

a.JG3050-1998《建筑用绝缘电工导管及配件》

b.GB/T14823.1-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

金属导管》

c.GB/T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

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d.GB/T14823.4-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

可弯曲自恢复绝缘材料导管》

e.GA305-2001《电气安装用阻燃PVC塑料平导管通用技术条件》

1.3.2.2检测设备

a.硬质套管最小外径量规(见下图22)

图22硬质套管最小外径量规

b.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最小外径量规(见下图23)

图23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最小外径量规

b.数显游标卡尺0~150mm0.01mm

1.3.2.3测定方法

取三根长度为1000㎜的套管。

分别使用游标卡尺进行外径的尺寸测量后对对应材料进行通过实验,见下方法a,b。

a.硬质套管按选择量规,测定相应规格套管时,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套管不能通过量规。

b.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按标准选择量规,测定相应规格套管时,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套管不能通过量规。

1.3.2.4结果判定处理

JG3050-1998、GB/T14823.1-1993、GB/T14823.2-1993、GA305-2001、GB/T14823.4-1993所对应的材料均以通过试验判定其最小外径。

1.3.3最小内径

1.3.3.1检测依据

同1.3.2.1

1.3.3.2检测设备

a.硬质套管最小内径量规,见图24

注:

硬质导管最小内径量规按重型管要求的直径。

图24硬质套管最小外径量规

b.检查导管在弯曲及弯折情况下最小内径的量规见下图25

图25导管在弯曲及弯折情况下最小内径的量规

1.3.3.4测试方法

取三根长度为1000㎜的套管。

硬质套管按标准量规,测定相应规格的套管时,量规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通过套管。

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内径,沿每根套管圆周均分测出3个值,三根套管共测得9个内径值,要求每个测量值不应小于标准规定的最小内径值。

1.3.3.5结果判定

a.JG3050-1998要求测出值和通过实验同时满足要求为最小内径合格

b.GB/T14823.1-1993、GB/T14823.2-1993、GA305-2001、GB/T14823.4-1993要求通过实验符合即为合格。

1.3.4壁厚均匀性

1.3.4.1检测依据

同1.3.2.1

1.3.4.2试验仪器

壁厚规0~10mm0.01mm

1.3.4.3测定方法

取三根长度为1000㎜的套管,沿套管的径向测量壁厚,每个截面上取四个尽可能距离相等的分布点进行测量,其中一测量点应为最薄点,三根管共测得12个数据,其平均值为A,单位为㎜,

1.3.4.4结果判定

每个测量值与A的偏差△A不应超出±(0.1+0.1A)范围。

1.3.5最小壁厚

1.3.5.1检测依据

JG3050-1998《建筑用绝缘电工导管及配件》

1.3.5.2检测设备

同1.3.4.2

1.3.5.3检测方法

截取一段套管,沿横截面4个等分点,用壁厚规测试其中一点为最薄点,取4点数据的平均值。

1.3.5.4结果判定

其壁厚应满足标准规定的最小值。

1.4抗压性能

1.4.1检测依据

同1.3.2.1

1.4.2试验仪器

压力试验装置;分度值为0.02㎜的游标卡尺;

1.4.3测定方法

1.4.3.1取三根长200㎜的试样,测出其外径D1,然后将试样放在温度为23℃±2℃环境中调节10h以上。

1.4.3.2完成调节后,将试样水平置于钢板上,在试样上面的中部放置正方体钢块。

1.4.3.4对正方体钢块施加压力:

a.硬质套管在30s内,均匀加荷达到下表中规定的相应压力值:

持荷1min时,测出受压处外径D2,此时的外径变化率Df应小于25%;撤去荷载1min时,再测套管受压处外径D3,此时的外径变化率Df应小于10%;

b.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在加荷30s时,套管外径D2变化率在大于30%,小于50%的范围内,且此压力值不低于下表中规定的相应值。

持荷1min后撤去荷载,15min后测量套管受压处外径D3,外径变化率Df应小于10%

c.对金属导管在30s内,均匀加荷达到下表中规定的相应压力值:

持荷1min时,测出受压处外径D2,此时的外径变化率Df应小于10%;撤去荷载1min时,再测套管受压处外径D3,此时的外径变化率Df应小于10%;

d.检查试样外表表面有无裂痕。

e.外径变化率Df按下式(38)计算:

f.导管施压的表见下表58

表58

套管类型

压力,N

套管类型

压力,N

超轻型

125

重型

1250

轻型

320

超重型

4000

中型

750

1.4.4结果判定

对对应压力下外径的变化率和破坏情况同时满足标准要求为合格。

1.4.5抗压性能试验原始记录表格见下表

抗压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

JG3050-1998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管(5)

塑材抗压性能试验装置 

 

条件要求

样品尺寸:

200mm×3根试验压力:

N施压1min

公式

序号

1

2

3

A=(D-(L1-Lo))/D×100%

外径Dmm

初始值Lomm

平均值

变化后L1mm

变化率A%

备注

(对应材料检测出现中异常或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性因素)

1.5冲击试验

1.5.1检测依据

同1.3.2.1除开GB/T14823.1-1993

1.5.2检测设备

1.5.2.1管材冲击试验机

1.5.2.2低温箱

1.5.3检测步骤

1.5.3.1取200㎜长试样12根,将其置于60℃±2℃的烘箱内预处理240h。

1.5.3.2将冲击试验仪及预处理后的试样一起放入低温箱中,冲击仪下应垫有一块厚40㎜的泡沫橡胶垫。

低温箱内温度控制如下:

a)-5型和90型套管,低温箱温度为-5℃±1℃;

b)-15型套管,低温箱温度为-15℃±1℃;

c)-25型和90/-25型套管,低温箱温度为-25℃±1℃。

d)-45型套管,低温箱温度为-45℃±1℃。

1.5.3.3试样及冲击试验仪在低温箱规定温度下放置2h后,将试样放在装置的底座上。

1.5.3.4相应规定的重锤及下落高度,冲击套管。

要求试验后12根套管中至少应有9根不破裂或不出现可见裂纹(JG3050-1998要求试验后12根套管中至少应有10根不破裂或不出现可见裂纹)

1.5.4冲击试验用原始记录

抗冲击试验

方法标准

JG3050-1998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管(24) 

塑材冲击性能试验装置 

 

条件要求

样品尺寸:

200mm×12根温度条件:

60℃240h再放入-25℃低温箱中2h后做冲击试验。

重锤重量:

kg冲击高度:

mm

序号

1

2

3

4

5

6

1

8

9

10

11

12

破坏率

破坏

情况

备注

(对应材料检测出现中异常或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性因素)

1.6弯曲性能

1.6.1检测依据

同1.3.2.1

1.6.2试验仪器

1.6.2.1硬质套管弯曲试验仪

1.6.2.2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弯曲试验仪

1.6.2.3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弯曲后最小内径量规(见图25)

1.6.2.4梯形钢丝制做的弹簧弹簧外径小于规定套管内径0.70~1.0㎜

1.6.3测定方法

1.6.3.1只对公称尺寸为16、20、25的硬质套管进行弯曲试验。

1.6.3.2取500㎜长硬质套管试样六根,其中三根试样在常温下进行,另三根试样放入低温箱内。

低温箱内温度控制如下:

a.-5型和90型,低温箱温度为-5℃±2℃;

b.-15型,-25型,和90/-25型,低温箱温度为-15℃±2℃。

将弹簧也同时放入低温箱内,当试样和弹簧在低温箱规定温度下放置2h后,取出弹簧和套管,立即将弹簧插入套管内并用夹具固定套管,然后缓慢地压下带滚轮的手柄,将套管弯曲成180°,放开手柄使套管弯曲成大约90°。

取下套管并撤出弹簧,试验后要求弹簧及套管均无损伤且套管试样表面应无可见裂纹。

非冷弯型硬质套管弯曲试验也可在厂家提供的弯曲装置下进行。

1.6.3.3对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取六根试样,每根试样长度至少为:

a.半硬质套管:

长度为其外径的30倍;

b.波纹套管:

长度为其外径的12倍。

其中三根试样置于低温箱,箱内温度控制同1.6.2.2规定,另三根试样在常温下进行试验。

将低温箱内处理好的套管取出立即进行试验,将套管垂直放于弯曲试验装置中进行弯曲,弯曲半径选择先向左弯曲大约90°,然后回到垂直位置,1min后再向右弯曲大约90°,回到垂直位置停留1min,以上操作重复进行4次,在最后一次不将试样弯回到垂直位置,而使其处于与垂线成45°的弯曲位置保持5min,然后将套管一端朝上,一端朝下,按选择相应的量规,量规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从管中自由滑落。

c.对金属导管:

外径不大于25mm的试样,用弯曲装置进行弯曲,完成90°角,去曲率内半径为试样外径的6倍。

对有焊缝的试样,用6个试样做此项试验,3个试样的焊缝在弯曲的外面,且在弯曲的平面;另3个试样的焊缝在弯曲面的外侧面,且与弯曲平面成90°角。

弯曲后让试样直的部分与铅垂线成45度角,一端朝上、另一端朝下;放入符合图25中相应尺寸的量规,观察其通过的情况。

1.6.4结果处理

试验后六根套管表面应无可见裂纹,且量规可自由滑落出套管。

1.6.5弯曲性能试验原始记录见下表

弯曲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

JG3050-1998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装置 

 

条件要求

样品尺寸:

500mm×6根

序号

1

2

3

4

5

5

破坏率

常温/焊缝在外

低温-15℃2h/焊缝在侧

破坏

情况

通过

试验

备注

(对应材料检测出现中异常或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性因素)

1.7弯扁性能(弯折性能)

1.7.1检测依据

同1.3.2.1除开GB/T14823.1-1993

1.7.2试验仪器

1.7.2.1硬质套管弯曲装置

1.7.2.2硬质套管弯曲后最小内径量规

1.7.2.3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弯曲后最小内径量规。

1.7.3测定方法

1.7.3.1只对公称尺寸为16、20、25的硬质套管进行弯扁试验。

1.7.3.2对硬质套管,取试样三根,其长度为下表的规定。

公称尺寸

试样长度㎜

公称尺寸

试样长度㎜

公称尺寸

试样长度㎜

16

340

20

30

25

450

1.7.3.3使用规定的弯曲装置及弯曲半径,将套管一次弯成90°,将试样固定在刚性支架上。

将固定好试样的刚性支架置于温度为60℃±2℃的烘箱,中恒温24h后,选择相应的量规,使试样与垂直线成45°的位置,即一端向上,一端向下,量规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套管中自由滑落。

非冷弯硬质套管弯扁试验也可在厂家提供的弯曲装置下进行。

1.7.3.4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取三根试样,其长度应符合1.7.3.3的规定。

1.7.3.5按弯曲装置及弯曲半径进行弯曲试验,首先将试样弯曲成90°,然后弯回到垂直位置,随后向相反方向弯曲约90°,弯曲后将试样固定在支架上。

将固定好试样的支架置于温度为60℃±2℃的烘箱中恒温24h后,试样仍固定在支架上,将支架置于使试样与垂直线成45°的位置,即一端向上,一端向下,此时用相应的量规,要求量规应能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套管中自由滑落。

1.7.4结果处理

要求,弯扁试验后导管表面无破裂,对应最小量规自重作用下从套管中自由滑落。

1.7.5弯扁性能试验原始记录

弯扁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

JG3050-1998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装置 

 

条件要求

样品尺寸:

500mm×3根调整温度60℃调整时间:

24h

序号

1

2

3

破坏率

破坏

情况

通过

试验

备注

(对应材料检测出现中异常或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性因素)

1.8套管及配件跌落性能测定

1.8.1检测依据

JG3050-1998《建筑用绝缘电工导管及配件》

1.8.2检测设备

低温箱

1.8.3测试方法

1.8.3.1从套管上截取760㎜试样三根,两端面应平整且端面与管轴垂直,然后与配件联接好,置于温度为-20℃±1℃的低温箱中,当试样在-20℃的低温箱内放置2h后,取出试样立即进行试验。

1.8.3.2首先使套管与混凝土地面成45°且装有配件的一端朝下,自由落下,第二次使试样与混凝土地面平行自由落下,下落高度为试样最低点距混凝土地面高1500mm。

1.8.4结果判定

试验后观察套管及配件表面要求无破碎或裂纹。

1.9套管及配件耐热性能测定

1.9.1检测依据

同1.3.2.1除开GB/T14823.1-1993

1.9.2试验仪器

硬质套管及配件耐热试验装置

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耐热试验装置分度值为0.02㎜的游标卡尺。

1.9.3测定方法

1.9.3.1硬质套管及配件取三根80㎜长套管,沿套管轴向剖开成两片,各取其中一片为试样。

配件可视具体情况从配件上制取。

将试样及耐热试验仪一起放入温度为60℃±2℃的烘箱内,试样放于耐热仪的平板上,将下端带有直径为5㎜的钢珠锥形物放在试样上,在20N压力作用下(对于套管应压在其凹面处)保持1h,到达规定的时间后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冷却后用游标卡尺测定压痕直径di其值不应大于2㎜。

1.9.3.2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取三根长为100㎜试样,将试样与耐热试验仪一起放入烘箱内,烘箱内温度控制如下:

-5型、-15型、-25型套管,烘箱温度为60℃±2℃,90型、90/-25型套管,烘箱温度为90℃±2℃。

套管类型

荷载

套管类型

荷载

轻型

1.0kg

中型

2.0kg

试样与耐热仪在烘箱内保持4h,然后将试样放于耐热仪上,试样上放置一根直径为6㎜的钢杆,钢杆轴线与套管轴线成正交位置,试样通过钢杆被施加如上表的规定荷载。

试样被加荷后保持24h,然后试样在保持受荷作用下冷却至室温,撤去荷载,立即将试样竖起,选定相应量规,要求量规能在其自重作用下从套管中自由滑落。

1.9.4结果处理

要求:

硬质套管及配件D≤2mm,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要求:

量规自重通过。

1.9.5耐热试验原始记录见下表68

表68耐热试验原始记录

耐热试验

方法标准

JG3050-1998GB/T14823.2-1993GB/T14823.4-1993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球压耐热仪、数显温控仪

 

条件要求

材料类型:

试样大小:

烘箱温度:

℃保持时间:

h载荷:

量规型号:

结果

样品序号

1

2

3

硬质套管压痕直径mm

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通过实验

备注

1.10阻燃性能

1.10.1自熄性试验

1.10.1.1检测依据

同1.3.2.1除开GB/T14823.1-1993

1.10.1.2检测设备

垂直燃烧试验仪

秒表

1.10.1.3检测方法

a.测试设备为秒表,喷嘴内径为9㎜的本生灯,燃气源为液化石油气。

测试时,使本生灯处于垂直位置,调节液化石油气流量和本生灯空气进气量,使其产生的火焰高度为100㎜,其中蓝色锥形焰心高度为50㎜,且此时火焰温度约为850℃。

然后,取三根600㎜长套管为试样,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装置上,将调节好的本生灯倾斜与水平成45°,向套管施加火焰时,应使本生灯产生的蓝色锥形焰心的顶部与套管表面相接触,且此接触点距套管底端的距离为100㎜。

对于配件试验,受火处应为配件。

硬质套管及配件应按标准的规定施加火焰。

半硬质套管及波纹套管应按标准规定施加火焰。

完成操作后,移去火源。

在试验中,如果试样被点燃,应无明显的火焰传播。

搬去火源后,套管或配件的火焰应在30s内熄灭。

(即自熄时间te≤30s)

b.可弯曲自恢复绝缘材料导管。

用3根长(675士25)mm的试样在静止的空气中进行这项试验。

喷火器具为一盏喷嘴内径为9~10mm的本生灯。

火焰由丙烷气产生,其气量应能使火焰在规定的直径情况下,本生灯所产生的能量为900±30W。

让本生灯静止地放在垂直位置上,把火焰调到总长为l00mm,蓝色焰芯长50mm,再把本生灯倾斜,使其轴与铅垂方向成45“角后进行试验。

燃烧到规定的时间后,移开本生灯,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试样的燃烧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10.1.4自熄时间检测原始记录表格见下表67

表61自熄时间检测原始记录表格

自熄时间

方法标准

JG3050-1998GB/T14823.2-1993GB/T14823.4-1993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运行情况

管(26) 

 垂直燃烧试验仪

 

条件要求

材料类型:

材料壁厚:

mm

燃烧时间:

s燃烧次数:

次间隔时间:

5s

结果

样品序号

1

2

3

燃烧时间s

备注

1.10.2氧指数

1.10.2.1检测依据

a.GB/T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

导则》

b.GB/T2406.2-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

室温试验》

1.10.2.2检测设备

氧指数测定仪

1.10.2.3试样

a.按材料标准进行取样,所取的样品至少能制备15根试样。

b.依照适宜的材料标准规定的步骤制备试样,模塑和切割试样最适宜的样条形状在下表63中给出

c.在制备薄膜试样时,把薄膜的一角插入狭缝中,以45°螺旋地缠绕在杆上,直到工具的末端,制成长度合适的样条,缠绕完成后,粘牢试样卷筒的末端,将不锈钢杆从卷好的薄膜中抽出并剪掉卷筒顶端20mm。

确保试样表面清洁且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模塑飞边或机加工的毛刺。

c.试样的标线

为了观察试样燃烧距离,可根据试样的类型和所用的点火方式在一个或多个面上画标线。

自橙试样至少在两相邻表面画标线。

如使用墨水,在点燃前使标线干燥。

c.1顶面点燃试验标线

按照方法A试验Ⅰ、Ⅱ、Ⅲ、Ⅳ或Ⅵ型试样时,应在离点燃端50mm处划线。

c.2扩散点燃试验标线

试验V型试样时,划线画在支持框架上。

在试验稳定性材料时,为了方便,在离点燃端20mm和100mm处画标线。

如Ⅰ、Ⅱ、Ⅲ、Ⅳ或Ⅵ型试样用B法试验时,在离点燃端10mm和60mm处画标线。

d.状态调节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每个试样试验前应在温度23℃±2℃和湿度50%±5%条件下至少调节88h.

1.10.2.4试验步骤

a.试验装置应放置在温度23℃±2℃的环境中。

设备在使用前应校准到21%。

另外,可观察试样在空气中点燃情况,如果试样迅速燃烧,选择其实氧浓度约在18%(体积分数);如果试样缓慢燃烧或不稳定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约在21%(体积分数);如果试样在空气中不连续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至少为25%(体积分数),这取决于点燃的难易程度或熄灭前燃烧时间的长短。

b.确保燃烧筒处于垂直状态。

将试样垂直安装在燃烧筒的中心位置,使试样的顶端位于燃烧筒顶口至少100mm,同时试样的最低点的暴露部分要高于燃烧筒基座的气体分散装置的顶面100mm

c.调整气体混合器和流量计,使氧/氮气体在23℃±2℃下混合,氧浓度达到设定值,并以40mm/s±2mm/s的流速通过燃烧筒。

在点燃试样前至少用混合气体冲洗燃烧筒30s。

确保点燃及试样燃烧期间气体流速不变。

d.点燃试样

根据试样形状,按下述要求任选一种点燃方法:

d.1Ⅰ、Ⅱ、Ⅲ、Ⅳ和Ⅵ型试样,使用顶面点燃

d.2V型试样,按扩散法点燃

d.3方法A——顶面点燃法

顶面点燃时在试样顶面使用点火器点燃

将火焰的最低部分施加于试样的顶面,如需要,可覆盖整个顶面,但不能使火焰对着试样的垂直面或棱。

施加火焰30s每隔5s移开一次,移开时恰好有足够时间观察试样的整个顶面是否处于燃烧状态,在每增加5s后,观察整个试样顶面持续燃烧,立即移开点火器,此时试样被点燃并开始记录燃烧时间和观察燃烧长度。

方法B——扩散点燃法

扩散点燃法是使点火器产生的火焰通过顶面下移到试样的垂直面。

下移点火器把可见火焰施加于试样顶面并下移到垂直面近6mm。

连续施加火焰30s,包括5s检查试样的燃烧中断情况,知道垂直面处于稳态燃烧或可见燃烧部分达到支撑框架的上标线为止。

为了测量燃烧时间和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