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边塞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4027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旅边塞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军旅边塞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军旅边塞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军旅边塞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军旅边塞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旅边塞诗.docx

《军旅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旅边塞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旅边塞诗.docx

军旅边塞诗

边塞诗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

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研讨、归纳

教学设想:

“边塞诗”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教材涉及的高适、岑参等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

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燕歌行》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对比、用典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再选择《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接着我们再选出教材和学案中的8首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边塞诗,是指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三、初读“边塞诗”

1、代表作品:

【《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兵车行》】

2、归纳特征:

分小组合作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

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合作的结果。

(1)常用词语

烽火牙璋铁骑金鼓旌旗边关羽书 猎火狼山胡骑大漠孤城铁衣征人刁斗白刃沙场匈奴烟尘边疆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 羌 羯  轮台 龟兹 夜郎

教师点评然后展示: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2)内容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家乡——思乡念亲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景物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3)艺术风格

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四、赏析《燕歌行》

课堂讨论:

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全诗:

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对比手法:

拓展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为后面的拓展阅读作铺垫)

四、拓展阅读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和学案上其他几首“边塞诗”。

(一)读懂诗歌大意。

(二)分小组研究以下主题

1.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的类别

2.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要求:

发言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一、探讨第一个问题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3分钟左右。

 

二、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另一版本见下文红色字体)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

3.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

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

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三、探讨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3分钟左右。

四、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并总结。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

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

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表达效果: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师生共同总结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另一版本见下文红色字体)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方法点拔: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

  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附:

推荐阅读的边塞诗目录

1.《从军行》(其三)王昌龄

2.《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3.《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李益

4.《夜上受降城闻笛》(入夜思归切)李益

5.《从军北征》李益

6.《凉州词》(其二) 王翰

7.《塞上听吹笛》高适

8.《塞下曲》李白

9.《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

10.《凉州词》(其一)王翰

11.《陇西行》陈陶

12.《古从军行》李颀

1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14.《燕歌行》高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