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507608
课程名称:
人文地理学
英文名称:
HumanGe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
64讲课学时:
64实验学时:
0
学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
执笔人:
林英华审定人:
陈诗越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表现,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任务。
2、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社会生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如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改基本要求:
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通常比较抽象,联系具体的实际讲授人文地理学理论,可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
2、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区域环境转化为具体的区域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具体;
3、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方法论和经验主义方法论;
难点:
人文地理学的特性;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
教学要求:
了解人文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程,理解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并掌握人文地理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1)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
(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
(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第2节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代人文地理学)
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近代人文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41)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
52)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
6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第3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4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1.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一一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化概念、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文化特点、文化扩散;
难点: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教学要求:
了解文化对人文地理学以及各分支学科的作用与意义,了解文化的中西源头,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结构;理解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等文化主题,理解文化形成与文化适应。
理解并灵活掌握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教学内容:
1.文化概念
2.文化结构
(1)物质文化
(2)精神文化
(3)制度文化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1.人文的空间现象
(1)形式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
2.人文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1)扩展扩散
(2)迁移扩散
3.文化生态学一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4.文化整合一一各文化特质之间的协调
5.文化景观
第2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1.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2.人地关系理论
(1)环境决定论
(2)可能论
(3)适应论
(4)生态论
(5)环境感知论
(6)文化决定论
3.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1)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2)马克思•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4)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第3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难点: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学要求:
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
收集、整理资料
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分析研究
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第2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3.人本主义方法论
4.结构主义方法论
第3节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模式、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
难点:
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模式、人口构成与人口增长。
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与特点、影响因素和增长机制。
掌握人口增长的模式,理解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1节人口与发展
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2.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31)人口转变理论
兰迪(法)的“三个序列”理论
诺特斯坦(美)的“人口转变”理论
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42)人口转变理论
西北欧模式
日本模式
中国模式
印度模式
3.人口与发展
(1)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
(2)人口与经济发展
(3)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2节人口分布与迁移
1.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测度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3)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2.人口迁移
第3节人种
1.人种的划分
(1)人种的概念
(2)划分种族的标志
(3)世界种族划分
(4)地理人种
2.人种与地理环境
3.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44节民族
1.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的形成
(3)民族的特征
2.世界民族的分布
(1)民族分布的几个概念
(2)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3)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3.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4.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第5节民俗与流行文化
1.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1)民俗的特点
(2)民俗的类型
2.民俗与环境
3.流行文化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传统农业的特点及类型、现代农业的特点及类型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农业起源的理论、起源的地点;理解和掌握农业的发展、类型及其分布,了解农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教学内容:
第1节农业起源
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有两类:
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
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3.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农业发展与类型
1.原始农业一迁移农业
2.传统农业一生计农业
(1)旱作农业
(2)水稻农业
(3)地中海农业
(4)游牧业
3.现代农业一商业农业
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第一产业中的工业、第二产业及其分布、其它产业与工业的关系、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难点:
工业分布新变化;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工业出现与初期发展、工业扩散、工业的社会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工业的出现、发展与扩散,掌握工业产业类型,了解主要的工业区。
理解和掌握工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新变化。
理解工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教学内容:
第1节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1.科学前提与基础
2.在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
3.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4工业扩散与继续发展
第2节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1.第一产业中的工业
2.第二产业及其分布
北美工业区、欧洲工业带、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区、日本工业区等。
3.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第3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能源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和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2.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1)纺织业与成衣业的变化
(2)汽车制造业的变化
(3)微电子工业
(4)英、美产业的转移与变化
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与模式、城市区位与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
难点:
城镇标准;
教学要求:
掌握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与模式、城市区位与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学内容:
第1节聚落
1.起源与发展
(1)城市起源
(2)城市的发展
2.城镇标准
(1)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2)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
(3)聚落体系
第2节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1)定义
(2)内涵
(3)标志
2.城市化的进程
(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3)郊区城市化
(4)郊区城市化
(5)逆城市化
3.城市化的机制
4.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
(2)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特征
(3)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第3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1.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1)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
(2)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
2.城市与自然环境
(1)地质环境
(2)地形
(3)气候
(4)水资源
(5)城市的生物环境
3.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1)城市结构
a城市的空间结构
b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
c城市的地域形态
(2)城市地域结构动力
a集聚力
b离散力
(3)城市地域结构模型
第4节城市景观与感知
1.城市景观
2.城市感知
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语言的本质特征、世界主要语言分布、语言传播特性、地名景观;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的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的产生与本质特征,以及世界的四大语系的基本内容;理解掌握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产生、传播、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利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地方方言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了解掌握我国的地名景观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1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1.语言的产生
2.语言的本质特征
3.语言的发展
(1)英语的形成和发展
(2)汉语的发展
第2节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1.世界语言谱系
2.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33节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1.语言传播特性
2.语言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