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74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docx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

社会体育学复习纲目和试题

一、体育的含义

体育的概念定义:

体育即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

体育(狭义的):

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

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

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则更加全面和科学。

它既有别于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的竞技体育,也有别于以体育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体育。

根据参与者职业:

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居民体育等

根据参与者年龄:

婴幼儿体育、少年儿童体育、青壮年体育、老年人体育等

根据参与者性别、健康状况:

妇女体育、残障人体育

根据社会体育的功能:

健身体育、健美体育、康复体育、医疗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冒险体育、旅游体育、防卫体育等

根据分布地域:

城市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单位体育、家庭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

根据社会体育产生的渊源:

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体育、古代体育、现代体育

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

1、健身性与健心性2、广泛性与普及型3、余暇性与自主性4、多样性与灵活性5、时代性和永恒性6、民族性与世界性

社会体育的要素

1、人的要素2、时间要素3、空间要素4、财的要素5.物的要素6、信息要素7、管理要素

社会体育的功能

(1)健身、健心功能

(2)休闲功能(3)社会交往功能(4)经济功能(5)体育文化普及功能

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任务

(I)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文明的社会体育活动

(2)实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育法规体系

(3)建设和改善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环境和物质条件(4)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高指导社会体育工作的业务水平

(5)引导人们为体质和健康投资,促进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6)继承和创新社会体育的知识与技能

(7)加大社会体育工作宣传和组织力度,扩大社会体育的交流。

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体系

(一)社会体育学的含义、研究对象

研究社会体育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就是社会体育这一特定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社会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内容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类的学科。

(三)学习社会体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体育工作者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2.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社会体育工作能力,更好地肩负起社会体育工作者的重任

3可以更好地知道社会体育实践

一、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开创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10月)

(二)探索阶段(1952年11月——1957年5月)

(三)起伏阶段(1957年6月——1966年5月)

(四)停滞阶段(1966年6月——1976年9月)

(五)恢复阶段(1976年10月——1984年9月)

(六)改革与发展阶段(1984年10月——1995年2月)

(七)系统建设阶段(1995年3月——)

二、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

(一)初步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体育组织领导体制

(二)社会体育管理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轨道

(三)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正在形成

(四)社会体育队伍不断壮大

(五)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逐步增多

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访问法(访谈法)

二、问卷调查法即开放型回答、封闭型活动和混合型回答。

三、实验法

四、文献资料法

五、数理统计法

社会体育体制

第一节社会体育组织的领导功能

一、社会体育组织的领导机构其含义是指社会体育组织领导以其自身特点作用于社会体育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效益。

(一)人员管理功能

(二)财务管理功能

(三)场馆设施管理功能

(四)信息管理功能

(五)社会问题的处理功能

二、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类型

其机构分为:

政府机构、社会机构、中间机构三种形态

(一)体育行政机构

1、国家体育总局

它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

2、地方体育局

3、街道办事处

4、群众组织中的社会体育机构

(二)体育社团

第二节我国社会体育的几个制度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了1995—2010年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两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1995—2000),其中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期工程(2001—2010),其中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民健身产生的背景

1、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人们参与健身的意识不断提高3、党和政府对国民体质的重视4、体育发展本身的需要5、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健身的优良传统

(二)意义

1、符合体育改革的总目标2、促进体育协调发展的有利措施3、发挥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促进体育市场的建立于发展4、符合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低到高共分为四级:

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

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

初级、中级、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师相对应。

2001年8月7日,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1)培训期限

初级不少于150个学时,中级不少于120个学时,高级不少于60个学时

(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须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以上职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师的教师须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内,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成员的情感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

二)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

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是指体育产业部门在合法的条件下,为实现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

2、意义

(1)加强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是推动体育产业有序、规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加强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是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的有形、无形资产的需要

(3)加强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是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加强体育产业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一、体育锻炼的生物学基础

(一)人体解剖学基础

(二)人体生理学基础(三)生物化学基础(四)人类遗传学基础

1、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2、成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课调节情绪2、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3、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4、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减缓心理衰老5、体育锻炼在“健心”中的作用

三、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缓解精神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三)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目的与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进行运动的能力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方式

二、体育锻炼的原则

(一)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坚持经常性原则(四)全面锻炼原则

三、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法

(一)体育锻炼的内容

1、健身运动:

健身走、健身跑、一般发展身体练习、广播体操、生产操、一般性武术

2、娱乐体育:

游戏、季节性娱乐体育、旅游、游园、游艺晚会、传统形式的活动、棋类、观看体育比赛

3、医疗与矫正体育:

医疗体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多功能练习器

4、格斗性体育:

擒拿、散打、推手、拳击、武术对练、军事体育中的刺杀、射击

(二)体育锻炼的方法

一、重复练习法130~170次/分二、间歇练习法130次/分以上三、连续练习法130次/分/20-30min四、循环练习法

五、变换练习法六、负重练习法120~140次/分

四、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2、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3、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

4、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

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运动处方的种类

1、治疗性运动处方

2、预防性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

1、汇总每个参加者的个人资料

2、对每个人进行医学检查以便全面了解参加者的身体状况;

3、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和体力测定,为制定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强度提供依据;

4、根据上述测试结果以及相关资料,按照运动处方的格式制定出运动处方。

机能检查与运动设置

1、运动处方中的机能检查健康诊断,运动负荷实验

2、运动安排

运动强度的确定:

(1)用耗氧量确定运动强度如:

80%的最大吸氧量的强度为较大强度;50%—60%的最大吸氧量为中等强度,40%以下为较小强度。

如为了减肥必须用中等强度。

(2)用最大心率确定强度:

最大心率=220-当时年龄

目标心率=0.9×(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安静时心率(注:

目标心率为运动负荷的上限,如果超越就有危险)

目标心率的均值=0.7×(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安静时心率(注:

运动的有效强度一般在目标心率和目标心率的均值之间,否则就不会获得锻炼效果)

(3)在无条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我们用170或180-当时年龄来估算适宜强度。

运动时间的确定:

在运动达到有效强度后,至少坚持15分钟以上,运动时间长短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运动频度的确定:

一般每周3-4次或隔日一次。

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

1、力量的锻炼方法

2、速度、速度耐力的锻炼方法

3、有氧耐力及其锻炼方法

4、灵敏的锻炼方法

5、柔韧的锻炼方法

第一节终身体育概述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打好身体基础

(二)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三)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四)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四、终身体育的基本特征

(一)延续性

(二)生活性(三)灵活多样性

五、终身体育的途径

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

第二节闲暇生活方式与终身体育

一、闲暇生活方式概述

改革后中国人闲暇生活的变化势头改革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在闲暇生活方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势头。

1.进入新的闲暇时代。

2.“先苦后甜结正果”。

3.闲暇消费增大。

4.闲暇活动内容丰富。

5.闲暇教育功能加强

二、闲暇生活方式的创新

第一,创新闲暇生活观念,从娱乐型向学习型转变。

第二,创新闲暇活动品质,提高闲暇活动水平。

第三,创新闲暇生活条件。

这包括创新活动设施等“硬件”与创新活动文化氛围等“软件”。

根据终生体育内容的分类方法与年龄阶段划分,其分类是:

(1)婴幼儿期体育(0~6岁);

(2)儿童期体育(7~12岁);(3)少年期体育(13~17岁);(4)青壮年期体育(17~44岁);(5)中年期体育(44~59岁);(6)老年期体育(61岁以上)。

一、青壮年生理、心理及生活方式的特点

1、青壮年生理特点

一般把19-44岁这一年龄段统称为成人期。

即以19-30岁为青年期,31-44岁为壮年期。

青年期骨化逐渐完成,身体各部分逐渐进入生长的稳定期。

由于男性和女性体内激素含量不同,其骨骼、肌肉和脂肪三者的质与量以及分布上有差异。

同年龄相比,女子长骨较男子细,骨骼重量亦轻,肌肉不及男子发达,但其体脂含量(按本身体重计)却超过男性(男女体脂含量分别为15%-18%和20%-25%)。

因而男青年多肌肉坚实,女青年则显得苗条丰腴。

青年人体内肝、脑、脾等脏器到20岁才达到最大重量,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逐渐发育成熟和健全,呼吸功能的增强,心肌纤维增厚而富有弹性,血管壁的调节力和厚度均有所增强,体力和耐力都处于高峰。

智力发育迅速,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已具有较好的平衡。

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增强,思维敏捷,求知欲、理解力和记忆力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是一生中创造性劳动出成果的高峰时期。

由于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新陈代谢旺盛,故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补偿消耗,并有一定的生理储备。

壮年人身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已发育成熟,机能日臻完善,并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对内外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而且脑力活动能力继续上升,智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可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

不过,人到壮年,一些生理功能盛衰的转折期已悄然来临。

2、青壮年的心理特点

青壮年的想象力丰富,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理性逻辑思维方式占主导,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个性日趋完善,抱有不同层次的理想,兴趣广泛,爱好多样

3、青壮年的生活方式的特点

他们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大多数人走向独立,开始巩固事业,交友、家庭生活的需要也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二、青壮年体育的基本要求

1、根据自身的实际安排体育活动2、持之以恒,坚持身体锻炼3、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健康心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中年人体育的基本要求

1、明确体育活动的作用于目的2、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3、循序渐进,控制运动量4、及时进行锻炼效果评价

二、老年人体育的基本要求

1、讲究科学,谨慎从事2、加强医务监督,预防运动损伤

二健康的意义

1、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又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2、健康是人们奉献社会和享有生活的基础和保障3、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和潜在动力4、人民健康是社会发展目标中的基本目标

三、健康的标志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是: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且不感到过分絷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剐。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三)促进健康行为的方法

1、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2、积极的休息与睡眠3、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4、科学锻炼身体5、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6、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7及时控制情绪8、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一、体质的含义

是指人体的质量高低,它是人体先天的遗传性与后天的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人体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人们的不同体质水平。

1、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坐高和身体组成(皮脂厚度、体脂比重、去脂体重等)

2、功能指标

  安静心率、血压、肺功能及心血管运动试验等

3、身体素质指标

  力量指标(握力、背肌力、腹肌力等)、爆发力指标(纵跳、立定跳远)、悬垂力指标(单杠屈臂悬垂)、柔韧性(站立体前屈、俯卧仰体)、灵敏和协调性(反复横跨)、平衡性(闭眼单足站立)、耐力项目

4、能力指标

  跑(快速跑)、跳(急行跳远、摸高)、投(投实心球、掷垒球等)

二、体力

1、含义

包含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

狭义:

物质的力量,即人体活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一种力量,包括握力、推力、拉力、举力、旋转力等,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活和劳动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条件。

广义:

具有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防御能力,能保证积极工作的身体动力,即维持健康所必要的能力。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

2、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结合型

3、从单一目标走向多元目标

4、内容与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

5、参加者由被动参加转变为主动投入

6、全面走向社会化

7、科学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体育的发展趋势

1)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国际化

(2)体育运动将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

(3)未来体育将更加科学化

(4)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的广泛性和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5)未来体育将是终生化

(6)学校体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

(7)体育场地设施的充裕和体育组织的遍在性

(8)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将大大提高

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内容、特点与要求

(一)社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内容

1、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管理

2、健身娱乐业的管理

3、体育彩票业的管理

4、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5、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

6、体育用品的管理

7、体育系统的多种经营管理

 

第八章体育概论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及发展演变

一、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概念定义:

体育即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

二、中国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体育史,时间为史前至1840年,内容涉及中国史前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前期等历史时期,为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1)、原始体育在生活中和劳动过程中萌芽

(2)、体育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3)、原始的体育与军事、医治卫生、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

体育的盛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演进的

(1)、体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

(2)、体育与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3)、体育与军事的发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4)、体育与医治卫生、体闲娱乐更是水乳交融,并行不悖

2、中国近代体育史,时间从1840——1949年,包括晚清时期的体育、民国初年和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抗战前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和抗战后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带有新民主主义色彩的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是几千年来中国体育发生最大变化的历史阶段。

3、中国当代体育史,时间从1949——2011年,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1年间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概况,同时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历史。

第二节体育功能

一、概念

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

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体育功能分为3个层次:

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系统质功能。

1、自然质功能: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岩、爬越、悬垂、和负重的办法各种运动方式,可以看作是体育的最原始的形式。

这些运动方式对人类所产生的功效,是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自然质功能是基本、最基础的功能。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是比较单一的,即体育的健身功能,是体育文化最外层、最基础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提高人体的心血管机能水平

B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C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D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E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2、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概念:

人们在体育自然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外部结构,使其赋予新的功能。

包括:

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竞赛、技术、规则等使得项目具有了教育和娱乐功能。

3、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概念:

将体育文化置于社会系统之内,它就会产生某种功效和作用。

包括:

体育的政治功能和体育的经济功能、

例如:

“为国争光”;体育产业

第三节体育目的

体育目的:

规定体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是:

1、社会发展水平;2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3人们的统一需求。

我国体育的目的: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第四节体育手段

体育手段:

是指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

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动作的速度、动作力量和动作的节奏。

体育基本手段:

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游戏。

1、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包括动作的开始,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姿势。

2、动作的轨迹——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做动作时所移动的路线,包括形式、方向和幅度。

3、动作的时间——是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或者说是动作所持续的时间。

4、动作的速率——周期性动作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

5、动作的速度——在单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