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35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动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动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动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动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能》教学设计.docx

《《动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能》教学设计.docx

《动能》教学设计

《动能》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

  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

  教学流程是通过一个游戏活动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内容。

以受力分析为线索,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发言,总结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和思考提示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

通过本节的复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清楚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优点:

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

从而使学生树立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更高(高端思维方式)、更快(加快解题速度)、更强(强化能量意识)的思想。

  五、学习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五羊高考”复习资料

  六、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踢毽子游戏活动中有没有对毽子做功,如何求这个功)学生讨论并回答:

有做功,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做功

  板书:

动能定义和动能定理内容及公式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

  1、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动能也没有负值。

  2、动能定理公式中的左边是合力做的功,右边是动能的变化。

  3、动能变化一定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4、合力做功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总和,而不是某一个力做的功。

  二)、动能定理的热身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个学生的答案,最后教师展示规范解题步骤,通过学生对比讨论,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比动力学和运动学结合的方法解题的优势,从而树立能量思想;并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总结并课件展示:

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清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研究各力做功,确定合力做的功;

  3、分析选定阶段的初、末动能,确定动能增量;

  4、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三)、动能定理应用之一:

(学生做例1)通过该题的练习主要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特别是连接体问题,物体的受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应具有同一性,不能张冠李戴相互混淆;

  四)、动能定理应用之二:

多过程问题(学生做例2)通过该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确定正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特别是多过程问题如何选取研究过程至关重要;能全程的最好全程;然后通过变式训练2巩固全程思想,最终确定根深蒂固的能量观点;

  教师课件展示多过程问题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全程法;

  五)、动能定理应用之三:

变力做功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训练3)请同学到黑板展示解题过程,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教师最后总结: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认识到动能定理不管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不管受力是恒力还是变力都可以应用,没有任何使用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能量意识。

《动能》教学设计4

  一、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

  二、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例如:

木块、橡皮、书、纸、小钢珠、木球等。

多媒体课件采用本校获省奖课件。

  三、教学和活动过程

  1.设计实验情景

  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同路况下的交通安全限速标志牌,学生认真观看。

  师:

为什么不同的路况下要限制汽车的速度?

  生:

讨论并回答(有的说:

速度快容易出事故;有的说:

速度越快,遇到障碍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当汽车撞到人时,汽车对人有力的作用,汽车越快,力的作用越大……)

  师: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对其他物体有作用效果”的例子?

  生:

学生讨论回答(微风吹动树叶;流水推动小船运动;滚动的铅球推动木块……)

  师:

以上物体由于能够对其他物体有作效果而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

学生讨论回答:

它们都在运动,由此得出动能的定义。

  2.形成课题,设计实验

  师:

关于动能,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

学生讨论回答(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他物体有什么作用效果?

动能大小如何计算?

动能有什么用处,可否与其他能进行转化?

……)。

  师:

如果我们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应该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

  生: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师:

让我们来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

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速度、物体的体积……)。

  师:

要想证明自己的假说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生:

设计实验验证。

  师:

在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

注意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师:

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演示给大家看?

  生:

学生上台演示:

让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注意控制物体速度、形状、体积一定……)。

  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师:

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

  生: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生:

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交流、评估

  师:

下面给同学一段时间,把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和不足之处,如何加以改进?

  生:

交流、反思。

  5.拓展应用

  师:

根据我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分析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

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师:

让我们再来分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列车上飞出物体,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新闻报道。

  生:

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反思

  1.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将讨论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因此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课外问题影响本节课教学、学生思维发散出去收不回来,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而且由于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影响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由于实验探究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从学生高涨的情绪、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参与、满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这更坚定了我探索新课改之路的决心。

  3.实验探究教学的“创设实验情景”非常重要,本节课原来设计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出动能、势能的定义,很生硬,师生都感到很不自然,后来设计了由“交通标志牌限速”引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动能》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

  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

  一、引入新课

  以一道例题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

例:

一水平放置的圆盘可绕竖直转轴转动,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圆盘上

  离转轴的距离为R,物块随转盘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

  物块即将在转台上运动。

已知物块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求在这一

  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道题目是典型的功能关系转换,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这道题以他们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

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

  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动能,提出这两个问题便于学生回忆,有助于新课的讲解。

  三、新科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