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3191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暴露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职业暴露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职业暴露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职业暴露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职业暴露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暴露流程.docx

《职业暴露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暴露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暴露流程.docx

职业暴露流程

 

职业暴露流程

GR-02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使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处理,以降低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成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组和专家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负责日常的事宜。

(二)专家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指挥全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协调物资、防护物品、消毒液;督促、检查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3、感染管理办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资料,督导检查临床科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2/3

四、医务人员发生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

(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部位的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做包扎处理。

(二)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

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同时向感染管理办报告(不超过24小时),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表(见附件1)。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由感染管理办报告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组织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进行暴露级别的认定(见附件2)。

(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

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2、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继续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丙型肝炎病毒:

可考虑注射干扰素。

4、艾滋病病毒: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5、梅毒螺旋体暴露:

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六、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3/3

七、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随访

血源性职业暴露血清学追踪检测时间表

暴露源阳性项目

暴露后检测时间

抗HIV

当天

4周

8周

12周

6个月

HBsAg

当天

3个月

6个月

抗HCV

当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梅毒抗体

当天

6周

10周

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附件:

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2.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附件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1、科室:

2、姓名:

3、性别:

4、年龄:

5、电话:

6、工作类别

(1)医生

(2)护士(3)技师(4)行管人员(5)医疗服务人员(6)保洁员

7、暴露前是否接种过疫苗

(1)是□

(2)否□

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请填写接种时间

(3)小于5年□(4)大于5年□(5)大于10年□

8、既往传染病病史

(1)HIV感染或携带有□无□

(2)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

(3)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4)梅毒有□无□(5)其他:

9、暴露时间:

年月日时分

10、暴露地点:

治疗室、病房、其他()11、暴露具体部位

12、暴露方式

(1)接触暴露:

皮肤无破损□、有破损□;黏膜□

(2)针刺或锐器伤□

(3)其他方式:

抓伤□、咬伤□;破损、出血:

有□、无□

13、艾滋病暴露级别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小且时间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4、暴露锐器种类:

(1)空心针□

(2)实心针□(3)其他器械□

15、暴露锐器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污染:

(1)是□

(2)否□(3)不知道□

16、暴露发生时正在执行何种操作:

拔针□、清理废物□、手术缝合□、穿刺□、抽血□其他

17、暴露前是否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性疾病

(1)知道□

(2)不知道□

18、暴露后局部处理:

(1)挤血□

(2)冲洗□(3)消毒□(4)未处理□

19、是否接受预防治疗:

(1)是□

(2)否□

20、暴露源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21、暴露源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情况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5)无感染□(6)不清楚□(7)其他□

22、结论:

暴露后未感染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暴露后感染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23、签名:

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办院长

填表人填写日期:

年月日

附件2:

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1、暴露源(HIV)病毒载量水平的分级:

(1)轻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2)重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3)暴露源不明型:

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2、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