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304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优质唐山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它是

A.灵渠B.长江C.都江堰D.黄河

2.汉景帝曾下诏:

“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这体现了他

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

3.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B.王莽C.张角D.刘邦、项羽

4.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的是()

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模仿五禽,创编出医学体操“五禽戏”④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6.王爷爷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史学著作(见下图),它的作者是

A.秦始皇

B.曹操

C.司马迁

D.钟繇

7.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作为都城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9.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田家炳,2018年7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99岁。

生前创办田家炳基金会,在中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的事迹惠及众生,其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有教无类D.依法治国

11.下图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应出现于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1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

13.“王(王导)与马(司马睿),共天下”出现的朝代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1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B.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

C.德才兼备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叔侄关系

15.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B.官渡之站C.三顾茅庐D.淝水之战

18.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

19.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

20.诵读经典可以培养我们对国学的兴趣。

《三字经》曰:

“口口口,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文中“口口口”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A.夏商周B.秦楚汉C.魏蜀吴D.元明清

21.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根据下图,我们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三国鼎立D.南北朝对峙

22.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淝水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23.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仁者爱人B.有教无类本力C.因材施教D.为政以德

24.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

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秦国修建于春秋后期 ②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上述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二、材料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对春秋时期的战争评价为: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二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摇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渑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碎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是否正确?

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采取的哪些措施?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被“车裂”,这是否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当前我国改革正向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先从一件小事情上开始,那就是他不再称为国王,而改称皇帝。

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为一个专有名词,从此它的地位比国王高一等,代表国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

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更铸造币以赡用。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他”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他创立了哪套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3)请写出以上两位皇帝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文物,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图2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

图3所示书籍有何历史地位?

(2)以上三幅图片所示历史资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的文明成就?

(3)人类以不同方式留下历史痕迹,对于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选项C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D不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景帝重视农业,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的含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材料的能力,通过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汉景帝采取的措施的内容解答问题,在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排除法解答问题。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巨大的冲击,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华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他还模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选项①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②④与张仲景相关;因此只有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5.B

解析: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所以答案选B。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史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人物不是《史记》的作者,不符合题意;故选C。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A项不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B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C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故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选项A符合题意;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C排除;科举制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D排除。

故选A。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田家炳捐助了众多学校,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ABD项与教育无关,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田家炳捐助学校体现了是教育方面的思想理念。

百家争鸣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教育理念。

1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六部皇帝之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结合课本所学,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在中央,朱元璋为加强,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长期以往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D项符合题意;秦朝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排除A项;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

排除B项;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排除C项;故选择D。

12.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

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

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

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司马睿和王导。

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禅让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创三省六部制,①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①的ACD项排除;②③④项内容都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措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C

解析: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社会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工具先进,北方战乱,很多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这些因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所以选C。

1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操,曹操败逃回北方,从此不敢南下。

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实力相对均势,谁都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故A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故B不合题意;三顾茅庐、淝水之战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社会出现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形成了“光武中兴”;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争汉鼎,号三国”可知,东汉灭亡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东晋灭亡后,江南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北方北魏(孝文帝把拓跋改为元)统一黄河流域。

故“争汉鼎,号三国”与魏蜀吴有关,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2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B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图片示意图不符,排除,故选择B。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巨鹿之战是发生在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公元200年;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筼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

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故选B;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核心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方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②③④符合题意,都江堰由秦国修建于战国后期,①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意思是:

从大街到小巷子,大大小小的店铺,一个接一个,没有空着的房子。

反映的是“坊”贸易繁荣的情况,在居住区进行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之间的界限。

结合课本所学,汉唐时期尽管商业也较为繁荣,但商业区与住宅区界限明显,没有打破市坊界限。

A项符合题意;而最早打破市坊界限的商业形态发生于宋朝。

之后的元朝和清朝,也没有了市和坊的区别了。

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点睛】

理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从大街到小巷子,店铺林立,商业贸易繁荣。

依据“不可能”是限制词,唐朝长安城内分坊和市界限明显。

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二、材料综合题

26.

(1)不正确。

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

解析:

(1)不正确。

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推行县制;奖励耕织。

并不意味着商鞅变法失败了。

理由: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措施: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或在朝廷中要求说汉语)。

作用:

有利于北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中“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太绝对,是不正确的。

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2)第一小问,根据“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归纳出推行县制;根据“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摇役”可归纳出奖励耕织。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结合所学可知,商鞅被“车裂”不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失败。

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据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从中获取到材料反映了“魏主”的改革中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或说汉语)的措施。

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

27.

(1)秦始皇。

中央集权制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3)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他先从一件小事情上开始,那就

解析:

(1)秦始皇。

中央集权制度。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3)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他先从一件小事情上开始,那就是他不再称为国王,而改称皇帝”和所学知识,“他”指的是秦王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并且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他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套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2)据材料二“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可知是指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上的控制;据材料二“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可知是指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据材料二“更铸造币以赡用‘可知是指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下令统一铸造五铢钱。

(3)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时期则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因此两位皇帝对我国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28.

(1)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陶器、会捕鱼、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等(答出任意1点即可);有利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或为商朝历史的研究提供文字史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解析:

(1)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陶器、会捕鱼、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等(答出任意1点即可);有利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或为商朝历史的研究提供文字史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或: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3)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我国文化发展具有连续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创新。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图片1是半坡原始居民情况,已会制陶器、会捕鱼、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等;图片2是甲骨文,有利于研究商朝的历史,为商朝历史的研究提供文字史料;图片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图片1反映了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文明成就,图片2反映了奴隶社会(青铜时代)文明成就,图片3反映了封建社会(铁器时代)文明成就。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