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289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docx

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荒漠化的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

荒漠化的防治

一、单选题

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

下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源    D. 地形

2.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A. 地下水    B. 雾气    C. 雨水    D. 湖泊水

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草地退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森林减少

【答案】1.D2.C3.A

【解析】

1.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因地制宜,在山顶、山坡、山腰、山下、沟底等不同地形部位因地制宜,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B。

2.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区,因此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雨水。

故选C。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故选A。

下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

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 土质疏松    B. 土壤贫瘠

C. 过度垦殖    D. 乱砍滥伐

5.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A. 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B. 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C.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D. 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答案】4.CD5.AB

【解析】

4.该地区位于河南,石漠化加剧,岩石大量裸露,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乱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C、D对。

 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的特征,A错。

土壤贫瘠不是岩石裸露的原因,B错。

5.该地水土流失严重,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封山育林、建设草地,A合理。

实施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措施,降低流速,沉积泥沙,减少土壤流失,B对。

跨流域调水不能减轻水土流失,C错。

发展小麦种植会加重水土流失,D错。

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破坏原有植被

B.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C. 位于安第斯山西侧,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 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7.当“沙漠花海”出现时

A. 秘鲁渔获量增加    B. 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

C. 秘鲁沿海地区空气对流活动减弱    D. 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

【答案】6.D7.B

【解析】

6.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读图分析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D正确;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加剧干旱,C错误;所以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该地自然植被为荒漠,受人类影响较小,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该地降水是增多的,B错误。

故答案选D项。

7.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

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C、D错误;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秘鲁渔获量下降,海鸟数量减少,A错误,B正确。

故答案选B项。

2017年7月15日,“发展中国家沙漠化研究与治理国际培训班”在兰州开班。

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20余位学员在培训期间接受中国沙漠化治理经验与技术培训。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下列土地荒漠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红色荒漠化-青藏高原    B.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

C.次生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土地沙漠化-东北平原

9.推进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合理措施是

A.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B.在绿洲区大规模放牧

C.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    D.大规模封沙育草

【答案】8.B9.C

【解析】8.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应是冻融荒漠化,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土地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为红色荒漠化,东北平原为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且气候湿热,为石质荒漠化。

9.沙漠化地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加以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在干旱地区树木难以成活,因此不宜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不宜过度放牧和大规模封沙育草。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10~11题。

10.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

11.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    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答案】10.C 11.C

【解析】10.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11.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13题。

表1 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面积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3.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答案】12.C 13.D

【解析】12.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13.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4~15题。

14.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1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16~17题。

16.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6.A 17.C

【解析】16.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

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

17.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西北荒漠地区陆续建成了多座微藻生物工厂。

微藻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叶绿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可以通过整个表面进行光合作用;微藻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简单,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35℃温度最为理想),以几何级数增加(1个心球藻细胞经过1个月的繁殖,可以变为100亿个)。

在微藻生物工厂的生产车间,微藻被放置在全封闭、高纯净的透明玻璃管道悬浮营养液(可循环利用)中,作为太阳能转化。

微藻生产装置在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后,可以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每天都能有收获;收获后的微藻可以加工成高营养价值的蛋白粉或航空燃油等多种产品。

下图是微藻生物工厂的生产车间。

(1)简述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发展微藻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在微藻生物工厂,微藻被放置在全封闭、高纯净的透明玻璃管道悬浮营养液中,但微藻生产车间仍需加盖玻璃外罩。

分析微藻生产车间需加盖玻璃外罩的原因。

(3)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微藻产业的优点。

【答案】

(1)西北荒漠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干早,晴天多,太阳辐射(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2)西北荒漠地区昼夜温差大,需要调节室内温度,风沙活动多,需要保持玻璃管道清洁,玻璃外罩具有透光性,对微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小,可防止灾害性天气等损坏玻璃管道。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微藻生产不需要肥沃的土地)营养液可循环利用,(没有蒸腾作用水的无效消耗),可减少水资源消耗。

经济效益高,微藻个体小、繁殖快,光合作用效率高,生长周期短,每天都可收获;可实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好,环境效益好,无任何废弃物的排放,又有消耗CO2,释放O2的功能;避免传统的种植业可能出现的土壤盐碱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解析】

(1)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微藻进行光合作用;西北荒漠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地租价格低,利于发展微藻产业。

(2)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昼夜温差大,通过给微藻生产车间加盖玻璃外罩来调节室内温度,使得温室内昼夜温差小;我国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繁,通过给微藻生产车间加盖玻璃外罩来阻挡风沙对微藻透明玻璃管道的损坏;玻璃具有透光性,给微藻生产车间加盖玻璃外罩,对微藻光合作用没有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通过给微藻生产车间加盖玻璃外罩,可以减少灾害性天气等损坏玻璃管道。

(3)资源利用率高:

微藻被放置在全封闭、高纯净的透明玻璃管道悬浮营养液(可循环利用)中,营养液可以循环利用,水分蒸发少、消耗少;西北荒漠地区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为微藻生产提供场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经济效益高:

微藻为单细胞生物,个体小,微藻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简单,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几何级数增加,繁殖快;微藻叶绿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可以通过整个表面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效率高;微藻生长周期短,每天都可收获;微藻生产装置在进入正常运转阶段后,可实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好。

环境效益好:

微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CO2释放O2,无任何废弃物的排放;微藻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不直接参与土地生产,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19.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原因:

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

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于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解析】

(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题,“绿色长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其北面地处热带、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北面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的范围。

第(3)题,绿化带所处的位置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的树种无法密集生长,旱季时树木落叶,不能遏制荒漠化的发展。

针对这些情况,应选用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可密集种植的树种,来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