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07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拓展训练

《弹力》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10分)李悟同学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砝码质量比实际小,则使用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其读数(  )

A.比实际值大B.比实际值小

C.与实际值相等D.无法判断

2.(10分)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压缩了2cm。

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3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5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提示:

劲度系数为100N/m,即该轻弹簧每受到100N的力,压缩或伸长1m)(  )

A.1N和5NB.1N和7NC.7N和3ND.5N和3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0分)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重为2N的钩码,在竖直方向上匀速向下运动,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N;若突然让弹簧测力计停止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N.(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10分)读出图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甲是  cm,乙  N,丙是  g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10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

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

A.从接触到弹簧开始一直做减速运动

B.受到的弹力越来越大

C.在b处小球受到的合力0

D.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6.(10分)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的变化关系,现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g=10N/kg)

弹簧下方所挂钩码质量/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小华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四种液体,用该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如表中。

液体种类

酒精

可乐

酱油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6

2.8

3.0

3.2

①通过分析比较此表,小华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

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  。

②若可乐的密度为1.2g/cm3,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g/cm3。

(3)小华又利用该弹簧测力计及小桶,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请计算出并在甲图上标出弹簧密度计的量程。

7.(10分)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华提出如下猜想(如图)。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信息快递: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L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L=L﹣L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华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华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

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

(3)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4)已知ρ酒=0.8×103kg/m3,问:

①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是何种物质?

请通过计算说明。

②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

(写出两点即可)

  ,  。

8.(10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关系”。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他先在木板上标上0~7.00cm的刻度。

把木板竖直放置,在弹簧下端挂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弹簧长度/cm

2.00

2.50

3.0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弹簧的伸长/cm

0

0.50

1.0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1)分析表中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2)小明想用该装置设计一个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他找来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桶,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测量时,在桶中加满待测液体,根据指针指示的刻度,就能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①该“密度秤”的零刻度线应在  cm刻度处。

②在桶中加满水,指针指在4.00cm刻度处,如图丙,则该小桶的容积是  cm3。

③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最大的密度是  g/cm3。

④利用现有的长度刻度线作为该“密度秤”的刻度线,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g/cm3。

⑤小明想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在不更换弹簧的前提下,你的办法是  (只要一种即可)。

9.(10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探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表中数据是该同学在弹簧弹性限度内记录的实验数据(g=10N/kg)

钩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4

9.8

10.8

12.0

(1)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作出拉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弹簧的伸长量等于总长减去弹簧未挂钩码时的长度);

(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该弹簧原长是  cm;

(3)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10.(10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

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则用橡皮筋  (A/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  (A/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大小/N

0

4

5

6

9

10

11

12

弹簧全长/cm

3.5

5.5

6

6.5

8

9

10.5

14

(3)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4)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

《弹力》拓展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10分)李悟同学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砝码质量比实际小,则使用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其读数(  )

A.比实际值大B.比实际值小

C.与实际值相等D.无法判断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最小分度值偏小,测量结果偏大,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

在自制弹簧测力计时,画刻度线所使用砝码质量比实际小,使得最小分度值偏小,挂上物体后,要伸长同样的长度,需要少挂物体,或者说挂上一样多的物体,实际伸长的长,即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如:

他在画10N刻度线时所用砝码的实际质量为900g(实际重力为9N),这样称量9N的重物时就会显示10N,所以其读数比比实际值大。

故选:

A。

【点评】弹簧测力计作为力学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我们应该熟知它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10分)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压缩了2cm。

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3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5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提示:

劲度系数为100N/m,即该轻弹簧每受到100N的力,压缩或伸长1m)(  )

A.1N和5NB.1N和7NC.7N和3ND.5N和3N

【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分析】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为x,那么产生的弹力根据F=kx计算;

(2)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

F+F拉=GA;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

F支=GB+F。

【解答】解:

弹簧的弹力为:

F=kx=100N/m×0.02m=2N;

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

F+F拉=GA

2N+3N=GA

GA=5N;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

F支=GB+F

5N=GB+2N

GB=3N。

故选:

D。

【点评】知道弹簧的弹力和形变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0分)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重为2N的钩码,在竖直方向上匀速向下运动,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等于 2N;若突然让弹簧测力计停止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大于 2N.(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物体的重是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拉力,通过拉力和重力比较得出钩码在匀速直钱运动时、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的结论。

【解答】解:

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重为2N的钩码,在竖直方向上匀速向下运动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等于钩码重力为2N;

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匀速向下运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让弹簧测力计停止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大于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2N

故答案为:

等于;大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平衡力和非平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4.(10分)读出图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甲是 2.55 cm,乙 4.4 N,丙是 63.4 g

【考点】天平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注意它的分度值,零刻线在刻线的最上端,自上向下读数;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5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55cm﹣6.00cm=2.55cm;

(2)弹簧测力计上,在1N之间有5个格,一个格表示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4N;

(3)图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等于50g+10g+3.4g=63.4g。

故答案为:

2.55;4.4;63.4。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10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

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

A.从接触到弹簧开始一直做减速运动

B.受到的弹力越来越大

C.在b处小球受到的合力0

D.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考点】弹力.

【分析】

(1)由图象可知,小球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弹簧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2)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当两力大小相等时,小球速度最大,此时弹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

A、在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随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越来越大,当弹力与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小球再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减小直至为0.故A错误;

B、小球从高处落下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受到弹力也逐渐变大,故B正确,

C、在b处时小球的速度是最大的,此时受到重力和弹力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0,故C正确;

D、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即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0,此时,小球受到的弹力大于其重力,所以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

故D错误。

故选:

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弹力、运动和力关系等问题。

解题的关键要读懂图,由图获取弹簧压缩量,小球速度变化的信息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分析弹力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6.(10分)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的变化关系,现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g=10N/kg)

弹簧下方所挂钩码质量/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

(2)小华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四种液体,用该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如表中。

液体种类

酒精

可乐

酱油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6

2.8

3.0

3.2

①通过分析比较此表,小华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

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 C 。

②若可乐的密度为1.2g/cm3,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1.4 g/cm3。

(3)小华又利用该弹簧测力计及小桶,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请计算出并在甲图上标出弹簧密度计的量程。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分析】

(1)从所给数据看:

弹簧原长2cm,在物体的质量为600g以前,钩码拉力增加弹簧的伸长量也增加,且成正比;

(2)①题中给出的是总重力F与液体密度的图象,对于不同的液体,在体积相同时,F与液体密度是一正比例函数;

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式,将弹簧秤示数代入,便可以求出液体密度;

(3)明确小桶的重,便可确定弹簧秤的零刻度线位置,再利用表达式求出当弹簧秤示数为5N时液体的密度,即可进行标注。

【解答】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

在所挂物体质量在0~60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且成正比当物体的质量超过600g后,不再有此规律,即: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①A、当F为零时,密度也为零,不符合题意;

B、当液体密度有数值时,F也应该有示数,不能是零,不符合题意;

C、因为小桶有重力,所以当没有液体时,F应有示数,符合题意;

D、F的示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是错误的。

故选C。

②由表格中数据知,G桶+ρ1Vg=G1,即G桶+1.0×103kg/m3×10N/kg×V=2.8①

G桶+ρ2Vg=G2,即G桶+1.2×103kg/m3×10N/kg×V=3.0②

②﹣①解得:

V=10﹣4m3;G桶=1.8N;

若小桶中盛酱油时,G桶+ρ酱油gV=G′

则:

ρ酱油=

=1.4×103kg/m3=1.4g/cm3

(3)当桶内不加液体时,即相当于液体密度为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桶的重力1.8N,弹簧测力计上1.8N刻度延长标记为0g/cm3,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为5N,代入关系式得:

5N=1.8N+1×10﹣4m3×10N/kg×ρ液,

解得最大刻度处所对应的液体密度:

ρ液=3.2×103kg/m3=3.2g/cm3,

弹簧测力计上5N刻度延长标记为3.2g/cm3,液体密度计的零刻线和最大刻度,如下图:

故答案为: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2)①C;②1.4;(3)见上图。

【点评】利用坐标图象反应物理量的关系比较抽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10分)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华提出如下猜想(如图)。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信息快递: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L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L0之差,即△L=L﹣L0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

(2)小明和小华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4.5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华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

应对 1、2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

(3)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4)已知ρ酒=0.8×103kg/m3,问:

①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是何种物质?

请通过计算说明。

②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

(写出两点即可)

 有较好的透水性 , 对酒精有良好的密封性 。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分析】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知道拉力之外还需要知道橡皮筋的长度,因此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

刻度尺;

(2)由表中数据知:

①当F=0N时的橡皮筋长度即为L0;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L0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

③小华的猜想是橡皮筋的总长度与拉力成正比,要判断小华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4)根据密封的液体种类和密封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总结。

【解答】解:

(1)由表格可知还有长度的数据,故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

刻度尺;

(2)①由表格可知,没有挂钩码时,就是拉力为0时,橡皮筋的长度L0为4.5cm;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L0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即6.3cm﹣5.7cm+1.2cm=1.8cm;

③小华的猜想是橡皮筋的总长度与拉力成正比,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4)已知密封的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一个月后,液体体积明显减小,计算结果表明,剩余液体都是酒精,据此可以得到:

①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烧杯内部的水全部蒸发;

②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水虽然蒸发了,但酒精的质量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

(1)刻度尺;

(2)①4.5;②1.8;③1、2;(4)有较好的透水性;对酒精有良好的密封性。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用补充内容的方式来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原理,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了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还考查通过计算判断物质种类进一步得到新材料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难点。

8.(10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关系”。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他先在木板上标上0~7.00cm的刻度。

把木板竖直放置,在弹簧下端挂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弹簧长度/cm

2.00

2.50

3.0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弹簧的伸长/cm

0

0.50

1.0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1)分析表中弹簧的伸长跟拉力的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

(2)小明想用该装置设计一个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他找来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桶,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测量时,在桶中加满待测液体,根据指针指示的刻度,就能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

①该“密度秤”的零刻度线应在 3.00 cm刻度处。

②在桶中加满水,指针指在4.00cm刻度处,如图丙,则该小桶的容积是 100 cm3。

③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最大的密度是 4 g/cm3。

④利用现有的长度刻度线作为该“密度秤”的刻度线,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0.1 g/cm3。

⑤小明想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在不更换弹簧的前提下,你的办法是 减小桶的质量 (只要一种即可)。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分析】

(1)先判断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再读出弹簧原长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

(2)①由甲乙知弹簧伸长1cm时的拉力判断出该“密度秤”的零刻度线;

②算出指针指在4cm刻度处的拉力,算出水的重力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小桶的容积;

③④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判断出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最大的密度和该“密度秤”的分度值;

⑤根据测量原理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