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1789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docx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填写说明

一、封面

1、左上角为检测单位获取的计量认证编号,加盖“计量认证章”。

2、报告编号为“××(检测单位简称)雷检字〔20××〕×××××号”。

3、受检单位:

填写委托检测单位全称。

4、检测项目:

填写检测项目名称。

5、检测类别:

定期检测或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等。

6、检测单位处填写检测单位全称,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二、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报告总表

1、受检单位:

填写委托检测单位全称。

2、检测项目:

填写建设项目名称及工程名称。

3、防雷类别:

一类、二类、三类。

4、项目地址:

填写检测项目所在地址。

5、报告有效期: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6、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检测仪器名称及检定有效期、检测依据、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7、检测结论分以下两种情况:

合格:

建筑物防雷装置符合现行国家防雷规范标准要求。

不合格:

存在问题应尽快整改。

8、报告应填写检测人员及能力评价证书编号。

9、报告应有检测人、校核人、批准人签字。

10、检测单位盖章处加盖检测单位公章。

三、建筑物概况表

防雷装置检测概况表如实填写检测单体名称、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及防雷类别等。

新建建筑物检测报告如实填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时间。

四、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一(接闪器、引下线)

序号

检测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接闪器型式

GB50057-2010

第2.0.8条

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型式可根据实际检测情况添加。

2

接闪器材料

GB50057-2010

第5.2.1条

参考表5.2.1。

3

接闪器规格

DB37/T1228-2019

第7.1.1条、7.1.2条、7.1.3条、7.1.4条

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长<1m时,圆钢不小于φ12,钢管不小于φ20;

杆长1~2m时,圆钢不小于φ16;钢管不小于φ25。

接闪带: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当利用钢管制作的护栏作为避雷带时,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接闪网格:

接闪网格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不应小于12mm×4mm;接闪网格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不应小于20mm×4mm。

4

接闪器

敷设方式

DB37/T1228-2019中第7.1.3.5条至7.1.3.7条。

GB/T21431-2015中第5.2.2.8条

接闪带、接闪网格明敷或暗敷。

5

接闪器

连接方式

GB/T21431-2015中第5.2.2.2条

连接方式:

焊接或卡接

检测情况填写焊接良好或焊接不良(如虚焊、有贯穿性气孔等)。

卡接固定设施是否齐全紧固

6

支持卡间距

GB50057-2010

第5.2.6条

参考表5.2.6。

7

支持卡高度

GB50057-2010

第5.2.6条

接闪带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

8

接闪网格尺寸

GB50057-2010

表5.2.1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5m×5m或6m×4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10m×10m或12m×8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避雷网网格尺寸≤20m×20m或24m×16m

9

引下线材料

GB50057-2010

第5.3.3条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10

引下线规格

GB50057-2010

表5.2.1、第5.3.3条、5.3.4条

DB37/T1228-2019

第6.2.1条

专用引下线:

引下线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

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独立烟囱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自然引下线:

宜利用建筑物构造柱和剪力墙内的纵向主筋或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

当构造柱内主筋直径不小于16mm时,宜利用对角两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当主筋直径不大于16mm且不小于10mm时,宜利用对角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

11

引下线

敷设方式

DB37/T1228-2019

第6.1.4条和第6.1.5条

敷设方式:

明敷、暗敷。

12

引下线

平均间距

DB37/T1228-2019

表3

一类:

≤12m,二类:

≤18m,三类:

≤25m。

13

引下线

焊接情况

连接方式:

焊接

检测情况填写焊接良好或焊接不良(如虚焊、有贯穿性气孔等)。

14

断接卡的

设置形式

DB37/T1228-2019

第6.1.8条、6.2.7条

形式:

暗装、明装。

自然引下线,且无断接卡时,可填写“无”

五、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二(基础接地体、均压环、屏蔽)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基础类型

DB37/T1228-2019

第5.2条

桩基础、板式基础、箱形基础、钢柱型钢筋混凝土基础、杯口型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2

防腐措施

DB37/T1228-2019

第6.1.3.8条

采用涂防腐漆或热镀锌防腐。

检测情况填写防腐良好或防腐不良。

应定期检查其是否锈蚀,如锈蚀超过三分之一时应予以更换。

3

防跨步电压措施

GB50057-2010

第4.5.6.2条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作为自然引下线的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2)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

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

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

4

桩筋直径

GB50057-2010

第4.3.5条、第4.3.6条和第4.4.5条

应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内的结构钢筋作防雷接地体。

填写桩主筋的直径,单位:

毫米。

例:

螺纹钢φ20,圆钢φ18。

5

桩间距

DB37/T1228-2019

第5.2.2.6条

用做接地体的桩间距宜大于5m。

当桩比较密集且基础较小时可不受此限制。

填写桩间距,单位:

米。

6

承台与桩主筋

连接

DB37/T1228-2019

第5.2.2.2条

检查承台与桩焊接质量:

柱内主筋应至少一根分别与承台内上下层配筋相连接,宜采用焊接,不允许焊接时,可采用螺栓紧固的卡接器连接。

将焊接或卡接情况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7

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

DB37/T1228-2019

第5.2.2.3条

检查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

柱内至少两主筋分别有一条与承台上层相焊接,另一条与承台下层相焊接。

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8

地梁间主筋连接

DB37/T1228-2019

第5.2.2.4条

检查地梁与地梁之间主筋的焊接质量:

地梁之间焊接无交叉。

连接不少于两根。

9

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

DB37/T1228-2019

第5.2.2.4条、第5.2.2.5条

检查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焊接质量:

两条引下线主筋要与地梁主筋焊接。

保证焊接质量,无交叉。

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10

均压环材料

及规格

DB37/T1228-2019

第7.1.6条

利用建筑物外墙结构圈梁内的两条水平主钢筋连接构成闭合环路,或在外墙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直径不小于12mm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5mm×4mm镀锌扁钢,并与所有防雷引下线相连接。

11

防侧击雷首次设置高度

DB37/T1228-2019

第7.1.6条

首次设置高度:

一类不高于30m,二类及三类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

12

环间垂直间距

DB37/T1228-2019

第7.1.6条

垂直间距:

第一类不大于6m。

第二、三类可填写“无”

13

与引下线的连接情况

GB50057-2010

第4.2.4条、第4.3.9条和第4.4.8条

检查均压环与引下线是否连接,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14

闭合情况

DB37/T1228-2019

第7.1.6条

闭合回路或非闭合回路。

15

线缆屏蔽措施

DB37/T1228-2019

第9.1.2条

等电位连接,并保持电气贯通。

检查线缆屏蔽措施,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16

设备屏蔽措施

DB37/T1228-2019

第9.1.3条

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室应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检查设备屏蔽措施,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六、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三(等电位、金属管线)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等电位连接带材料及规格

GB50057-2010

第5.1.2条

参考GB50057-2010第5.1.2条表5.1.2。

2

金属管道

入户方式

架空、埋地。

3

距建筑物100m内金属管道的接地情况

DB37/T1228-2019

第8.1.5条

第一类:

架空金属管道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第二类和第三类:

入户处等电位连接。

检查距建筑物100m内金属管道接地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4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用电设备电源线路

GB50057-2010

第4.5.4条

DB37/T1228-2019

第8.1.9条

敷设方式:

穿钢管。

连接情况:

钢管做等电位连接并电气贯通。

检查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灯及其他用电设备的电源线路是否穿钢管敷设,中间断开时有无设跨接线,并检查钢管与配电盘外壳、用电设备外壳以及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情况。

七、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四(电气系统、电子系统)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低压电源线路的入户方式

GB50057-2010

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

2

入户处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情况

DB37/T1228-2019

第8.1.5条及10.1条

进出建筑物的电缆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与接地装置连接。

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就近与总等电位连接端子连接。

检查入户处等电位连接及接地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栏。

3

配电系统

接地型式

GB50057-2010

TT系统、TN系统、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4

低压配电线路引入和连接

GB50057-2010

第4.2.3条

埋地或架空敷设,在入户处做等电位连接。

5

电子系统线路入户方式

DB37/T1228-2019

第10.1.4条和第8.1.4条

埋地或架空敷设,在入户处做等电位连接。

6

电缆桥架与接地装置连接点数量

GB/T21431-2015

第5.7.2.7条

竖直敷设的桥架,应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连接。

八、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五(电气系统电涌保护器)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安装位置

安装位置填写配电箱的编号,如果没有则填写配电箱的安装位置,如“一楼总配电箱”、“二楼机房配电箱”。

2

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填电涌保护器铭牌上所标示的型号。

3

外观检查

GB/T21431-2015

5.8.4.4条

填“良好”或“表面不平整”“有划伤”“有裂痕”“烧灼痕”“变形”“标示不行清晰”等。

4

In、UC、Up

直接从电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

5

引线长度(m)

长度填连接线的实际测量长度,单位米。

6

引线规格(mm2)

GB50057-2010

第5.1.2条

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铜导线最小截面为6mm2。

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铜导线最小截面为2.5mm2。

Ⅲ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铜导线最小截面为1.5mm2。

九、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六(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安装位置

安装位置填写信号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如“光纤收发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调制解调器”、“ISDN”、“天馈线路”、“程控交换机”、“监控系统”、“户外摄像机”、“119联网端口”等。

2

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填电涌保护器铭牌上所标示的型号。

3

外观检查

GB/T21431-2015

5.8.4.4条

填“良好”或“表面不平整”“有划伤”“有裂痕”“烧灼痕”“变形”“标识不清晰”等。

4

标称频率范围

直接从电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

5

插入损耗

直接从电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

6

In检查值(kA)

直接从电涌保护器铭牌上读取。

7

引线长度(m)

长度填连接线的实际测量长度,单位米。

8

引线规格(mm2)

GB50057-2010

表5.1.2

D类电涌保护器铜导线最小截面为1.2mm2。

A类、B类和C类电涌保护器铜导线最小截面根据情况确定。

十、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七(机房、防静电感应、玻璃幕墙)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级别

GB/T2887-2011

第4.1条

根据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断的影响程度,将计算机机房分为A、B、C三级。

2

温湿度

GB/T2887-2011

第5.6.1.3条

参考GB/T2887-2011第5.6.1.3条,表2和表3。

3

噪音

GB/T2887-2011

第5.6.4条

计算机系统停机时,在操作员经常工作位置处的噪音应小于60dB(A)。

4

磁场强度

GB/T2887-2011

第5.6.6.2条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

5

漂移电压

GB/T2887-2011

第5.7.3条

参考第5.7.3条表5。

6

等电位连接的结构形式

GB50057-2010

第6.3.4.5条

S型星形结构或M型网形结构。

7

静电位

GB/T2887-2011

第5.8.4条

机房内静电电压应不大于1000V。

8

电阻率

GB50174-2008

第8.3.1条

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应为2.5xl04~1.0×109Ω。

9

顶板与幕墙构架连接

DB37/T1228-2019

第7.1.7.8条

沿女儿墙顶部安装的玻璃幕墙的上封口,即女儿墙压顶盖板应与女儿墙部位幕墙构架连接,并将铝质盖板和女儿墙部位幕墙构架与女儿墙上的避雷带或引下线相连。

10

玻璃幕墙与接闪装置的连接

DB37/1228-2019

第7.1.7.1条

幕墙竖向立柱(龙骨)和横向梁(横向龙骨)应与接闪器、均压环和引下线连接成等电位网络。

11

玻璃幕墙竖向立柱之间的连接

DB37/1228-2019

第7.1.7.3条

第7.1.7.4条

用做防雷引下线的竖向立柱应连贯导通,其上下之间的断开处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铝线进行跨接,或者采用不小于50mm2镀锌扁钢或70mm2铝合金制成的可伸缩的欧姆弯“Ω”进行压接。

12

玻璃幕墙竖向立柱与横向梁的

连接

DB37/1228-2019

第7.1.7.5条

横向梁应与竖向立柱可靠连接,形成导电通路。

13

玻璃幕墙竖向立柱与均压环的

连接

DB37/1228-2019

第7.1.7.4条

在用做防雷引下线的竖向立柱(龙骨)的最上端、最下端以及均压环所在楼层处,应将竖向立柱与构造柱内主筋和均压环连接,或者与构造柱内主筋和均压环相焊接的预埋件连接。

14

玻璃幕墙竖向立柱与接地装置的连接

DB37/1228-2019

第7.1.7.1条

幕墙竖向立柱(龙骨)、横向梁(横向龙骨)与建筑物防雷装置连通,形成防雷整体。

15

金属构件

导线跨接

DB37/1228-2019

第7.1.7.4条

立柱与均压环或预埋件的连接宜采用扁钢、角钢或编织导线通过焊接或压接连通,焊缝和连线应涂防锈漆,扁钢截面不宜小于25mm×4mm,编织导线截面积不宜小于25mm2。

十一、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表八(接地电阻、过渡电阻)

序号

验收项目/内容

依据

技术要求和填写说明

1

接地电阻

DB37/1228-2019

第5.1.2.10条

GB/T21431-2015

表3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当设备或系统接地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照具体要求确定。

不同情况下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值可参考GB/T21431-2015表3。

2

过渡电阻

GB/T21431-2015

5.3.2.9条

DB37/1228-2019

第7.2.2条

第8.2.2条

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过度电阻不应大于0.2Ω。

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大尺寸金属物和设施与等电位连接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

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与等电位连接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末端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不大于0.2Ω。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

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与防雷装置间、屏蔽管与配电盘外壳间直流过度电阻不大于0.2Ω。

十二、构筑物防雷检测表-桥梁

序号

检测内容

依据

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

1

索塔接闪器类型

GB50057-2010

第2.0.8条

接闪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型式可根据实际检测情况添加。

序号

检测内容

依据

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

2

索塔接闪器材质及规格

GB50057-2010

第5.2.1条

参考表5.2.1;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长<1m时,圆钢不小于φ12,钢管不小于φ20;

杆长1~2m时,圆钢不小于φ16;钢管不小于φ25。

接闪带: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当利用钢管制作的护栏作为避雷带时,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3

索塔侧击雷防护措施

GB/T31067-2014

第4.2.7条

当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的索塔高度超过桥梁闪电侧击高度时,应自该高度起每隔10m沿索塔四周设置水平接闪带。

4

箱梁与桥墩之间的连接

GB/T31067-2014

第5.3.4条

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制连接带。

5

悬索与防雷装置的连接

GB/T31067-2014

第5.5.8条

应进行可靠等电位连接,填写连接的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6

引下线数量

填写引下线的数量。

7

引下线材料/规格Φ(mm)

GB50057-2010

第5.3.3条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专用引下线:

引下线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8

引下线敷设方式

敷设方式:

明敷、暗敷。

9

引下线平均间距

一类:

≤12m,二类:

≤18m,三类:

≤25m。

10

断接卡设置形式

形式:

暗装、明装。

十三、构筑物防雷检测表-通讯塔

序号

检测内容

依据

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

1

通讯塔高度(m)

填写通讯塔高度。

2

是否利用塔体做接闪器

是、否。

3

接闪器材质及规格Φ(mm)

GB50057-2010

第5.2.1条

参考表5.2.1;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长<1m时,圆钢不小于φ12,钢管不小于φ20;

杆长1~2m时,圆钢不小于φ16,钢管不小于φ25。

4

接闪器高度(m)

填写接闪器高度。

5

引下线数量

填写引下线的数量。

6

引下线材料/规格Φ(mm)

GB50057-2010

第5.3.3条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专用引下线:

引下线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7

断接卡的

设置形式

明敷、暗敷。

8

线缆的敷设方式

架空、穿金属管。

9

线缆的屏蔽措施

穿金属管屏蔽或无屏蔽。

10

是否存在

线缆缠绕

是、否。

十四、构筑物防雷检测表-光伏发电系统

序号

检测内容

依据

填写说明和数据要求

1

接闪器的形式

接闪杆、接闪线、接闪带。

2

接闪器材质及规格Φ(mm)

DB37/T1228-2019

第7.1.1条、7.1.2条、7.1.3条、7.1.4条

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杆长<1m时,圆钢不小于φ12,钢管不小于φ20;

杆长1~2m时,圆钢不小于φ16,钢管不小于φ25。

接闪带: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当利用钢管制作的护栏作为避雷带时,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mm。

接闪网格:

接闪网格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不应小于12mm×4mm;接闪网格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不应小于20mm×4mm。

3

接闪器高度(m)

填写接闪器高度。

4

接闪器是否能有效防护

根据滚球发确定是否能进行有效防护。

5

引下线的形式

明敷、暗敷、框架。

6

引下线数量

填写引下线的数量。

7

引下线材料/规格Φ(mm)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

专用引下线:

引下线应采用热镀锌圆钢或热镀锌扁钢,优先采用热镀锌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8

光伏组件与引下线的连接

QX/T263-2015

第4.4条

填写连接的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应利用光伏组件的金属支撑结构和建筑物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

9

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

QX/T263-2015第4.6条

填写连接的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其金属支撑结构应与建筑物屋面上的防雷装置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应少于4处,连接点的平均间距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