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1787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docx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doc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试题卷1至8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外。

2、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人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眼眶(kuāng)伺候(ci)打烊(yàng)懵懂顽童(měng)

B.狡黠(xiá)悚然(sǒng)诟骂(hòu)脍炙人口(kuài)

C.涟漪(yī)汲水(jí)沏茶(qī)泾渭分明(jīng)

D.草芥(jiè)奇葩(bā)瓦砾(li)靡靡之音(m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窗棂收迄粉黛风烛残年B.桑榆厮守筵席犄角之势

C.枷锁贩卖规矩天网恢恢D.蓬篙惊谔木讷鹏程万里

3.阅读戏剧台词要读准重音,才有助于观众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下列重音不当的—项是

A.王利发我永远忘不了你这点好处。

(对巡警说)

B.常四爷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

,(对宋恩子、吴祥子说)

C.吴祥子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

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对王利发说)

D.王利发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对报童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句是

A.李甲的父亲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想逼得儿子走投无路,只有乖乖地回到家里,那时便可再行调教。

B.到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家作客,他们夫妇俩对我举案齐眉,客气万分。

C.这种破马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D.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守财奴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一点儿改变。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句是

A.“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

“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B.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点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

C.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在论述唐传奇时说: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博览,故所成就乃特异……甚异奇趣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B.进入90年代,陈奂生的生活状况更上一层楼了,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C.陈奂生也顾不得卫生不卫生,就喝双手捧起的龙头流下的水。

D.在《药》这部作品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反映着深刻的现实。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速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

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走内部动作。

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待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

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

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7.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8.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想像的空间。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D.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寻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10.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一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

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①,与相识。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

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

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姬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予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

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姬叹曰:

“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面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李姬传》有删节)

注:

①雪苑侯生:

侯方域,号雪苑。

②城旦:

一种服苦役刑罚。

③中郎:

指东汉蔡邕,曾官中郎。

④开府:

官名,用称督抚。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称:

称赞

B.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论:

议论

C.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叩:

询问

D.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通:

来往

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假所善王将军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B.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C.欲侯生为解之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且以公于之世望,安事阮公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均能表现李姬性情刚直的一组是

①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妾亦不复歌矣。

⑤今乃利其金面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姬是金陵的歌女,她侠义而聪慧,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代豪杰,能辨别士大夫贤良与否。

她能歌唱四传奇,尤其擅长歌唱《琵琶词》。

B.侯生来到金陵,结识了李姬。

当时社会舆论斥责曾依附魏忠贤的阮大铖,阮大铖于是借助与他交好的王将军拉拢侯生。

C.当李姬知道阮大铖的意思后,她告诫侯生不能受阮大铖拉拢而对不起陈贞慧,吴应箕,她认为凭侯生的家世名望,不应为阮大铖办事,侯生听取了她的告诫。

D.侯生未考中进土,李姬为他唱《琵琶词》送别,借此劝勉他重品行。

先前的督抚田仰用重金邀李姬相见,遭拒绝后羞愧发怒,造谣污蔑李姬;而李姬终究不去见他。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田公宁异于阮公乎?

(2分)

②吾少弧,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分)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分)

16.阅读下面的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越调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小令的众多意象中,“一点飞鸿影下”显得比较独特,请分析这一句在曲子的画面营造与组合中起什么作用。

(2分)

答:

(2)与白朴同为“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也写过一首《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首同调同题的小令在观景视点、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方面均有相似处,但在意境与主旨方面却不同,请辨析其不同。

①“意境”方面的不同:

(2分)

②“主旨”方面的不同:

(2分)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地也,!

天也,!

(《窦娥冤》)

②碧云天,,西风紧,。

(《长亭送别》).

③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

壁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

我丢失的《拿破仑传》李汉荣

(1)早年常做英雄梦,尤其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最爱读伟人、英雄的传记;有了收录机之后;反复播放的,经常是贝多芬的《英雄》、《命运》,有时手里捧读一本英雄传记,背景音乐就放那激昂、宏大的古典交响。

真可谓;目所遇者英雄,耳所闻者英雄,心所思者英雄。

(2)我被英雄的梦想挟裹了。

(3)那时也一知半解地读历史,竟有了自己的历史观:

你瞧,历史不就是英雄人物、大奸大忠的名单录和功劳簿吗?

(4)恰好尼采正热,他的超人哲学与英雄的梦想—拍即合,他那天才的激情和雄辩更使你坚信,若不做超人和英雄,人生就白活了。

尼采不是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在山顶上这样说了吗:

超人的出现使人由大地的皮肤病变成大地的意义。

人怎能甘愿做大地的皮肤病呢,必须成为英雄超人,成为大地的意义。

(5)我得承认,尼采哲学有一种狂热的青春激情,有一种于峰顶俯瞰深渊的极端和深刻,也有一种颠覆传统价值和伦理基础的狂风般的力量。

,但是他的哲学也加强了世界的虚无感,超人梦固然激发了生的意志,但超人的自然背景和价值背景被抽空了,以意志和审美的冲动凌驾万有之上,超人所登上的存在的峰顶,能看见什么呢?

—或许依然是虚无。

尼采最终疯了,一种不能拯救自己的哲学,又怎能拯救别人?

(6)这些只是后来的认识。

当时的尼采,搅得我魂不守舍,喜怒无常,甚至不屑于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觉得英雄就应该干—番大事,或者在精神领域里纵横古今,凌虚高蹈,创立学说,启示众生。

(7)就在我上不着天下不挨地,飘浮于英雄的天空和生存的大地之间,却不能着陆于一个基本的、常态的人生基点并为此十分痛苦、焦虑和茫然的时候,孔夫子走近了我。

从前也曾聆听过他的话语,但这一次认真靠近孔子并走进子,我发现孔子是这般朴素和亲切,在对人的平常生存和情感的体认中,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睿智和宽厚的慈爱。

这是土地的哲学河流的美学雨水的伦理学。

孔子并不鼓吹英雄梦想,不煽动人去征服去发疯,他让人尊敬生命,尊敬自然,尊敬生活,尊敬诗意和美德,尊敬能够安妥我们身体和心灵的美好事物。

(8)孔子是老师,是宽厚的兄长,是精神和道德的父亲。

这时候我才明白:

其实我一直在寻找精神上的父亲。

人,终其—生都是一个孩子,在苍茫的宇宙里,在永恒的时间长河里,人始终都在漂泊和迷惑之中,人,怎么能不倾听一种更宽广的智慧的声音,就能安妥自己的灵魂?

这时候我是如此心悦诚服地爱上了孔子:

他朴素而高贵,宽广而仁慈,他的哲学不虚妄不迷狂,像草木对大地的认同,星星对夜晚的认同,珍珠对大海的认同,他的哲学是认同的哲学,认同自然的常态生活的常态人的常态,认同美德和产生美德的人性基础。

我爱孔夫子,今生或来世,他都是我永恒的精神的父亲,即使我超越我飞翔,但都走不出孔子的精神磁场,走不出他对人性的基本理念:

做—个好人、—个健全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9)这也就不奇怪了,为什么我搬了几次家,丢了许多书,那本《论语注释》和有关孔子的书一本也没丢。

(10)前不久又搬家,又丢了十余本书,其中我收藏多年的《拿破仑传》不见了,伟大的英雄竟

不能看管好自己,英雄并不能阻止自己的丢失。

丢了就丢了吧,让世界少一些英雄,多一些好人、善良人吧,英雄是喜欢折腾、热衷征服、醉心霸业的。

我心目中的英雄,只是那种努力完善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的好人,—个永远走在心灵长途上的人,就如我视为精神之父的孔子。

(11)拿破仑丢了就丢了吧。

我不会忘了他。

但是,滑铁卢的青草,比英雄的头发的生命

力,肯定更长久些吧。

(选自《散文》2005年第2期,有删改)

18.文章开头写“我被英雄的梦想挟裹了”,有何作用?

(4分)

19.尼采哲学与孔于思想有何不同?

作者为什么说孔子是“永恒的精神的父亲”?

(6分)

20.请分别说明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超人的出现使人由大地的皮肤病变成大地的意义。

(2)滑铁卢的青草,比英雄的头发的生命力,肯定更长久些吧。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早年常做英雄梦;最爱读伟人、英雄的传记,反复听候雄)、(命运),这些都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都仰慕英雄。

B.作者将尼采哲学与孔子思想对比,揭示出英雄梦想的虚无,必须彻底抛弃“英雄梦想”,这正照应了题目。

C.“像草木对大地的认同,星星对夜晚的认同,珍珠对大海的认同”一句运用比喻、排比,形象地表现出孔子哲学思想的朴素与亲切。

D.作者丢了收藏多年的《拿破仑传》,表示“我不会忘了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本英雄传记的珍爱与惋惜之情。

E.孔子的哲学思想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睿智和宽厚的慈爱,这更接近于认同自然的常态,莫

定了孔子哲学人性基础。

()()

六、(12分)

22.请用精彩生动、富于个性的语言削、说或戏剧中的人物事迹概述,并对他们作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玛蒂尔德:

(4分)

她,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

为了一次夜会令人陶醉,为了一次出类拔“萃”,经受了十年磨难,承受着巨大痛苦,丧失了美妙青春。

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个,参照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要超过100字。

林黛玉祥林搜杜十娘朱丽叶

23.仿照下面所拟对联,请自选课文作为题材,重拟一副对联(字数、平仄不作要求)。

(4分)

上联:

林黛玉处处留心进贾府

下联:

陈奂生洋洋得意上新城

上联:

下联:

24.下面是一份某中学对高二学生对文学和语文课感兴趣情况的调查结果,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兴趣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文学

74

72.55

22

21.57

6

5.88

语文课

16

15.69

39

38.24

47

47.08

请用一句话来表述上述表格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根据结论写一条建议。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柳宗元于“灌水之阳”的“愚溪”边“乐而不能去”,深感在精神上与之“昏然而同归”;苏东坡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与流水中轻轻掸去世俗烦恼,体悟人生哲理……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8分)

1.C(A眶kuàngB诟gòuD葩pā靡mǐ)

2.C(A迄—讫B犄一掎D篙一蒿谔—愕)

3.B(重音应该在“中国人”上)

4.B(A、走投无路:

投:

投奔.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亦作“走头无路”,“走投没路”.B、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C、自惭形秽;形秽。

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D、老态龙钟:

年老体衰而行动迟钝.)

5.C(A将冒号改为逗号;B筋病一词应该加引号:

D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6.A(B搭配不当。

“生活水平”与“改善”不搭配,“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

C词序不当.应是“双手捧起龙头里流下的水就喝”;D缺主语.)

二.(12分)

7.B(“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

8.D(A“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B“舞台说明”概念太小,C“内部”“外部”互调)

9.D(“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10.A(B“主要”不当;C戏剧冲突不能决定社会冲突,只能是社会冲突决定戏剧冲突;D“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不当,只能说“潜藏着痛苦,愤怒等复杂心情”)

三.(12分)

11.B(论:

判处,判罪)12.B(以:

介词,因为:

A乃:

副词.于是:

副词,竟然(是);

C为:

介词,替;介词,被;D且:

连词,况且:

连闻,并且)13.D14.A“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代豪杰”为其养母.

四.(20分)

15.①田公难道和阮公有什么不同吗?

(“宁”与“于”各1分)

②我小的时候失去了父亲,等到长大了,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省”、

“所佑”。

“惟……是……”句式各1分)

③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是”,“造物者”、“共适”各1分)

16.

(1)小令中的众多意象均为静态,而“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动”,使得画面更加活跃生动.

(2)①白曲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等意象,使曲中画面透出些许朦胧感和暖意。

末两句五种景物五种色彩,渲染了秋日大自然的绚丽;马曲中色彩较少,且不明亮,故显得清冷、压抑、悲凉。

②白曲主要通过富有秋天特点的景物意象组合,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喜爱;马曲流露的,则是天涯断肠人的孤独惆怅。

17.①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②黄花地北雁南飞

③渺沧海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每空1分,错,漏,添一字,该空不给分)

五.(18分)

18.①欲扬先抑,我因“英雄的梦想”而魂不守舍,痛苦、焦虑和茫然,而孔子的思想朴素而高贵,表达出“我”要抛弃“英雄的梦想”的愿望,照应文题。

(2分)②对比反衬,用尼采的“英雄哲学”与孔子的“认同哲学”对比,反衬出孔子哲学思想的伟大朴实。

(2分)

19.尼采哲学有一种狂热的青春激情,过于强调意志和审美的冲动,鼓励人争当英雄、做超人,抽空了英堆、超人的自然背景和价值背景。

他的哲学加强了世界的虚无感。

(2分)孔子思想让人尊敬生命,尊敬自然,尊敬生活,尊敬诗意和美德,尊敬能够安妥我们身体和心灵的美好事物。

他的哲学不虚妄不迷狂.(2分)

作者认为即使成了“英雄”,也走不出孔子的精神磁场,始终走不出他对人性的基本理念,即做一个好人,一个健全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2分)

20.

(1)伟大的英雄出现,必然改变了人们原先由平庸地适应自然到成为自然主宰的事实。

(2)做一个叱吒风云的英雄或超人只会是一时的,而努力完善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情操才是永恒的。

21.A(错在“自始至终”)D(并未“流露出对这本英雄传记的珍爱与惋惜之情”)

六.(12分)

22.先概述人物事迹(叙),后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议),语言精彩生动即可得满分。

23.(示例)上联: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赔项链

下联:

别里科夫维护陈规丢性命

24.

(1)语文课在引起学生兴趣方面与文学有较大差异(远远不像文学那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可见,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分)

(2)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要考虑如何使语文课具有趣味性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势在必行)。

(2分)

七、(60分)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文言文译文:

李姬名香,养母叫贞丽。

贞丽有侠义之气,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代豪杰;尤其与阳羡陈贞慧友善。

李姬是她的养女,也侠义而聪慧,大致了解一般书,能辨别士大夫贤良与否。

张溥学士、夏允彝吏部很快地称赞她。

她少年时风韵格调高雅开朗,与众不同,十三岁跟从吴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