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152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 40页.docx

质量5项制度汇编doc40页

品质管理暂行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质量管理行为,统一质量管理标准,贯彻“熟料质量求高、水泥质量求稳、服务质量求优”的品质管理原则,指导公司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的综合驾驭能力,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怀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三、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为依据,结合公司生产的具体情况制订。

第二条品质管理必须贯彻执行公司确定的质量方针,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全部生产过程,及时排除影响质量的因素,确保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符合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

第三条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有效运行。

第四条本制度是公司品质量管理的规定,由总经理组织实施,各部门都要严格贯彻执行。

《品质管理制度》及其附件的变更需经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要求

1、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网络,第一责任人对质量工作负全责;公司总经理任命的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

生产品质部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质量管理具体工作。

由公司任命生产品质部一名领导人员担任化验室主任,行使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权利,并具有水泥出厂决定权。

同时要明确公司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严格质量考核,并在内部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2、公司以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生产质量保障体系,满足《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现场考核办法》的各项条件要求,取得化验室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国家标准及作业规程,均转化为内部控制标准。

3、根据工艺特点及原材料状况,明确原材料的使用方法,设置内部的过程控制指标及相关质量控制点,明确各控制点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来确定其控制要求,建立、实施事故报告制度,对达不到要求的控制指标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改进方法和措施,确保过程稳定受控。

4、质量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必须通过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考核,取得相关资格,内部质量管理人员应相对保持稳定。

5、使用中联商标产品,必须达到中联标准要求,每月按规定送样至生产技术中心指定的生产基地进行内部对比,确保试验质量。

6、出厂产品不符合中联标准的重大质量事故须在第一时间内电话通知,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生产技术中心。

每季度汇总市场反馈意见及对应措施,季度截止后10日内上报生产技术中心。

7、公司年度质量计划编制中主要过程控制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不低于中联公司要求。

8、上报生产技术中心报表中的质量日报次日10:

:

00前上报。

月报按水泥企业管理规程要求格式制作,次月3日前上报。

10、公司配合生产技术中心组织的对公司质量管理人员考试、考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人员,公司应进行相应调整。

11、公司配合生产技术中心不定期组织的专项检查,对于出厂产品检验数据有弄虚作假行为或上报技术装备部数据不真实,公司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处理决定。

五、基本制度建设

1、公司结合工艺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范要求,已经转化或制定以下文件:

1.1公司级管理制度

1.1.1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制

1.1.2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1.1.3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1.1.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

1.1.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质量指标

1.1.6质量奖罚制度

1.1.7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1.8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

1.2质量部门质量管理制度

1.2.1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指导书

1.2.2抽查对比制度(包括与上级对比验证和内部抽查对比)

1.2.3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1.2.4标准溶液专人管理和复标制度

1.2.5水泥用标准砂管理制度

1.2.6文件管理制度

1.2.7样品管理制度

1.2.8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2.9检验原始记录、台帐与检验报告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2、部分制度内容概述

2.1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中条款进行细化落实,细则管理范围必须覆盖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物资采购、销售及服务环节,不得遗漏。

必须明确规定各级人员质量责任;质量管理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权限;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和内容。

并对原燃材料、半成品和出厂产品质量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条款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2.2质量奖罚制度

明确内部质量考核原则、考核范围、考核标准和尺度。

2.3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对质量事故进行分类(重大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和工序质量事故)、定性,规定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和方式,以及生产基地处理权限的界定。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未遂质量事故必须立即向公司技术装备部报告,报告必须真实、不得隐瞒,同时要有明确的处理方案。

2.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质量监控点、项目和频次。

3、制度的落实

质量制度只有被有效执行后才能发挥其功能,生产基地不仅要重视制度建立,更要关注制度的执行效果。

为保证下发的制度得到落实,在制度下发前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制度进行研讨、修改,让主要执行部门、人员理解制度各条款的含义;下发后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不力的予以严格考核,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六、质量管理部门职责及人员要求

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网络,第一责任人对质量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1、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1.1负责和制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2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3编制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4制定质量奖惩制度,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并考核工作质量。

1.5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1.6协助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2、质量管理部门设控制组、分析组和物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2.1质量检验

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实现可追溯性。

2.2过程质量控制

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运用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提高预见性与预防能力;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提高受控程度。

3、出厂水泥(熟料)的确认、验证

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出厂管理权,主管人员在签发出厂通知前必须确认各项指标满足相关标准或合同要求,杜绝不合格品和废品出厂。

4、质量统计

用正确、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及时进行质量统计并做好分析总结和改进工作。

5、市场质量需求调研和质量服务

收集市场质量需求信息及质量投诉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改进产品质量性能。

6、质量管理部门权限

6.1监督、检查生产过程受控状态,有权制止各种违章行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及时扭转质量失控状态。

6.2参与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评价各分厂的过程质量,为质量奖惩提供依据,行使质量否决权。

6.3有权越级汇报企业质量运行情况,提出并坚持正确的管理措施。

6.4有水泥出厂决定权。

企业领导不得无理干预质量管理部门的职权,更不能借故打击报复。

7、质量管理部门人员配备及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负责人、工艺、质量调度、统计及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检验人员人数必须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

7.1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7.1.1部门负责人:

熟悉水泥生产工艺具备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坚持原则,熟知与本企业有关的各项标准和质量法规。

7.1.2工艺技术人员:

经过专业训练,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熟知有关标准规章制度,坚持原则,认真负责。

7.1.3检验员:

经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省级以上(含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质检机构签发的操作合格证。

七、化验室检验仪器设备配备与管理

1、检验仪器设备配备原则

11.1检验仪器设备配备应满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规定的检验项目要求。

对重要仪器设备,如抗折机、抗压机、成型设备均配备两套,做到“一用一备”;其他仪器设备根据实际检测量大小进行配置。

1.2配备的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条件必须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确保运行稳定、质量可靠。

2、检验仪器设备标准配置

2.1新建熟料生产基地检验仪器设备标准配置

仪器名称用途数量(台)

X-荧光仪生产控制1

ISO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试体成型搅拌2

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试体成型振实2

胶砂试体成型振动台试体成型振实1

电动抗折试验机测抗折强度2

全自动恒应力压力机测抗压强度2

净浆搅拌机测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用1

水份快速测定仪测物料水份1

增力电动搅拌机配制溶液1

箱式电阻炉灼烧物料2

电热鼓风干燥箱烘干物料2

全不锈钢沸煮箱安定性试验1

磁力搅拌器化学分析及SO3检测用2

水泥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凝结时间用1

雷氏夹测定仪安定性试验1

水泥强度试验试模试体成型60-80

勃氏比面积仪测比面积用1

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制蒸馏水1

电热恒温水浴锅化学分析用1

统一试验小磨试样制备2

鄂式破碎机物料破碎(含矿山化验站)3

电磁式矿石粉碎机试样制备(含矿山化验站)3

园盘磨熟料制样用1

粉料取样器取样根据需要

旋回式振动混样筛混样用1

旋回式振动筛测立升重1

电光分析天平化学分析用3

电子分析天平化学分析用2

磅称小磨专用1

托盘天平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精度要求

扭力天平测比面积用1

空调(温控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3、检验仪器设备和试验用材料购置

3.1公司检验仪器设备由公司生产技术中心统一配置交项目部办理;试验用材料(药品、玻璃器皿、消耗品)由公司根据实际编制采购计划,报生产技术中心审批后转供应部办理。

3.2公司需增添检测仪器设备必须书面上报生产技术中心审核,经批准后由供应处负责办理。

3.3日常检测所需低值易耗品由公司按相关规定自行采购。

4、检测仪器设备和试验材料管理

4.1公司应编制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台帐和校验周期一览表,按规定要求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校验维护。

4.2试验用材料(药品、玻璃器皿、消耗品)要建立管理台帐,对强酸、强碱等危险物品或贵重物品应专人保管。

八、“两证”管理

生产许可证、化验室合格证的申请办理是水泥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该两证的管理。

1、化验室合格证的办理

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化验室的评审考核和发证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负责。

熟料基地在取证或换证时应和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联系,获取他们支持和帮助,了解当地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办理的具体程序。

1.1必备条件

1.1.1试验用仪器、设备按标准配置齐全,安装到位,通过具有相应资质等级部门的计量检定,取得计量检定合格证书;

11.2检验室环境、试验条件等符合标准要求;

1.1.3化验室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省级(或省级以上)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

1.1.4水泥抗压强度的重复性试验符合标准要求;

1.1.5与省级或省级以上质检机构试验对比结果在误差范围内。

能提供正式的试验报告。

1.2申办程序

1.2.1申报材料的准备、申报

1.2.1.1申请单位必须按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表的具体要求,进行自检自查后,方可向负责评审考核单位提出申请。

1.2.1.2申请单位要按照格式要求填写《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申请书》上报,化验室评审考核申请书格式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统一规定,主要内容为:

●化验室合格证考核办法自查材料(化验室合格证考核办法自查须按照具体条款逐条核查评分,自查得分必须达标,否则须经整改达标后才能申报)。

●企业简介

●化验室情况介绍。

化验室情况介绍一般应从本公司质量机构的设置、试验室的布置和试验条件、仪器设备的配置、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比试验情况和均匀性试验结果等六个方面简单地对化验室情况进行说明。

●化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申请前12个月(新建厂6个月)与质检机构对比合格率(包括综合和强度)和内部密码抽查合格率

●希望评审时间

●法定代表人签名

1.2.2材料的申报与现场审查

1.2.2.1申报材料准备齐全后,公司应及时和地方经贸、技术监督部门联系,提交申请书请求现场评审考核。

1.2.2.2现场评审考核程序:

首次会议、现场考查、评审、与评审方领导沟通、末次会议。

评审结论为:

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三种。

1.3注意事项

1.3.1合格证有效期为五年。

有效期内要接受一次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参照评审考核办法进行。

1.3.2在合格证的有效期内,凡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发证单位将撤销合格证:

●因水泥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

●企业质量管理混乱,将未经检验、不合格品或废品出厂;

●连续两次国家、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

●未能通过化验室监督检查的。

2、生产许可证的办理

生产许可证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水泥产品审查部办理,具体办理时可通过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办(各个省的办证归口部门可能不一样)。

2.1必备条件

2.1.1有省计委(有的地方要求是经委)批准的企业立项批文;

2.1.2企业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2.1.3水泥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1.4取得化验室合格证;

2.1.5新建企业必须具备经相应环保部门批准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

2.1.6按《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现场考核办法》审查企业各项条件,其中否决项必须合格,考核分数必须达到合格分数以上;

2.1.7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1.8至少送检三个样品到省级或省级以上质检机构进行对比试验,检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1.9换证企业不得保留国家明令淘汰的主机设备。

2.2材料的申报与现场审查

2.2.1申报材料的准备、申报

2.2.1.1申请单位必须按《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进行自检自查,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方可向负责评审考核单位提出申请。

2.2.1.2申请单位要按照格式要求填写《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申请书》上报,主要内容为:

●化验室合格证

●企业简介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希望评审时间

●法定代表人签名

2.2.1.3将各种证明材料准备齐全,在地方技术监督、经贸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将材料正式上报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水泥产品审查部。

2.3注意事项

2.3.1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五年,有效期从批准之日算起。

2.3.2企业对审查组抽样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允许在收到检验报告后15日内向审查部提出复验要求。

2.3.3申请企业按规定交纳审查费、产品质量检验费和公告费。

2.3.4获证企业出现下列情况将被注销已获取的生产许可证:

●企业申请时隐瞒生产设施、获证后转移或增设生产设施未经审查擅自投产的。

●在省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经整顿后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

●将未经检验产品或废品出厂的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

●将生产许可证或印有生产许可证标记的包装袋、卡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

九、年度计划管理

质量管理年度计划确定了全年质量管理奋斗的目标,为质量管理部门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年度计划编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质量管理能否持续改进,保持实物质量稳定上升。

1、年度计划编制的原则

指标制定要科学合理,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保持先进性。

年度计划编制应采取自下而上、分级编制、讨论;汇总后由公司此上而下发放、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

2、年度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及要求

2.1出厂产品质量控制指标

2.2进厂大宗原、燃材料采购质量控制指标

2.3主要物料消耗、配比方案

2.4主要过程控制指标(包括堆取料机、均化库料位、入磨物料、

出磨物料、入窑物料、出窑熟料、出磨水泥等控制指标)

3、年度计划的落实

为确保年度计划得到贯彻执行,生产基地必须对计划进行有效分解,坚持日常统计、月度分析,及时对比发现与年度计划要求的差距,并按目标责任制落实考核,强制推动,促使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十、过程控制管理

过程控制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设置关键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定期检测、适时调整,确保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过程控制必须涵盖生产管理全过程,主要包括原燃材料(石灰石、辅材和原煤)质量控制、原料系统质量控制、烧成系统质量控制、水泥制成系统质量控制和产品发运系统质量控制。

1、原燃材料管理

抓源头管理最集中体现就是抓原燃材料管理,不管生产所需的

原燃材料是自采还是外购,企业都必须将质量管理与监控延伸至矿点,编制严密的监控体系,对进厂物料进行管理。

重点抓好进厂物料的品质和储备两项管理。

1.1自采物料必须编制中长期开拓规划、近期开采计划,质量管理部门必须编制开采现状图,准确掌握各矿点、铲位的品位分布,指导开采部门合理搭配,确保进厂物料品位受控,波动小,同时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1.2外购物资必须清楚供货商供货渠道,尽可能掌握其供货源的状况,加强统计分析,提高对来料品质的预测能力。

加强对进厂物资的验收和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合理使用创造条件。

1.3注重对物流系统管理和改进,确保物流渠道的畅通是持续稳定生产的必须条件;同时必须做好应急预备方案,保持合理的物料储备,以缓冲来料品质波动或保供渠道阻塞对生产组织的影响。

各物料最低储备见下表:

主要物料最低储存一览表

物料名称

自采

外购

备注

石灰石

5天

10天

对外购紧缺性资源尽可能多地储备

辅材

5天

10天

原煤

/

15天

石膏

/

20天

均化库

日均35%料位

月均50%料位

熟料库

总库容的25%

水泥库

总库容的20%

2、原料系统质量管理

原料系统质量管理重点是提高配料方案的兑现率和均化链的运行效率;坚持“先检验、预均化(或按质搭配)、后使用”的原则。

均化链主要包括矿山开采、堆场堆取料、磨头调整、均化库均化和预热器分解等环节。

每一个环节运行效率对入窑物料成份稳定都至关重要,只有上道环节规范运行,下道环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否则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入窑物料成份波动大、煤料不易对口,增加了窑的负荷,操作难度大,窑的运行状况恶化,产质量均下降。

生产基地必须重视整个均化链管理,一个环节都不能松,要切实发挥均化设施的功能,必须将工作抓实、抓细。

2.1各环节的物料储备,树立没有存量就没有均化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均化链的均化效果,就必须超前抓物料储备管理,确保各堆场存量满足上表要求。

2.2抓配料方案的兑现率,强化磨头调整。

一是加强磨头计量秤的管理,确保计量值与实际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二是保证入磨物料按配比持续稳定加入,减少或杜绝断组份现象;三是提高磨头配比调整的及时性和合理性,有预见性地做好煤料对口工作。

2.3加强对均化设备完好率、自动运转率考核。

必须做到堆取料机自动堆取料、均化库各区均能自动下料,避免从应急下料口取料或均化库堵塞、无均化效果。

3、烧成系统质量管理

烧成系统质量管理重点就是抓风、煤、料对口和出窑熟料实物质量。

3.1必须有超前控制意识,清楚各种物料储备及均化链运行效率,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窑的运行工况,并能结合物料实际储备,各种物料储库的运行特点(应能准确掌握入磨物料间隔多长时间入窑),及时调整,确保风、煤、料匹配。

3.2加强对出窑熟料f-CaO和三个率值的监控,及时调整、严格考核。

4、水泥制成系统质量控制

4.1强化磨头配料管理,能及时根据来料品质状况调整物料比例;石膏掺入必须针对不同来源熟料通过做石膏曲线来确定。

4.2加强磨头配料的管理,一是加强磨头配料的管理,确保计量值与实际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二是保证入磨物料按配比持续稳定加入,杜绝断组份或混料现象;三是提高磨头配比调整的及时性和合理性,有预见性地做好混合材比例调整工作。

4.3确保出磨水泥质量控制指标合格率。

主要指标有细度、三氧化硫、烧失量。

4.4入磨熟料温度应控制在100℃以下,出磨水泥温度控制在135℃以下,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性能。

5、出厂产品质量管理

出厂水泥(熟料出厂参照水泥执行)要实现三个百分之百:

出厂水泥合格率100%、28天抗压富裕强度合格率100%、计量合格率100%。

5.1决定产品出厂的权力属于化验室,化验室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产品出厂的管理。

5.2建立相关指标间的关系曲线,预测各项指标指标满足中联标准要求方可出厂。

5.3严格按照出厂通知要求指定库号和比例放库,不允许随意改变库号和比例,严禁上进下出、磨尾包装。

6、溯源管理

质量管理必须注重溯源性管理,确保出厂产品和过程管理均能实现可追溯性。

6.1过程管理必须保存完整的记录,对过程中出现指标不合格应

追根求源,加以整改、改进。

6.2出厂产品必须按产品标准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并留样封存,封存日期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

6.3建立详细的客户管理台帐,出厂产品自检结果中出现任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立即电告用户停止使用该批水泥,企业与用户双方将该编号封存样寄(送)国家水泥质检中心(省级站)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十一、质量分析

台帐、原始记录是开展质量分析的基础,质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到各参数间的变化规律,预见性地指导质量工作开展,质量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10、质量分析的主要方式

日常统计、相关联参数关系分析、月度质量运行分析、个案分析、专题会议、不同专业技术交流会等。

2、质量分析的对象

2.1不同产地、不同性质的同品种物料对工艺、质量的影响。

2.2工艺参数、质量控制指标调整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

2.3重复发现或间断性反复发现的质量异常情况。

2.4产品出厂的依据。

2.5各种对比数据及试验质量。

2.6突发事故的个案分析。

2.7当前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性及改进方向。

3、质量分析的目的

3.1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物料、不同产品制订相应曲线和建立预警机制,掌握相关参数间规律及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3.2及时处理偶发性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提高受控度。

3.3提高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数据的敏感性,建立完善、规范的试验记录和日常统计制度,实现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

4、质量分析的注意事项

4.1分析对象及其所涉及的相关要素的界定要明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4.2质量分析的时效性较强,要实现其连续性,应建立良好的机制,保持本项工作持续开展。

4.3管理层应建立质量与工艺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加强研讨、统一思想。

十二、台帐、档案的建立与质量信息的传递

1、台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1各类检验原始记录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