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133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docx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

别国是如何摆脱十面“霾”伏的?

政府大投入强立法助伦敦成功驱"雾"

2013年12月的第一周,雾霾造访中国大部分地区,东、西、南、北、中无一幸免,就连上海、拉萨、海口也不例外。

2012年以前大家对“雾霾”一词并不敏感,雾霾进入国人的关注视野始于美国使馆发布的北京空气中PM2.5指数。

实际上,在世界历史上,雾霾之害并非中国所独有,最为典型的就有英国伦敦的毒雾事件。

随着19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直线上升的煤炭消耗量。

19世纪末,英国经常出现毒雾事件。

而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10日这6天当中。

当时,伦敦许多市民感到呼吸困难、眼睛疼痛,并伴有咳嗽症状。

医院接收的呼吸系统及眼部疾病患者数量激增。

可怕的是这些病人当中有许多人并没有因为接受治疗而获得康复。

据记载,6天当中伦敦市因空气污染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达4000人。

更为可怕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有近1万人因相关疾病失去生命,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毒雾事件”。

时至今日,当年的“雾都”伦敦已经不再被烟雾笼罩,常常碧空如洗。

根据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显示,那起最为严重的毒雾事件发生60年后的2012年,英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7天,当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也被称为“史上最绿色”的一届奥运会。

所以,治理雾霾污染并非不可能,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雾霾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对人类健康有害的主要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能被人体直接吸入肺部,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将其中的有害物质等带入血液中。

至于空气中PM2.5的来源,很多专家、机构都曾进行过研究,但因采用的研究标准、方法不同或者研究者个人因素差异等原因,导致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但基本共识是:

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污染是空气中PM2.5的三大来源,这与当年“雾都”遭受毒雾侵袭时的情况十分相似。

伦敦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其中的经验和方法值得今天的中国借鉴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政府部门重视环境保护,以加大投入和加强立法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

该法案规定,伦敦市区内设定“烟尘控制区”,区内工厂不允许燃煤,以煤为燃料的电厂等企业必须搬离市区,市民也不准烧煤取暖。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投入改善燃煤质量,即便是在郊区的燃煤企业生产用煤也要达标,居民生活取暖改为统一采用天然气。

而中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于1987年,后来虽经修改,但规范中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环保需求,加之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环保能力的提升。

其次,英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以伦敦市区的地铁系统为例,自1856年伦敦市首条地铁线开建至今,伦敦地铁站的数目已超过273个,站间距离平均为1.5公里,站与站之间步行可以方便到达。

伦敦地铁线路总长达400公里,并且地铁线均延伸至市郊,住在郊区的居民乘坐地铁出行非常方便。

这一方面鼓励伦敦百姓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搬离市区居住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市区人口密度,对空气污染物扩散非常有利。

除此之外,自2003年开始,伦敦市对于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征收拥堵税,停车要缴纳高昂的停车费,私家车还要加装尾气净化装置。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如何呢?

以北京市为例,共有地铁车站数目273个,总里程465公里。

看上去北京市公共交通资源水平与伦敦市相当,甚至还要好一点。

但北京市人口总量是伦敦的2.6倍,面积是其10倍,除市中心的几个地铁站点之间能够方便步行到达外,其他站点则难以实现。

在利用税费作为杠杆治理市区拥堵方面,北京百姓除略感停车费较贵之外,并无其他税负,政府治理力度显然不够。

看来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北京还有不少“功课”要补。

另外,伦敦市扩大绿化面积,大力推行绿色能源。

伦敦市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但伦敦市绿化率达到1/3,绿色植物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起到了显著作用。

即便是在空气质量已经不错的今天,伦敦市仍然积极推进能源升级换代,近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到15%的份额,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实现温饱之后自然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环境问题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经验可阻止中国“空气末日”

据《参考消息》12日报道,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雾霾:

提高能源效率能阻止“空气末日”吗?

》的文章,作者为克莱·斯特兰杰。

文章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洛杉矶盆地的空气质量是美国最糟糕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数以百万计的私家车和四面环山对烟雾的阻隔效应。

  文章称,如今,通过实施严格的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和强制性烟雾监测,洛杉矶的空气质量有了极大改善。

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天数在1975年高达200天,到2010年已减少到只有3天,而该市私家车数量同期增加了近两倍。

  文章指出,中国今天正面临与洛杉矶在上世纪80年代类似的污染挑战。

中国北方多个城市近来纷纷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记者将其称为“空气末日”,这是2012年冬天北京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后人们创造的新词。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初步措施来解决一系列有关空气污染的问题。

北京市政府10月出台一项计划,对烧煤加以限制,并对私家车采取了更严格的限制措施。

  文章称,禁止高污染车辆上路,让工厂暂时停工,这些做法或许有助于改善短期空气质量,但要长期改善,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纽约市发起的清洁热量活动逐步将污染最严重的供热燃油淘汰掉,让纽约今天可以享受到更干净的空气。

  文章指出,使用更清洁的供暖燃料再加上隔热更好的建筑物,是让中国北方和其他地区恢复蓝天的一项具体措施。

哈尔滨市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该市2012年投入110万美元用于给住宅楼安装更好的隔热材料。

但不幸的是,这对中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在中国,有一种日渐流行的观点认为,环境保护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相反,缺乏环境监管最终将制约经济发展。

  文章称,中国召集了有影响力的能源专家与决策者展开能源项目,其目标是为中国规划一幅未来清洁能源的图景。

该项目于2013年6月启动,目前正在评估2050年之前在中国迅速推广高效技术和可再生技术的潜力和经济可行性。

最终结果将在2014年底出炉。

文章认为,这对哈尔滨、北京等其他因燃烧化石燃料而导致整个城市被迫关闭的城市居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治理雾霾,多国有高招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

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

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美国 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

  1月14日,纽约州曼哈顿地区的PM2.5空气质量指数为75,为纽约州最高值,空气质量等级为“一般”。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加州圣洛伦索谷等地PM2.5达到100至150的区间,空气状况被定义为“不适合敏感人群从事室外活动”。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

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美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

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欧洲 对排污严重汽车征税

  由欧盟环境署主办的“吹起改变欧盟空气政策之风”研讨会1月8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标志着“2013年——欧盟空气年”系列活动开始,“空气年”活动旨在促使欧盟于今秋出台新的改善空气质量的政策文件。

  欧盟委员会曾于2008年4月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令》,被批“标准太低、执行不力”。

以PM2.5为例,该指令规定到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

从2010年起年均浓度目标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而且从2015年起才在欧盟各国强制执行。

该标准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10微克/立方米,也不及美国的标准12微克/立方米。

而且,这一标准也未能在成员国得到很好的执行。

  欧盟环境委员波多奇尼克认为,欧盟尚有许多改进空间,美国在空气质量的立法方面远比欧盟严格,中国也已经意识到空气质量问题,并正在严格监控空气质量。

不应将新的措施视为强制手段,而须当作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经过多年努力,欧盟成员国目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还是比2000年减少了15%。

欧盟各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也是各显其能。

如德国一些城市采取了“环保贴”措施,即根据汽车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情况,在车玻璃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

同时把城区分成4个不同区域,竖起标牌标明贴有何种颜色“环保贴”的车辆可以通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

  上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变成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

对此,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到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征收“拥堵费”,用来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至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

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

日本 中央地方携手治理

  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与一场官司密不可分。

633名1996年至2006年间东京大气污染公害受害者向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团以及丰田汽车等8家汽车公司提起诉讼。

2007年8月8日,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要求政府就设定针对PM2.5环境标准进行讨论。

日本环境省2009年9月9日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

日本2012年2月24日首次公布了PM2.5标准设定之后日本全国的测定结果(2010年度)。

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46个测量局中有34个测量局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省制定的标准。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的立法。

2000年12月东京都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达不到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

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县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促使尽快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设置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进本部”。

如今,首都圈已经发展为9都县市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

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柴油机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越来越多的旧车也开始安装过滤器。

国外城市如何应对空气污染

中国北京等多个城市持续出现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

如果类似情况出现在德国会怎样?

德国联邦环境局向记者介绍了德国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些做法。

德国:

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

德国联邦环境局发言人介绍,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须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

第二,就是要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

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缓解污染。

在火炉中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一定要注意避免。

除上述短期解决措施外,若想尽快减少雾霾天气带来的污染,城市内还需一些长期措施,以提高空气质量:

第一,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

小汽车、轻型或重型卡车、大巴车、摩托车……各类车辆都须满足设定的排放上限。

欧盟所有成员国机动车均需欧盟统一标准,为了排放不超标,机动车辆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

目前,德国正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清洁装置,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

第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

欧洲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工业排放令》。

第三,设定小型锅炉设备排放标准,例如房屋暖气等供暖设备。

第四,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如工程机械。

此外,城市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空气污染:

一、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均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

二、禁止重型货车通行。

重型货车的污染物排放通常较高。

三、限速。

四、通过补贴或宣传项目,鼓励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

五、通过合理的交通指示灯变化、设置机动车专用道等更好地管理交通。

法国:

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并预防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其中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

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

在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建议。

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委员会在2012年4月公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公众健康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幼龄儿童与老年人等敏感人群。

建议指出,当空气中PM10浓度为50至80微克每立方米时,已表现出症状的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应考虑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当PM10浓度超过80微克每立方米时,敏感人群应减少甚至避免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哮喘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使用吸入类药物的次数,健康人群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咽喉痛等症状,也应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

2003年夏天,由于持续高温天气、强烈光照和无风等原因,法国大部分地区大气臭氧浓度持续数日超过180微克每立方米,7月初巴黎地区大气臭氧浓度达到270微克每立方米。

在此期间,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承担起监测空气质量并向公众传播信息的任务,在网站和一些地方报纸上系统地公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法国环境部门呼吁儿童、老人、哮喘患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一切激烈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此外,政府还呼吁公众调节生活方式以减少会导致臭氧浓度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如降低汽车行驶速度、避免在白天高温时段加油或推迟需要使用油漆和溶剂的工程以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工业部门也应地方政府的要求限制或推迟部分工业活动以减少排放。

然而由于臭氧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这些应急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除应急措施外,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措施,旨在通过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来改善空气质量。

美国:

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美国面临的空气污染主要由六大因素所致:

气态污染物、温室气体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气候影响。

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作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及时、易懂信息。

登录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可以看到全美各地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处地点。

以1月13日为例,当天的PM2.5指数图显示,全美PM2.5指数最高的城镇为亚利桑那州的诺加利斯,PM2.5指数为135。

根据《洁净空气法》,环保署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2006年,美国环保署针对PM2.5标准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规定全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任何地区、任何24小时周期内PM2.5最高浓度由先前的每立方米65微克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而年平均浓度标准则是每立方米小于或等于15微克。

直径在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标准为24小时周期内每立方米150微克。

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环保署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

未达标、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数据不足。

如果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州和地方政府需要在三年内制定执行计划,列出该地如何减少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聚集的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并保持环保署列出的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环保署列出了一些小贴士,提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夏天将空调温度稍微调高些,冬天稍微调低点;购买带有“能源之星”的家用和办公用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拼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高的日子里,减少乘车外出的数量,减少或停止使用壁炉;避免使用燃气割草机和其他花园机械;避免燃烧叶子、垃圾及其他物质。

英国:

依法划定“烟尘控制区”

数日前,在阴沉的雾霾中,北京用连续“爆表”的数据轻易夺走了“雾都”的称号,而这时人们想起了伦敦,才发现那个从狄更斯时代就以烟雾笼罩而著称的城市现在已经常常碧空如洗。

1952年12月5日的毒雾事件是伦敦历史上最惨痛的时刻之一,当时那场毒雾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无数伦敦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而在那场灾难之后,英国政府做了补救工作。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禁止直接燃烧煤炭。

此外,还陆续关停了伦敦所有烧煤的火电厂,将其搬到城市以外的地方。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在过去20多年中伦敦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改进中。

据伦敦市政府提供的数据,现在大约有72.2万人住在伦敦以外的地区,每天搭乘各类交通工具来伦敦工作。

伦敦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巨大的通勤者意味着道路交通网络已经承受巨大的压力。

比如在伦敦最繁忙的火车站滑铁卢车站里,每天交通高峰期的3个小时里客流量有5.1万人。

道路交通同样也是如此,有超过300万辆机动车在路面上行驶。

而自从2003年开始征收道路拥堵税以来,据估计每天路上的车流量减少了7万辆。

在过去50年间,由于在伦敦的家庭和工业中使用煤炭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交通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最大的来源。

伦敦空气中58%的氮氧化物,以及68%的PM10污染物颗粒都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

英国环境专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弗兰克·凯利教授指出,由于人口密度高,通勤者众多,从事商务和旅行的车辆川流不息,这都给空气质量带来压力。

对此,凯利建议在城市地区尽量使用小排量的汽油动力汽车以及清洁的公共交通,并对使用柴油的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升级改造。

对于如何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凯利说,北京的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地理位置造成的。

另外,北京的空气污染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城市中既有烧煤的火电厂,路上也有太多的汽车在行驶,因此北京同时遭受着当年困扰伦敦的问题和目前困扰伦敦的双重问题。

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当局需要逐一厘清并解决这些问题。

 

意大利米兰为“多争取一片蓝天”而努力

谁能想到,享誉全球的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也是欧洲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

为“多争取一片蓝天”,米兰市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其重点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和集中供暖。

米兰地处意大利波河平原腹地,人口密集,周围工业及农业生产活动频繁。

此外,米兰上空类似“厚毯子”的逆温层厚度达300米,更加不利于烟雾的消散。

因此早在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把米兰列为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

在米兰,差不多两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当地政府在市中心增设交通管控区,加收交通拥堵费,以抑制车辆进城需求。

据统计,这项政策实施后管控区内车辆减少了30%,外围地区车辆使用量也减少了7%,市区碳排放量也大幅下降。

另外,米兰市政府还通过每年数次的周日无车日活动,积极引导民众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帮助市民培养“治理污染人人有责”的意识。

取暖方面,米兰市则增加集中供暖面积。

当局还定期检查供暖设备能耗使用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效。

然而,尽管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米兰可吸入颗粒物与臭氧两项污染指标仍常常“亮起红灯”。

仅今年1月,米兰空气污染超标天数达到连续10天以上。

为此,米兰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更为严格的应急管控措施,包括进一步限制高污染机动车的使用,对取暖的温度和时间加以限制以降低能耗,甚至禁止商店门户大开以减少热量损耗。

从米兰的经验来看,面对成因复杂的空气污染,并没有所谓的“神奇法宝”可以“一招制敌”,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多方协同作战才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