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062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9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冶金(yǎn)衣衾(qīn)手腕(wàn)大杀风景(shā)

B.蛟龙(jiāo)扁舟(piān)后裔(yì)棋输一着(zhāo)

C.踟蹰(zhí)汀洲(tīng)巨擘(bò)迥然不同(jiǒng)

D.吟哦(ó)石扉(fēi)涕泗(tì)光风霁月(j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奏效亲合力荟粹举步维艰

B.寂廖并蒂莲整饬既往不咎

C.修葺壁上观端倪大才小用

D.文身挖墙脚装潢以逸待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宜于农桑的杭嘉湖平原,人们对于蚕桑的重视可谓无以复加,不单各朝统治者用实际的政策鼓励农桑,地方百姓也自觉地加入种桑养蚕的行列。

B.著名学者边沁一生著述几十种,然细考其作品,其宗旨无一不归于乐利主义,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刘晓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接连几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因屡试不爽,心情糟糕透了。

D.北大的王瑶教授总是喜欢和同学们以聊天的形式上课,学生们对他天南地北,上下古今,谈笑自若的上课方式极为认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八月,胡锦涛主席给全国劳动模范、已故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女儿丛小也回信,赞扬他父亲的光辉事迹。

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美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全球环境史研究,开启历史叙述的新模式

环境史学是历史学专业视野拓展和关注现实环境问题相结合的产物。

强烈的现实性使之在兴起阶段具有“倡议史学”的突出特点,但随着环境史学进入成熟阶段,它更多地具有了传统史学的一些特点。

但第一代环境史学家开拓环境史研究的初衷却是对传统的历史编撰发出挑战,要改变历史编撰忽略环境因素的片面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思维的排他性。

现在,西方环境史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重新思考环境史学的走向问题,希望能在克罗斯比等前辈学者开创的全球环境史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再出发。

这种长时段的宏观研究与专题研究并不完全冲突,宏观研究甚至可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

例如:

如果从农业史来看环境史,那么环境史上就发生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革命,分别是1500—1750年的农业革命,19世纪中到二战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二战以后到现在的第三次农业革命。

如果从能源史来看环境史,那么环境史可以分为木材时代(1580年前)、煤炭时代(16世纪到20世纪初)和石油时代(20世纪到现在),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社会的多中心霸权、英帝国霸权和美帝国霸权。

显然,这样的历史分期与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分期大不相同,与一般的环境史分期也有不小差别,从中观察到的历史大趋势也很不相同,但是,其中隐含的分期标准即人与环境的互动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历史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少数学者更把关注范围从某个专题扩大到全球环境史,出版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例如雅克西姆·纳德考的《自然与权力:

全球环境史》和约翰·麦克尼尔的《阳光下的新事物:

二十世纪世界环境史》。

前者从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回溯,探讨了从史前到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后者从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图和生物圈分析了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给全球环境带来的破坏。

但在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时,作者并没有对人类文明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相反却认为,作为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的环境破坏并不能导致人与环境关系走向不可调和,越来越得到文化塑造的人类总是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总是在寻找环境变迁形成的、可以更好依靠的新生境。

显然,这样的分析已经摆脱了早期环境史叙述中经常出现的生态狂热,显得异常客观和冷静超然。

全球环境史研究肯定了自然的历史创造性,同时更新了历史叙述的基本单位,改变了过去环境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衰退论”和“退化论”的取向,正在开启历史叙述的新模式。

(选自2011年12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A.以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分期标准,其历史分期与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分期大不相同。

B.从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回溯,探讨从史前到现在,世界范围内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C.肯定了自然的历史创造性,更新了历史叙述的基本单位,改变了环境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衰退论”和“退化论”取向。

D.因为自然环境影响世界历史,所以要突出环境史学的重要性,把“环境的历史”从“人的历史”中独立出来。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环境史的研究需从宏观人手,花费较长时间来研究,它与专题研究不完全冲突。

B.从农业史看环境史,从能源史看环境史,这都是专题研究,因而很难从中看到宏观的历史大趋势。

C.约翰·麦克尼尔认为环境破坏只是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并不能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D.本文作者认为早期环境史的叙述中经常出现生态狂热的倾向,显得不够客观和冷静超然。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

李长吉歌诗叙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

“必有异,亟取火来!

”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

“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

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

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

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

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

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

”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

“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让居数日,牧深惟公曰:

“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

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

”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

公曰:

“子固若是,是当慢我。

”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乃贺所为,得无有是?

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

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

贺生二十七年死矣!

世皆曰:

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亟取火来亟:

赶快、急忙

B.牧深惟公惟:

推让

C.颇道其歌诗。

道:

谈论

D.骚有感怨刺怼。

怼:

怨恨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贺且死,②且臣少仕伪朝

B.①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②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其无所至极耶?

C.①牧因不敢复辞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亦殊不能知之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给下列句子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B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C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D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

第Ⅱ卷

四、13.请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12分)

(1)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

(5分)

(2)子固若是,是当慢我。

(3分)

(3)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蒹葭

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带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苗早,从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1)此处表现了蒹葭的哪些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本诗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15.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屈原《湘夫人》)

诗人的遗骸

[苏联]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早先的古城奥利戈夫、现在的村庄李戈沃坐落在奥卡河畔一个高高的峭壁上:

俄罗斯人在那些年代里除了奔涌的、供饮用的水之外,第二钟爱的就是美。

英格瓦尔·伊戈列维奇奇迹般地躲过兄弟刺杀的刀子后,为纪念自己的获救在此地建造了圣母安息修道院。

在晴朗的日子里,从这里举目河滩,可以看得很远,三十五里开外,在同样的一座峭壁上,是约翰修道院那高高的钟楼。

迷信的拔都①没有摧毁这两座修道院。

雅科夫·彼德罗维奇·波隆斯基②也看中了这地方,将此视为唯一的去处,遗嘱将他安葬在这里。

我们总是认为:

他的灵魂将在坟墓的上方飞翔,把静谧的原野环顾。

但是——没有教堂的穹顶,也没有教堂,石墙也仅剩下一半,建起了缠着铁丝网的木栅栏,整个古迹之上,是电线杆,是丑陋的稻草人,都十分的眼熟……十分的眼熟……修道院的门口,是值班室。

一张宣传画:

《为了各民族间的和平》——一个俄罗斯工人的手中抱着一个非洲孩子。

我们似乎什么也不明白。

在看守期间,一个身着衬衣的不当班的看守向我们解释道:

“这儿有过一座修道院,是世界上第二座。

第一座好像是在罗马,莫斯科的那座是第三座了。

在这儿办过一所儿童教养院,孩子们不知好歹,拆光了围墙,砸碎了圣像。

后来,集体农庄以四万卢布的价格买下了这两座教堂,图的是砖,因为农庄想建造一个六排的牛棚。

我还记得,一块整砖值五十戈比,半截砖卖二十戈比。

只是那些砖块很难撬开,全被混凝土黏成一团。

在教堂下面发现一个地下墓,躺着一位高僧,那高僧已是一骷髅,但那件长袍还是好好的。

我们两人去扯了扯那长袍,但没有撕开……”

“请问,这地图上标有诗人波隆斯基的墓。

这墓在哪儿?

“波隆斯基那儿不能去。

那儿属于禁区。

禁止去他那儿。

那儿有啥可看的?

看那几块光秃秃的纪念碑?

”看守转向他的妻子:

“波隆斯基好像被挖走了吧。

“是的,被拉到梁赞去了。

”妻子站在台阶上,嗑着瓜子点头应道。

看守自己也感到可笑:

“也就是说,被释放了……”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注】①拔都,成吉思汗之孙,曾在13世纪率军远征欧洲。

②波隆斯基,俄罗斯诗人,一个一生追求和创造爱与美的诗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A、文章用极为简洁的笔法写了拔都没有摧毁这两座修道院以及波隆斯基将自己的墓建在这里,作者的用意不过是要说明奥卡河畔的风景之幽美,足以让人万分陶醉。

B、作者写“我们”在看到真实的风景,过去的美丽已经遭受到了毁坏。

在这本来代表美的事物上,作者看到的是丑陋,作者连用两个“十分的眼熟……”表现的不单单是对美景丧失的惋惜之情,更加是对丑的厌恶。

C、作者写到了宣传室里的那幅宣传画,画面内容是一个俄罗斯工人手里抱着一个非洲孩子,作者想借此来表现俄罗斯人的博大胸怀和对世界的奉献精神。

D、当“我们”问及波隆斯基的墓在哪儿时,看守的回答说明他是不懂得美的,他粗暴地禁止我们到波隆斯基的墓边去。

E、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的遗骸”“两座修道院”都代表着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代之以起的是“值班室”,是“禁区”,是“牛棚”。

作者以此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宋人曹勋的《途中寒食》有两句写景的妙句:

“好花闲照水,宿雨冷连空。

”请就这两句诗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1、字数200字左右;

2、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格;

3、使用情景结合的表现手法;

4、力求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

10.C道,应为“称赞”。

11.D代词(A将近/况且B指示代词,这/选择疑问句的标志,“是…,还是…C于是/趁)

12.B

16、对比。

①过去的俄罗斯人对美的热爱和现在的俄罗斯人拆毁美景,制造丑陋的行为作对比;(2分)②迷信的封建统治者拔都和现代“文明”的俄罗斯人对待古迹的态度作对比;(2分)③波隆斯基建墓于此和现代的俄罗斯人迁走其墓作对比。

(2分)(单谈对比没分,一定要答出哪些对比,谈到三点即可。

17、现在的俄罗斯到处都存在着人为的丑陋,他们破坏了美;(1分)他们到处宣传人道和正义,但是他们却并没有将人道和正义施与死去的人们;(2分)他们管制着别人的自由,到处都布满了禁区。

(2分)

18、

(1)作者通过想象写波隆斯基死后的情状(1分),不仅写出了此地的美,更写出了诗人对美和自由的热爱(2分)。

(2)一个一生追求美与自由的诗人,死后自己的坟墓竟被现代的文明人列为禁区(1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反讽(1分)。

作者借此讽刺这个社会没有美与自由(1分)。

19、BE

20.略。

21.略。

李贺,唐王朝众多子孙中的一个,字长吉。

元和年间,韩愈也非常称道他的歌诗。

云烟连绵,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姿态;河水遥远,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才情;春意盎然,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温和;秋日爽朗,不足以表现他诗歌的风格;风中的桅杆、上阵的战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