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49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中考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特殊改进实验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2021届初三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之特殊改进实验

(海淀区)38.(3分)用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足量的红磷或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冷却至室温后结束实验),测定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实验前,(填“需要”或“不需要”)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2)图2曲线①数据表明,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低于起始压强,原因是。

(3)某同学根据图2曲线②推断:

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其实验依据是。

(东城区)3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原理及结论

(1)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

塞紧胶塞

一段时间后,CO报警器

发出报警声

蜡烛燃烧有CO生成

(2)蜡烛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将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分析:

通过该实验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朝阳区)35.(4分)用下图装置进行O2、CO2制取的实验。

(1)实验一,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2)实验二,甲图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的变化如乙图所示,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ab段表示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表示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6.(3分)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Ⅰ:

点燃蜡烛,立即伸入瓶中并塞进瓶塞。

步骤Ⅱ:

一段时间后,待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Ⅰ中蜡烛点燃前后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步骤Ⅱ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B.蜡烛燃烧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但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

C.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并利用生成物吸收二氧化碳

(西城区)35.(3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实验前K1、K2和K3均已关闭。

(1)打开K1和K2,滴入部分碳酸钠溶液,关闭K1。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中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

(2)关闭K2、打开K3和K1,滴入碳酸钠溶液,关闭

K1。

观察到B中的液体流入C中,一段时间后,

C中溶液澄清且无色,此时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丰台区)35.(3分)用右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

①由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至没过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

②一段时间后,推动注射器活塞,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已知: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②中红磷露出水面后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

37.(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C处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D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可以验证CO2的性质是_______。

(房山区)39.(3分)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

已知: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步骤

操作

现象

打开K1,缓慢拉注射器B活塞,吸入5mLNaOH溶液,关闭K1,轻轻振荡注射器B

注射器B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最终停留在5mL刻度处

打开K2,缓慢推注射器A活塞

注射器B中有气泡产生,活塞缓慢向上移动

(1)实验前,分别缓慢向上拉注射器A、B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Ⅰ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3)步骤Ⅱ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石景山区)37.(3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和240℃。

实验装置

【实验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2】研究燃烧条件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红磷,左、右管盛有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水,将左管剩余空间五等分

Ⅰ.激光引燃红磷

Ⅱ.待红磷熄灭,至液面不再变化,调节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与左管液面在同一水平线

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红磷,左、右管盛有处于同一水平线的80℃热水

Ⅰ.向右管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

Ⅱ.调节右管高度,使右管白磷露出水面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1中,证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1/5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需要对比的是______。

(门头沟区)36.(1分)如图35-1所示,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

已知:

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着火点40℃

实验步骤:

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将W型管放入80℃热水中。

①先向W型管中通入氮气,此时观察到红磷、白磷均不燃烧。

②停止通氮气,改向W型管中通入氧气,此时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7.(3分)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

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

①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______________现象,可得出结论:

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②写出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8.(3分)如下图左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下图右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向烧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________点(填“a”、“b”、“c”或“d”)。

39.(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1)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燕山区)36.(5分)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性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在上述装置中,持续缓慢通入一定量干燥的CO2气体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d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说明CO2具有性质。

(2)停止通CO2气体,在b处用酒精灯加热

化学方程式

(顺义区)37.用图1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得实验过程中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2中,c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39.烧杯A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谷区)34.(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止水夹K后,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大兴区)37.利用图1装置研究NaOH与CO2的反应。

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2、图3所示。

(1)图2可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依据是。

(2)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

(通州区)36.(3分)U形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利用其进行如下实验。

 

AB

(1)A装置中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A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后的现象是______。

(3)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束时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37.(3分)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甲中白磷

乙中白磷

滴入H2O2溶液前

不燃烧

不燃烧

滴入H2O2溶液后

不燃烧

燃烧

 

(1)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滴入H2O2溶液后,甲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3)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延庆区)36.(3分)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是将甲溶液滴入乙溶液中,乙溶液为。

(3)60s时,溶液中溶质为。

37.(3分)用下图喷泉实验装置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挤进烧瓶,震荡,打开

止水夹K,水倒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

(1)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入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取下烧瓶,打开橡胶塞,取少量溶液

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北京市2021届初三一模14区化学试题分类精练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之特殊改进实验参考答案

(海淀区)38.(3分)

(1)需要

(2)红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P2O5不是气体

(3)反应前后压强没有变化

(东城区)35.

(朝阳区)35.(4分)

(1)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2)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BC

36.(3分)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4P+5O2点燃2P2O5

(3)BC

(西城区)35.(3分)

(1)Na2CO3+2HCl===2NaCl+H2O+CO2↑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aCl2、NaCl

(丰台区)35.

(1)4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6HCl+Fe2O3=====2FeCl3+3H2O

37.

(1)2HCl+CaCO3=====CaCl2+CO2↑+H2O

(2)紫色溶液变红

(3)CO2+Ca(OH)2=====CaCO3↓+H2O

(4)不可燃,不助燃

(房山区)39.

(1)活塞回到原位

(2)CO2被NaOH溶液完全消耗,使B注射器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Na2CO3+2HCl2NaCl+H2O+CO2↑

(石景山区)37.

(1)4P+5O2点燃2P2O5

(2)左管中液面上升到刻度1

(3)红磷不燃烧,白磷露出水面后燃烧

(门头沟区)36.(1分)

通氮气时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白磷燃烧

37.(3分)

(1)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条变红色,气球鼓起

(2)①锌片表面有气泡生成,倾斜前铜片无明显现象

②Zn+H2SO4===ZnSO4+H2↑

38.(3分)

(1)pH值由12降至7

(2)NaOH+HCl===NaCl+H2O

(3)C

39.(2分)

(1)NaOH溶液与CO2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产生压强差。

(2)NaOH溶液中有水,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也会使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燕山区)36.(5分)

(1)

a处小花不变红,b处湿润的紫色小花变红色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

红色小花又变紫色

(顺义区)37.(2分)

(1)4P+5O2点燃2P2O5

(2)打开止水夹

39.(3分)

(1)B中溶液显红色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有气泡产生、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沉淀消失

(平谷区)34.(2分)

(1)2NaOH+CO2Na2CO3+H2O

(2)稀盐酸被吸入试管A中且有气泡产生

(大兴区)37.

(1)推入NaOH溶液比推入等体积的水后瓶中压强减小得更多

(2)2NaOH+CO2===Na2CO3+H2O

(3)NaOH与CO2反应放热

(通州区)36.

(1)CaCO3+2HCl====CaCl2+H2O+CO2↑

(2)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

MnO2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左侧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左侧

37.

(1)2H2O2====2H2O+O2↑

(2)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滴入H2O2溶液前,乙中白磷不然后,滴入H2O2溶液后,乙中白磷燃烧

(延庆区)36.(3分)

(1)HCl+NaOH=NaCl+H2O

(2)盐酸

(3)NaOH和NaCl

37.(3分)

(1)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入烧瓶中

(2)CO2+2NaOH=Na2CO3+H2O

(3)产生气泡,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