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33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docx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目的探究新时代下的中国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如何变革才能增加自身的活力,并且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方法使用图表和计量模型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各个方面的优势劣势,总结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发展速度逐渐变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但资本投入是主要因素,但是这种发展情况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呈现结构发展不平衡,有关创新的发展不足,但发展较快的主要是靠创新驱动发展,技术进步带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来快速发展,并积极寻求与其他产业结合寻求新的发展。

结论中国的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很大,随着制造业的不断革新,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制造业的收入占我国国民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

近年来的中国也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已经摆脱了之前的中国制造,进入含有技术创新的新制造业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之前的制造业是以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为主,现在的制造业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手段。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现在的制造业所面对的问题是制造业在这种形势之下应该如何发展,制造业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老路子,不寻求新的改变将会被其他产业瞬间超越并且远远地落在后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不寻求新的改革发展的制造业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它所制造的产值也满足不了现在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政府很多新政策出台,制造业应当抓住机会并接受挑战。

1.2研究意义

在过去的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新的时代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制造业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制造业能否做出改变,也会对国民经济能否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会影响原材料,资源,以及劳动力等许多资本要素,这会导致工业格局产生变化,会带动社会上许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为结局就业等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我国制造业现在的情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能找到当今制造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了解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带来的收益,有利于了解制造业近几年的发展对中国居民的生活做出了怎样的改变。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大问题,所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

2004年,谢伏瞻曾经说过,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发展的黄金时期,要确保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部分,将制造业的优势发挥出来,及时促进其转型和升级。

2015年,刘小铁收集了江苏省二十多个行业的制造业的数据,分析了制造业的聚集效应,当产业都聚集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反而对产业的成长不利,从文献的数据和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相关产业集聚程度非常高。

2016年,樊硕曾经指出,世界的许多东西都在中国生产,但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却内忧外患,一是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崛起,二是我国的其他新兴产业正逐渐缩小与制造业的差距,而且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所以,为了面对国内外如此激烈的环境,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大问题。

近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务型的制造业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2006年,刘继国总结了九个国家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环节逐渐趋于服务化。

2011年,王德波说明,随着国民需求的变化,交易方式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使了服务进入产品,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生产者和消费者出现交叉。

2013年,赵霞研究指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业在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制造业的转型将会依赖服务业的不断推动。

2015年,王驭和尤宏兵研究表明:

在国外逐渐趋于服务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融合逐渐成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当然这也是我国制造业近几年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需要尽快的完成转型和升级,才能占据更有利的竞争优势。

2016年,洪谊雅、林怀艺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重中之重是既要重视新兴的产业又要重视传统产业的改革,要坚定不移的朝着服务业和制造业结合并重的方向发展。

2017年,孙柏林的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的经济逐渐趋向一体化,世界制造业所面临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无论什么行业包括制造业都渐渐地更关注产品的价值,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方向是生产服务型经济。

近几年低碳、环保逐渐成为制造产业新的发展趋势。

2010年,迟福林的研究表明,我国早已进入工业话社会,现在已经处于后期,当今时代的制造业提倡的是科学、环保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中国的发展需要。

2014年,赵秋兰、屈晓娟的研究表明,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发挥制造业的长处更要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提高。

她们对陕西省的制造业进行分析,低碳经济越发达,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强,但是边际增加量逐渐减少;反过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强,低碳经济越发达,并且边际增加量也逐渐增加。

1.3.2制造业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直以来,制造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就紧密关联,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论述。

2000年曾涤、王廉二人总结了一些经济大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得出制造业应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的相关政策应当予以支持。

2009年张德常对我国制造业的一百多个种类进行研究,测定了我国多个省市的制造业多样化水平,并且很多案例都表明制造业的多样化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对各地的就业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3年,杜传忠应用系统耦合度模型测量估计了长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与行业竞争力水平,发现要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制造业耦合协同作用。

2016年,李国平、原嫄二人对欧盟各国的制造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产业关联度在制造业的转型过程中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李胜会、宗洁二人专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制造业的耦合特征在横向的层面显示出高耦合协调度。

2017严成樑、李蒙蒙二人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波动是受制造业的影响的,随着制造业的规模扩大,经济波动逐渐变缓。

制造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区域的变化而不同,在一些收入较高的地区,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确实有利于减轻经济波动,但是相反,在一些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增加经济的波动。

2016年,傅元海指出,制造业结构若不合理对经济发展不利,会降低经济的增长效率,但是相反若制造业的结构合理对经济的增长是有利的。

2016年宋之杰提出了制造业的转型方向,增量型制造业应该替代存量制造业,因为存量型制造业阻碍经济的发展,增量型制造业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017年,程皓在文章中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是改变制造业的结构,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主要是研究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制造业今后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

1.4.2研究方法

使用图表和计量模型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各个方面的优势劣势,总结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2.1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解放战争刚刚结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将重工业作为发展的重心。

在这期间,我国重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工业结构,从之前的以手工业为主导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

虽然在产业结构上有所突破,但是当时中国的重工业的发展途径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依赖当时中国的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当资本受到限制的时候,当时的政府会减少农业等产业的支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这种跳跃性政策其实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因为正常的结构转型应该是先进入轻工业主导,然后在进入重工业主导,这也为中国经济之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也影响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自从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后的几年,中国的制造业逐步开始发展,我国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由曾经的以重工业为主导逐渐转向轻工业主导的的发展趋势。

由于之前阶段我国注重发展重工业,所以导致我国的生活消费品严重不足,所以这一时期,我国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其中有关消费品的制造业也迅速繁荣。

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的制造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复苏并且逐步走向繁荣。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根基逐渐牢固,改革开放逐渐加深,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国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且劳动力的流动性也加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入城市。

虽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曾经引起了很大的政治上的波动,但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的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所以外资企业的进入还是给中国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民营制造业在这一时期也迅速发展,特别是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区,都是在那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改革典范。

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制造业获得了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并且进出口便利,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出口为主导的制造业。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加上改革开放时期进入中国的许多外资企业,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由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货架上,甚至一些高科技产品的零配件也是在中国生产和组装的。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其他行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重工业的飞速发展。

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大量的资本,同时技术也得到了改革和发展,我国的企业也积累了很多有关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这一时期虽然制造业快速发展,经济快速进步,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经济的增长是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一些制造业企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且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才创造出了选低于其代价的经济产出。

2.2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至今,制造业经历了许多的发展时期,之前的许多发展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中国的劳动力价值逐渐上升,人口红利日益消失,资源越来越少,并且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之前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以企业环境保护的成本逐渐提高,这些都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一些西方国家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并且许多国家对进口我国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日益减少,所以越来越多的外资制造企业转向中南亚地区,因为在东南亚国家生产成本较低,这一趋势使我国的制造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国之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类型也受到了影响。

面临这一情况,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和其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及维持经济较快的增长形势,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比如:

“三步走”的重要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政府还提出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扩大本国人民的需求,刺激消费,由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当今社会,我国制造业的出口量逐渐变缓。

世界经济呈现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我国也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比之前有了一定的提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地调整。

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在经济危机前保持较快的增长。

但是由于国外的经济变动,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才日益下降,201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仅占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6.07%;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对制造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制造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6年,世界平均的工业增加值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7.65%,但是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却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2.72%。

而有关工业制成品也就是制造业的产品的出口额占到所有产品总共出口额的95%以上。

当今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靠资本投入,包括劳动力和各种其他的资源,技术投入较少,所以当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资源逐渐缺失才会出现制造业的危机,所以扩大技术要素的投入是当今制造业的一个转型的方向也是制造业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数年来,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的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主要以资本投入带动生产,因为中国一直以来资本都是非常充足,所以就忽视了创新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要素所占比例一直较低。

我国的制造业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较高,原因有很多,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中也有提到,我国的制造业非常依赖出口,而且很多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我国制造业自己的技术较少,并且专利较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很少。

而且我国的制造业产品较为依赖外企的组装,我国的制造业的增加值为27%,而与我国相比,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大约为48%,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39%,德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为47%。

依赖外企不仅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是照搬外国的技术,并没有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在技术上一直得不到进步和突破。

制造业产品进入国外,并且过分依赖于国外市场,而国内人民的消费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就出现了制造业的内需矛盾。

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有待调整,发展及其不均衡,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但是所占比重过大。

这样我国的制造业就不能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并且导致制造业效率较低,进而抑制了制造业的增长和发展。

我国一直以人口大国著称,所以自制造业发展以来,发展较快的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

在之前,我国确实有很多剩余劳动力,所以工厂可以以较低的价钱雇佣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优势逐渐减弱,更重要的是,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在表面看来并不缺乏,但是现在我国的制造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廉价劳动力,我们更需要掌握专业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工人,这些劳动力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3.1科研投入较少

比较2014年我国的制造业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制造业的总产值、增加值和科研经费投入。

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科研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足。

如下表所示。

国家(年份)

(总)产值

增加额

科研经费

中国(2014)

7024.5

1985.3

114.2

美国(2012)

7866.3

2831.6

1563.4

德国(2011)

2298.7

558.2

235.1

英国(2013)

2034.8

658.1

198.6

日本(2015)

5014.2

1436.7

559.4

加拿大(2010)

896.1

300.4

105.9

韩国(2014)

2188.9

583.6

256.7

3.2技术创新有待提高

从我国目前的制造业技术的创新程度来看,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然是主要由国外提供。

外商进入我国进行投资,跨国公司实现了国外与国内的技术上的转移,给我国带来技术的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压力,当然,对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制造业并没有真正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往往只是最基础的模仿,以至于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产品一直比较低端。

跨国公司虽然给我国带来的技术,但是重要的核心技术并不会外泄,而是由公司内部的核心人员掌握,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来抢占市场。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的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3.3缺乏技术工人

技术工人对制造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当前的制造业仍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并且纪律性和组织性较低。

而且企业在雇佣员工的时候过分的考虑了成本而忽视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对员工的专业技术的培训也较少,所以工人的技术水平自然较低。

工人的技术水平无法保证就必然会影响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现在制造业加大对普通员工的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3.4廉价劳动力匮乏

虽然技术工人缺乏,是当今制造业存在的一大问题,但是一些制造产业并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制造企业的工作需要的文化水平较低,也不需要专业技术,这时,廉价的劳动力就成了降低成本的关键。

这类企业的发展与廉价劳动力联系密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经济危机的产生,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成本的大幅上升,很多工厂因为雇佣不到廉价的工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变缓。

4中国制造业发展swot分析

4.1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4.1.1优势

(1)装备工业体系较完备,总量规模较大。

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独立的装备工业体系,具备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总体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据统计,2015年1~10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33075.57亿元,进出口总额为1804亿美元。

(2)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快,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据统计,2009-201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达19.2%,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30.41%提高到2017年的45.15%。

(3)已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我国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公室,加大了对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的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力度。

经过努力攻关,现已掌握一批大型成套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宝钢三期工程成套设备、“100兆牛双动力铝挤压机”、三峡工程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1000万吨大型炼油厂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开采设备、500万伏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大型成套收稿日期:

2006-08-01,修回日期:

2006-l0-17设备的核心、关键技术。

沈阳机床、奇瑞汽车、华为通信设备、上海振华港机等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装备企业级著名品牌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4)劳动力成本低,且不乏高素质人才。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仅相当于美国劳动力价格的1/30,日本的1/20,韩国的1/10。

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劳务成本形成了我国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的相对优势。

我国科技人才总量和研究开发人才总量也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这种价廉质优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许多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向我国转移。

(5)制造资源较丰富。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比较丰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备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条件。

资源贫乏和相对短缺的发达国家正是看中了我国的资源优势,将资源消耗量较大的制造业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6)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国内市场需求对一国产业、产品的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装备市场。

我国拥有13亿人口,居民储蓄存款目前已超过十六万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现实和潜在消费市场。

这种独一无二的庞大市场已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的必争之地

4.1.2劣势

(1)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偏低。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其所占的比重代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偏低。

2001年,我国这一比例为33.38%,而早在1999年,美国、日本和德国就分别达到了41.9%、43.6%和46.4%。

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能力有限,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2)缺乏一流企业和品牌产品。

我国装备制造业有规模而无实力,大而不强,缺乏品牌产品和一流企业。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过低,缺乏龙头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规模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同行业巨头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种类比较齐全,但缺乏自主品牌,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例如,目前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年产汽车近600万辆,但在前100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仅约l0%。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们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微薄的生产利润。

如在一些合资汽车企业中,通常外方以30%的资本及品牌技术拥有50%的股份,拿走70%的利润。

(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受制于人。

由于我国装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研发投入强度低,研发人才短缺,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自给率低。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单机制造能力较强,但成套制造能力却相当薄弱,缺乏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造成了大型成套设备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

据统计,我国每年上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用于进口设备。

(4)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视不够,组织管理和产学研合作不力,导致我国装备技术仍然停留在掌握原有技术和较低层次的国产化上,没有上升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形成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上来,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5)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而高技术装备制造能力严重不足;在进出口贸易结构方面,进口的都是大型成套设备,而出口的则大多是普通机电产品。

(6)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经济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差。

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化协作分工。

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未摆脱历史包袱沉重、社会负担大的困境,缺乏适应市场进行改组、改制的动力和压力。

而装备制造业的进入“门槛”又较高,导致中小型装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带来了企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我国装备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也较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设备利用率低,大量生产能力闲置;二是产出效率低下,一直没走出粗放经营、高耗低效、重污染的老路子;三是品种单一,档次不高,产品交货期长,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屡屡失利。

4.2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4.2.1机会

(1)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场范围广、程度深、变化快的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制造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

如果说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那么现在主要是转移资金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工业。

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发展机遇。

(2)我国已把振兴装备制造业确定为基本国策。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党的“十六大”指出: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举措,并提出以自主创新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建议》。

这些都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将振兴装备制造业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拓展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此外,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