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110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docx

自考审计学原理《06069》重点复习课程

自考《06069》2016审计学原理重点

1、审计:

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它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特点

(1)审计是经济管理的监督环节,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的管理;

(2)审计是经济监督,不是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

(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

3、审计的分类

(1)、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审计;

(2)、审计按审计人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可以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3)、审计按目的分类可分为:

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4)、审计按范围不同可分为:

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题审计;

(5)、审计按施行时间可分为:

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6)、审计按执行地点和分类:

就地审计、报送审计、委托审计和联合审计;

4、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下手,

如何着手,何时着手等问题。

(1)帐项基础审计:

也叫数据导向审计或凭单审计方法,是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被大量采用,其一般是以凭单核对为重心,以审查帐目有无舞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着手点,构成一个以审查帐目为主的方法与模式;

(2)制度基础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对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了解,强调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实质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度,其审计的重点放在对于制度中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中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扩大检查范围;

(3)风险基础审计:

也称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模式的新发展,风险基础审计立足于被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订审计战略,制订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

5、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关系

(1)、从审计独立性看。

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因此在独性上视为单位独立,即公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但政府审计是政府行为,所以是无偿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表现为双向独立,即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其是由中介机构完成的,属于有偿审计;

(2)、从审计对像看,政府审计的对像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像则包括一切营利及非营利单位;

(3)、从审计监督性质看,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果被审计单位抱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可以依法执行;注册会计师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从审计方式看,政府审计是强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

(5)、从依据审计准则看,注册会计审计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法和其他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独立审计准则来承办审计事项。

而政府审计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职责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及企业事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国家建设项目,外国贷款项目和各种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监督;

6、我国注册会计师设计的审计模型:

销售和收款循环、购货和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和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

7、外勤审计的流程;

(1)、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配备注册会计师;

(3)、编制审计计划;

(4)、研究和评价内控制度;

(5)、进行审计测试;

(6)、获取审计证据;

(7)、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8)、关注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

(9)、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0)、关注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编制审计报告;

8、合格的一名注册会计师应具有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应有职业谨慎态度。

独立原则:

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在实质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单位,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前必须实实在在的毫无利富关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

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标准、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对客户的责任;对同业的责任;

客观原则:

是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整、判断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见,也不为委托或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以个人好恶或成见,偏见行事;

公正原则:

是注册会计师应具有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洋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的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9、审计准则:

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1)、独立审计准则:

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或民间审计准则,其目的是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

(2)、政府审计准则:

是为政府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

(3)、内部审计准则:

是为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建立标准指南;

10、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

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改变,会导致审计目标发生变化,而变化了的审计目标,需要制定和实施新的审计准则来保证实现,从各个国家审计准则制定和变化的历史过程,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11、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1)、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审计准则是确定符合特定环境需要的审计程序的基本依据,审计程序则是审计准则的质量要求在特定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2)、审计准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稳定性,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审计程序则是收集证据的方法,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除某些审计程序是必不可少之外,绝大多数的审计程序都是审计准则的要求;

(3)、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根据其专业判断,可确定使用或不使用某种审计程序,但却不能自由决定是否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

因此,审计准则是确定审计目标的保证措施,是制定审计程序的依据。

12、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是会计师手中的两把尺子,但其作用不同,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主体的尺度,而会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客体的尺度;会计准则约束的是被审计单位认定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即会计责任的履行,而审计准则约束的是注册会计师再认定会计信息的过程,即审计责任的履行;

(1)、会计准则是审计准则的基础,会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评价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合理与否,不公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审计工作的效果;

(2)、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因为切实可行的审计准则

的颁布和实施是对会计准则执行的有力约束,从两者之间的上术关系可以看出,

为有共同抓好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必须相互支持和配

合工作,作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正确掌握和运用好这两把尺子。

13、独立审计准则:

又称独立审计标准,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

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

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其作用有:

(1)、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取信于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

(2)、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3)、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规范和指南;

(4)、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14、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

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

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与程序。

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

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独立审计准则是执行每个审计项目都必须遵守的质量标准,质量

准则是会计师事务对整个审计实务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

是为了落实独立审计准则;

15、审计对象:

是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明确审计对象,

有利于审计组织和人员切实履行其所应担负的任务和职责;其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其有在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这些经济

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

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16、公允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允反映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下列条件:

(1)、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作出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

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项均已得到恰当地表述和披露;

(3)、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已经得到合理的分类和汇总;

(4)、按照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分类和汇总;

17、管理当局对会计帐项的认定包括: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

●完整性的认定;

●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估价或分摊的认定;

●表态与披露的认定;

18、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而制定的。

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搜

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和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具体指南,其具体包括;

●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余额是否真实;

●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余额是否完整;

●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所有;

●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金额的计价是否正确;

●确认报表上所列示的金额的计价是否都已计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确认会计报表中的相关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关系的正确性;

●确认会计报表中是否恰当地反映了各会计帐项的余额,并且符合相应的披露要求;

●确认会计报表中各会计帐项记录的分类和列求是否恰当。

19、审计计划: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

审计程序之前的工作计划,其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其作用有:

●为设计具体审计程序提供依据;

●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便于对审计业务助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20、总体审计计划:

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

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过程中的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其内容有: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策略;

●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其他有关内容;

21、影响重要性判断的有关因素:

●审计经验教训的借鉴;

●法规政策的要求;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

●分析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关注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波动幅度;

22、审计风险: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

能性。

固有风险:

是假定没有内部控制的前提下,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

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预防或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

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

误的可能性;

23、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的因素有:

企业规模、项目内容、错误性质;

24、注册会计师将重要性的判断分配于各项目须考虑的因素有:

金额大小、项目可容忍的错

误程序及审计成本;

25、影响重要性判断的有关因素:

●审计经验教训的借鉴;

●法规政策的要求;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

●分析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关注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6、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

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合约;审

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

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有:

●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尤其使被审计单位了解企业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作为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应负责责任的重要证据;

27、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一般包括有:

●签约双方的名称;

●委托目的;

●审计范围;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签约双方的义务

●出具审计报告的要求;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审计收费;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违约责任;

●签约时间;

●其他有关事项;

28、审计证据:

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一切可以证明被审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有效和正确的书面资料;

其作用有: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

29、不实证据:

是指导无意识的夸大、缩小、歪曲反映经济活动的证据;

篡改证据:

是指当事人用作弊手段、蓄意改动或歪曲经济业务凭证的证据;

伪造证据:

是指根本没有发生该项证据所指经济业务情况下,用作伪手法伪造凭证,以及

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虚假证词或书面证明;

30、审计证据按形态分类可分为: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计算证据、言词证据、询证证据、

观察证据、环境证据;

审计证据按取得来源:

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

基本证据和确证证据;

31、审计证据与证明力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亲身经历所取得的证据比注册会计师间接取得的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询证而获得的证据比双企业内部询证获得的证明力强;

●审核外来凭证所获得的证据比审核内部凭证所获得的证据证明力强;

●实物证据比书面证据证明力强,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证明力强;

●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的证明力强;

●一个健全的内容控制制度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要比在内部控制较差情况下的要强;

●从多个来源取得的证据要林单一来源取得的证据证明力强;

32、审计证据证明力主要是指证据用于证明所审事项的有效性。

其包括相关性、重要性及可

靠性;相关性即有效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有内在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证明

事项;重要性还取决于证据对所评价的审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根据证据反映金额的大小来判断证据的重要性,二是证据所反映问题性质来判断证据的重要性;

33、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资料。

可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类工作底稿;

综合类工作底稿:

是指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以规范、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

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

书、审计计划、审计总结、未审计会计报表、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

整表、审计报告、管理当局建议书、被审计单位声明书,以及对整个审

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所有记录和资料;

业务类工作底稿:

是指在审计实施阶段中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

包括对某审计循环或审计事项所作出的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的记

录和资料。

备查类工作底稿:

是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

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单位,组织机构及管

现人员结构图等,

34、编制工作底稿的注意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不是越多越好;

●审计工作底稿不是机械地抄帐;

●审计工作底稿不是只记录有问题的项目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需要全面审核;

●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千篇一律;

●审计工作底稿的一级复核不应当都是事后工作;

35、审计方法:

是注册会计师取得审计证据的手段。

其作用有:

●审计方法应为实现审计目的服务

●审计方法应与审计方式相适应;

●审计方法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选择审计方法考虑审计主体的需要;

36、审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有:

顺查法、逆差法、详查法、抽查法;

顺查法:

也叫正查法,它是按照会计的处理程序,顺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首

先审查原始凭证是否合真实、正确、合理、合法,并核对记帐凭证,然后财以记

帐凭证核对帐簿,审查帐证是否一致,总分类帐余额同所属明细帐余额的合计是

否一致,审查调整结帐事项同所编制的报表是否一致;

逆查法:

它是按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反方向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首先审核检

查分析会计报表,再由报表核对帐簿,最后由帐簿核对凭证;

详查法:

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内的所有凭证、帐簿、报表进行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审

计方法,其特点是检查精细,也叫精细法;

抽查法:

是对被审计单位审查期间内特定审计事项的全部会计记录、凭证,抽取一部分进

行审查,用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的一种方法,也称试查或抽样审计方法;

37、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情况有:

●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38.实质性测试:

是运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或发生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是

通过账户余额,发生额的检查,获取有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和报表列示金额

是否恰当,正确的直接证据。

其程序主要有以下三项:

●帐户余额测试:

是直接获得有关账户余额的证据,而构成余额的单个借贷发生项目取得

证据;

●分析性程序:

是对其他实质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它可能是小型企业中获取有关帐户余额或交易类别审计证据的最有效方法;

●交易测试,只有当注册会计师无法通过其他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时,这种方法才是适当。

39、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区别:

●测试目的不同: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判断内部控制的遵循程度,进而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以依赖的程度;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取得注册会计师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

●测试对象不同,符合性测试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实质性测试主要针对帐户余额或发生额;

●评价依据不同,符合性测试中所使用的依据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质性测试所使用的评价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税法等法规;

●测试方法不同,符合性测试的方法包括检查、询问,实地观察,重新执行有关程序,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则包括盘点,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测试时间不同,符合性测试在年中预审时进行,而实质性测试的大部分工作则集中在资产负债表之后;

●测试程序的必要程序不同,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符合性测试则不是每个审计项目都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

其联系:

●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是相互补充的,如果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令注册会计师满意,则实质性测试的量可以少些;

●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在执行时间上有时存在交叉,实质性测试中的有些工作,可以在符合性测试之前进行;

●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的共同目标是搜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以便注册会计师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39、审查法:

就是对会计方面的凭证、帐簿、报表、分析报告、检查报告,对计划,业务核算,

统计及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预测,方案等书面资料进行审阅检查,借

以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鉴定,证明这些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

否真实,合法,合理,有效和正确;

核对法:

是审查核对书面资料内容是否正确,以便深入审阅的方法,查对的内容包括原始凭

证,记帐凭证,帐簿,报表,分析报告,检查报告,预算,计划,方案等资料。

复算法:

是对书面资料的数字,在核对其来源正确的基础上,按照应当计算的方法,重新进

行计算,以确定书面资料如数字是否正确的方法;

审阅法:

是针对审查内容和所需证据,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理论,方法等审计标准,观察

所审查的书面资料,鉴别资料本身及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有效

正确的方法。

查询法:

是向被审计单位内外有关人员调查询问的方法,用以了解书面资料未能详尽提供信

息,及书面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使书面资料提供的审计证据切实可靠;

40、核实法:

是收集书面资料以外的信息以证实书面资料及其所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

合理,有效和正确的方法,其包括盘点法、调节法、鉴定法、观察法、询证法;

●盘点法:

也称盘存法,清点法,它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原材料,在产品,商品或产品,低值易耗品和其他物资进行实物清查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

●调节法:

也称会同盘点,即注册会计师在现场观察,由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进行盘点,以证实书面资料同实物是否相符的审计方法,多用于数量多的实物;

●鉴定法:

是指运用专门技术方法对审计对象进行技术鉴定的一种审计方法;

●观察法:

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项目有关的情况,通过亲眼目睹,借以收集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询证法:

也叫调查征询法,它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方面调查询问,弄清事实真相并取得证据的一处审计方法;

41、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经济指标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的

一种方法;

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对财务指标的比较,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是相

对数,采用这种方法,要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计算出各种比率指

标,然后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的比率差异中发现问题;

趋势分析法:

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求出它们的增

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

况和经营情况的地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并预测企

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因素分析法:

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个财务指标影响程序的一种分析法,其

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

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2、内部控制:

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

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

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