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003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docx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六)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5题;共10分)

1.(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rónɡ)   鼓瑟(sè)   度阡(qiān)   樊(pān)笼    

B.子衿(jīn)   呦呦(yōu)   遗(wèi)谁   兰泽(zé)    

C.阡陌(mò)   三匝(zā)   吹笙(shēnɡ)   吐哺(pǔ)    

D.可掇(duō)   譬(bì)如   守拙(zhuō)   羁(jī)鸟    

2.(2分)(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B.赛船过后,城中的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C.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源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3.(2分)(2017·黄石模拟)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想起了,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B.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

C.中国电影如今已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制作成本突飞猛进。

D.雾霾对国人身体以及心里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会呼吸的痛”,针对此种状况,相关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争空气质量逐步好转。

4.(2分)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屏幕,自己似乎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旁观者:

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这正是社会的复杂性所在。

B.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C.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D.他们即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这些规律去预言遥远的未。

5.(2分)(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捣衣,即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

B.五岳,分别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C.瀛洲,《山海经》中记载的南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叫蓬莱、方丈。

D.垆,指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记载,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当垆卖酒。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6.(6分)(2019高三下·韩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明朝羊肉的没落

李舒

有一次看改编版的《水浒传》,记得是杜淳演的西门庆。

勾搭潘金莲一折,王婆为他们置了一桌酒席,主菜是炖羊肉。

导演还专门为这块羊肉准备了台词:

“娘子嫌这羊肉膻?

小人却喜欢。

最喜欢羊肉膻。

”这导演应该没有读过《金瓶梅》。

《金瓶梅》里,西门庆吃羊肉的次数不算多,虽然西门府家中倒是常备,但多半都是给下人吃。

第四十六回里,一碗烧羊肉是给唱曲儿的李娇儿的兄弟李铭吃的;给官哥儿准备的寄名礼中虽有“一脚羊肉”,但哪里比得上“四只鲜鹅,四只鲜鸡”的排场大。

我小时不大喜欢吃羊肉,只有在冬季,独爱一味带皮羊腩煲。

羊肉带皮吃,似乎只是南方习俗,我家中来了里下河地区(今苏中一带)的亲戚,见到羊肉带皮,都大惊失色。

周作人的家乡绍兴也吃带皮羊肉,据他考证,韩熙载出使中原,中原人便问起了“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

”由此可见,在五代时,江南便有带皮羊肉了。

羊肉统治中国人的餐桌的年代,已在千年之前。

《礼记》里明确规定,君主祭祀时,“牛、羊、猪”是必备,称之为“大牢”,这是只有国君和贵族们才有资格享用的肉食。

“大牢”中,牛因为兼具劳动工具的地位,所以吃牛肉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了。

到魏晋之后,人们逐渐减少了家猪的饲养,羊肉开始真正主宰中国人的餐桌。

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曾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

唐代《太平广记》中有关肉类的记述总共105处,其中对羊肉的记载就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热爱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著名的故事来自宋仁宗。

《宋史·仁宗本纪》说仁宗皇帝:

“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

”想吃羊肉想到夜里睡不着,这大概对羊肉是真爱了。

宋朝皇帝对于羊肉的需求确实很大,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不过,到了西门庆原型生活的明朝,羊肉已经不如过去那么金贵和流行。

万历五年,羊肉1斤卖0.013两纹银,猪肉的价格则是0.018两纹银;到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羊肉1斤则需要0.015两。

《金瓶梅》中,羊肉只做了一回主角。

那是在第五十六回,贫寒的常二找结拜兄弟西门庆借钱,西门庆踌躇半日,借了十二两银子,说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这句话颇让人想起《红楼梦》里凤姐借给刘姥姥的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

常二拿到钱回家,却听到常二嫂的咒骂:

“出去一日,把老婆饿在家里。

”于是连忙取栲栳上街买了米和一大块羊肉回来。

回家时,老婆在门口接转——可见期盼之殷切——道:

“这块羊肉,又买他做甚?

”常二笑道:

“刚才说了许多辛苦,不争这一些羊肉,就牛也该宰几个请你。

看到这对寻常夫妇的柴米文字,我忽然鼻头一酸,半晌没说出话来。

(选自《意林》2018年第14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淳导演专门为西门庆所吃的羊肉设计了台词。

    

B.中原人喜食剥皮羊肉,羊肉带皮吃为江南习俗。

    

C.在一千多年前,羊肉就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餐桌了。

    

D.《金瓶梅》里羊肉只在第五十六回做了一回主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导演设计西门庆吃羊肉的场景推导出他没有看过《金瓶梅》的结论。

B.文章主要运用羊肉与猪肉的用量与价格对比论证了羊肉的宋盛明衰。

C.文章列举西门庆借钱给常二与凤姐借钱给刘姥姥的事实主要是为反证羊肉的没落。

D.文章论证羊肉从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到没落的变迁,主要是按历史时间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代时开始分化,中原吃剥皮羊肉,江南吃带皮羊肉了。

    

B.古代祭祀时“大牢”三牲中,羊的地位一直比猪的地位高。

    

C.贫寒的常二为慰劳妻子借钱买贵羊肉的情节深深打动了作者。

    

D.中国历史上的羊肉的兴盛和没落与时代和习俗的变迁有关。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4分)

7.(11分)(2017·包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午,字伯可,歙县人。

嘉定四年进士,授乌程主簿,郡守致之幕下,事一决于午。

守张忠恕,丞相浚之孙,荐午犹力。

调当涂县丞。

守吴柔胜谓午有操守,俾其子渊、潜定交焉。

会司理摄芜湖县,庐州遣两兵会公事,司理遂以庐兵夺县民为言。

柔胜怒,悉置狱,属午问之。

午谓“庐州有公牍,不可谓夺民”。

柔胜愈怒,再以属午。

明日,午入谒,柔胜先令左右问若何,午执前说。

柔胜益加怒,谓“我不忍庐兵夺吾百姓”。

不出迎午,午坐客位不退,不食。

柔胜勉为出,怒不息,欲黥二兵。

午徐曰:

“庐州初无公牍则可,有则县不为处置而反罪庐兵,恐不可。

”久之,卒从午请,由是柔胜益知午。

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午欲尽决遣郡事而后行,帖趣行至十八而不以白贵谊,侨贻书贵谊,午始行。

既而侨行部,以田事迕丞相史

弥远,以言罢。

午还当涂。

监温州天富北监盐场,改知余杭县,亦以言罢,公论大不平,然午自此名益重。

浙东提举章良朋留之幕,旋兼沿海制置司事。

海寇未平,良朋问策安在。

午廉知调军出海,粮尽即还,军获寇物,官尽拘收。

乃与制置司干官施一飞议,粮尽再给,不许擅还,贼舟所有,悉以给军,海道遂清。

差监三省枢密院门兼监提辖封桩上库。

丁父忧,免丧,迁大府寺簿。

拜监察御史,帝亲擢也。

提举崇禧观,再移浙东提刑。

复为监察御史,入见,帝曰:

“卿向来议论甚明切。

”兼崇政殿说书。

史嵩之雅不欲午在经筵,时殿中侍御史项容孙子娶午从子,嵩之俾容孙上疏避午,欲撼之去,而于法无避。

嵩之乃与言路密谋,以为午尝劾王瓒姻家史洽,遂以瓒为右正言,午即治装去,上手诏趣留之,午力辞,不允,由是再留,而议论愈不合。

迁起居郎兼史院官,官至中奉大夫,间居一纪卒,年七十有七,累赠至华文阁学士、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B.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C.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D.陈贵谊守太平属/午安集淮南/流民江东提举徐侨知午在郡/惊喜/辟为幕属。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弱。

B.流民,是指因故被流放的人,因为是宋朝,不必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所以直接用了“民”字。

C.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后来也用于刺在士兵脸上以防备其逃跑。

D.一纪,因为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因此古代称十二年为一纪。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午的能力受到地方官的看重。

他任乌程主簿时,郡守张忠恕将事情交由吕午决定,调任当涂县丞时,守臣吴柔胜让儿子们与他交往。

B.吕午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不屈服于上司。

在对待所谓庐州兵侵扰芜湖县百姓的事件上,他以自己的坚持,改变了吴柔胜的不当做法。

C.吕午做事认真。

江东提举徐侨要聘他为幕僚,他因事务缠身,就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陈贵谊,直到徐侨写信给陈贵谊,吕午才成行。

D.吕午在朝内为官受到排挤。

他兼任崇政殿说书时,史嵩之不愿让吕午在经学讲席上,就依法规让项容孙上书使吕午进行了回避。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午人谒,柔胜先令左右问若何,午执前说。

②丁父忧,免丧,迁大府寺簿。

拜监察御史,帝亲擢也。

8.(7分)(2019高二上·安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

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

指洛阳。

朝陵使:

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B.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C.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D.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9.(6分)(2016·成都模拟)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人痛惜。

③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9分)

10.(9分)(2019高一上·吉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3)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3题;共12分)

11.(2分)(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古代,________。

秦始皇初并天下,“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同为汉朝,汉高祖尚黑,汉武帝尚黄,光武帝建立东汉,国色又变成了红色;曹丕取代东汉,颜色尚黄;晋取代了曹魏,颜色尚白;隋尚赤,唐尚黄;五代时期,后梁尚白,后唐尚黄,后晋尚白,后汉尚黑,后周尚青。

自从宋代开始,中国人一直崇尚红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新年贴红对联,元宵挂红灯笼,新婚贴红双喜、穿红衣裳,生小孩送红蛋等等,________。

12.(5分)(2019高二上·哈尔滨期末)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正文部分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我是XX学校高三

(二)班学生朱宸浩。

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八斗之才,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

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13.(5分)(2018高二上·玉溪期中)请在各个句子后的横线上写出该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________

②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________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

④沉默啊,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________

⑤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________

六、写作(共1题;共5分)

14.(5分)(2019高三上·余姚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6-1、

6-2、

6-3、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4分)

7-1、

7-2、

7-3、

7-4、

8-1、

8-2、

9-1、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9分)

10-1、

10-2、

10-3、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3题;共12分)

11-1、

12-1、

13-1、

六、写作(共1题;共5分)

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