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988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

2014届高考化学总复习-智能考点归类总结(教材精讲+典型例题+跟踪训练)氧化还原反应(含方法提示和解析)

智能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Ⅲ.教材精讲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把化学反应分为:

无机化学方面: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有机化学方面:

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失电子,可把化学反应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依据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可把化学反应

分为: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外在表现)。

3.本质:

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内在实质)。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重要概念

NO2、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2.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

K、Ca、Na、Mg、Al、Fe、Zn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

H2、C、Si等;

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化合物:

CO、SO2、HCl、HBr、HI、H2S、Na2SO3、FeSO4、Fe(OH)2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Cl2+2Fe2+=2Cl—+2Fe3+

则:

氧化性:

Cl2>Fe3+;还原性:

Fe2+>Cl—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如: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

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周期律

F2Cl2Br2I2

氧化性逐渐减弱

F-Cl—Br-I—

还原性逐渐增强

六.氧化还原反应中量的关系

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七.探究铁及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

1、预测与假设

(1)只有氧化性的物质:

Fe3+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2)只有还

原性的物质:

Fe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实验方案

(1)证明Fe3+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

如铁粉、铜粉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氧化性,加入氯水等氧化性的物质后不反应,说明其无还原性。

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2Fe3++Cu=2Fe2++Cu2+

(2)证明Fe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

如FeCl3溶液、稀酸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还原性。

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Fe+2H+=Fe2++H2↑

(3)证明Fe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锌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有还原性。

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稀硝酸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还原性。

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Zn=Fe+

Zn2+、2Fe2++Cl2=2Fe3++2Cl—、3Fe2++NO3—+4H+=3

Fe3++NO↑+2H2O

Ⅳ、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D、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2.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能发生:

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

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的是()

1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例3.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H2O做还原剂,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Ⅴ.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请将合理答案的序号填在第Ⅱ卷题首的答案栏内,填在其它地方无效)

1.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

对于下列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

A、Na2O2+HCl→NaCl+H2O2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4.某种飞船是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反应式为:

2N2H4+N2O4=3N2+4H2O,反应温度可高达2700℃,对于该反应,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N2H4是氧化剂

C、N2O4是还原剂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5.有M、N、P、E四种元素,有下列实验事实:

(1)M+N2+=M2++N(在溶液中反应)

(2)P+2H2O(

冷)=P(OH)2+H2↑

(3)N和E相连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为:

E2++2e—→E、N—2e—→N2+

根据以上事实,试判断它们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MNPEB、MNEPC、EPMND、PMNE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可能有1~2个合理答案)

6.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

l2+Cl2↑+3H2O

D、2Fe3++2I—=2Fe2++I2

7.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2AlN+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摩氮化铝,N2得到3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8.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剂,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9.Na2O2、CaC2、CaH2、Mg3N2都能与水反应,且反应中都有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CaC2、Mg3N2与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Na2O2、CaH2与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D、CaH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0.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

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B、+5C、+

6

D、+7

11.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1.8mol/L的HNO3溶液中,当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LNO(HNO3的还原产物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应为

A.3

00mLB.400mLC.450mLD.500mL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

Cl2+2OH-==Cl-+ClO-+H2O

B.F2与NaOH溶液反应:

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

Fe3O4+8H+==Fe2++2Fe3++4H2O

1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

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14.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

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

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

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

前者多,

后者少

15.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

,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13+、CH3COO—、C1—B.Na+、NH4+、C1—

C.Mg2+、C1—、Fe2+D.Mg2+、Ba2+、Br—

三.填空题

16.将几滴KSCN溶液(

SCN-是“类卤离子”)加入酸性Fe3+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①,将此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

份红色溶液中通入SO2时红色也消失③,再滴加KMnO4溶液,其紫色也褪去④,试解释以上画线四部分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①Fe3++nSCN—

[Fe(SCN)n]3—n,生成的[Fe(SCN)n]3—n为红色

②2MnO4-+10SCN—+16H+=2Mn2++5(SCN)2+8H2O,由于SCN—被氧化为(SCN)2,使①中的平衡向左移动,故红色褪去。

③2Fe3++2H2O+SO2=2Fe2++4H++

,由于Fe3+被还原为Fe2+,使①中平衡左移,故红色褪去。

④MnO4-+5Fe2++8H+=Mn2++5Fe3++4H2O,Fe2+将MnO4-还原,故紫色褪去。

17.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

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⑴制备氧化铜:

工业CuSO4CuSO4溶液CuSO4·5H2O……CuO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

操作是。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

操作是:

滴加H2O2

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

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

操作是,过

滤,水浴加热烘干。

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

结论是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17、

(1)①溶解,搅拌,过滤。

②使Fe3+完全形成Fe(OH)3沉淀,而Cu2+不会形成Cu(OH)2。

③蒸发浓缩,当溶液表面有晶膜出现时,冷却结晶。

受热均匀,温度易控制。

(2)①CuO能催化H2O2分解。

②秒表、胶塞、导管、集气瓶、量筒。

18.

(1)请将5种物质:

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

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1)FeSO4+HNO3→Fe2(SO4)3+Fe(NO3)3+N2O

(2

)FeSO4,+5价N。

(3)得到4

(4)24FeSO4+30HNO3

19.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

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

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

(1)2Na2O2+2H2O=4NaOH+O2↑

(2)试样的质量,锥形瓶加水的质量,第四次或第五次的读数。

第五次与第四次的读数相同。

(3)①蒸发

②生成NaCl的质量

③玻棒、烧杯。

④偏大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烧杯内壁放出少量氯化钠,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由于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故Na2O2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偏大.

20、亚硝酸钠易溶于水.有碱味.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NaNO2大量用于染料工业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也可用作水泥施工的抗冻剂.然而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NaNO2+KI+NO+I2+K2SO4+Na2SO4+

(1)根据提示.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上述反应中.若要生成50.8gI2.则电子转移了个.(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NaNO2.所用的物质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____.(4)亚硝酸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酸.它只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易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3HNO2=2NO↑+HNO3+H2O请用两种简便的化学方法来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方法一:

.方法二:

.【显示精简】

21、

(1)有下列操作供选择:

A.加NaOH溶液B.加盐酸C.加硝酸D.加热E.加AgNO3溶液F.加水过滤G.加MnO2H.置于空气中(填序号,可以重复选择)

证明一种金属粉末是铁粉的操作顺序是。

证明KClO3中含有氯元素的操作顺序是。

(2)亚硝酸钠NaNO2可用作水泥施工的抗冻剂。

它易溶于水,有碱味,有氧化性,也

有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它能氧化碘离子、亚铁离子。

它能将人体内血红蛋白里所含有

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使人中毒,在建筑工地上多次发生把硝酸钠误作食盐使用,

导致民工中毒的事件。

亚硝酸钠和酸反应应生产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酸,它只

存于冷的稀溶液中,易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3HNO2=2NO↑+HNO3+H2O

从醋酸、氨水、纯碱、稀盐酸、碘化钾淀粉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做试剂,用两种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法来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方法一:

试剂是(只用一种试剂);现象:

方法二:

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是

20、

(1)BAH。

GDFCE。

(2)方法一:

稀盐酸;加盐酸后微热,若有气泡产生,且气体遇空气后变红棕色则为亚硝酸钠,无现象则为氯化钠。

方法二:

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醋酸,若溶液变蓝色,则为NaNO2,无现象则为氯化钠。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D

D

D

A

BC

AC

BD

B

11

12

13

14

15

B

AC

AD

B

B

16、①Fe3++nSCN—

[Fe(SCN)n]3—n,生成的[Fe(SCN)n]3—n为红色

②2MnO4-+10SCN—+16H+=2Mn2++5(SCN)2+8H2O,由于SCN—被氧化为(SCN)2,使①中的平衡向左移动,故红色褪去。

③2Fe3++2H2O+SO2=2Fe2++4H++

,由于Fe3+被还原为Fe2+,使①中平衡左移,故红色褪去。

④MnO4-+5Fe2++8H+=Mn2++5Fe3++4H2O,Fe2+将MnO4-还原,故紫色褪去。

17、

(1)①溶解,搅拌,过滤。

②使Fe3+完全形成Fe(OH)3沉淀,而Cu2+不会形成Cu(OH)2。

③蒸发浓缩,当溶液表面有晶膜出现时,冷却结晶。

④受热均匀,温度易控制。

(2)①CuO能催化H2O2分解。

②秒表、胶塞、导管、集气瓶、量筒。

18、

(1)FeSO4+HNO3→Fe2(SO4)3+Fe(NO3)3+N2O

(2

)FeSO4,+5价N。

(3)得到4

(4)24FeSO4+30HNO3

19、

(1)2Na2O2+2H2O=4NaOH+O2↑

(2)试样的质量,锥形瓶加水的质量,第四次或第五次的读数。

第五次与第四次的读数相同。

(3)①蒸发

②生成NaCl的质量

③玻棒、烧杯。

④偏大

20、

(1)BAH。

GDFCE。

(2)方法一:

稀盐酸;加盐酸后微热,若有气泡产生,且气体遇空气后变红棕色则为亚硝酸钠,无现象则为氯化钠。

方法二:

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醋酸,若溶液变蓝色,则为NaNO2,无现象则为氯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